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128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128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3:07 来源:免费小说

  平哥儿听她这样说,又忙着加炭火。

  等李姝两个人这边的饺子包的差不多了,平哥儿这边烤的饺子也开始冒香气了。平哥儿让人给他拿来了小碟子和筷子,自己认真地在火钳上把饺子翻来翻去。

  等头一批烤熟了,平哥儿把六个饺子夹到盘子上,又迅速在火钳上又摆上几个饺子。摆好了饺子后,他用筷子夹了一个饺子,递到李姝嘴边,“阿娘,您吃。”

  李姝不客气地咬了一小口,平哥儿又把剩下的半个递到赵世简嘴边,“阿爹,您也吃。”

  夫妻二人分着吃了一个烤饺子,平哥儿立刻夹起自己包的那两个饺子,喂到嘴里,瞬间感觉香甜无比。

  两口子包完了饺子后,一起坐在炭火盆边,就着火盆里的炭火,一边说话一边守夜,平哥儿插到中间来,左边蹭蹭右边蹭蹭。

  李姝把平哥儿搂紧怀里,给他讲自己以前在杨柳胡同的生活,又给他讲以前吴氏的事情,赵世简偶尔补充两句,平哥儿听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在听到自己长辈的事情时,他们都会自动美化,摒弃了一切不足和缺点,经过李姝和赵世简的第一轮转述,平哥儿自动把吴氏想象成一位完美的妇人,勤劳贤惠、温柔和善,反正没有一丝的不好。

  李姝给他讲了吴氏,又开始给他讲故事,先是吓人的,再是搞笑的,平哥儿先是跟着一惊一乍,又跟着嘻嘻哈哈,最后趴在李姝怀里,迷迷蒙蒙睡着了。

  赵世简把平哥儿抱去睡了,让人看着,两口子又坐下一起继续守夜。

  李姝看着炭盆里的火红彤彤的,感受到周边的空气都被烤热乎了,觉得异常温馨。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等到了子夜时分,一起接了年,然后去歇下了。

  到了初一,赵世简把赵世康和肖青荣两家都叫了过来,三家人一起聚一聚。

  赵世简给孩子们都发了压岁钱,另外两家也给了平哥儿压岁钱。这几年,三家人同气连枝,关系越来越好,本就是近亲,如今另外两家还结了亲,越发亲近了。

  今儿也不分内外了,就在后院小花厅里摆两桌,男一桌女一桌,用屏风隔开,男在外,女在内。

  如今赵世简的私船只剩下了不到十条,赵世康和肖青荣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对于赵世简把银子都散出去的事情,二人都不反对。赵世康觉得简兄弟这才是大义所为,肖青荣觉得反正是妹夫的银子,他有本事,以后再挣也不难,散就散了吧。私船虽然少了,挣的银子也足够京城和这边的花销,只是不能再随心所欲罢了。

  大过年的,大伙儿都捡着高兴的事情说,男人们喝着酒,女人们说着家常,热热闹闹的,好不快活。

  再说秀水坊这边,今年初二,丽娘没有回来,因为她婆母方太太年前腊月初过世了。

  方太太五十多了,在这个年代,也不算死的早。如张氏和周氏那样的,真不多见。都说肖氏命好,也不无道理,你看她婆母和亲娘,都活到七八十岁还身体硬朗着。

  方太太过世的时候,家里大孙子都娶亲了,虽然没见到第四代,好歹也算子孙满堂。

  方太太的丧事办的很体面,方大奶奶和丽娘在葬礼上比着哭。方大哥儿媳妇年纪轻,不敢跟婆母顶着干,见了丽娘也淡淡的,丽娘也不想和大房婆媳有太多往来,这样正好。

  年初三要给方太太烧新灵,丽娘提前要和方大奶奶商议好当日的许多事情。婆母没了,方大奶奶感觉自己顿时翻身做了主人,如今她也不敢再总挑丽娘的刺,若只是多出些银子,丽娘倒不计较。妯娌两个竟然头一回没有争吵就商议好了婆母烧新灵的事情。

  方太太烧新灵这一天,按规矩,两个儿媳妇的娘家人都要来的。李穆川带着肖氏和李承业去了,让严氏在家看家。

  方大奶奶见到李承业就发憷,老老实实地干她的事情,方大郎总算松了口气,这个糟心婆娘,让他一辈子跟着操心。

  烧过了方太太的新灵,丽娘松了口气,等后头的五七和周年办完了,她再也不用成日过来了。丽娘年少时是个软和人,后来被方大奶奶的许多无耻行为气出了性子,如今婆母没了,她再也不想看到方大奶奶那张脸,哪怕她如今变老实了一些,丽娘还是多看一眼她都觉得烦。

  人与人之间大抵就是如此,还有情分时,可以吵吵闹闹,一旦某一方的心被彻底伤透了,她会忽然看开,醒悟,然后就是无欲无求。到了这个境界后,你好也罢歹也罢,哪怕你立时就要死了,她都不想看你一眼。你就算把天底下的宝贝都捧到她面前,最多也是一笑而过。

  不论父母和孩子,还是夫妻之间,或是亲朋之间,到哪里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方大奶奶不懂这个道理,喜欢作,作的大家都不理她了,她更喜欢作了。

  皇宫外的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皇宫里面,许多人焦心不已,首推平贵妃。

  自从景平帝放出要立太子的风声,平贵妃就急的睡不着觉。今儿二皇子带着皇子妃来看平贵妃,平贵妃见到二皇子还在惦记种田的事情,气得把茶盏摔了过去,“你整日就知道惦记这些没出息的玩意吗?”

  二皇子妃被吓了一跳,二皇子抬起头,见贵妃怒气冲冲地样子,先挥挥手,让宫人们都退下,只留下了二皇子妃,然后劝平贵妃,“母妃,何必大动肝火,大过年的。”

  贵妃拍了下桌子,“你难道一点都不操心吗,我是为了谁,我还不是为了你。”

  二皇子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母妃,您可急什么呢,儿子知道您的心意。只是,母妃,儿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父皇春秋鼎盛,儿子一点儿也不急。”

  平贵妃气结,“你父皇,可是做了好些年的太子。”

  二皇子也不避讳二皇子妃在场,“母妃,听儿臣的劝,莫要轻举妄动。外公那里,我已经与他说过了,舅父们可老实些吧。”

  平贵妃气得骂他,“我这里说你呢,你扯你舅父们做什么?还要多老实?整日当王八不成。”

  平贵妃是庶女出身,她的两个亲兄弟自然也是庶子。当日齐王选侧妃,平家一来没有嫡女,二来这也不是做正室,就把平贵妃呈了上去,没成想她最后果真飞上枝头做了凤凰。她的两个兄弟仗着妹妹做了贵妃,如今在平家抖了起来,但在平正涛眼里,还是嫡长子更重要。

  平贵妃想扶持亲兄弟,但平老二和平老三一无功名,二无本事,只能混个闲差。如今二人唯一的想头,就是盼着亲外甥能早日登基,他们跟着飞黄腾达。

  平贵妃母子不欢而散。

  平贵妃不知道的是,她的两个兄弟,正在宫外背着平正涛,筹谋一场大事。

  第104章 做道场血洗宫城

  正月初六夜, 御书房, 景平帝拿着笔,在练字, 整个御书房安静地落针可闻。景平帝身边的贴身内侍知道,圣上心里有事时, 就喜欢练字, 故而他躬身站立在一边,一句话不说。

  景平帝写了一会子, 外头忽然有人进来回禀, “圣上, 侯统领来了。”

  景平帝一边写字一边低声道,“宣。”

  侯统领进来后,先跪在地上行礼, “臣见过圣上。”

  景平帝没停下笔, 只说了一句, “起身说话。”

  侯统领起身, 低头走到景平帝身边,“圣上,打听清楚了, 他们预备上元节夜里动手。”

  景平帝的笔顿了一下,“上元节宴席都安排好了吗?”

  侯统领点头,“圣上放心,三万御林军随时听后调动。”

  景平帝点头,“你去吧, 莫要告诉任何人。”

  侯统领低声应了,然后躬身退下。景平帝又亲自写了个字条,上书“京城告急,速驰援”七个字,让人发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禀报,“圣上,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来了。”

  来人也是景平帝心腹,行过礼之后,景平帝只交代他一句话,“看紧大门。”

  平老二和平老三自听到景平帝要立太子的风声后,立时坐不住了。他们兄弟的希望,全在二皇子身上,若被庞家抢了先,他们兄弟这辈子别说想出头,最后连性命怕是都难保。

  可他们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平正涛迟迟不肯动,这兄弟二人就打上了平贵妃的注意。

  正好,平贵妃年底的生辰,平正涛的妻室带着一嫡两庶三个儿媳进宫给贵妃请安。

  这也是每年的惯例,贵妃生辰,虽然宫里不会大办,让娘家人进宫说说话,这个体面她还是有的。

  平贵妃过了生辰后,平家依旧风平浪静,只等着上元节的夜晚。

  平家两兄弟和平贵妃自以为做的机密,其实他们一出手,景平帝、庞家立刻就发现了,连平正涛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景平帝放出立太子的风声,就是要引蛇出洞,谁先动手,先剁了谁。

  听说平家想把他和大皇子一起都毒死,冷笑了一声,并未阻止平家人的行动,只让人把大皇子要喝的酒换了。

  平正涛心里清楚,庞家只要能稳住了,嫡长子占了大统,谁也避不开大皇子。但平家再等下去,不光大皇子渐渐成了气候,连四皇子也长大了。趁着庞家在西北,才好运作。

  但他动作太显眼,故而让两个庶子出头。若能成,平家从此再进一步,若不能成,不过是两个不成器的庶子罢了。平家不占正统,想出头,总得搏一搏。平正涛假装不知,暗地里推了一把。

  坤宁宫里,庞皇后坐在踏上,她一只手抱着自己的波斯猫,另一手慢慢抚摸猫的后背。屋子里暖意如春,波斯猫舒服的眯起了眼睛,过一会儿,还打起了呼噜。

  皇后听过心腹嬷嬷的回禀后,一句话没说,依旧慢慢抚摸猫的后背。

  “本宫知道了,你退下吧。”

  嬷嬷下去后,皇后冷笑了一声,“圣上,你明明知道平家要动手,还按兵不动,要拿我儿子做诱饵,就别怪臣妾狠心了。”

  三方人马暗自活动,严文凯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过年期间,各家亲戚走动,借着机会,严文凯在与李承业聊过了家常后,只跟他透漏了一句,“倒春寒要来了,女婿回家后,把家里的老小都安顿好,别冻着了。”

  李承业倏地抬头看向他,今日阳光明媚,虽仍旧有些寒风,因年前就立了春,眼见着是一天比一天暖和,岳父如何说这样没头没脑的话。

  李承业如今再不是那个毛头小子,思索了片刻后就明白了,怕是朝廷里要有大事发生。

  李承业回家后,与李穆川商议。

  李穆川沉吟了许久,“你阿爷近来总给我托梦,说一个人孤零零的,咱们也总不去看他。我预备等过了年,到郊外的庄子上请水路道场,给你阿爷念一段日子的经。家里的后辈都去,给你阿爷好生磕头,住在那里茹素一个月,以表孝心。”

  李承业点点头,“三妹夫年前来信,让庆哥儿带着他的一干兄弟姐妹们,去给赵家大娘好生上几炷香。闽娘头一年回来,更是要好生办个道场。”

  李穆川点点头,“去吧,给你二妹妹也提个醒。”

  李承业把赵家和方家都提醒了一遍。

  庆哥儿整日在皇宫里混,比旁人更敏感一些,听二舅舅这样一说,立刻就察觉出了不正常。

  李承业一走,他立刻与赵书良商议,“阿爷,我就这一个妹妹,她今年头一年回来,阿爹阿娘一再嘱咐,给她好生做个水陆道场。还有阿奶,阿爹自从给她请了一品诰命后,阿奶的坟也该再修缮修缮,总要做得比现在更排场。咱们就住在那边,暂时别回来。我在那边盖了两个小院子,虽不大,也够住了。”

  赵书良点头,“这是应该的。”

  庆哥儿又说道,“咱们过两天就去,让两个姨娘带着两个姑妈,大爷大娘带着大哥和大妹妹,大家都去。”

  赵书良继续点头,“都听你的。”

  初八那天,天还没亮,平康坊一大早就开了门,几辆马车悄悄出了门,后头一队护卫相送,直奔城外三十里地的赵家祖坟山上。

  除了庆哥儿,大伙儿心里都不明所以,以为是来给吴氏和闽娘烧纸。

  两个姨娘想着,自打自己进门,还从来没给太太烧过纸,本来她们是没资格来的,如今老爷看在她们生了女儿的份上,破例让自己过来,心里都很高兴。

  嬛娘已经懂事了,知道自己是姨娘生的,今儿要见的,是太太,是嫡母,她心里虽然有些畏惧,拿出平日的镇定,自我安慰,我只管照着规矩敬重太太,太太自然也不会讨厌我的。

  庄小郎和瑞娘没来,庆哥儿在他们婚前送了庄小郎一套小宅子。初七那天,庆哥儿让庄小郎带着瑞娘搬了出去,打的由头就是,庄小郎要给自家父母供灵位,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但他毕竟姓庄,总不能在平康坊供庄家的灵位,只得先回自家宅子。瑞娘怀着庄家骨肉,肯定也要跟着去。

  赵世崇提前找好了道士和和尚,还有一些工匠。大过年的要修坟墓,工匠们本来有些不大乐意,但赵世崇出了高价,顿时招来了一二十个壮汉。

  有钱拿,又管饭,肉紧着吃,为甚不来,过年在家闲着也是吃酒赌钱吹大牛,不若来挣几个。

  墨染前两天就带着人过来了,各项事宜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人过来。

  赵书良等人才下车,他立刻上前禀报,“回老爷,大爷大奶奶哥儿,人都备齐了,今儿头一天消经,请了和尚道士各十人。请老爷烧第一刀纸,请大爷大奶奶和两位哥儿,给太太守半天。”

  那边,知事先生也过来了,赵家人跟着知事先生的指点,一步步走下面的流程。

  赵书良走到吴氏的坟前,用手摸了摸坟前上好石块雕刻的石碑,上面一个个字迹从他手下划过,他轻声说道,“娘子,我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

  一句话还没说话,赵书良红了眼眶,后头孙氏已经哭出声来。

  还没等知事先生说跪,孙氏和赵世崇打头跪了下来,煦哥儿等人也跟着跪下了。

  孙氏一边哭一边跪着前行,到了吴氏的坟前,她抱着石碑就嚎啕大哭,“阿娘啊,儿媳不孝,以前没有好生孝敬您,儿媳悔啊。阿娘啊,阿娘您再看我们一眼吧。没有您在,我们这些年心里苦啊。”

  洪姨娘和庄姨娘也跟着哭,洪姨娘一边哭一边说道,“表嫂,太太,我来看您了。”

  庄姨娘不认识吴氏,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哭。嬛娘和馨娘有些害怕,被气氛感染,都跟着哭了起来。

  孙氏的哭声立刻把整个气氛带得低沉悲哀,旁边的和尚道士早就开始念经了,哭声伴随着念经声,传出了好远。附近村庄的村民听见动静,有些跑出来看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