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25章 还是缺银子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25章 还是缺银子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元年的冬季降临了,京城和北直隶各城镇,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城市基建方面修了公共厕所、公共澡堂,还有城市排水系统之外,又出来了保障房工程、养老院、孤儿院建设工程。

同时环卫局的成立,也让北直隶各城镇出现了一群穿着印着‘环卫’二字的环卫工人,在大街小巷打扫卫生。

城内已经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公共厕所让老百姓获得了方便。公共澡堂也让老百姓洗澡变得方便了许多,特别是澡票非常便宜,而且在工地干一天的活,往往就能领取到一张免费的澡票。

拿到澡票的老百姓,就可以到澡堂去洗澡了。澡堂当然是分男女的,因为人群集中,成本自然也很低。

澡堂的成本,无非就是水和煤。主要还是煤炭的成本,成本也不高。最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未必方便洗澡。冬天又比较冷,还要去忙活。到澡堂就比较方便了,进去直接洗就可以了。

澡票的价格则是一文钱两张,小孩再半价,价格非常便宜,运营下来还是能略微盈利的,但并不盈利为目的,毕竟是公共设施。

城市排水系统的修缮、建设,以及改造,也让北直隶各城镇排水方面得到了保障,一般情况下不会水漫金山。如果碰上什么特大暴雨,那只能说是特殊情况。

尽管进入了冬季,但北直隶的百姓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因为不久前,皇帝又下旨出台了一个低保户政策,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低保补助。

同时皇帝还为老百姓推出了‘平价粮’,老百姓可以到济民粮行去购买平价粮。每石价格只要1两白银,相当于1.2银元。购买平价粮的标准也很简单,那就是看穿着。穿着朴素的百姓才能买,每次限购5斤。

每石1.5两的粮食价格。确实是虚高了。这么高的价格,主要是此前粮食零售市场被民资垄断,形成了价格联盟,同时粮食减产的结果。

对于那些粮行来说,粮食是永远不愁卖的。卖不出去,大不了存着。实在不行,拿去酿酒总可以了吧?要是碰上什么灾年,直接就发财了。

民资形成卡特尔垄断模式。确实是拉高粮价的罪魁祸首。

粮食价格降到每石1两,虽然这个价格没什么利润,但是却为朱由校积攒了好名声,同时也保障了贫苦百姓更好的度过冬季。

这些基建活动,以及保障措施,在这个冬季迅速普及到了整个北直隶。不过朱由校也是花钱如流水,大笔的银元在往外洒。

内帑花了上千万元之后,很快又有了1000多万元。这是税收、盐政、铸币等方面的收入。不过因为基建规模‘比较大’,简直就是花钱如流水。或者说,还是钱太少了。

铸币厂是当前盈利最大的。那些山西票号从各地运来的银子可谓是源源不断,被一车一车的往京城运,然后换成一车车的银元又运出京城。

年底前顺利铸造了1.2亿个银元。实现了1000万元的盈利,同时铜元、铜钱的铸造,也盈利了300万元左右。

“大明全国上下,应该有白银8亿两以上,银元铸造明年还是能产生巨大盈利的。”杨国瑞预计道。

大明的白银确实多,预计从美洲流入的白银超过了5亿两。与其说是大明间接掠夺了美洲人民,不如说西班牙人掠夺了大明的财富。西班牙人用不能吃的白银,从大明换走了大量商品,让大明产生严重的贫富差距。

银元铸造能攫取差不多十分之一的盈利。这绝对是个大财源。等把银子都铸造成了银元,赚了一笔钱之后。接下来可以搞纸币啊!

就算是如今大明银行出现财政窟窿都不要紧,只要搞出纸币。就可以攫取大量贵金属。

“铜钱呢?明年能扩大产量吗?”朱由校问道,铜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财源啊!杨国瑞说道:“矿业公司那边已经在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开采规模,明年预计可以产铜1200万斤以上,可铸铜钱20亿。再加上从民间矿场采购,铸造50亿铜钱不成问题。”杨国瑞汇报道。

朱由校随即说道:“不需要从民间矿场购买铜材,还是自己开采吧!能增加就业。”

开矿确实可以增加很多就业,提前是要有粮食。以为开矿是比较耗费粮食的,开矿的人口不参与粮食生产,同时粮食运入矿区的过程中是有所损耗的。

“也行,不过铸造量就少了。”杨国瑞说道,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铜钱也没必要那么急着一口气造太多,慢慢发行,细水长流才是王道。1200万斤铜材,相当于是7200吨铜,这样的产量确实有点跟不上需求,所以可以继续扩大铜矿开采规模。

粮食方面显然不是问题,海运公司第一批走海运的粮食已经运到大沽口了,此次运粮组织了三千料以上大船将近30艘,运来了15万石粮食,运输过程中,登莱水师进行了护航。不过途中并未碰上什么海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批运到的粮食属于济民粮行的粮食,并不是漕运的粮食。漕运的200万石,接下来再运,主要是船只还在造。此次组织的三十多艘船当中,大半都是雇佣的民船。因为吨位大,所以冬季也敢出海。

航速也比较快,这次从长江口出海,航行到大沽口,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还是因为逆风航行,船走的是‘之’字形。

如果风向对的话,差不多三四天就能到达。

这就是大船的优势,此前明王朝用的都是小船运输漕粮,走海路的时候必须要贴着沿海走,结果就绕了很多路,路程就显得遥远。毕竟山东半岛绕一下,路程就变成两三千公路了。如果不用绕路,从松江到大沽口最近的航线距离只有一千二百公里左右。具体几天到达,是要看风向。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缺船,其他什么都不缺。

大船制造周期比较久一些,所以袁可立暂时还打算用小船来搞漕运,毕竟小船容易造,而且成本低。

用不了多久,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多,朱由校根本不用怕缺粮的问题。

到了年底,朱由校简单的进行了一番财政预算。

明年的军费,少说要三千万元,一是海军要着手成立,二是边军要进行整编,三是火炮要大量铸造。

没有三千万的军费,明年玩不转。

铸币方面明年弄个两千万是问题不大的,剩下就是盐政、税收属于比较大额的财政收入,明年彻底把北直隶的税收、盐政搞清楚,一年下来弄个上千万元也问题不大。

如此一来,军费差不多就有了。

其他的公司,还欠着银行一屁股债要还,综合一下还是有盈余的,不过要投入到扩大生产等方面,所以能调用的钱并不多。特别是今年抽调了一大笔资金,明年再抽调这么多资金,皇家资本不用扩张了。

修缮水利、赈灾什么的都要还要银子呢!朝廷的四五百万两财政收入,显然不够朱由校折腾的。

“还是缺钱啊!缺口还比较大。”朱由校感觉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为了把明年的财政缺口填上,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剩下几个东林党大佬。

叶向高、刘一燝、韩爌,一个个都是阔佬啊!个个都是家资百万以上,要是把这几个家伙给抄了,明年的财政就稳了。

一次性把这些东林党大佬给一锅端了,那就闹得有点大,若是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显然不好下手啊!

“魏忠贤,如今朕在京城百姓心目中形象如何?”朱由校这时把魏忠贤叫了过来,对魏忠贤问道。

“启禀皇上,经过一番宣传,百姓对您已经是极为爱戴。”魏忠贤回答道。朱由校又问道:“那东林党呢?”

“现在东林党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就连京城的小孩都知道,东林党是对百姓吮骨吸髓的渣滓。”魏忠贤说起这个,不由十分得意。经过厂卫的联手宣传,东林党此时确实是名声烂大街了。

不过宣传能有如此巨大的效果,还是和朱由校砸了上千万元下去有关系,这银子可不是白花的。这是皇帝圣明最好的证据啊!既然皇帝是圣明的,和皇帝唱反调的肯定就是奸佞之臣。

“好,民心可用啊!既然如此,明日朕便上朝商讨商税征收事宜。东林党若是不同意,那马上见报。同时厂卫立即组织百姓联名上书朝廷,严惩东林党奸佞。”朱由校又想出了一肚子坏水。

“陛下英明。”魏忠贤不由由衷的赞叹道,这主意也没谁能想得出了。正所谓天大地大,民心最大。

要是京城出现一大群百姓要求严惩东林党,甚至一副要闹出民变的架势,这黑锅扣到东林党头上,东林党能受得了?到时候为了平民愤,顺水推舟捉拿问罪,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前提是声势要足够大。”朱由校对魏忠贤说道。

“皇上放心,到时候奴婢绝对把声势弄大。”魏忠贤拍着胸脯保证道。(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