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宫白月光 > 第53章

东宫白月光 第53章

作者:Miang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9:26:19 来源:免费小说

  皇帝被嚎得脑仁发疼,连忙叫了人来验查死因。查出来的结果,与皇后所言相差无几,俱是用一条极粗的白绳上吊自尽而亡,因此才在脖颈上留下了这样宽的勒痕。

  副都御史老泪纵横,守着女儿的尸体,双膝一松,噗通一声跪下,向皇帝恳请道:“陛下呀!老臣这女儿,虽不争气,但平素也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怎会一声不吭地就上吊自尽了呢?且这勒痕这么宽,得受多少的苦呀!这摆明了是被人害了!请陛下还老臣一个公道!”

  皇帝听得很是不耐,挥挥袖道:“朕知晓,秦爱卿不必心急。”

  就在此时,一旁的裕贵妃忽然轻声叫唤起来:“你们瞧!秦家姑娘的衣袖里,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

  皇后疑惑道:“有么?”

  裕贵妃执拗道:“当然有了!我这儿可是瞧的一清二楚,那袖里好似有一封书信呢!”

  一旁验查的小太监闻言微惊,连忙撑开了秦元君的袖口儿,果见得里头藏了一张叠了三叠的信纸。薄薄一页,上书数笔,打头便是一句“女儿不孝,清白遭玷,坏了家中清誉声名,请父亲、母亲恕罪。今以死证,宁得碎玉,不为瓦全”。

  这分明就是一封遗书!

  副都御史听小太监念出信上内容,表情惊骇,如遭雷击,哆嗦着嘴唇不敢接受:“这…这?!”发了好一阵呆愣后,副都御史号啕哭着,泣不成声。

  他老来拉扯大的掌上明珠,竟然在宫中被人轻薄玷污,最后不堪受辱,上吊自尽!这是何等噩梦啊!

  “还写了什么?”裕贵妃眉头一结,催促道,“这信上密密麻麻的,总不至于只有这几句吧!有没有写是谁坏了她的清白,害的她想以死自证清白?”

  太监捏着信纸,却没再往下念了,表情略略一变,额上滴下冷汗来。

  “念呀!”裕贵妃不满地催道,“莫非有什么不能说的东西不成?”

  太监却是白着面色,实在不敢往下说了。朱皇后见状,自太监宫中取过了信纸,略扫两眼后,也是面色震动,刷然泛白。

  “陛…陛下,这……”她有些无措,将信纸转递给了皇帝,小声道,“这,臣妾觉得,怕是有假。这如何可能呢?”

  皇帝眉心紧皱,冷冷地瞥了一眼皇后,不耐地接过信纸。他本以为不过是些外臣之子犯了事儿,打几十个大板要半条命也算是给交代了,可不料,他的目光一落到信纸上,却瞥到了个意料之外的名字。

  ——女儿不孝,清白遭玷,坏了家中清誉声名,请父亲、母亲恕罪。今以死证,宁得碎玉,不为瓦全。长定宫王裔,借酒醉之故玷污于女儿。多日来神魂俱裂,肝胆无寸。今日于西郊重见此恶人,却知他非无罪罚,反将为太子,以是愈为不忿,犹恨上苍。恳请父亲、母亲为女儿讨回公道,免令女儿黄泉有知,含恨入道。今泣泪自绝于此,难偿未赡之过,再恳谅解。元君,绝笔。

  皇帝的眼皮跳了起来,胸膛起起伏伏。

  一旁的裕贵妃隐约瞥见了些纸上的墨迹,喃喃道:“臣妾怎么觉着…这信上说的是五殿下呢?这…皇后姐姐推举五殿下为太子,可是五殿下的大恩人。他反倒对皇后娘娘手下的秦家姑娘下手……真是好狠毒的心思!”

  一旁的副都御使闻言大愕,颤着一把老嗓音问道:“陛下,微臣冒昧,不知这…这可是真的?”

  皇帝的面色沉的可怕。他没有直答副都御使的话,而是陡然将这封遗书拢成一团,收入袖中,沉声道:“这信上,什么都不曾说。秦爱卿,你先下去歇着吧,此事,朕一定会查,给你的女儿讨个公道。”

  第72章 字迹

  裕贵妃说这信上有五殿下的名字, 陛下却信誓旦旦说这信上什么都不曾写。副都御使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是陛下宠爱五殿下, 不欲追究。

  秦元君是副都御使老来所得明珠, 心底很是疼爱。近来她与家中不再通书信,副都御使与夫人还道是女儿有什么心事, 这才连信都没心思写了。可如今看来, 恐怕是女儿被玷了清白后心魂俱碎,又不忍令父母担忧,这才不再与家中通书信。

  副都御使看一眼布席上女儿的尸身, 愈发老泪纵横。他年事已高,虽官位亨达, 可骤逢此事, 也不肯就这样含糊过去, 宁冒着被陛下斥责之危,也想为女儿讨要个公道。

  “陛下!这遗书上当真不曾提到五殿下的名字吗?”副都御使一抹老泪, 将头磕在地上, 颤着嗓音沙哑道, “老臣恳请陛下严查五殿下所作所为, 好叫百臣信服!要不然,岂非平白令五殿下背一个疑名?”

  皇帝闻言,面色骤冷,蔑哼道:“秦爱卿,你的意思是,你不信朕会还你一个公道?络儿品性如何, 朕比你更为清楚不过!”

  “老臣不敢!”副都御使硁硁地朝地上磕了两记头,声音悲怆,“只是,若五殿下当真与元君之死无干,陛下便是将他唤来当面问询,那也无损于五殿下之声明,反倒证了他的清白!”

  裕贵妃巴不得李络倒霉,此刻在一旁搅起风雨来,劝道:“陛下,秦大人可是当朝重臣,您可不能寒了他的心呀!五殿下若是无罪,那传来问问这几日的行踪,又有何损碍呢?”

  副都御使见有贵妃开腔帮忙说话,连忙膝行至皇帝跟前,咚咚又磕两记头,哽咽道:“陛下,老臣宁辞官归隐,再不留在朝中;可这事儿,老臣无论如何都想求一个公道。恳请陛下将五殿下传来问询!”

  皇帝眼见着秦家的老头子在面前磕头磕到额头带血,顿时倍感棘手,骑虎难下。

  叫络儿来问话是简单,可在这行猎宴会上,众臣都在帐帷后头躲着偷听的场合,若是将络儿唤来了,便是他最终被证明清白无罪,可谁又难保流言蜚语不会传得变了样儿?

  就在皇帝犹豫的当口,他却听到了自己的第五子清冷的嗓音:“父皇,儿臣听闻秦大人提及儿臣之名,恐有要事错漏,以是擅自出帐,恳请父皇降罪。”

  皇帝微愣,果见得李络已经出了营帐,在下首恭敬行礼,神态彬彬。

  “络儿,你……”皇帝心底暗急,想叫他莫要在此事上出头,可当着副都御使的面,又不便说此话,只好恼怒地一甩袖,将脾气发到了副都御使的身上,“络儿来了,秦爱卿你有什么话便直接问吧!”

  裕贵妃最恐天下不乱,急着出头,立刻娇声斥道:“五殿下,你身为堂堂皇子,却玷污于重臣之女,公主伴读!这等不仁不德之行,可是大罪!你可知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虽此事还未有个定论,但裕贵妃却已迫不及待地将这罪名栽到了李络的头上。问罢了话,便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悲愤道:“秦家的那个姑娘,本宫也是见过的。如花似玉的一个女儿,竟就这样被你毁了!亏得皇后娘娘举荐你为太子,你竟如此报答,真是…真是叫人毛骨悚然!”

  这一番话下来,便是再文气的书生,都会忍不住挣个面红耳赤。可李络却未有分毫的动怒,只淡淡地看着裕贵妃。

  他这样的反应,裕贵妃并不奇怪。这么多年来,李络从来都是如此安然地忍受着各宫的欺压的;便是裕贵妃给他的头顶安上再多的罪名,他也只会漠然无谓地接受惩治,不言不语,几如影子。

  这一回,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裕贵妃见李络似在思忖,安静不言,心底已有了嘲讽与幸灾乐祸之意。

  她还以为这李络得了陛下的青眼后,人便嚣张跋扈起来。谁知道,他现在还是这么一副任由自己欺负的架势。看来,是这么些年他已经习惯了不反抗,如今也不会反抗了!

  那洛氏贱人的儿子,合该得到这个下场。还想做太子?真是大梦一场!

  “没话说了?”裕贵妃冷哼一声,挑眉道,“怎么也不见吱个声儿?真是没劲。三两下便招了,可见是个有贼心没贼胆的!”

  这番话说的难听又不合时宜,皇帝心底很不高兴。但李络罪名未脱,他也无法明着训斥贵妃,只能冷了贵妃一眼,怒道:“有你插嘴的地儿?还不快滚下去!”

  贵妃骤然被皇帝一凶,面色有些委屈,绞了衣袖,小步退下,不再言语了。

  皇帝再对上李络说,目光便缓和了一些:“络儿,你说,此事与你有无干系?只要你说你与这秦家的丫头不曾说过话,父皇便绝不会叫人平白污蔑了你去。”

  李络抬起眸来,道:“父皇,儿臣想问,除却这封书信之外,可有任何信物能证明那玷污了秦家小姐清白之人乃是儿臣?”

  负责查验的小太监忙道:“暂未搜出有其他物证。”

  “那便是只有这封信了。”李络道,“不知可否请秦副都御使取信一观,辩查书信的真伪?你们夫妻二人若与秦小姐有书信往来,应当知悉秦小姐笔迹如何,从而瞧出这封遗信的真伪。”

  皇帝虽有百般不愿,却还是将信取出,让苗公公交给了副都御使。副都御使颤着手指,接过信一瞧,目光瞪圆,道:“是!这就是元君的笔迹!老臣绝不会看错的!这是元君亲手所写的绝笔!”

  此言一出,裕贵妃又来劲儿了,如刚破了大案的青天老爷似的,急哄哄想给秦副都御使伸张正义。她上去挽着皇帝的手,哀哀道:“陛下,您听,副都御使都说了,这信就是秦家小姐写的,证据确凿呀!就是五殿下玷污了秦家小姐,逼的人家留下遗信,上吊自尽了!您可得重罚此事,还秦家一个公道!”

  李络见状,蹙眉道:“虽笔迹相似,可也非无仿冒之可能。儿臣不曾做过的事情,自然是不会认,还请父皇彻查。”

  皇帝耳旁是贵妃喋喋不休,面前的副都御使又磕头老泪涟涟,他烦不胜烦,想为爱子开脱,可又没什么好的理由,顿时觉得太阳穴突突作疼,恨不得将面前的人都挥散了,好讨个清静。

  “……陛下,臣女…冒昧,想要看一看元君小姐的遗信。”

  恰在此时,一个颇为犹豫的少女之声响了起来。

  一直在旁作壁上观,偷偷揩眼泪的皇后诧异道:“嫣儿?”

  那偷偷摸摸从帐篷里探出来,于下首行礼的人,正是朱嫣。她偷听已久,眼见着这事儿就要被栽到李络身上,她自然无法坐视不理,脚麻溜地一踏,人就钻出了帷帐,万氏与潘氏妯娌两人都按不住她。

  皇帝见又出来一个搅合的人,愈发烦躁了,怒道:“朱家丫头,你又想做什么?没你的事情,回去好好待着!”

  朱嫣却是双膝一弯,跪了下来,郑重道:“臣女与元君小姐曾共侍福昌殿下,对元君小姐的字迹再清楚不过。恳请陛下,令臣女一观元君小姐遗信。”

  皇帝颇为不耐,却还是令秦副都御使将遗信递了过去:“行吧,你就仔细看看。”

  “谢过陛下。”

  朱嫣接过书信,垂眸仔细看起信上的内容来。

  秦副都御使在旁边絮絮叨叨、失魂落魄地说道:“朱家小姐,这不会有错的,信上的字迹正是元君所写,元君和家中常有书信往来,我又如何会看错呢?”

  朱嫣不答,只安静又专注地看着这封遗信,似在仔细斟酌每个字的笔画钩势,秀气的面容凝着一片认真之意。

  裕贵妃见她这么仔细的架势,不由哼了一声,抚着髻拖声道:“朱家姑娘,你是好心,可再看,这遗信上也不会生出花来。明明白白、黑纸白字的,这就是秦元君的遗书,写的清清楚楚呢!都是五殿下做的恶事!”

  她正说得起劲,那头的朱嫣却忽然打断道:“陛下,这封遗信,并非是元君小姐亲笔所书,乃他人伪造。”

  ——这封遗信,并非是元君小姐亲笔所书,乃他人伪造。

  “什么?”

  “你说什么?!”

  “这如何可能!”

  朱嫣的判断,显见是叫人不信服的。秦副都御使尤其无法置信,他颤着手指,颇有些迁怒地指向朱嫣,道:“嫣小姐,我家元君与你在宫中也算交好,你,你怎么可以这么说?!”

  “秦大人,正因为我与元君交好,不堪见她冤枉死去,这才会下此定论。”朱嫣毫不畏惧,目光笔直地逼视着副都御使,一字一句清晰道,“你若不信,不如听我慢慢分说。”

  副都御使早已肝胆欲裂,此刻不哭反冷笑,道:“嫣小姐,你有什么道理,不妨在陛下面前说清楚!这封信分明就是元君的亲笔,老臣乃是她的父亲,如何能看错?”

  皇帝见朱嫣信誓旦旦,心底暗生出一丝希冀,便出言相护:“秦爱卿,朱家丫头也是好心,想给你家姑娘一个交代,你不妨听听她的话,免得当真找错了人,叫你家丫头九泉下也含恨了!”

  皇帝都出言如此,秦副都御使无可奈何,打落牙齿和血吞似的咽下了怨恨,道:“那就请朱二小姐说说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吧。”

  众人的目光,都齐齐落到了朱嫣的身上。

  朱嫣并不忙乱,面色镇定道:“启禀陛下,我与秦家小姐同在岐阳宫侍奉福昌殿下,对彼此极是熟悉。我二人为殿下伴读,除却平日里侍奉殿下读书之外,还有一项活儿要做。此事说来,恐怕还叫福昌殿下有些为难。”

  话至此处,便缄默了,像是在斟酌是否要说出口。

  裕贵妃催促起来:“此事与福昌殿下有什么干系?!你倒是说说看。”

  朱嫣叹了口气,道:“我与秦元君,常为殿下代写文章功课,于学堂交至柳先生处充作殿下之作。”

  此言一出,四下里颇有些尴尬,皇后的面色尤其讪讪。福昌殿下顽劣跋扈,宫中人尽皆知,但朱嫣这么直白地说出了福昌殿下在功课上偷懒、叫伴读代写功课的事儿,难免有些尴尬了。

  皇帝哼道:“呵,倒是会耍小聪明。伴读是这么使的吗?”

  皇后面色很是尴尬,道:“陛下,福昌到底还小呢。”

  “小?都十六七岁了,还小!”皇帝冷了她一眼,“若非你太过宠溺,怎么会把好端端的福昌教成那样?”他心底还是疼爱这个最美貌娇贵的女儿的,只是此时看皇后不顺眼,不由把所有的罪由都丢到了皇后教女无方上。

  裕贵妃忍住了不合时宜的嘲笑冲动,清了清嗓子,道:“替写文章,这,唉,罢了!罢了,日后再追究也不迟。只是此事,与秦姑娘的笔迹又有何干系?你可别空头白由的胡扯,想给板上钉钉的罪事儿开脱!”

  “我与元君小姐,既要代替殿下交文章,那自然需要仿写殿下的笔迹。元君小姐在此道上尤为辛勤,日夜钻研,将福昌殿下的笔迹仿得炉火纯青,叫柳先生完全看不出真假来。”朱嫣扬起那封遗信,指着上头的笔迹,道,“若说这封遗书乃是元君小姐的笔迹,倒不如说,更像是福昌殿下的亲笔所书。”

  此言一出,皇后刷然抬起了头,好似吓了一跳,道:“这又如何可能!好端端的,福昌怎会做这种事?嫣儿,本宫也待你不薄,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皇后娘娘莫急,”朱嫣看一眼皇后,道,“嫣儿可不曾说过这封信当真是福昌殿下所书,只是说元君小姐有仿写殿下笔迹的习惯罢了。但是,元君小姐虽说时时仿写殿下之字,在房中留积了大量仿写之文章,但她若当真自己写字儿,却又是另外一种笔迹了。要不然,殿下与元君小姐的文章先后交上,柳先生一瞧,两人字迹竟完全相同,这岂不是惹事儿?”

  裕贵妃在一旁听得眼睛睁圆,有些转不过弯了,但隐约也明白朱嫣的意思了——

  朱嫣和秦元君都常常用福昌公主的笔迹来写文章,这封遗信,正是用福昌公主的字迹来写的。可秦家丫头私底下,却是用自己的笔迹来写文章,以方便和福昌区分开……

  “可是,副都御使大人不是说了,他们平日里所收到的秦家丫头的书信,也是这样的字迹吗?”裕贵妃怀疑道,“我看呀,这秦家丫头根本没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从头到尾都只用一种字来写信罢了!”

  朱嫣笑起来:“贵妃娘娘,你可曾记得嫣儿说过,元君小姐因常常被殿下奚落,因此在仿写之道上尤为辛勤,日夜钻研,将殿下的字迹仿的炉火纯青?既然日夜钻研,那自然是在平日写信作书时,有事没事便要用上殿下的笔迹了。但是,您说,这仿写仿写,最终还是要为殿下仿文章才有用。一个女子,没了清白,决心赴死,却还要用仿写的笔迹来写遗书,这是什么道理?”

  此言一出,裕贵妃与秦副都御使的面色都陡然一变。

  人之将死,何等大事?那当然是用自己的笔迹留下遗信了,没道理用福昌公主的笔迹来写信。

  “依照臣女来瞧,想必是有人搜集了秦元君平日的书信之作,仿照她的笔迹来伪造了这封遗书,但这人却不料元君小姐其实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笔迹的,因此只用了与福昌殿下相近的那种笔迹。”朱嫣神色凝然,有条不紊地说罢,向着皇帝行礼,道,“因此,臣女断定这封遗书乃是伪造。是有心思卑劣之人,想要谋害五殿下。”

  这一番话,好不玉石铿然,叫裕贵妃都没话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