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投三分和麦迪投三分是截然不同的,不谈投篮姿势,单说投篮之前的动作两人就截然相反,库里是速度型敏捷型的后卫,他一般都会利用脚步速度快速摆脱对手然后快速出手,而麦迪这位锋卫摇摆人,在投篮之前的运球动作,甚至会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为了让自己找到麦迪式的投篮感觉,谢晨一般也会学麦迪那样做,睡眼惺忪的模样,看上去有些懒散的感觉,不过打球却像是在跳舞一般,后撤步跳投、风1骚的连续晃动身躯、突破之后急速回拉后的投篮,都跟麦迪一模一样。
谢晨相信只有按照麦迪的风格投篮,命中率才会更加出色。
这个时候,大家都还没看出这是麦迪的动作,毕竟谢晨和麦迪,两人身材还是有些差距的,他们只看到谢晨的确变换了姿势,不再用库里式的投篮动作,可是他们奇怪的是,为什么谢晨用别的姿势也能投得那么准?已经连续命中两个球了,这可绝不可能是巧合了。
难道这才是谢晨原本的三分投篮动作?所有人心里都起了疑问,单就这两个球来看,可丝毫不比库里式的投篮要差,而且出手点高,更不容易被盖,投篮动作也更加优美。
“太可怕了,两种投篮姿势他竟然都练的这么好,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看来全明星赛注定会有一场恶战了!”斯蒂芬库里再也不敢小瞧谢晨,对于谢晨的学习能力,他也心悦诚服了。
其实关于投篮姿势,库里最早开始也不是现在这个投篮姿势,后来他的老爸戴尔库里命令斯蒂芬库里,必须要想一个属于自己的投篮动作。库里最开始练的时候真的不习惯,投一个铁一个,后来经过无数次的训练。这种投篮动作已经变得机械化了,他是不可能再去换任何一种投篮姿势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谢晨能随意切换投篮动作,库里是无比的震惊。
在比赛间隙,很少主动跟谢晨讲话,大部分时候一开口就是挑衅或垃圾话的库里,头一次对谢晨这么客气,十分虚心请教问道:“喂,那个好像也不是你之前的投篮动作吧?到底是怎么练的?我如果出手点提高到那个位置。肯定会三不沾的。”
谢晨也很意外,没想到库里跟自己说话会这么亲和,这倒真让谢晨有些不习惯,谢晨淡淡道:“你增加点力量就好了。”
过了几分钟,谢晨又用麦迪的能力投中一个三分球,没想到库里又走到谢晨身前,说起了悄悄话:“谢,你为什么不用我的投篮动作了?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够好?”
“额……”谢晨有些无奈了,没想到库里竟然这么在意这件事,库里的三分是ss级别。
这可绝对是个十项全能的天才运动员,100米400米跳高都是翘楚,打排球下国际象棋玩纸牌都很好,而且臂展恐怖,传说他和指环王拉塞尔都能从篮板上沿拿硬币。体重在大学的时候还很轻,不过到了60年代中期就超过了125公斤,在湖人的时候超过了140公斤,这可是奥尼尔中期的体重啊。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天赋,还是他的“两万个女人”。
张伯伦在15岁的时候许下了一个愿望,他希望每天都能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在一起。然后他号称自己拥有过两万个女人,这个“神话”一直传到今天。他也因此多了一个外号“张两万”。
这当然不是真的,也不可能是真的,从他出生第一天到逝世,63年里,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天一个女人,他总计可以有个,而且没长大之前的那些年肯定是不能算的。
张伯伦其实也只是个开个玩笑,因为这本身就很荒谬嘛,换做普通人谁都不会相信,但是万万没想到,大家却相信张伯伦能做到!他说,他用这个数字,只能说这对他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好像篮球一样对他重要。
他说,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如果你们认为和1000个不同的女人发生关系是件很酷的事,那么我告诉你,我宁愿和一个女人发生1000次关系。
在他去世之后,也有朋友说张大帅不是一个花心的人,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不过对于这份孤独,我想我们都理解不了……或者说,我们也想拥有这份“孤独”!
就在谢晨回忆着张大帅的过往辉煌岁月的时候,没想到张伯伦竟然主动走到谢晨这边来,看着人高马大的张伯伦一大步一大步的走来,而且明显是奔着谢晨来的,谢晨就有点怯,不是怕跟他打架或怎样,而是因为向自己走过来的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虽然现在的他是活着,可还是觉得有点阴森森的感觉。
就在张伯伦要伸手拍谢晨的时候,谢晨后退一步连忙拱手道:“大帅留步,有什么事请直说!”
张伯伦望着谢晨轻笑了一声,笑道:“哦,没什么,就是过来跟我的对手打声招呼,告诉我,谁是你们球队的老大?”
“我就是。”谢晨道。
张伯伦听后很是惊讶:“你?你不是开玩笑吧?你这个小个子怎么可能当球队的老大?是你后面那个白人吗?”
张伯伦指向了波尔津吉斯。
张伯伦望向波尔津吉斯一脸不屑:“身高还可以,身体太弱了,告诉他,我今天晚上要拿100分!”
“100分?难道今晚就是1962年3月2号,张伯伦的100分之夜?!”谢晨觉得很有可能,为了确认这件事,连忙走向观众席,他要去问现在确切的年份和时间!
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就瞬间呆愣在原地!那是比看到张伯伦还要惊讶万倍的眼神!
毕竟谢晨看到了何方神圣,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能猜到是谁吗?也是一位“神”,可能比乔丹这位大神的知名度还要高,这一年也是这位“神”去世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