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是渣男[快穿] > 第152章

我是渣男[快穿] 第152章

作者:从南而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28:00 来源:免费小说

  恰逢邵瑜寄到市报和省报的报道有了回应,市报录用了,但省报却没有选上这篇稿子,到底只是个小新闻,能得到市报报道,柳书记已经觉得是意外之喜,但邵瑜却觉得自己依然有进步空间。

  而赵家村这头,赵队长也是个行动迅速的人,得了邵瑜的建议之后,第二天一早就组织力一批人手,按照邵瑜的要求砍了几棵竹子,又由一个村里的老匠人片出细细的竹篾来,送到邵家去。

  邵瑜自己试着用竹篾编东西的时候,邵家哥俩也在一旁看着,只是也不知为何,他们总是学不会。

  看着邵瑜双手如同跳舞一般,快速的编织铺成,最后做出来的成品竟然是一个手提包?

  用竹子编出一个包来,赵队长看了之后惊叹不已,这个竹编的包虽然是竹篮的变种,但相比较竹篮的普通,这个竹编的包包视觉效果看上去,便让人满心惊艳。

  “这个做起来难吗?”赵队长小心翼翼的问道,甚至还偷偷觑了一眼邵瑜的手。

  他没想到邵瑜一个读书拿笔杆子的人,竟然还有这么巧的手。

  “也不算多难,只是我比较忙,等我教会了两个哥哥,再由他们交给乡亲们。”邵瑜这般说着,也是希望给邵家哥俩更多出头的机会。

  因着邵瑜的提议,这两天村里的扫盲班也办了起来,而老师就是从知青里面选的人,因为夜班授课的缘故,赵队长也安排了给老师一些工分。

  知青群体中学问最好的是顾显城,这人高中毕业,成绩又是名列前茅的,本来该由他来担任这个扫盲班的老师。

  但因为出了赵小秋那档子事,未婚乱搞在乡下绝对是一件丑闻,虽然两人结婚了,但名声也全都烂掉了,赵队长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也顺应群众们的呼声,给顾显城两口子安排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顾显城因为赵小秋的缘故,家里辛辛苦苦给他安排好的,理乡返城之事,算是彻底泡汤,家里人写信过来埋怨他不修私德,费尽心思替他打点,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闹得顾显城和家里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且赵小秋的兄弟也不是好相与的,顾显城私藏的积蓄被他们抢了去,连身份证件也被老丈人给锁了起来,在这样一个管制十分严格的年代,没有介绍信和身份证明,几乎哪里也去不了,顾显城没钱、没身份证明,也没有介绍信,自然哪里都去不了。

  顾显城并非自愿下乡,他从来都赵家村就开始着急上火,因而一个劲的向家里写信要求回去,他以为赵小秋是自己是人生中的调剂,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对赵小秋负责,因而在赵小秋告诉他,自己很可能怀孕的时候,顾显城十分焦急的想要离开这里,他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错,最终他以为的小调剂,竟然毁了他的人生计划。

  一想到家里连城里的工作都安排好了,自己却要被迫留下来,顾显城对于赵小秋自然没有好脸色,只是人在屋檐下,赵小秋兄弟太多,他也不敢对赵小秋动手,只敢在言语上刻薄冷落几句。

  但赵小秋是什么人,她一直不甘心留在乡下,和自己的父母辈一样在土地里刨食,死命扒拉上顾显城,虽然过程有些难看,但结果却是如了她的意。

  一想到顾显城从县里给她带的雪花膏,村里有几个姑娘拥有这东西,而顾显城一个知青的私房钱,就已经比她老爹攒了半辈子的钱都多,这一切更让赵小秋坚定了一个想法:城里人都有钱!

  顾显城对赵小秋冷漠也好,刻薄也罢,他如今身在赵家,吃喝都要看老丈人面子,哪怕家里寄了钱过来,他老婆赵小秋也是能替他领钱的。

  顾显城自闭了一段时间,自己也想开了,觉得不能让赵小秋继续贴补娘家,不能再让自己多了一个敌人,态度也慢慢开始软化下来,试图让赵小秋争取和自己统一战线。

  他心下也觉得有些可惜,要是早知道自己走不了,之前还不如考了县政府招考的职位,他心下觉得,是因为自己没去考试,所以才便宜了邵瑜,如今看着邵瑜春风得意,谁看到他都客气几分,顾显城心里却觉得像是邵瑜偷了自己的东西一般。

  邵瑜自是不知道顾显城脸大如盆的心理活动,他如今被邵家哥俩弄得脑壳痛,这两人说他们老实,还真就一点都不出错,一旁围观的邵老娘都学会了,这两人愣是还处于半懂半不懂的状态。

  邵瑜头都大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最后大嫂二嫂都学会了,两个哥哥还是晕头转向。

  “你好好教没用的。”邵老娘在一旁凉飕飕的说道。

  她在一旁看着,都觉得自己竟然没发现,这个小三儿的脾气是真的好,这哥俩的榆木样子,换了她来早就发火了,但偏偏邵瑜耐心得很,一遍又一遍的教。

  “妈?”邵瑜有些疑惑。

  “好好跟他们说没用的,这两个兔崽子就要打一顿才知道好好学!”邵老娘拿着一根细棍子跃跃欲试。

  邵家哥俩满脸都写着冤枉,心里还觉得委屈得很,他们都觉得是邵瑜教的太难了,真的不是他们太笨。

  “别……”

  邵瑜话未说完,邵老娘就提着棍子追着打了起来,一边打一边问道:“学会了吗?看清楚了吗?”

  哥俩抱头鼠窜,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为了避免挨打,只得喊着:“我好好学,好好看!”

  邵老娘打了一顿孩子,心满意足,等到邵瑜再开始教的时候,就搬了椅子拿着棍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看着,哥俩这一次愣是拿出吃奶的力气来学,棍棒教育竟然还真的奏效了,这两人虽然还没有完全学会,但比之之前要好了许多。

  邵老娘也心疼小儿子教得累,在一旁说道:“儿子你先去休息,放心,我会教。”

  邵瑜说得确实有些口渴了,便走到一旁喝了两口,听着邵家小课堂里咋咋呼呼的,时不时传来邵老娘骂人的声音。

  邵瑜拿了一个自己编的女包,出了门走了十来米,在一处院子门前停了下来,敲响之后,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走了出来。

  “邵三哥?”赵青青脸上满是惊喜,转而便化为了羞红。

  原剧情中赵青青就是邵老娘看好的儿媳妇人选,长得漂亮为人也本分,除了腿脚不方便,家世太单薄,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邵老娘看重的也是她家里没个兄弟,日后她那个木匠爹的家业,全都是由邵瑜继承这一点,只不过邵老娘的算盘打得好,婚事口头上都说好了,但却被赵小秋打乱了。

  这一世,邵瑜勉强算是发达了,邵老娘就有些看不上赵青青了,但邵瑜却依旧坚持了这门婚事,邵老娘先前可没少占赵青青父女的便宜,既然偿还不清,索性就一锅乱炖了。

  邵家哥俩在老娘的关爱之下,总算是学了个七七八八,而赵家村也特意空出上中午这一段最热的时间,天气太热太阳太晒根本无法在外面干活,便占用了一间房子,让邵家哥俩教别人竹编。

  邵瑜一共交了三个款式,一个是竹篮,一个是竹筐,还有一个就是比较精细的竹编手提包。

  乡下人家农闲的时候也会自己鼓捣竹编,不过大多是编个竹篮之类的,但是比起邵瑜做出来的精致小巧的竹篮竹筐,就要差了许多。

  乡下人家更注重实用,而邵瑜野心不小,他打算卖给城里人,自然要做的更加精细一些。

  邵家哥俩学得慢,教的也很慢,最后还是邵老娘亲身上阵现场教学,竹编需要的力量不小,很少有女人家能学会,但邵家几个女人,都颇有些怪力。

  邵瑜在县里也分了一间宿舍,但他大多是在里面午睡用,每日里还是要回家的,邵家这些人,不时时盯着,邵瑜总怕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转眼便到了开学的日子,邵瑜还专程请了一天假,送邵嘉去上学,三个村一个小学,这所小学叫麻冲小学,离赵家村约莫有五里地,邵瑜自己每天来回走两个小时不觉得有什么,但想着邵嘉的小短腿,要走那么远就有些不舍得,这一路道路还算平坦,邵瑜心中已经在谋算着买辆自行车,让邵大哥天天接送女儿,这般也能增进父女感情。

  赵家村的晚间竹编班,也逐渐进入了正轨,只是因为乡亲们都是笨嘴拙舌的人,有心想要将东西卖出去,但几次赶集都反响平平。

  眼看着着竹篮竹筐越攒越多,赵队长有些着急上火,这日邵瑜刚下班到家,便碰到了又在地头堵他的赵队长。

  “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不急。”邵瑜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的心思。

  “乡亲们天天做这个,没见到回报,积极性都不太高,我哪怕是队长,都有些压不住了。”赵队长唉声叹气。

  邵瑜笑着问道:“如今存了多少货?”

  “存了一个仓库。”赵队长说道,乡亲们都是实诚人,因为有人计数,想着也许能挣点钱,所以很少有偷懒的。

  “小邵,你这是想到办法了?”赵队长问道。

  邵瑜笑着点点头,说道:“如今天时地利,就差了一点运道,不过这运道也快要来了。”

  邵瑜让赵队长带着他去了仓库那头,仔细从中间挑了几套比较精致的出来,两个月的时间,仓库里堆着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三种,邵瑜陆陆续续的又添了几种,甚至连茶杯垫都有了。

  邵瑜又让赵队长给他找了一些粗壮的竹根和竹筒,做成笔筒或者水杯之类的,经过他的巧手打磨之后,甚至看不出来这些东西是由竹筒竹根做成的。

  赵队长不明所以,但此时看邵瑜将原本杂乱的东西,仔细摆在一起,看上去形成一套的样子,心下只觉得不明觉厉。

  “差不多了。”邵瑜说道。

  省里秋季有一次秋季展览会,县里除了几个大厂要提供产品过去,也号召底下的公社、生产队拿产品去参展。

  只是乡下哪怕有好产品,也不太注重包装,到底还是不如城里的东西看着有面子,因而送上来的产品,大多都还没有送到县里,就被公社里刷掉了。

  赵家村的竹编产品,倒是颇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公社的领导觉得是竹子做的东西不够上档次,但因为有邵瑜亲自背书,也就上报给县里。

  这次秋季展览会十分重要,就连柳书记也询问了很多次,所有的产品也事先过目,原本公社的人还担心赵家村的竹编不过关,但和旁的产品一比,却显得鹤立鸡群起来,就连柳书记也赞不绝口。

  很快便临近秋季展览,柳书记没有亲自去往省城,而是让邵瑜作为主事人前往省城带队,从青栾县出发,想坐三轮车两个小时去市里,接着转车坐大巴,抵达省城要四个小时。

  赵家村这边带队的是赵队长和邵老娘,邵家哥俩倒是想来,但两个人笨嘴拙舌的,面对展会上的人恐怕都说不出话来,最后邵老娘倒是拍着胸脯出了头。

  邵老娘也许是天生外向的性子,一路上操着一口乡音,坐在三轮车上和别人说话没有半点拘束,就连赵队长都绷着一张脸,邵老娘却左右逢源。

  只不过邵老娘也没有高兴多久,去往市里的道路可算不得有多好,十分颠簸,邵老娘从前完全没坐过车,也从一开始的激动兴奋,变成了苍白着一张脸想吐。

  邵瑜似是早有准备一般,拿了一颗丸药直接塞进了邵老娘的嘴里,看一旁赵队长眼巴巴的样子,邵瑜也给了他一颗。

  他带的队伍里还有不少人晕车,邵瑜事先就预想到了这一节,丸药都是早早就准备好的,这时候分发下去,大伙原本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带队的事还颇有微词,此时丸药下肚,原本的难受缓解了许多,大伙心下再没有嘀咕,只觉得邵瑜是真人不露相。

  邵瑜一共准备了两包丸药,第一程几乎全军覆没,等到第二程坐大巴车,无论是路况还是座位都舒服不少,倒是有人缓解了不少症状,丸药有了些许富余。

  “小伙子,你这药还有吗?能买一颗吗?”大巴车上其人见邵瑜一行挨个发药,且每个拿到药的人都是一脸放心的模样,顿时颇为意动,只是舍得出钱买的到底是少数,因而出声的就这一个人。

  邵瑜看着对方衣衫整洁,双目炯炯有神,也不像是晕车的样子,但看他身旁以为老人家,此时面色苍白,脸上皱纹都挤到了一处,显然这年轻人是为了长辈出声。

  邵瑜递了一颗丸药过去,说道:“自家做的,不值当什么钱。”

  年轻人赶忙道了一声谢,还是执意要出钱,但被邵瑜拒绝了。

  不仅如此,邵瑜看着老人家的脸色,反而问道:“老人家是不是肝脏有些问题?”

  年轻人挑了挑眉,看了看自家爷爷,又看了邵瑜,问道:“你懂中医?”

  邵瑜点点头,说道:“略懂一二,老人家这情况,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不要太过劳累。”

  年轻人叹了口气,说道:“事出突然,倒是不得不走这一趟。”

  年轻人先服侍着自家爷爷吃了那颗丸药,见他面色稍稍转好后,才回过头来看向邵瑜,见这邵瑜脸上神色略有所思的样子,觉得有些奇怪。

  “老人家这次出门,是为了寻亲?”邵瑜出声问道。

  闻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那老人,此时全都是一惊。

  “你怎么知道?”年轻人问道。

  “猜的,就当是我运气好吧。”邵瑜笑着说道,如今“破四旧”,他可不敢说什么看相测风水之类的事情。

  “那小伙子,你运气好,能不能帮我猜猜,我要找的人在哪个方向?”老人问道,浑浊的目光里满是哀求。

  邵瑜心下叹息一声,说道:“老人家,往东南方向找吧。”

  第171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八)

  “东南……”老人家口中喃喃自语,回转身来看向某个方向。

  邵瑜如今手头也没有工具,并没有进行正规的测算,只是略微估算,不过是一个“利在东南”的结论,只是大海捞针,人海茫茫,老人寻亲的希望依旧不大。

  “后生,谢谢你。”老人家说道。

  邵瑜脸上带着些许歉意,说道:“我只是猜一猜,没能帮到更多,抱歉。”

  若是正经测算,至少也需要生辰八字,只是若他伸手要了,那一来显得失了分寸,二来搞封建迷信容易被人抓到话柄。

  “老人家若是信我,东南方向不远。”邵瑜说道。

  老人再次感谢,甚至还拉着一旁的年轻人一起道谢。

  年轻人虽然觉得这事办得挺奇怪,但自身教养在,也没有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因为萍水相逢的缘故,也没有将邵瑜归结为江湖骗子,只在心里嘀咕几句,邵瑜看起来年轻像个读书人,没想到内里却神神叨叨。

  “老人家若是不介意,我给您把把脉?”邵瑜问道。

  老人家赶忙道了一声“请”,年轻人见这架势,立时起身将座位直接让给了邵瑜。

  无论是老人和年轻人,原本都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但邵瑜却一边诊断,一边说得头头是道。

  也不知是因为“医者仁心”在作祟,邵瑜几乎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愿意帮忙看一下。

  老人家却越看下来,越是心惊,中医门槛不低,他没想到邵瑜外表看上去这么年轻,诊脉的结果,却和省里那些知名老中医一样。

  “您这样,我建议,吃药方和针灸,都别耽搁,这样还有七成痊愈的把握。”邵瑜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