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第一侯(重生) > 第392章

第一侯(重生) 第392章

作者:希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8:24 来源:免费小说

  蒋友看着窗外干红的枝叶,麟州已经入秋,树木不管人间纷乱依旧一派繁茂。

  “这一条路走对了,能走到皇帝面前,都督的青云路就算是铺成了。”他说道,眉宇间凝重又意气风发。

  身为一个门客,能辅助主人青云直上青史留名,是此生之志。

  他收起激荡转过身。

  “拿名帖准备礼物。”

  随从应声是,想着虽然陛下的圣旨还没发,由蒋友这一番游走,项云的名字必然在朝中诸臣中先扬名了。

  ......

  ......

  崔征的书房里,坐着的官员们在说项云。

  项云的履历被翻了出来摆在每个人的案头,从他求学到入仕以及每年的考评都清清楚楚。

  离开京城时没有搬走任何金银珠宝,朝廷的典藏文书印鉴都一个不少。

  “项云的出身真不错。”一个官员道,“太原府项氏虽然本朝清淡不显,几代前也是显赫之家。”

  “比李奉安出身好。”另一个官员道,更不用说武鸦儿,武鸦儿都不算有出身.....野地里长的。

  “做事也很沉稳。”有官员更关心人,毕竟现在乱世家世又不能换来兵马和征战的能力,“李奉安也视为得力,所以才特意要了陇右为他设节度使。”

  “此人有能力有沉稳也有带兵之才。”

  “他有心投奔相爷。”

  “最关键的是,他能领剑南道的兵马。”

  “对,他是李奉安的助手又是亲戚,李家子女都靠他扶持。”

  厅内诸人七嘴八舌皆看好项云,这个人的出现真是太及时又太合适了,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此等人物?

  “那是以前轮不到他出现。”崔征说道。

  以前太平盛世,征战就那么一小部分,能有战功的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其实人和人的差别能有多大?能出仕为官大家的才智都差不多,人生成就有差别,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差的是机会。”

  崔征看着诸人。

  “以前有李奉安,谁会看到他身边的其他人。”

  诸人点头。

  “现在李奉安不在了,他就要想办法出头了。”崔征道,“不仅是在大夏,还有在剑南道。”

  剑南道不也是他的吗?争什么?诸人对视一眼,难道他不能掌控剑南道兵马?就算这个人再厉害,如果没有兵马也难以委托重任。

  那些卫兵都来自各地,都有自己认定的将官,天子之命他们听,天子任命的人他们就不一定听了。

  那个武鸦儿如果不是因为有凶猛的鸦军,能驱赶挟裹这些卫军历经几次出生入死,能一拥而上将不听话的将官当阵斩杀威慑,他也不可能对这么多兵马掌控自如。

  在这个乱世,有人马最重要,才能倒是其次。比如那个娃娃节度使,比如淮南道的楚国夫人,一个孩子一个妇人,还不是因为有兵马。

  “不是他掌控不了剑南道,是剑南道现在也有些纷乱。”崔征淡淡道,从项云那个门客含蓄的讲述中可以得知,“李奉安死后,想要出头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诸人明白了,有人皱眉道:“那他这样还可用吗?”

  “这样当然可用,更可用。”崔征道,“这样的他更心智坚定更渴望功名更需要靠山,现在他缺少的就是一个靠山,如果扶他一把,剑南道的那些纷乱对他来说就不堪一击。”

  所以呢?

  崔征站起来云淡风轻道:“我去给陛下说说,给他请个旨意来面圣吧。”

  那这件事就说定了,官员们便不再想现在了,开始想以后。

  “武鸦儿不回来,更好,把军中的官员换一批。”

  “项云来了带的是陇右道还是剑南道?兵马也交替一下。”

  “梁振不是在攻打范阳道吗?让这里的振武军去增援一下,以示陛下关怀。”

  大家说说笑笑拥簇着崔征向外走,刚迈过门槛有人跑过来举着一张名帖和信。

  “相爷,韩旭给大人的信。”他说道。

  先前他们还要说韩旭呢,后来去说项云,忘记了。

  没想到说他他就送信来了,诸人有些好奇,是现在看还是先去见陛下?每天送到相爷手上的信和名帖多的是,相爷不可能把这些都看了。

  不过韩旭嘛.....

  崔征停下脚,先看到韩旭的名帖上写着益州刺史韩旭,这个一根筋......

  他伸手接过打开,韩旭刚柔并济的字体展现在眼前,第一句话干脆利索声势赫赫。

  “韩旭不负先帝所托,已掌管剑南道。”

  第七十五章 能博崔征一笑

  张安王林是亲自来送帖子和韩旭的信的,但没有过多停留,递了信就走开了。

  他们作为节度使的时间短,山南道又一分为三也有些乱,去京城拜访崔征并不多。

  如今京城换了地方,相爷门房也换了人,一切都更陌生了,门房不认得他们,态度轻慢接过信让他们回去等着。

  相爷如今很忙的。

  张安王林并不觉得这个理由多过分,进入麟州后看起来太平繁华,但毕竟叛军在外虎视眈眈,没有人能真正的安心,街上的民众说说笑笑,总会突然就一惊一乍左右看.......

  朝廷为了维护麟州的繁华和安稳民众,要做的事太多了。

  但他们才走出去没多远,就有相爷府上的人追来,恭恭敬敬的请他们进去。

  相爷竟然立刻就见他们了?

  张安王林是打听过的,一般来说递了帖子,最少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才有回音,没有回应的是大多数。

  “相爷要问韩大人的事。”来人说道。

  传言果然没错啊,韩旭是崔征的人,还不是一般的人。

  张安王林被请来崔征面前,他们施礼讲述先前和崔征见面的两次场景,追忆先前悲愤叛贼。

  崔征没有追忆和悲愤,在叛乱发生先帝死去的那时候,他就抛下了没用的情绪,坚定和向前看才是他的心志。

  节度使在麦田里是特殊的存在,但可惜节度使也是有区别的,像李奉安安德忠齐山这些大节度使,崔征当然不陌生,而眼前这两颗节度使没什么印象。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崔征打断他们的话,径直问:“韩旭怎么回事?你们是山南道的,怎么跟他又认识了?”

  张安道:“此事说来话长。”

  王林道:“韩大人其实一直在我们山南道。”

  他们面对满厅的官员将韩旭的事从头讲来,回家探母察觉范阳军异动,一路守城护民,九死一生才来到山南道,又怎么让李明玉信服,压制李明玉的叔父,收服剑南道的官兵,斩杀怯战失城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又怎么派兵援助江陵府,以及连通四方,与淮南道东南道协同作战,势将中原腹地打造的铁桶一般。

  这些事有的是韩旭告诉他们的,有些是他们亲眼看着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细节经过了他们的扩充渲染,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厅内摆开了舆图,随着讲述在其上指点标记,故事真实肃重,清晰明了又跌宕起伏,让厅内的官员们听的如痴如醉。

  张安王林茶水添了三次,日光从正午到了黄昏,室内点亮灯火,韩旭两年多的历程才讲完。

  “韩大人真是不容易啊。”

  “这掌管的其实不止是剑南道,所过之处也都因他而受益啊。”

  “可以说是走一路震慑安抚稳固一路。”

  厅内的官员们议论着回味,还有人在认真的思索,不时的响起惊讶声。

  “我记起来了,见到过一封急报,是一个小城报来的,说多亏了朝廷谏议大夫喝退了乱兵。”

  不过对于纷乱的时局来说,一个小城喝退乱兵实在算不上什么捷报好消息,反而会让人有些悲悯,能喝退乱兵,可能抵得住叛军?这个小城在捷报送到麟州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在意。

  现在则明白了,原来那时候就是韩旭在做事了。

  还有人搬来了文书,对照适才的讲述地点查看,果然不断的发现韩旭的身影,印证了张安王林说的不是假话。

  崔征没有怀疑张安王林说的假话,从讲述里已经可以印证,这就是韩旭做事的一贯性格。

  虽然张安王林说的夸张,但这种事还真是只有韩旭能做出来。

  “这么说剑南道已经在韩大人的掌控下了?”

  “是的是的,李小都督对韩大人信服如父啊。”

  “李小都督的叔父代管剑南道,跟韩大人争执,韩大人只一语就驳回了他,剑南道的卫兵是陛下的,不是李家的。”

  “所言极是啊,唉,有些卫道真的是仗着纷乱,朝廷管不到他们,就为所欲为。”

  “就需要有韩旭这样的朝廷命官来监管。”

  听着官员们询问以及张安王林的再次回答,崔征嘴角微微上扬,韩旭何止掌控了剑南道,李小都督对韩旭信服如父,这山南道,这两人不也是?并且深陷其中而不知。

  “张大人王大人,你们跋涉而来也累了。”崔征打断厅内的说话,“你们先去歇息吧。”

  这样就结束了啊,也没有留饭也没有说什么,张安王林有些失望,当然不敢表现出来,带着一肚子相爷家的茶水告退了。

  韩旭让这两人来并不是真的只来送信的,而是向朝廷举荐这两个节度使,厅内的官员们也有些猜不准崔征的心思,有胆大的便主动问:“相爷,您怎么看?”

  崔征道:“我看很好。”

  很好是什么意思?诸人愣了下,直到看到崔征脸上的笑,大家都看呆了。

  崔征已经不年轻了,年轻的时候也只能算中人之姿,笑容还不至于颠倒众生,老了就更不会了。

  大家惊呆的是.....

  “相爷多久没有笑过了。”一个官员说道,声音发颤,眼角有泪滚下。

  在场的人都回过神,争先恐后为崔征的一笑悲伤或者欢喜。

  ......

  ......

  崔征的笑不为外人知道,但张安王林进出崔征府,蒋友很快就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