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21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21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3:07 来源:免费小说

  等李家众人起床,发现新娘子已经做好了早饭,愈加喜爱英娘勤快。

  张氏笑眯眯道:“大郎媳妇,家里有帮佣呢,你以后不用早起了。”

  英娘看向郑氏,郑氏也道:“听你阿奶的,咱家事不多。你白日无事,带着妹妹们一起做针线,伺候阿爷阿奶就可以了。”

  英娘忙答应了。

  李家人口渐渐增多,且李穆川已经是官身。张氏做主,家里男女分开吃饭。李泗新夫妇带着儿子孙子们在正堂吃饭,由刘婆子伺候。郑氏妯娌带着英娘和三姐们在东耳房吃饭,由闵婆子伺候。

  吃饭的时候,李泗新忽然开口了。

  “老二,有件事你得放在心上。”

  李穆川放下碗筷道:“请阿爹吩咐。”

  李泗新顿了一下:“大郎也成家了,不能总靠着你过日子。以前你职位不高,我也不好让你为难。如今你好歹也是官身了,看能不能想想办法,给他找个事情做,不拘什么都行。”

  李穆川沉吟了一下,“不瞒阿爹,儿子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不过,就算找到了,一开始差事可能不会太好,大郎可能要吃些苦头。”

  李泗新道:“年轻人,合该吃些苦头。一开始就是好差事,那得是皇亲国戚。咱们这样的人家,有个差事就满足了,不历练历练,怎能成人。”

  说罢,他又看向李承祖,“大郎,不论你二叔给你找的什么差事,不许挑挑拣拣。我知道,有那起子小人在你面前挑唆,说你二叔的差事原该是你的。你阿爹的死的时候,你才两三岁。说句不吉利的话,都不知道能不能养得活,难道衙门里的差事还等你长大?”

  张氏也道:“大郎,你二叔为了咱们这个家,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家里有二郎的,什么时候都有你的,你不要听旁人挑唆,坏了咱们家里人的情分。”

  李承祖忙站起来,鞠躬道:“孙儿不敢有这个想法,要不是二叔,我哪里能过这些年的安生日子。我阿娘也时常跟我说,以后要把二叔当阿爹一样孝顺。”

  李泗新道:“坐下吧,阿爷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不过白吩咐你一声。”

  吃过饭,李穆川去了衙门,李承业去上学,李泗新出去逛去了。张氏把早上的事儿告诉了郑氏和肖氏,郑氏忙感激地给婆母屈膝行李,又给肖氏行李。肖氏忙躲开了,“嫂子,咱们是一家人,肯定要一条心的。”

  郑氏知道,她娘家那边有人背地里说闲话,说的英娘父母心里着急,她也不好分辨什么。等大郎有了差事,看这起子小人还拿什么说嘴。

  第25章 奔前程兄弟备考

  三日回门后,李承祖依旧在家打理家事。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夜晚,李穆川带着一脸喜气回来了。

  进门后,李穆川还来不及换衣服,忙向李泗新汇禀道:“阿爹,儿子近来多方打听,得知刑部正在招录一批略懂刑狱的衙役。往常招衙役,大字不识的也有。这回招录和往常不同,专要识字的,略懂些刑狱更好。报名后要考试,取三十名。往常的衙役,做到头也就是个衙役头。这回招的人,若能懂些刑狱,往后说不定还往上升一升。”

  李泗新又问道:“如何这回就要考试了?”

  李穆川道:“自上回叛乱,圣上有心整顿六部衙门。以往各衙门里沾亲带故的,这回,先从下面的衙役、书吏们开始,从外面招平民子弟。等明年科考,再任命一批寒门子弟做官,也换一换六部衙门里的风气。”

  李泗新磕了磕烟袋:“大郎肚子里有几滴墨水你还能不知道?若是考试,不知他能不能过。”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儿子来家的路上就在想,儿子在京兆衙门这些年,不说精通,也算略懂些刑狱。明儿再找衙门里的同僚打听打听,看要考些什么。儿子先找些书,每天晚上给大郎上一个时辰的课,留下些功课让他白日做,不说考前几名,能上榜就可以了。”

  张氏道:“那要辛苦我儿了。”

  李穆川道:“阿娘说的哪里话,大郎有着落了,也算了结儿子的一桩心事,儿子也算对得起大哥了。”

  老夫妻两想起大儿子,又陷入了沉默。

  郑氏主动起身,给李穆川行礼:“大郎还要多劳烦二叔,大郎,你定要跟着你二叔好好学,若是考不上,你就一辈子去大街上给人扛大包吧!”

  李承祖早就起身站立在一边,听到郑氏这样说,忙躬身道:“侄儿不比二弟聪慧,只有些蛮力,还请二叔多教我。”

  李穆川看着唯一的侄儿,严肃道:“明儿我就会带些书回来,你也读了几年书,字都是认得的,刑狱不需要你多聪明,一条条背下来就是了。一遍不会就十遍,十遍不会就百遍,直到滚瓜烂熟。你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若能考上,你阿娘和你媳妇也有了依靠。你是长房长孙,若连这个都考不上,别人如何看你。”

  郑氏道:“二叔尽管教他,不好好学,打也使得骂也使得。”

  张氏道:“老大媳妇,老二教训孩子读书,咱们听着就是了,咱们妇道人家,可懂什么读书呢。”

  郑氏的心思全在儿子考试上面,也不在意婆母挑拣她,忙道:“阿娘说的是,媳妇就是一时太高兴了。”说罢又坐到一边,再不插话。

  李穆川又看向李承业,“二郎,你也要备起来了,过完年,就要县试了。”

  李承业回答父亲:“阿爹说的是,儿子也想下场试一试。不论考不考的上,总能积累些经验。”

  张氏见两个孙子都要参加考试了,吩咐肖氏道:“明儿开始,每炖多加个肉菜。读书费脑子,别熬坏了孩子们的身体。”

  肖氏忙答应了。

  张氏还吩咐李姝姐妹三个:“往后不论白天晚上,你们要安静些,莫要再嘻嘻哈哈的。或纺线、或做针线,都安安静静的,也打磨打磨性子。”三姐妹都道好。

  张氏又揽过三郎在怀里,摩挲着他的头道:“小乖乖,你以后可不能再闹腾了,你哥哥们要安心看书考试呢。你若再捣蛋,折腾的家里鸡飞狗跳的,你老子可要打你板子了。”

  三郎扭来扭去的,“阿奶,我一向都老实的很,哪里捣蛋了。”

  张氏笑眯眯的,“好好好,三郎最乖了。”

  当天晚上,李穆川就给李承祖布置了几篇大字,嘱咐他道:“字写的好看,考官心里喜欢,也能得个好印象。”又给李承业布置了一篇文章,让他当场做了。

  第二天,李承祖开始头悬梁锥刺股的再次学习。放下书本好几年的他,头几日颇觉痛苦,写字时无法静心,背书时颠三倒四。

  李姝见状,搬了小桌子小凳子,与李承祖一起写字,一起背刑狱大典,还有李穆川找回来的各种刑狱案例,有不懂的,就和李承祖一起商议。

  张氏刚开始不让李姝捣乱,李穆川反劝老母亲:“有人一起学,比自己一个人学总好些。姝娘于读书上头比大郎有天分,有她督促着,大郎更知道进步。况且,儿子白天不在家,除了姝娘,也没人能监督他。要是连妹妹都不如,他还有什么脸。”

  并叮嘱李姝,拿起学堂里先生的派头,好生管教大哥。李承祖一向畏惧二叔,不敢有一字不满。

  原来李承业不让她看这种书,说里面尽是打打杀杀,女孩子家家的,看多了刑狱案会移了性情。这回李姝假公济私,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了解当下的法律法规了。

  有李姝在一边鞭策,李承祖更加用心。背书时,李姝先自己背一边,再拿着戒尺,让李承祖背。错一个地方,打一下手心。

  张氏等人好笑,觉得她小小年级,狐假虎威,做起先生来派头十足。豆娘和丽娘私下里叫她女先生,郑氏和英娘先还颇有微词,听李承祖说在妹妹的监督下进益颇多,也不再有怨言。

  李承祖有妹妹整日看着,李承业那边虽无人监督,也知道发奋苦读。学堂里先生布置的功课,他都能及时出色地完成。余外,还要完成李穆川给他布置的功课。因李承业没有更多的精力,李姝三姐妹的学习暂时停了。

  一日夜晚,赵世简又上门了。

  在例行给张氏等人请过安后,又把自己的文章给李穆川看了。

  李穆川看过他的文章后,摸摸胡须,沉吟道:“简哥儿,明年的县试你可要参加?”

  赵世简迷迷蒙蒙的:“阿爹阿娘并未说让我考试。”

  李穆川见他读书不比儿子差,指点他道:“二郎明年要下场了,你家里要是想让你科举,也该给你备起来了。”

  赵世简眼角瞥了一眼李姝,李姝冲他微微点头。

  李穆川看他这个样子又想生气,“你不用看别人,若无功名在身,你以后如何成家立业?难道要看一辈子城门吗?你可不一定有你阿爹的好运气,能从大头兵到从八品。”

  肖氏忙劝丈夫:“官人,简哥儿比二郎还小些呢。你指导他就说明白些,别吓着孩子。”

  张氏也附和小儿媳妇:“很是,老二,别吓着孩子。简哥儿一向听话,你说明白了,要如何考,他回去了,不用人看着就会下功夫的。”

  赵世简忙躬身道:“请叔父教我。”

  李穆川内心叹了口气,把考试的大致流程给他说了一遍。又告诉他县试大致要考些什么,需要看哪些书,要注意些什么事项。赵世简找出纸笔,一一记下来。在他们说考试的时候,李姝一个人默默退了出去,假装天冷了,去厨房烧火,暖暖身子。

  赵世简得了指点,就要回家。刚走出正房门,发现天上开始下小雨。

  李家厨房用的是最东边的倒坐房,正好挨着大门。赵世简刚走到大门口,李姝叫住他。赵世简进了厨房,李姝盛了一碗热汤给她。

  “天凉了,把这碗热汤喝了,去去寒。”

  赵世简接过热汤,忙作揖道谢:“多谢姝娘妹妹。”

  李姝小声告诉他:“你以后常来,学堂里学生多,先生哪里能一个个照看的过来。你跟我二哥一起学,总比一个人闷头学好。再者,你把书读好了,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否则,只能去守一辈子城门了,别无选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赵世简抬头看向她,他看到李姝眼睛里没有一丝羞怯和扭捏,全是殷殷嘱咐和深深关切,仿佛二人是多年相识的旧人一样。他点点头,回答李姝:“姝娘放心,我会的。”

  赵世简想到豆娘说给了杨镇,杨镇长的俊俏,读书又好,在一干同龄人中颇为优秀。他以为李姝羡慕大姐,安慰她道:“姝娘别担心,你有我呢,我不会比杨镇差的。”

  说罢,又觉得自己好像说多了,不好意思起来。

  李姝见少年郎害羞了,也笑道:“我知道,我有你呢。”

  赵世简更害羞了,听姝娘这话的意思,难道李家长辈答应了亲事?

  李姝不好再跟他多说,再次嘱咐他:“想来就来,别怕。我阿爹嘴上厉害,心里是喜欢你的。回去路上小心些,防止跌倒。”说罢又递给他一把伞。

  赵世简低头看了看,见是一把带着印花的油纸伞,看起来像女娘用的,知道这是李姝家常用的伞。他依依不舍道:“那我先回去了,我明儿再来。”

  走前,他又看了看李姝头上的绢花,期期艾艾道:“你戴这个花真好看。”

  李姝笑眯眯道:“你觉得好看,我就喜欢戴它。”

  赵世简没想到姝娘这样说,忙落荒而逃。

  第26章 两情浓方家上门

  赵世简走了后,李姝准备把锅里熬的汤端到正堂,家里人一人喝一碗,暖暖身子。

  门外忽然传来吃吃的笑声,李姝出去一看,发现豆娘和丽娘躲在门边偷听。

  李姝哼了一声,“还是当姐姐的呢,都这样看我笑话。”

  姐妹两进来,嘻嘻哈哈的。豆娘一边看了看锅里熬的汤,一边点了点李姝的额头,“不知好歹,要不是我们在这里打掩护,你们哪里能说这么半天的话。刚闵妈妈要过来厨房,都被我打发去看着三郎去了。”

  丽娘也捂嘴笑道:“姝娘担子也忒大了,什么都敢说。怪道你晚上把那花儿又戴上了,原来是在这里呢。”

  李姝看向两个姐姐,笑问道:“你们觉得他不好?”

  豆娘沉吟了一下,道:“简哥儿是很好,会读书,长得好,又,又对你上心。只是,只是家里还没应下呢。”

  丽娘听见亲事二字,红了脸:“以后你们再想说话,我跟大姐能给你们打打掩护,别让阿爷阿奶和阿爹知道了。”

  李姝心里高兴,笑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好,我为甚要藏着掖着。虽说家里还没定下,定是跑不了了。我们现在就这样好,以后才能更好呢。”

  豆娘和丽娘听了,更是笑个不住:“听听听听,才多大,就想着以后呢。既这么着,明儿我们两个一人给你缝两件衣服,打发你早日去赵家吧。”

  李姝笑嘻嘻地搂着二位姐姐的腰,很无耻地摸了两把:“哎哟,两位小娘子,这么体贴人,以后也不知道便宜谁家小子了。”

  说的豆娘和丽娘都来拧她的嘴,一时间,姐妹三个又在厨房里嬉闹了半天。

  赵世简离开李家后,一路迎着小雨往家赶。

  他满脑子都是姝娘的笑颜,她说只要他觉得好看,她就喜欢那朵花。那是他头先送给她的花,他记得清清楚楚。赵世简觉得头晕乎乎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迎着寒风,他一点都不觉得冷。

  想到科举,赵世简瞬间又冷静下来。李叔父已经是从七品了,自来抬头嫁女。阿爹的官位比李叔父低,如果他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斩获,李家定不会许亲。看来,他要放手一搏了。为了自己,为了姝娘,也为了阿爹阿娘。

  回到家,吴氏见小儿子冒着雨回来的,忍不住嗔他:“你这个呆子,手里有伞,为甚要淋雨回来。”

  赵世简才想起来自己手里一直拿着姝娘给他的伞,摸了摸头,“雨也不大,儿子无事,阿娘放心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