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52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52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3:07 来源:免费小说

  九月初六这一天,赵家一大早就热闹起来。

  赵老太太高坐正堂,赵家四兄弟、三妯娌全部在场,还有赵世崇以及其他三房的七八个堂兄弟,堂兄弟家的女眷和孩子们,再加上族里一干人。光是姓赵的,估计都得七八桌才能坐的下。

  赵书良以及赵世崇同僚因白日当差,很多人晚上才来,但家里女眷和孩子们上午都来了。

  还有赵世简的同窗。他在两个学堂读过书,中秀才之前的同窗很多后来都不读书了,来往的较少。今日来了好几个身上有功名的同窗,值得一提的是,中间还有两位关系很好的同科举人今儿也来了,一位姓谢,名知秋,一位姓乔,名安平。

  赵书良给这一群读书郎单独开一桌,并把李承业的名单也加了进去。

  一群读书人穿着儒衫,戴着头巾,与其他人分外不同,看的一众人眼馋不已,纷纷打听还有哪些没有成亲的。

  李家人到的时候,宾客都来得差不多了。

  李穆川夫妇是贵客,分别坐了男女桌的上席。李姝和严氏被慧娘引到赵书良同僚家眷的桌上。这一次,慧娘特意把孙家和李家的女眷分开来坐,以免再惹事端。

  李姝这桌上都是小官官眷,虽没有豪门贵族那么多规矩,但行为举止比外头那些街坊们还是更讲究一些。

  姑嫂二人刚落座,就有人搭话,“这是李大奶奶和李三娘子吧,看看,这气度和举止,果真就是能配举人老爷的。”

  严氏客气道,“您过誉了,我们年轻,懂什么呢,不过是依着规矩行事。”

  有严氏在,李姝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今儿李姝穿的异常出彩,身上的大红衣裙是新做的、上面绣着缠枝莲花,头上的金簪和珠花也是新打的,耳朵上的新耳坠镶嵌着碧玉,只有手腕上的金镯子还是旧年赵世简给的,连裙子下摆隐隐露出的鞋头和手里拿的帕子,都是新的,身后再跟着玉娘,看起来颇有些派头。

  李姝本不想穿这样的,大红色衣裙和满头珠翠什么的,她觉得太显眼了。肖氏和严氏都让她穿这样的,仔细论起来,今儿是赵世简的好日子,她是未过门的未婚妻,夫贵妻荣,吴氏不在了,她今儿才是最该出头,穿大红色应当应分。

  严氏今儿预备让小姑子显眼,故而她穿的是淡色,头上的首饰也是半新的。但她规矩礼仪样样都好,坐在那里,比起一干小官家女眷,她哪里都不差。

  众人见赵世简的未婚妻来了,都拿眼睛斜着瞟李姝。上回孙氏生孩子满月酒,那天李姝穿的不出众,今儿这样隆重装扮,谁也不能忽视她。

  赵世简在李姝进门时就看到她了,见她盛装而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姝娘如今长大了,穿什么都好看。他中了举人,也能给她添些光彩。

  赵家宅院浅窄,即使李姝来了后就躲在屋子里不出去,还是被赵世简的一帮同僚们看到了。

  谢举人年过三十了,家子有好几个孩子,还有个妾。他打趣道,“赵兄弟这才中了举,明儿再迎娶美娇娘,真是双喜临门啊。”

  同桌的人都笑起来,“可不就是,听说赵举人的未婚妻,论起来和东宫还有些亲呢。”

  读书人在一起,并不是整天正襟危坐之乎者也,说起闲话来也是没个边际。在座的人并不是彼此都认识,至少没人认识李承业。他是上一科的,而且是副榜,谢举人和乔举人自然不认识他。

  谢举人拿自家妹妹取笑,李承业有些不高兴,但今儿是妹夫的好日子,他也不预备多事,就继续安静喝茶。

  过了一会,在外面忙着迎客的赵世简进来了,跟大家寒暄几句后,对李承业说道,“二哥,烦请你帮我照看这些同窗。诸位,这是我嫡亲舅兄,姓李名承业,上一科的举人。”

  众人才明白李承业是谁,忙道,“果真是一家人,都是这样年轻就中了举。”

  坐在旁边的谢举人听到李承业的身份后,顿时红了脸,他刚才胡说八道什么美娇娘,没成想人家亲哥哥就坐在一边。想到这里,谢举人立即起身向李承业鞠躬道歉,“谢某糊涂,刚才失言,还请李举人谅解。”

  李承业笑道,“今儿是简哥儿的好日子,谢举人来庆贺的,我怎能生气,快请坐下。”

  旁边有人打圆场,“谢举人若要表诚意,等开席了,定要喝三大海碗烧酒。”

  乔举人也凑趣,“谢兄不光要喝酒,还要做三首诗,不然我等就要告诉赵老弟谢兄失言之罪啦。”

  谢举人打哈哈,“一定一定。”

  赵老太太今儿高兴坏了,她老人家活了一辈子,没想到到老了还能有个举人孙子。她拄着拐杖四处巡视了一番,看看宴席哪里还有不周到的地方。来的女客个个奉承她,她心里觉得人家说的都对,但嘴上都是笑眯眯地客气两句。

  老太太见李家女眷来了,还过来和肖氏打了招呼。见到李姝后,她拉住李姝的手,不住地夸赞,“姐儿今儿穿的真好看,给我们二郎长脸了。”

  李姝论起来心里年龄比赵老太太还大,哪里会害羞。笑眯眯地回她,“都是您老的功劳,若没有您的教导,哪里有今日的满堂彩呢。”

  赵老太太心里更高兴了,“姐儿今儿吃了饭多玩一会子,你也少来,我老太太日常就算想和你亲香亲香都没机会。”

  严氏笑道,“老太太放心,您老还要活到一百岁呢,以后何愁妹妹没有机会服侍您。”

  众人都凑趣地笑了起来。

  今儿吴氏娘家人也来了,娘亲舅大。就算吴氏不在了,赵家也依然对吴家人恭敬有加,赵书良特意请了族里几个长辈叔父和同辈兄弟相陪。

  孙氏今儿抱着四个月的大哥儿,在女眷席里四处交际。家里既是慧娘当家,她也就不问那么多了,只管安心抱着儿子吃酒。

  她是赵家正经长媳,众人都给她几分面子。

  “大哥儿长的真好,看这小身子,肥壮的很,以后定是个好儿郎。”有来宾夸赞大哥儿。

  孙氏笑道,“若能学的他二叔一星半点,我也就满意了。”

  中午吃席的过程中,赵世简挨桌敬酒,后面跟着赵世崇和两个已经成家的堂兄。在女客这边敬酒时,赵家兄弟都异常斯文,眼不斜视,女客们也都文静地说了一些祝贺之词。

  轮到李姝这一桌时,众人见他拿眼睛瞟李姝,不免都有些想笑。赵世简端着酒杯,规规矩就地敬酒,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众位女眷们都笑了,但李三娘子还没过门,又不好调笑,只得忍下。

  到了男客那边,众位宾客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一圈酒敬下来,他有些头重脚轻。后面再有人敬酒,赵家兄弟帮着挡酒,实在挡不住了,几兄弟轮流喝,这才没把新出炉的赵举人喝趴下。

  热热闹闹了一天,赵家开了近五十桌酒席,分中午和晚上两次,把所有亲戚、同僚、故交和街坊都宴请了一遍。

  夜里,宾客们全部走了,赵家兄弟妯娌们帮着把家里收拾好也回去了。

  赵书良叮嘱慧娘,“慧娘,明儿把剩下的肉菜给你大娘二娘和四婶家送一些,晚上天气凉快不怕坏了,但咱们家就这几个人,哪里吃的完。”

  慧娘应了。

  赵世崇看了一眼弟弟,见他有些醉醺醺的样子,慧娘太忙,还没来得及给他煮醒酒汤。赵世崇跟父亲说道,“阿爹,二郎年龄也不小了,如今中了举,身边也总没个人照顾他起居。儿子想着,李家三娘子也长大了,阿爹看什么时候把人迎娶过门,这样也有人贴身照顾二郎。”

  赵书良想了想,“大郎说的对,你如今可算有些长兄的样子了。”

  赵世崇不好意思挠挠头,“看阿爹说的,我与二郎是亲兄弟,又同吃同睡长大,以前因为年纪小,整日打打闹闹的,但我们好着呢。阿娘在时,我们不用操心这些,如今阿爹事忙,我能想到的,岂有不及时告诉阿爹的。”

  赵书良笑道,“你说的我也想到了,明儿我去托你大娘她们,去李家定下婚期,大郎媳妇也跟着。你记住了,你是长嫂,要有长嫂的样子。你男人就这一个兄弟,如今还中了举,以后不出意外,二房肯定比你们大房路走的更远。你若眼气,因此拎不清,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哥儿。”

  孙氏见公爹又提点她,忙起身屈膝道,“阿爹教训的是,以前都是我糊涂。儿媳明儿跟着大娘和婶子,规规矩矩把这事儿办好了。”

  赵书良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第二日,赵书良下午从衙门里回来的早,直接去了他大哥家。

  赵书政见三弟来了,忙迎了他进去。赵老太太和大儿子住在一起的,见三儿子来了,还没等赵书良给她问好,先开口了,“老三怎地这会子来了?”

  赵书良先给老母亲鞠躬问安,“昨儿累着阿娘了,儿子来看看阿娘。”

  赵老太太笑道,“我孙子中举,我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

  赵书良笑了,很随意地一掀衣摆,坐在赵老太太身边的小凳子上,“儿子过来,一是看看阿娘,二是有事情和阿娘商量。”

  赵老太太笑道,“可是为了简哥儿的亲事?”

  赵书良笑了,“什么事都瞒不过阿娘的眼睛。”

  大房长子赵世康的妻室吕氏道,“阿奶才刚在说这事儿,可巧三叔就来了。”

  赵书良向赵书政道,“我想请大嫂二嫂四弟妹,带着崇哥儿媳妇,一起去李家商议婚期。简哥儿也不小了,他阿娘临终前念叨的就是他和慧娘的亲事。”

  赵书政忙道,“这是应当的,三弟妹不在,你大嫂理应管这事儿。三弟放心,等会咱们一起去你二哥和老四家里,把她们妯娌三个都带上,再带上康哥儿媳妇和崇哥儿媳妇,也尽够了。”

  余氏笑道,“别说三弟了,就是我看到简哥儿和李三娘这样出色的孩子,也要记着把人迎娶进来了。”

  赵书良朝他夫妇二人拱手,“谢过大哥大嫂。”

  赵书政笑道,“咱们亲兄弟,不说这些客气话。”

  赵老太太笑道,“简哥儿如今中了举人,李家也是官家,这婚礼不能办的太减薄了。”

  赵书良道,“阿娘放心,儿子定会办的风风光光的。”

  兄弟二人又一起去了老二赵书廉和老四赵书林家里,两家的当家太太师氏和庞氏都应了。

  过了几天,赵家两代人五个女眷一起去了李家。

  肖氏隆重地接待了赵家女眷,相互行礼问好后,分宾主坐下,梅娘等人急忙上好茶和点心。

  余氏今儿是打头人,开门见山就道,“亲家太太,今儿我们来,为的是两个孩子的婚事。简哥儿也不小了,贵府三娘子更是愈发出众。三弟妹不在了,三弟托我来,是想和亲家太太商议,看婚期定在什么时候合适。三弟的意思呢,腊月好日子多,您看可行?”

  肖氏忖度道,“这事儿我一个人也不好做主,要等我家官人回来商议后,才能回大太太的话呢。”

  师氏在一边敲边鼓,“前几日我们看到贵府三娘子,真是看的挪不开眼了。相貌、举止、仪态,哪一样不出色。李太太好家教,教出这样出色的小女娘。”

  庞氏也附和道,“可不就是,我家礼哥儿还没说亲呢,以后定要李太太帮着说个像三娘子这样四角俱全的。”

  吕氏开玩笑,“那四婶可得让礼哥儿先中了举人再说。”

  两家女眷客客气气说了一阵子话,李家招待赵家女眷吃了中饭,赵家女眷就回去了。

  赵家人上门,自然瞒不过李姝的眼。听说赵家想把婚期定在腊月,李姝有些着急。

  这都九月了,到腊月满打满算就剩三个月。

  算起来,到腊月,她还不满15周岁呢。这么小的年龄,怎么成亲啊。

  李姝连忙去找肖氏,“阿娘,把婚期往后推一推吧。”

  肖氏笑道,“不害臊,这是你能问的事情?”

  李姝毫无羞涩,“阿娘,都说我过完年就16了,其实我到明年四月间才正经满15周岁呢。年纪太小了成亲,若有了孩子怎么办。自己都还在长身子呢,如何能生的下来。阿娘,我不想为了赵家的子嗣拿命去冒险。”

  肖氏立刻骂她,“胡说八道,多的是你这样年纪生孩子的,还不都是顺顺利利的。你不要被你英娘嫂子的事儿吓着了,她是孩子养的太大了。”

  李姝只能耍无赖了,“反正今年是不行的,阿娘,你就当我想在娘家多赖一段时间吧。最早明年五月,等我满了15周岁再说。”

  肖氏不满意道,“你如今主意越来越大了,连这个事情也要管。”

  严氏打圆场,“妹妹也是舍不得家呢,我也舍不得妹妹呢。妹妹去了赵家,我和阿娘可不又少个说话的。”

  肖氏软和下来,“往后推一推也不是不能,只是不能用这个理由,说出去外人笑话呢。”

  李姝笑道,“只要阿娘能留我到15周岁,什么理由都行。”

  夜里,李穆川回来了。肖氏把今儿的事情说了,还转达了李姝的意思。

  李穆川笑了,“我看他两个整日唧唧呱呱说个没完没了,我还道姝娘想早日嫁过去呢,怎地现在又想往后推了。”

  肖氏道,“这孩子可能被英娘吓坏了,觉得自己还小,不能养育孩子,说的那些话,要是被外人听见了,李家名声都没了。”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姝娘自小和别的小女娘都不一样,她还吃奶的时候就不怎么哭,长大一些,从不让人操心。心也宽,你何曾见她像别家小女娘,为了吃的穿的闹。什么事情到她那里,能过就过,不能过,她能躲就躲,不是个爱惹事的。既然她决意要往后推,可见这事确实是她十分不情愿的,咱们且容容她。”

  李穆川顿了一下,接着道,“再说了,赵家说啥时候就啥时候?若不是看简哥儿肯上进,我还不愿意答应这门亲呢。他们说腊月,我偏要明年五月。我的闺女,我多留一留,看他赵家还敢来抢人不成。”

  肖氏笑着嗔他,“一把胡子了,怎地说孩子话。往后推推也不是不可以,话要说得软和些。”

  肖氏见丈夫也要留女儿,心里有底。她何尝不想多留姝娘,只是小女娘总归要嫁人的,也不能留太久。

  “既官人这样说,那就订到明年五月间吧,到时候姝娘满了15周岁了,天气也暖和了。”肖氏说道。

  李穆川点点头,“还有半年呢,该预备的,辛苦娘子预备起来。嫁妆比着丽娘的来,若是良媛娘娘还有添的,都给她带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