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56章 人口爆炸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56章 人口爆炸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ps:第二更。本文最快\无错到 抓 机阅 读.网

这样的平价粮政策,每年复核一次。家庭收入已经脱贫的群体,将不再享有平价粮配额。因为户籍的改革,让平价粮的发放比较准确。所以平价粮的价格再度降低,过去是每石平价粮的价格1两白银,相当于是1.2元。如今价格则下降到了1元。而正常的粮价,则是1.8元。

相当于享有平价粮政策的低收入群体,一户六口之家每个月消耗一石粮食来算,每个月可以省下0.8元。省下来的这0.8元,不论是拿去租房子住,还是拿来买衣服什么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比较大的购买力了,正常生活就有所保障了。

粮食显然是当前普通民众最大的支出项目,平价粮显然能让底层百姓日子好过不少。

除了平价粮的政策,还有低保户政策,也开始在北直隶施行。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孤儿等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朱由校也都陆续做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政策。

这一系列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先保障饿不死人,不会有因为吃饭问题走上绝路。

但是要说发家致富,那显然还差得远。就算是皇家资本给正式工开出的工资都很低,每个月三元的工资,比以前是多了。实际上这收入依旧低得很,人口红利明显非常惊人。皇家资本旗下的各个公司尽管有住房福利,但房子值几个钱?

这年头朝廷没有收取高额的土地税收,郊外那么多的土地,随便都能盖。一户七八个人的家庭,只要平时勤快一些,努力个几年,盖个砖墙结构的四合院问题不大。这种一层的建筑。又不像富贵人家那样要雕廊画栋,成本又能高到哪里去?

所以住房福利并不算什么高额支出,医疗成本也不高。中医的成本主要是诊金,药费看怎么开。贵有贵的药材,也有便宜的药材,疗效一般没有多少差距。这年头的中医,总不可能像后世医院的中医那样,随便一个上火,就开出十几种清凉降火的药材,怎么贵怎么开。

大明这么多的人口,庞大的人口红利平时跑到哪里去了呢?

农业生产显然用不上那么多人。工人阶级平时除了生产各种商品外,社会上最为普遍的建设活动,实际上就是给富人修房子、园林,以及打造各种家具。

反正权贵阶级,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穷奢极欲的不在少数。

大量的劳动力被用在了个人享受的建设活动上,人口红利被权贵阶级大量压榨,变成他们享受的工具。

钱并没有用在社会发展之上,更没有用在普通百姓身上。以至于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如今北直隶经过朱由校这么一番收刮。以及各种发展性的建设活动,情况正在好转。

因为平价粮开始采取配额制,政令公布之后。北直隶各地城镇的黑户,纷纷跑去民政局登记户籍。

整个北直隶,各地最忙的衙门,就属这刚成立的民政局了。

经过一番统计过后,得出了一个让朱由校瞠目结舌的人口数据,仅北直隶就有人口150万人。

这样的数据统计上来,朱由校顿时吸了口冷气。1500万啊!一个河北如此多人。那全国各省算下来,会有多少人?

人多则资源不足,资源不足则会动乱。

太平盛世。大概三十年人口就会翻倍,如果是流行早婚的地区。二十年就能增长一倍,历史上大明国祚270余年。期间出现了多次盛世,例如刚过去的‘万历之治’,也是一个极为繁荣的盛世。

西方人有一个‘人口陷阱’理论,即人口一旦增长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承受范围,就会产生动荡。

而在清代太平天国期间,曾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文人汪士铎,把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归结于中国的“人多”,并提出了一系列超越当时人们的情理所能接受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他的中心论点是:“世乱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则穷(地不足养)。”他判别“人多”的主要依据是“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他的家乡徽州人有“喜人多婚早,每十五六皆嫁娶”的陋习,“故二十年即加一倍”。“地不足养”即人口的绝对过剩。汪士铎对此是这样描绘的:“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殆矣。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须人。皆言人多,安能增益?盖一亩不过一农,一店不过数人,今欲以百农治一亩,千人治一店,如何其能?”

还认为因为“世上女人多,世乱之由也”,他所提出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对“乱民”的屠杀政策外,更多的是针对妇女的,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汪士铎这种认识,在朱由校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解决方法却是错误的。

毕竟眼界不同,朱由校穿越前的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七十亿了,照样养得活。女人多的认识,说对也对,说错也错。起码在朱由校看来,女人是一种紧缺的社会资源。如果缺少的话,必然很多男人打光棍,虽然对控制人口比较有效果,但是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清代的汪士铎那样,推行什么屠杀政策,以及溺女之法,那太没人性了。

如今大明的问题,就是经历万历之治后,人口大量增长,而北方又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问题导致粮食减产,以至于养不活那么多人。

“大明人口,起码超过3亿。”朱由校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明代虽然没有番薯,但农业生产力绝对比清代要高的,从此次北直隶统计出来的数据推断,其他省份人口绝对不在少数,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

朱由校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宋代没有农民起义了。因为宋代有计划生育政策啊!人口大体上得到控制,再加上海洋贸易繁荣,通过出口商品,从海外换取大量资源,宋代百姓怎能不富?能吃得饱饭,谁去造反啊!

西方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农民起义?

因为西方人医疗不行啊!死于瘟疫的人多。再加上西方人经常打来打去的,人口增长自然也受到限制。

中国的古代医疗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正宗的中医,手段确实太高明了。以至于死亡率比西方人低,加上传宗接代的观念太重。而且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生产力比西方人的粗放农业来说是高,但人口增长更加恐怖。

朱由校顿时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本质问题,什么贫富差距过大,只要不被饿死,老百姓忍受都是能忍受的,但要是要被饿死了,总要求活不是?

道家有运:天生万物,无有不杀之理。

生杀有道,此乃定律,所有有生老病死。但生得越多,杀得越是猛烈。

“看来得尽快开疆扩土,扩大资源总量,并且修缮水利,保有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并想办法提高作物产量。还好,红薯是个利器,还能拉高承受上限。”朱由校思考了片刻,便想到了解决办法。

好歹是穿越者,眼界要高得多。

发展生产力,就能拉高人口承受上限。当然科技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后世的地球,人口已经增长到70亿以上了,人口再继续增长下去,总会天下大乱的。发展科技,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爆发出来的时候反而将猛烈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计划生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解决大明当前问题就是两个办法,一个就是不管百姓死活,只要能维持统治,人死的越多越好。一个就是想办法开疆扩土,并提高生产力。

朱由校自然是选择后者,虽然也是饮鸩止渴,但科技一旦发展起来,人口问题要爆发,起码也得几百年。而且期间大可以进行计划生育,问题也就解决了。

再有一个,就是明末资源被权贵大量占据,从权贵身上刮一部分资源出来分给普通百姓,也能暂时解决问题。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人口必然还会继续增长。

总的来说,大明要稳定,才能施行这些政策。

朱由校正坐在养心殿看着民政局统计的数据发呆的时候,钱国兴走了进来,对朱由校禀报道:“皇上,袁可立组织的漕船,已经从海上来了。总共运来了漕粮一百万石,第二批已经在路上了。”

“可曾顺利?”朱由校精神一震,漕粮总算是到了。有了粮食就能稳定,粮食是关键啊!

“落水溺死了十一人。”钱国兴回答道。朱由校叹了口气,算是在意料之中吧!毕竟袁可立这次运漕粮是以小船为主,小船出海自然容易出现海难。还是得尽快发展造船业,换大船运粮才靠谱。

不过得知北直隶的人口后,朱由校对从南方抽调粮食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起来,南方百姓现在看起来是饿不死,但要是从南方抽调的粮食多了,估计也会出现饥荒。(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