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宫娇娥 > 第53章

东宫娇娥 第53章

作者:李息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8:21 来源:免费小说

  只是他万没想到,淑妃的心有那么大,手腕也那么的厉害。虽说父皇母后是少年夫妻,可淑妃伴在他身边也有二十余年,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形象早已深入帝心,她在皇上心中地位早已扎得牢实。

  这些年,父皇母后一直不和,却正好成就了淑妃。二十多年朝夕相处的感情啊,哪怕当初并非真心喜欢,可这么些年过去了,父皇待淑妃,怕是情根早已深种。

  太子凝神暗忖,似是想事想得入神。唐细见状,倒也没再出声打搅。

  当时太子告知真相的时候,唐细惊于郭昭训的恶毒行为,有些事倒没细想。但之后,再一个人坐着细细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就提炼出了当时被她忽略掉的重点。

  比如说,太子倒非真的心甘情愿独宠她一个,而是因为他只能宠她一个。想到这个,她有伤心,有难过,同时也有些羞愧。

  她当真以为过太子是一心一意待她的,如今想来,倒是叫人惭愧难当的。

  太子是何人,当朝储君,未来天子。身份尊贵不说,又生得姿容俊雅,气质清华……这样的人,她怎么有脸敢奢望他的独一份的爱的?

  不过好在她明白过来得快,若是再迟些日子知道这些,等那时候深陷于太子的深情中,再想抽身,怕是难了。哪怕是现在,抽身出来,逼着自己不能再对太子动情,已是很艰难了。

  太子对她的温柔体贴,呵护备至,她怕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想想都觉得难过。

  不过有魏融的事情在前,如今再发生这样的事,虽难过,但也能接受。

  唐细坐在窗户前发呆,秋意从外面进来,见主子似有心事的样子,忙问:“娘娘这是怎么了?这几日一直有些心神不宁,总时常望呆出神。”

  太子与她说的淑妃姑侄的事,秋意并不知情,唐细也不能告诉她。所以,很多事儿,也就不能和秋意分享了。

  她笑着摇头:“没事,就是觉得近来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有些累着了。”

  秋意闻声也道:“是啊,今年皇后娘娘特别倚重娘娘您,不但教了您许多打理后宫的本事,连过年前

  需要准备的许多事情,都教与娘娘去做。这些日子来,娘娘的辛苦,奴婢也是瞧在眼里的。”

  秋意到底疼主子,劝说:“娘娘,若是觉得累,要不要跟殿下说一声?殿下最是疼娘娘的,若娘娘说了,殿下肯定会去坤宁宫和皇后娘娘说。”

  唐细摇头,拒绝:“太子诸多事情需要打理,怎能拿后宫的事情去叨扰他?本宫身为太子妃,既享了身份带来的好处,自也有需要付出的地方,哪能是觉得累了就不愿干活的。”

  秋意也意识到是自己失言了,忙道:“奴婢多嘴了。”

  唐细便趁机道:“太子待本宫好,这是太子厚德,也是本宫的福分。太子与本宫奉属君臣,这东宫也不是榆桐的唐宅,你日后行事万要小心谨慎些,莫要越了规矩。”

  第068章

  从前娘娘倒不会说这些话, 虽说娘娘一直敬重太子,可并没有严肃着说这样重的话来交代她。今儿也不知是怎么了, 娘娘倒认真起来。

  秋意很想说一句“虽是君臣, 但更是夫妻”, 可当目光触及自家娘娘那张难得严肃起来的脸的时候,她把话又咽了回去。或许,是亲眼见着太子对郭昭训雷霆手腕,娘娘怕了?

  太子平素瞧起来是温和可亲,可毕竟是东宫之主一国储君啊。他是有强硬的身份和手腕的,那郭昭训就是想趁娘娘不在的时候争宠,可太子却拿铁血手腕对付她。虽然这于她家娘娘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可不免又会想,今儿能这样冷心冷肺的对郭昭训,明儿也能这样对太子妃。

  念及此, 秋意忙应下说:“是, 娘娘,奴婢定牢记在心。”

  唐细没再说别的, 只问是什么时辰了。然后让秋意伺候她梳头穿衣, 梳洗完毕,她又去了坤宁宫皇后娘娘那里。

  北伐大军差不多十二月底到的西京城,大军驻扎于城外,只主帅与诸将领入宫面圣。北伐军入京的时候,正是年底,满京城里都是浓郁的年味儿。朝廷打了胜仗, 皇上高兴,百姓们也高兴,不少百姓听说北伐军进城了,纷纷跑去街上看,口中高呼“皇上万岁”。

  进勤政殿,皇上论功行赏,一一论下来,倒是论了有大半天功夫。唐细最关心的就是赵眠觉得什么赏,所以,早早差了人去勤政殿外面候着打听看看。

  勤政殿内皇上论功行赏完,群臣散了后,被打发出去的小太监回来禀告说:

  “回娘娘的话,娘娘说的那位赵爷屡立奇功,得赏赐最高,也是受赏将领中唯一一个被皇上赏了爵位的。”

  唐细闻声面含浅笑,心中高兴,她好奇如今赵大哥能得封什么爵位。

  便又问:“父皇赏了他什么爵位?”

  “戍远伯,乃是一等伯爵的封号。”

  其实在外征战的武将,或许立功的时候威风,但一旦战事结束入了京城,向皇上交了兵,没仗打了,就什么都不是。好点的,会于京城内谋个一官半职,但大多数其实都是赋闲在家的。

  皇上能赏赵大哥伯爵的爵位,想来是极大的嘉奖了。有了爵位,必然被赐封府邸,赵大哥从小无父无母吃尽苦头,若能因此在京中安家立业,是天大的好事。

  北疆战事大捷,又赶上过年,皇上高兴,举国欢庆,这个年过得十分热闹。除夕夜这日,宫中摆酒庆贺,亲王皇子们聚在一起吃酒看歌舞表演。按例,今儿除夕夜,是需要守岁的。

  宫宴散去后,太子夫妇和齐王妃夫妇都去了皇后坤宁宫守着,陪皇后一起守岁。如今太子和皇后母子二人和好,皇上总觉得他们母子关系越好,他就越对二十多年前的那件事记忆深刻。

  所以,太子去坤宁宫,他倒是不太想去。他也颇有自知之明,怕他去了皇后那儿,会影响他们母子兄弟妯娌叙话。

  不想去皇后的坤宁宫,也不能去淑妃的长春宫,毕竟虽然郭昭训一事没波及到淑妃,但郭昭训毕竟是淑妃的亲侄女,若他不冷着淑妃一段时日,怕太子心中会有怨怼。

  宫里妃嫔不多,想来想去,忽而见魏王家的两个孩子十分可爱,想着一会儿怕是魏王一家会去贵妃的咸福宫守岁,他便立即有了决定。

  “贵妃且先回去准备准备,朕今儿歇在咸福宫。”皇上笑望着贵妃说。

  相比于皇后和淑妃来,李贵妃不得宠。她虽然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但皇上似乎并不喜欢她,若不是当年她诞下了皇长子,怕位份也不能这么高。

  这些年,皇上不是去皇后那儿,就是去淑妃那儿。去她咸福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所以,当听到皇上说今儿要去她那里守岁的时候,贵妃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

  生怕皇上会立马反嘴就后悔一样,贵妃立马应下:“是,臣妾这就回去准备。”

  太子妃和齐王妃同时扭头朝皇后看去,却见皇后神色如常,并不在意。二人平静收回目光来,心中倒也都猜得到了。

  宫宴散去后,因要去坤宁宫守岁,唐细索性没与太子同行,倒是朝齐王妃走去,要求与她共乘一个肩舆。

  对于唐细这个皇嫂的无理要求,齐王立马投去能杀人的眼刀子,意图拿眼神将人吓退。岂料,人家压根都没看他一眼。

  齐王妃欣然接受,笑着同唐细说:“正好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有许多话想与皇嫂说。”

  女人间的悄悄话是说不完的,齐王不懂。眼见着自己妻子跟着别的女人走了,他拦不住,只好把满腔怒火对向太子。

  “皇兄怎么不拦着皇嫂?你也太宠着皇嫂了,由着她抢本王的婉沁。”一脸的幽怨,说罢,一甩袖袍,摆出十分不满的样子来。

  他生气?太子心中还不舒爽呢。齐王想与齐王妃同乘,他难道就不想与太子妃同乘吗?只是既然她们二人有话说,不过是分开须臾时间,又何必把不满挂在脸上。

  太子蹙眉道:“三弟既然舍不得弟妹,那方才为何不拦着弟妹?自己不作为,倒是挑起了孤的不是。”当然太子也明白,凭着齐王对齐王妃的喜欢,他断然是会时刻捧着王妃,不会阻拦她的任何决定和选择,就怕王妃生气。

  他怕王妃生气,自己倒是生了一肚子气。偏又心中不平,这才跑来怪他这个皇兄的。

  近来皇后和太子母子关系大有缓和,齐王自然也不会再针对这个皇兄。虽然从小和他做惯了死对头,一时也做不到与他相亲相爱兄弟情深,但,至少如今对太子,还是敬重的。

  太子说了他几句,他倒也不回嘴了,只一个人呆在一旁生闷气。

  太子望了他一眼,说:“去母后宫里。”

  二人正欲离开,转身却看到赵王朝二人走来。淑妃称病,向皇后告了假,今儿没来除夕宫宴,所以,只赵王一个人在。

  赵王笑着道:“如今见二皇兄三皇兄兄弟情深,臣弟还真是羡慕。方才见二皇兄训三皇兄的样子,臣弟倒想起了小时候来。臣弟调皮顽劣,从小就不安分,亏得时常得二皇兄教诲,这才没能长歪。可如今二皇兄再见臣弟,却是只有客气疏远了。”

  太子负手立在二人中间,端的是君子端方。尤其是与一副武人长相的赵王比,更显得太子清贵矜华,犹若清风雅月。

  他面容清冷,闻声抬眸扫向赵王道:“四弟能成如今这般大才,乃是淑妃娘娘的功劳,孤不敢居功。”倒不想于此和赵王打口舌之争,只打发他说,“宫宴散了,四弟且去长春宫给淑妃请安吧。”

  赵王却偏要多说几句的样子,闻声点头:“二皇兄教训得是,臣弟是得去探望母妃。母妃病了,连这样的家宴都告了假。母妃就臣弟一个儿子,臣弟若再不在母妃身边陪着,母妃当真可怜。”

  齐王觉得赵王说话阴阳怪气寓意颇深,当即就想怼他。不过,却太子拦住了。

  赵王大剌剌离去,赵王妃匆匆朝太子齐王福身行礼,而后也紧紧跟了上去。望着赵王妃的身影,太子倒将眉心越发蹙得紧起来。

  若说母后做错了什么事,一时赌气把鲁家之女婚配赵王,乃是她做的最大的一桩错事。

  这个赵王妃,瞧着憨厚老实,怕不是淑妃母子的对手。

  过了子时,太子夫妇起身道别,皇后没留他们,只叮嘱他们二人回去早早歇着。东宫离坤宁宫不远,皇后不必留太子太子妃,但齐王府在宫外,皇后就把齐王夫妇留了下来。

  齐王以为一起守完岁后他就可以与王妃独处了,却没想到,好不易熬到了子夜,王妃却又被母后抢走了。

  打从齐王齐王妃成亲后,王妃再没和皇后这个姑母一起睡过。皇后喜欢她,既然今儿留宿在了坤宁宫,自然就让她和自己睡。

  而齐王,则被打发去了偏殿呆着。

  太子夫妇回去后,宫人们伺候洗漱宽衣。待得宽了衣洗漱完后,太子倒没有立即歇下的意思,只招手让太子妃坐到他身边去。

  然后问:“太子妃近来倒是有些不一样,若有心事,倒可与孤说一说。”

  第069章

  唐细近来倒也没有什么别的不一样的, 就是对太子比从前更恭敬了些。从前只要太子回后院来,有事没事总喜欢黏在他身边, 也很有心情与他说说笑笑斗斗嘴。可现在, 她收敛了许多。

  可能也是怕改变得太多他会发现什么吧, 所以,收敛得倒也懂得拿捏分寸。可太子心细,即便是这样,太子还是察觉出了蛛丝马迹。

  比如说今天晚上宫宴结束后,很明白的,她就是不想与自己同乘去坤宁宫。与齐王妃有话说,到了坤宁宫后, 那么长时间,什么时候说不行?平时几乎日日都要见面的人,又有什么秘密是非得挤在今儿说的?

  唐细自以为改变得还算隐蔽, 面对太子突如其来的发问, 她一时倒是难住了。

  但她没承认,只答非所问说:“臣妾还是担心母后, 总觉得, 淑妃不好对付。”她故意把话题扯开,但却不是说谎的,她心中的确也是担心这个的,“母后性子要强,光明磊落,淑妃心机深沉, 能忍,且淑妃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未必比母后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低,日后,怕母后这般耿直的性子会斗不过淑妃。”

  倒不是说皇后愚笨,不如淑妃聪明。只是,行事磊落之人向来不屑背地里耍阴招,皇后素来清高,她不是没有手腕,很多时候,她只是不屑去使那些手腕。但淑妃不一样,淑妃心中没底线,只要于她有益,她怕是会耍尽心机。

  唐细是真情实感的替自己婆婆担心,可太子却并没有跟着她的节奏走。

  “母后的事,你也不必过于烦扰。淑妃再厉害,再得宠,她不过也只是一个二品妃而已,父皇再喜欢她,也得顾及尊卑,无碍。”宽慰几句,又说,“你也不必打岔,孤方才在说你的事,你不必拐到母后身上去。”

  唐细只装糊涂:“臣妾怎么了?臣妾很好啊。殿下怪得很,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

  太子垂目望着她,似是静思了片刻,才说:“既然太子妃说没事,那孤就不问了。”或许是他看错了,太子妃只是近来累了,并没什么心事。或者,她的确有心事,但不想告诉他。

  不管是哪一个,想来眼下都不是最好的夫妻交心的时机。先放一放,日后再说不迟。

  所以,太子拍了拍她手,说:“时间不早了,歇下吧。”

  次日是新年,不必早起请安,唐细陪着皇后忙了月余,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睡一个自然醒的整觉了。睡饱了觉,精神都是好的,唐细裹着被子起身,见秋意领着宫婢们鱼贯而入,唐细问:“殿下呢?”

  秋意一边服侍一边说:“殿下早起去练剑了,说等娘娘醒了后和娘娘一起用早饭。”

  唐细虽说起得比平时迟了些,但其实也不算多晚,还不到巳时。

  她不必这么急着去坤宁宫请安,昨儿皇后交代了,命她多睡会儿迟些去,只要能赶上一起吃午饭就行。但是,她也不能放任自己真就睡到午时。

  她不必急着去坤宁宫,东宫内,还有姬妾和宫婢奴才们等着给她和太子请安呢。所以,梳洗完毕后,唐细亲自去了太子练剑的地方请太子。

  太子清雅,平时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帮着皇上处理朝政之事,唐细只知道他骑术好,倒还没欣赏过他剑过梅花落的英姿。去的时候,恰好就瞧见了太子若游龙般矫健的身姿上下翻舞,游于梅林间。

  唐细静静站在一旁没走过去打搅,直到太子练完收了招式,她这才走过去。

  太子一改往常文雅清流的扮相,只一身玄色的短打劲装加身。虽然外面很冷,但他穿得不多,甚至一番练下来,脸上身上还流了不少汗。

  唐细笑着走过去,匆匆一福身子弯腰请安后,才说:“殿下出了这么多汗,臣妾浴汤都备好了,殿下赶紧先回去沐浴更衣吧。”

  太子额上汗流如注,闻声抬眸看了眼太子妃,而后只将剑递给侍奉左右的人,举步朝太子妃走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