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是渣男[快穿] > 第164章

我是渣男[快穿] 第164章

作者:从南而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28:00 来源:免费小说

  到了下一家,又遇到了问题。

  明明健康的人,都已经被打的走路都一瘸一拐了,此时嘴里还在说道:“我不能跟他离婚,我离了婚能去哪里呢……”

  “回家!跟我们回家!”邵老娘说道。

  “我爹娘容不下我的,我也不能丢下我儿子,我家里人多,我回娘家多吃一口饭他们都会嫌弃,我真回去了会被他们骂死的……”赵二丫哭着说道。

  邵老娘看了邵瑜一眼,邵瑜立马说道:“不回家,村里会给你安排好,你有了工作,到时候就能养活儿子……”

  赵二丫喃喃说道:“我什么都不会……”

  “不会可以学,我们都会教你。”邵瑜说道,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必须要想个法子给她们谋条生路,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想法。

  赵二丫回头看了一眼被乡亲们打得鼻青脸肿的丈夫,脸上满是犹豫。

  乡亲们过来的时候,正赶上她丈夫追着她打,大家伙当即就受不了,冲上去对着她丈夫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这人挨了一顿打,此时却没有老实下来,而是用一双淬了毒一般的眼神看着赵二丫,嘴里甚至说道:“你今天敢走,我明天就卖了你儿子,让他以后断胳膊短腿去外面讨饭吃,到死了他都要怨你这个娘。”

  赵二丫顿时吓得浑身一抖。

  邵瑜却直接过去,对着这男人心窝子就是一脚,说道:“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儿子要是真的有了什么意外,我第一个就怀疑你,倒时候直接送你去劳改,当一辈子的劳改犯!”

  这个去哪里都要介绍信的年代,男人就算是逃跑了,除非特别聪明,那就很难混下去,但这样一个会当着这么多人面放狠话的男人,显然没有多聪明。

  邵老娘唏嘘一声,朝着赵二丫说道:“二丫,婶子活了这么多年,许多事情都看得明白,你男人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心里动过这样的念头,若是他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绝对不会这样说自己的儿子。”

  赵二丫一闭上眼睛,似乎就看到自家儿子的惨状,立时也不再犹豫了,当场决定和这男人离婚,甚至在大家伙的支持下,连着孩子一起带走。

  大家伙回到赵家村的时候,还带着解救回来的六个赵家姑娘,以及五个外姓的孩子,没有参与这次行动的赵家村人,原本还有对这些姑娘们指指点点的,但全都让邵老娘一个人给骂了回去,用邵老娘的话骂这些人就是“说是姓赵的,心却向着那些外姓的,真不知道你们是哪头的。”

  原本就因为赵招娣气得要开祠堂除名,并威胁上吊的赵三故,见到一下子接回来这么多赵家女儿也傻了眼,当场就要和赵队长闹翻了天。

  但赵队长也不耐烦应付她,直接派出邵老娘这个大杀器,两个老娘们一番唇枪舌剑的互相问候,最后的结果却是赵三故被气得昏倒,她家那个被受欺负没有生出儿子来的小儿媳,直接找邵老娘求救,揭发赵三姑的恶婆婆行为。

  这媳妇也算是比较惨了,赵三姑有两个儿媳妇,大儿媳生了三个儿子,赵三姑也以自己孙子多而自豪,唯独这个小儿媳一直生女儿,这么一来,二房在她家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个小媳妇不仅被丈夫欺负殴打,还被家里其他人欺负。

  婆婆苛责,妯娌刻薄,就连侄子也像是支使丫鬟一眼支使她这个小婶婶。

  这个小媳妇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死,两个女儿也已经因为赵三姑一家的漠视不治死亡,剩下的一个女儿也被侄子打瞎了一只眼睛,她忍了许久,却因为今天邵老娘在批评乡亲们不为自家人出头时一段话而爆发了。

  “你越弱别人就会越凶,一开始是想打你一顿出气,后来越打越多,你多吃一口饭会打你,你多喝一口水还是会打你,迟早要打死你,打死你不算数,最后还会卖了你的娃,你人都死了还要看着他们数着你娃的卖身钱能换多少肉吃,打人的会一直打下去,指望他们大发善心,还不如指望天上下红雨。”

  邵老娘也没想到,自己竟然给自己争取了这么一个绝佳的敌人,这个小儿媳几乎什么都往外吐,她实在是恨极了赵三姑一家人,连赵三姑和村子里的老鳏夫的偷情的事都抖了出来。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沸腾了。

  赵家村里大多数人都姓赵,这老鳏夫年纪虽然和赵三姑差不多,但他的辈分上却是赵三姑的堂侄子,虽然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但在旁人看来,这也是□□了。

  赵三姑的老脸被揭下来,被人在地上踩了又踩。

  这还不算玩,什么大儿子偷了村里仓库的粮食,大孙子偷看寡妇洗澡,大儿媳和村子里的会计有了首尾,小儿子和村里的小寡妇偷情。

  这些事个顶个的劲爆,村子里的人今天晚饭都不用吃了,光是赵三姑一家大瓜就给他们撑死了。

  这么一屋子狗苟蝇营,原本还闹着要赶走赵招娣的赵三姑,此刻却要面对全村人的驱赶。

  赵三姑一家子脸皮倒是厚,任凭村民们怎么说,他们也不愿意搬走,将人赶走这种话到底只能说说,哪怕所有人都一致声讨,也无法落到实处,全凭被赶者的脸皮厚度行事。

  只是原本村子里的人,因为赵三姑一家太过难缠,都要让着他们几分,现在见了他们一家,恨不得直接一口唾沫吐上去,压根就不会在让着他们一家,闹到最后,小儿媳妇离了婚,带走了孙女,他们一家原本的种种隐形特权也没有了,完全鸡飞蛋打,赵三姑也因此恨上了撺掇她的赵小秋。

  而赵小丽这边,白天村子里的人来的时候,丈夫出门不在,等到丈夫晚上回来,看到她照脸就狠狠的打了她一拳。

  第180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十七)

  赵小丽直接被打懵了。

  她愣愣的看着丈夫,脑子在急速的思考着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很快,他的丈夫就给了她回答:“今天你叫了赵家村的人来给你撑腰?你长本事了,家丑不可外扬都不知道,你这样到处说,以后毛毛还怎么做人?”

  赵小丽心里蓦地生起一抹委屈来,赶忙解释道:“我没有,我没有叫人来,是他们自己来的。”

  毛毛是两人的儿子,也是赵小丽的命根子。

  但任凭她如何努力去解释,但还是拳头一拳又一拳的落下,她心里想着的竟然是不该让乡亲们离开,而是不该给他们开门,心下责怪着自己的母亲,带着人上门来撕开她的伤口,践踏她的尊严,最后还害她挨这么一顿毒打。

  “还敢不敢叫人了?敢不敢?”

  听着丈夫的问话,赵小丽一个劲的说道:“不敢了,不敢了。”

  男人打了一顿之后,直觉得神清气爽,嘴巴里嘟囔着骂了一句:“真是个贱皮子。”

  赵小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不敢恨自己的丈夫,只敢恨着自己的母亲。

  邵瑜找好了地方,很快就支棱起一个小作坊来。

  这年头家家户户人都挤在一起,找出一间空房子来着实不容易,这房子的主人是村子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夫妇原本儿女双全,但因为出了意味全都亡故,老夫妇留了自住的房屋,另外两间屋子租借出来。

  老夫妇家计艰难,因着年纪大也挣不到什么工分,租房子拿一些工分,家里也时时有人,也算是对他们两个老人家有个照应。

  回了娘家的姑娘们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白天在这新开的小作坊里上班,如今小作坊里牵头的是赵青青,做的是一种酱。

  这也算是赵木匠家的祖传秘方了,由赵木匠传给赵青青,在邵瑜思考不知道给姑娘们找什么生计的时候,看到了赵青青送给邵老娘的那一罐子酱。

  这年头物资匮乏,能够送吃的当礼物,都是重礼,赵青青为了讨好邵老娘,也算是费尽心思了,她这蘑菇酱做的确实不错,鲜香扑鼻。

  赵家村背靠青山,没逢下雨,山上都会生长出一种蘑菇来,这种蘑菇被当地人称为羽毛菇,因为形状太像羽毛所以有了这么个称呼。

  邵瑜倒不想这个酱叫羽毛酱,想了想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凤羽菇,这酱也就叫凤羽酱,起码听起来显得规整不少。

  邵瑜很快订购了一批撞在凤羽酱的小玻璃瓶,这个年代倒没有层层许可,这个小作坊办起来只需要办一点简单的手续就可以了。

  至于这个酱怎么卖出去,邵瑜走的是口碑宣传的路子,酱本身的质量和口感都很好,邵瑜这个大夫又鉴定出一些功效,李家那头也不遗余力的帮忙宣传,很快就带来了省城的大笔订单。

  订单增多,山上的蘑菇却不怎么够用了,因此也发展了一批人去养蘑菇,到了后期甚至要跟全县收购这种蘑菇。

  也有人跟风做这种蘑菇酱,但赵家村的配方是赵青青家里秘传,又经过了邵瑜的改良,在口感上几乎很难有所超越,因而闹到最后,他们跟风做酱劳心劳力,还不如单纯卖蘑菇挣得多。

  原本隔壁村的都以为,这些被赵家村接回去的姑娘日子会过得凄凄惨惨,但越看着,她们离开了丈夫,进了酱料小作坊,自己挣钱挣工分,甚至还能送孩子去上学,一个学期两块钱,可不是谁家都舍得花这个钱。

  如今的赵家村也和以往不一样了,因着所有的变化都是从邵家而来的,邵家人如今也是读书习字最卖力的一家人,就连邵老娘这样上了年纪的老大娘,上扫盲班的时候都十分认真。

  邵老娘也时常和乡亲们宣传读书的好处,比如邵瑜就是因为读书了才能当干部,比如邵嘉因为读书了,才会像如今这样懂事。

  原本的邵嘉天天因为干活,搞得自己灰头土脸,且因为备受家人漠视欺压,显得唯唯诺诺,如今邵嘉是邵家的小公主,虽然和父亲的关系依旧有些生疏,但邵瑜宠爱她,邵老娘也宠她,邵嘉自己也因为读书,而养出了自信心,整个人的精气神大不相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邵嘉如今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哪怕一些依旧重男轻女的人,看到邵嘉,也不得不说一声邵家这个孙女长得好,不单单是相貌好,而是整个人的面貌,是一个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的小孩。

  也正是有了邵家的例子在,如今村里的人都想要送孩子读书,只是家里钱财有限,在这个尚未普及义务教育的年代,能去上学的都是家里最受宠的小孩。

  这些离婚的姑娘们,在酱料作坊里上班,赵青青在邵瑜的影响下,也会有意识的引导她们存私房钱。

  她们离开会家暴的婆家,还要面对暗戳戳要钱的娘家,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最后的结果恐怕就是从婆家的受气包,变为娘家的老黄牛。

  这些姑娘倒也知道好歹,经历过家暴的痛苦,也经历过自己手头有钱,不需要仰仗他人的日子之后,对待钱财的态度也自然有所改变,虽然依旧会感激娘家收留,会孝敬父母,但却在十分注重孝敬的尺度,不会为娘家掏心掏肺到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

  赵家村的变化,却不仅仅停留在赵家村,邵瑜将整个的过程汇总,写成了一篇名为《深山明珠:年近六十的进步女性》的文章,这是一篇类似人物传记一样的报道,发往了省城,被省城报纸刊登。

  邵老娘上了年纪依旧坚持学习,追求思想进步,解救被家暴的青年女性,并带领大家完成自我蜕变的故事,在全省城都广为流传,这片报道里不仅揭露了农村里重男轻女成风这一恶习,也抨击了男性对女性暴力压迫之事,倡导女性站出来拒绝暴力,保护自己,而报道里的邵老娘,作为婆婆关爱儿媳,作为奶奶疼爱孙女,作为妇女代表,时刻以行动说话,一时竟然成了当代女性楷模。

  市报、县报,甚至是省里的电视台也跑过来想要采访邵老娘。

  “看到没有,这说的就是我,深山里的明珠!明珠知道吗?”邵老娘拿着报纸,满脸红光的朝着乡亲们说道。

  乡亲们也十分配合,在他们的想法里,能上报纸的都是大人物,谁也没想到自家村子里也能出一个这样厉害的人物来,并且邵老娘这人只是爱炫耀了一些,平常为人还是十分仗义的,只要不是需要出钱的事情,邵老娘都十分愿意帮忙出力,况且她如今出名了,也没有那鼻孔看人,所以乡亲们也全都十分捧场。

  “哎,我儿子他会写文章,就是会夸人,变着法子夸我,我哪有那么好了。”邵老娘说道,眼神充满暗示的看着乡亲们。

  乡亲们也十分配合,立马有人配合着吹彩虹屁:“邵婶子你就是那么好,我家姑娘要不是你解救,估计都快被她男人打死了,你就是她的救命恩人。”

  邵老娘赶忙谦虚着哪里哪里。

  省里电视台也没有出外景的条件,最后是邵老娘去省城做了一期专访节目,邵老娘原本十分紧张,但邵瑜提前和电视台那边沟通台本,母子俩也事先进行了一次彩排。

  邵老娘虽然还是觉得别扭紧张,但如今她的普通话和上一次来省城时,已经今非昔比,已经能够十分顺畅的与人交流,且邵瑜的存在,也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她的紧张。

  最终这次采访十分顺利,记者甚至一再夸赞,感觉邵老娘完全不像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妇女,一个劲的夸赞邵老娘思想进步。

  这次省城之行,除了邵瑜母子,还带着赵青青和邵嘉,邵嘉年纪虽然不大,但邵瑜想带孩子见见世面,至于赵青青,那就是她亲生父母想要见她。

  在出发之前,邵瑜和赵青青有过一次详谈,结果确实如她预料的那般,赵青青有些崩溃,但有赵木匠在一旁鼓励,赵青青还是选择了这趟省城之行。

  赵木匠希望有更多的人照顾女儿,赵青青却更多的是被外公多年的寻找所打动。

  如邵瑜所说,李老因为自责,这么多年四处跑就为了寻找被拐走的外孙女,老人家甚至因为舟车劳顿病体沉疴,赵青青心下也颇多感触。

  老人家当年的一时失误,也用了这么多年来弥补,且赵青青虽然得知她是收养的,但与其他人不同,她不是被扔掉,而是被拐走的,父母亲人也努力寻找了她许多年,虽然父母最终还是生了一个弟弟来填补她的空缺,但赵青青却不恨他们。

  这次亲缘鉴定,结果却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出来。

  和李芳华一样,郑书记看到赵青青的时候,就有一种奇妙的感应,这种来自血缘的奇妙感触,让郑书记也深信这个女孩就是自己走丢的女儿。

  李项陪着邵瑜母子和邵嘉在省城里转悠,赵青青则接受来自李芳华夫妇的亲切关照,因为之前打过招呼的缘故,哪怕是年纪不大的郑念容,也知道父母找了这个姐姐很多年,丝毫没有因为姐姐穿着打扮土气,或者觉得姐姐抢走父母的关爱而闹脾气。

  邵老娘自接受完采访之后,人就有些轻飘飘了,每日里都沉浸在“自己真厉害”的自豪里。

  “妈,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评上省先进人物,一共十个名额,也不知道您能不能得一个?”邵瑜说道。

  邵老娘立时眼前一亮,这个老妇女如今的荣誉观很强,什么荣誉都想争。

  “妈妈想要当上先进人物,还得继续努力,如今这么一点小成就,怕是有些悬。”邵瑜说道。

  邵老娘立时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现在就回家,将自己解救妇女的工作做遍十里八乡。

  邵瑜如今也不再单纯是柳书记的秘书,他身上还领了一个商务局的职,来了省城也不是专程陪着邵老娘接受采访,他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务必给县里的厂子拉一些订单回去。

  等到邵瑜任务完成,亲缘鉴定的结果也终于出来了,赵青青果然是李芳华和郑书记的女儿。

  身份被确认,郑家人和李家人全都陷入狂喜,寻找多年的孩子真的被找回来了,李老知道了这事,连饭都多吃了两口。

  身份带来的巨变,倒是让赵青青觉得有些不知所措,先前尚未确认身份时她还带着些许怀疑,如今真的确认了,她反倒不知该何去何从了。

  赵青青不想离开赵木匠,但郑家这边却很希望她来到省城,生恩养恩之间,哪怕郑家条件更好,但赵青青却更想选择赵木匠。

  只是临了出发之前,赵木匠这个养父,却希望赵青青留在省城,赵木匠也希望赵青青能有更好的未来。

  赵青青最终还是决定回到青栾县,倒不是她不想留在省城读书,只是赵木匠年纪大了,身子也不好,她更加不放心。

  李芳华还想挽留,但赵青青态度坚决,任凭生母说破了嘴皮子,赵青青还是想要回去。

  最后的结果是,赵青青没有留下,李老这个当外公的却想搬到青栾县去,一来邵瑜离得近可以就近治疗,二来错过了这么多年,李老也想多照顾外孙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