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宫娇娥 > 第72章

东宫娇娥 第72章

作者:李息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8:21 来源:免费小说

  郭氏是犯人,哪怕得了恩赦有机会回京一趟,那也不可能让她坐马车。依旧是官兵押解着,她徒步从南疆之地走回的京城。

  回到京城后,早已经过去好几个月。

  皇后有想过郭氏会大有变化,但从没想过她会变成这样。不过才四十多的人,老得竟像是七十的。那头发又枯又燥,还花白,一身破布衣裳裹着干瘦的身躯,脸上纹路像树皮一样……还有那双眼睛,也浑浊了。

  看到这样的郭氏,皇后着实惊着了。

  郭氏的确不美,可之前在宫里,至少保养得也算得体。如今没了锦衣玉食,她竟成了这幅模样。

  “你……是当年的……淑妃?”皇后缓缓问出口。

  郭氏心中是恨的,可这些日子来,她每天都被鞭子抽打,每天都要干很多活走很多路,每天都挨饿……她早没了从前的恃宠而骄的傲劲。

  这次回来,是她的机会。等见到皇上,她一定要求皇上饶了她的罪。

  “是……”她几乎咬牙切齿,但也不敢过于咬牙切齿,怕皇后稍稍动点手,她就会见不到皇上。

  但皇后似乎压根没打算拿捏她,直接说:“曹公公,带她去见皇上吧。不过注意了,莫让她伤了皇上。”

  郭氏进了皇上寝殿,先是小心翼翼,最后走得近了,瞧见了皇上后,她扑了过去。曹直正就紧紧跟在她旁边,见状,一把拉住。

  “罪妇郭氏放肆!胆敢伤害龙体!”

  郭氏被拉住,却一直不放弃挣扎,她哭着说:“皇上,臣妾回来看您了。皇上,您不知道臣妾近来过的都是什么日子!他们……他们故意虐害臣妾,臣妾吃了好多苦啊皇上。”

  郭氏不但脸老了很多,连嗓音都变了。从前声音温柔细软,如今成了破锣音大嗓门,把皇上吓着了。

  “你……你是谁!”皇上警惕。

  郭氏一呆,却哭的更厉害。

  “臣妾日夜思念皇上,皇上难道不认得臣妾了?”

  “你……你是……淑妃?”

  郭氏更是泪如雨下:“皇上,臣妾是淑妃。”

  皇上慢慢撑起身子,细细打量,最后不知怎的,竟然一口血喷溅出来。这是淑妃?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是那个温柔体贴的淑妃。

  喷完一口血后,皇上又把早上好不易吃进去的流食又全吐了出来。曹直正大惊,赶紧喊:“太医!快宣太医!”

  大家都忙了起来,没人管郭氏。不久,郭氏被皇后的人带走了。

  “皇上怎么样了?”郭氏问皇后。

  皇后淡淡看她:“皇上本来还能有几个月的日子,但今儿见了你后,太医说他怕是活不过今夜。郭氏,是你的容貌间接害了皇上,你可知罪?”

  “不,不可能!”郭氏不信,“皇上是爱我的,皇上他是爱我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让我再回来。”

  皇后:“皇上没让你回来,是本宫的意思。皇上也根本没想见到你,是你的突然出现,吓着了他。”又扬声,“来人,拿镜子来。”

  话音落,两个宫婢便抬了一面西洋镜来。郭氏猝不及防就看到了镜子里自己的那张脸,她吓得呆住了。

  这是谁?这是她吗?不,这不可能是她!

  她是淑妃,是皇上最信赖的宠妃,她是赵王的生母,她怎么可能会是镜子里的这个老婆子?这不是她,这不是她!!

  “不!”郭氏咆哮。

  皇上没熬过今夜,所有皇子都入宫,子时没过,皇上就驾崩了。服丧了七日后,太子顺利登基,紧接着,便是册封太后、皇后的圣旨。

  新朝初立,一切都是焕然一新。新帝勤政爱民,广开言路,广纳贤士。

  皇上服丧一年后,大臣们又开始进言,声讨皇上无后。皇上在朝中舌战群儒,回了后宫,倒也并没有把怒气带去后宫。

  做了皇后的唐细,如今更是端庄大方言辞得体。后宫的事,她也一一打理得井井有条。至于前朝……后宫不干政,有些事情皇上不说、不告诉她,她也不问。

  “九皇子发烧了,臣妾差了太医去替他瞧病了。”九皇子是先帝的九皇子,乃当年尹妃所出。尹妃当年因以迷药魅惑先帝,被打去了冷宫,后来在冷宫生下了九皇子来。

  九皇子生下来后,被抱去给别的妃嫔养了。

  当年因为尹妃的事,尹阁老被迫提前致仕,尹大老爷也官途不顺,外放去了贫瘠之地为官。并且当年的太子如今的皇上有言,若做不出政绩,还得再贬。尹家前途受阻,儿子女婿,都被外放,包括原想靠攀尹家谋荣华的魏融。

  第097章

  想当年, 尹家犯了事儿, 倒是想起来要走东宫这个外孙女的后门了。唐细记得, 当年她外祖母亲自来东宫哭着求她, 说她那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多么不容易,筹谋了一辈子,好不易在京城扎稳了脚跟,可不能功亏一篑。

  又说他们尹家不好,当年不该那般冷落他们唐家, 知道错了, 但一家人总归是一家人,希望困难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

  唐细心地善良,但并非软弱好欺。任尹老夫人再怎么哭着卖惨,她也并不领情, 只等她哭完后, 冷漠道“如今不过是外祖父官丢了而已,两位舅舅不还是在朝为官吗?尹妃娘娘虽入了冷宫, 可父皇仁慈,到底念着她腹中胎儿乃是皇嗣,也并没打算要了她性命。”

  “难道, 舅舅们只要在京城当官才能算是好官, 外放就算是贬黜了?”跟在太子身边久了,唐细耳濡目染, 总也学到了许多治世之道, “都是替百姓做事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为官者,不能一心只扑前途,想着如何升官发财,为官者,若心中没有半点百姓,不如趁早回去喂猪的好。”

  唐细态度十分强硬,尹老夫人最后是垂着脑袋回去的。自那之后,唐细再没见过她老人家一面。

  尹妃做了那样的事,尹家还能不伤及根本,天家多少是看在她这个太子妃面子上的。尹家倒是好,得了便宜还卖乖,竟还好意思再厚着脸皮来讨情。

  自那之后,唐细就亲口和太子说过,尹家是尹家,她是她,可莫要把他们扯到一处去。若尹家二位老爷为官不仁不贤,最好趁早撤下来,免得害了老百姓。当时太子圈着人说“哪怕太子妃不这样说,孤也会这样做。”

  但唐细也知道小孩子是无辜的,所以,唐细如今做了皇后,也没有因尹兰池的关系而怠慢了九皇子。尤其她没有孩子,九皇子又还小,什么都不懂,她倒也算疼九皇子。

  只是尹兰池,她从未去看过她。

  太子对九皇子倒不甚多关心,听说了后,只是略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不能又看了皇后一眼,他心中也明白,皇后之所以如今连尹妃所出之子都容得下去,不过是因为她自己没孩子罢了。

  又想着今儿早朝的时候与群臣又吵了一架,皇上不免也有些不开心。

  他又何尝不想有个属于他跟皇后的小宝宝?做梦都想!只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也做不了什么。

  九皇子一事倒不是大事,唐细提了一嘴,也就没再继续说。悄悄打量皇上脸色,就知道,今天早朝上肯定又是发生了什么事,皇上脸色不太好。

  “大臣们敢顶撞皇上,敢冒着挨骂挨罚的风险进言,臣妾该恭喜皇上。这些敢于直言的,都是良臣,他们说的也都没错。”平时一向不会插嘴管皇上朝政之事的皇后,此刻倒也多了一句嘴,因她实在心疼皇上,不忍心他有事总一个人顶、有压力总一个人扛,“皇上有什么委屈,不妨与臣妾吐露吐露,两个人一起扛着压力,总比一个人扛着要好。”

  “皇上总这样,臣妾倒心疼。”

  皇上却舒展眉心,笑起来“朕有什么压力?”他伸手圈皇后入怀,声音一如既往温柔体贴,“有如此贤后陪在朕左右,朕还能有什么委屈?嗯?”他头挨了过来,额头顶着皇后的,二人倒是亲昵得很。

  夫妻成亲也有几年,但一直都很亲昵,好得就好像还是新婚燕尔的时候一样。

  唐细不信他的“油嘴滑舌”,轻哼了声,道“臣妾才不信呢。”想了想,他可能又是以此来打岔的,她不让他得逞,直接又说,“朝政上的事情,臣妾也不能替皇上分担什么。不过,若是生活上的事情皇上还瞒着臣妾只自己一个人扛,那要臣妾这个皇后有何用。”

  皇上倒把她话听进去了,便也没再瞒着,只如实道“不过就是那几个老臣拿一些陈年旧事翻来覆去的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皇后应该都知道。但他们说他们的,反正朕已经是老油条了,东耳朵进西耳朵出就是。”

  唐细却劝“大臣们进言是为了皇上好,为了天下好,皇上该听还是要听的。不然的话,岂不是寒了老臣们的心?”

  “朕已经脾气很好了,也很听他们的话了。脾气再好的人,同一件事情听多了,也会生出烦躁感来。不过,皇后说得也对,朕以后收敛些脾气,至少,早朝上不与他们争论。”

  唐细觉得皇上委屈,可她又不知道如何做,也就只能心疼这个男人了。

  新帝登基后两三年,一直无子嗣。周边蛮夷起了心思,开始拿新帝无后一事说事,意图动摇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心。更有甚者,北狄人还派了细作混入西京,四处散播说是新帝百年后皇位肯定落入魏王手中这样的谣言,意图离间新帝和魏王兄弟之间的关系。

  新帝对魏王还是信任的,听了谣言后,嗤之以鼻。而魏王,更是入宫来,请旨要亲自带兵去打北狄兵。

  魏王是铁血手腕,态度也强硬,他是容不得这些人意图动摇军心的。既北狄人不安分,这回便换他主动出兵,打他个屁滚尿流,但还敢不敢造谣生事。

  “皇兄确定?”皇上问。

  魏王心意已决,此来也是准备好了说辞的。他单膝跪了下来,双手交握住,道“先帝仁德,不忍屠戮,在位期间,一直主张讲和。唯一与北狄人的一场战役,也是因为北狄人实在过分,这才应战的。可这些年来,北狄人见我朝软弱好欺,举止实在过分,若再不施以镇压,怕后患无穷。”

  先帝的确仁德,这好,可也不好。太软弱的君主,难免是要挨欺负的。

  新帝治国,擅刚柔并济,该以仁德治天下的时候,他自会怀仁天下。但,这也不代表他软弱好欺。哪怕今儿魏王不亲自找来,他怕是也要主动派兵攻打北狄的。

  先帝在位时,不主战,所以,都是一忍再忍,惯得那北狄人以为天朝好欺负。这回他就派兵攻打北狄,也杀杀其威风。

  新帝与魏王一拍即合,三月后,魏王领兵从京城出发,主动攻打北狄。这是长达三十多年来,中原军队第一次主动朝北狄发动战争。

  魏王行兵有方,铁血手腕,边关捷报连连传入京内。可就在举国近乎欢庆的时候,北狄人暗中勾结西蜀,于西北境地偷袭天朝。

  惠帝在位之时,能挂帅征战南北的元帅倒有几个。可如今这些老帅老的老,死的死,已无能力再上战场。到先帝朝间,主和,诸将领闲置在家,倒是闲得废了。如今朝廷需要同时应付两场战役,一时倒选不出合适的人来挂帅。

  “赵伯爷啊,皇上忘了?”唐细提醒。

  “赵眠觉?”皇上轻蹙眉心,不是他忘了,只是他怕赵眠觉难担大任,“他行吗?”

  唐细道“行不行的,还是得皇上自己去斟酌,臣妾只是给一个建议罢了。”

  皇上负手于殿内来回踱步,时不时的,倒会抬手捻着下罢稍稍蓄出来的一些胡渣。认真思忖了一番后,皇上转身对皇后道“朕有事先去勤政殿,晚饭皇后一个人吃吧。”

  赵眠觉自从几年前回京后,就一直赋闲在家。混了个伯爵,也算是有身份地位。他似乎于仕途上没什么大的进取心,平时就自己溜溜马,最多就是亲自教聂家大爷义天骑射之术。

  聂义天如今也是十一二岁的少年郎,平时不喜欢跟着他爹爹,倒喜欢黏着赵眠觉。赵眠觉亲手□□出来的,马上功夫自是没得说。

  唐细自从做了皇后后,尹氏倒常常入宫来。唐悦如今也有十二了,京中勋贵世家踏唐家门求亲的很多。但此事,尹氏却没主意,只希望皇后可以定夺。

  “娘有问过小妹的意思吗?”

  尹氏道“她还小,平时又跟假小子似的,就知道和阿奉一起跟在眠觉屁股后面疯,其实不懂什么。你小妹那性子,你还不知道啊,又被你爹宠坏了,说也说不听。”

  “那就不着急,等她疯够了再说。”唐细其实心中倒是有数的,“左右她还小,才十二,女儿和大姐当年也都是十六七才嫁人。”

  尹氏倒不是着急嫁女儿,她也想留女儿在家多养几年的。只是,如今唐家门第不一样,乃是国丈,她家老爷也在新帝登基后没多久,被赐封了侯爵的爵位,虽是虚爵,可毕竟是国丈府啊,她也知道,那些踏门提亲的,不过就是想和皇上做连襟罢了,未必是真心对悦儿的。

  若是娶了悦儿却不真心对她,那她凭什么把悦儿嫁过去。

  “几岁嫁人不重要,十七八都不嫌迟的。娘的意思是,选谁,娘娘可有相中的人选?”

  唐细笑道“亏娘还是玲珑心思呢,眼前就有一个不错的,倒叫娘忽略了。他是和小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女儿知道他对小妹的心思,只是小妹,还小,尚未开窍罢了。只是,他人如今随他父兄远在东海,一时倒也回不来。但反正小妹也小,他总有回来探亲的时候,等回来了,女儿再亲自问一问他的意思。”

  “你是说……那陆家的小大爷?”尹氏不可置信,虽然知道小女儿和那陆聪关系好,可毕竟差了辈分啊,自然从没往别的方面想过。

  “没错,就是陆聪。”

  尹氏“他可是还唤你妹妹一声小姑姑呢。”

  唐细“又不是亲的,不过是跟着我的关系喊罢了。再说,你可曾听他喊过悦儿一声小姑?”

  尹氏“那倒也是,陆家何等门第,他怎会喊悦儿小姑……倒是娘多想了。”

  唐细知道母亲操心妹妹的婚事,安慰她说“娘也别多想了,小妹的亲事有我把关呢,错不了。”

  皇上晚饭没再坤宁宫用,不过,到了就寝的时间,他倒还如往常一样,过来了。唐细知道皇上肯定是见过赵眠觉了,忙凑过去问“赵伯爷怎么说?”

  皇上一进门来就脸色意味不明,但听皇后再次提起赵眠觉后,皇上负手驻足,侧头垂目看向皇后。

  “皇后猜一猜他是怎么说的。”皇上无端扔了这样的一句来,有些喜怒不明。

  唐细眨了眨眼,倒笑了“臣妾怎么知道?是皇上召见的他,又不是臣妾。”

  皇上没说话,只是自顾自往内殿去。唐细见状,忙跟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