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宫娇娥 > 第48章

东宫娇娥 第48章

作者:李息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8:21 来源:免费小说

  唐细点头:“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知道,自该过来看看。”又问,“母后呢?母后可安好?”

  齐王妃道:“母后很好,方才也在这儿,刚刚回去一会儿。”

  唐细道:“那我进去看看。”

  唐细进淑妃营帐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散了,帐内只剩下宫婢和赵王夫妻。见唐细过来,赵王夫妻忙起身迎接。

  唐细见赵王妃脸色依旧不怎么好,似乎还病着,关心说:“你也还病着,可得好好将养着才是。淑妃娘娘最是温柔体贴的了,她不会在意这些礼数的。”

  淑妃忙接话:“是啊,方才本宫还说呢,叫她回去好好歇着,本宫没事。可这丫头脾气倔,非说要伺候在本宫这。太子妃来得正好,正好劝劝她。”

  唐细却没再劝赵王妃,只关心淑妃道:“娘娘可还好?方才听说你出事了,可吓了本宫一跳。那马可是畜牲,不通人性,万一伤着娘娘您,大家都得心疼。”

  淑妃穿着中衣靠在床头,下半身盖着被褥,额头戴着抹额,脸色略微有些苍白。闻声,柔柔笑起来说:“让太子妃担心了,本宫倒没什么。”又感叹说,“多亏了太子,本宫这才能毫发无损。”

  唐细笑答:“太子殿下这是本能反应,娘娘倒不必谢他的,娘娘没事就好。”

  唐细此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就与淑妃简单客套了几句,礼数到了后,她就起身告辞了。出了淑妃营帐,唐细直奔皇后那里。

  太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救淑妃,唐细还真怕皇后因此又生太子的气。可去了皇后那儿,她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皇后并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还如往常一样,看到了她来,就让她坐。唐细心中充满了好奇,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后是直性子,所以,唐细决定有疑惑直接问,并不藏着掖着猜来猜去。

  “母后,儿臣听说是殿下救了淑妃,是这样吗?”

  皇后倒喜欢有话直接说的人,在她面前不拐弯抹角藏着掖着,说明没防着她。所以,皇后倒高兴的回说:“淑妃的确是太子救的,不过……”皇后略顿了下,也算看出来这个太子妃在担心什么,所以,皇后也坦诚相告,“不过,本宫倒不怪太子。他当着那么多人面救了淑妃,本宫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

  唐细其实很疑惑:“殿下早察觉到了淑妃的野心,所以这些年来,殿下也在有意疏远淑妃。今儿淑妃惊马,当时随行的御林军有很多,殿下为何冒险救淑妃,儿臣十分不解。”

  皇后却替她解了这个疑惑:“大家都知道,太子小的时候曾得淑妃几年的抚育之恩,只要这个恩情一直在,日后太子但凡做点什么有损淑妃利益的事儿,怕是都要挨说。眼下倒是好了,太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不顾自身安危去救淑妃,也算是还了淑妃的情。日后不论太子做什么,也无需再念淑妃的旧情。”

  唐细恍然大悟。

  她说呢,怎么那么奇怪,太子非得亲自去救淑妃。有御林军在,太子大可以不必这样做的。原来,他是有目的的。

  松了一口气,唐细还是有些后怕:“好在殿下没事,若真出了什么事,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后点头,眉心蹙起,也于惊未平:“是啊,好在无碍。”

  太子被皇上叫去训了一顿,皇上更是后怕。一国储君若是出了事,想必会震惊朝野,太子这么做,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朝廷和天下不负责任。

  “淑妃惊了马,当时有那么多随行的御林军,哪个不能去救,非得你逞这个能。”皇上脸色极为难看,“你若出了事,不说天下大乱,至少整个京城都会乱了套。你在做事前,可有考虑过?”

  储君与一般亲王不一样,一般亲王出了事,最多是皇家的家事,不会涉及朝政。但若是储君出了事,那可就是国事,一个弄不好,说不定还会影响北疆那群正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太子如何没想过这些?他自然是想过的。可就算有危险,那种情况下机会难得,他断然会牢牢抓住。何况,他不会有危险。

  太子先是认错,然后解释说:“当时见淑妃情况危急,儿臣没多想,只想着救人了。淑妃于儿臣有几年的抚育之恩,她当时又离儿臣很近,儿臣救她也是应该的。”

  皇上却有些不太相信这话,他抬眸瞄了眼太子,倒是说起别的来。

  “你也知道淑妃于你有恩,可这几年来,你反倒是渐渐的去长春宫次数少了。”

  太子道:“儿臣毕竟大了,再总往后宫跑,也不好。”

  太子这话说的倒挑不出毛病来,皇上点了点头,没再揪着此事不放。于此,淑妃惊马一事虽惊险,但好在人都没事,也算是过去了。

  回了京城后,太子舍命救淑妃一事,便满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大家

  都说太子殿下忠孝仁厚,重情重义,无形间又树立了太子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形象。

  这于太子来说是极大的好事,但于事件主人公的另一个人淑妃来说,却不是好事。从前她于太子有恩,就算太子渐渐疏远了她,但这个恩是有目共睹的,谁也赖不掉。

  可如今,太子于众目睽睽下救她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个恩,也算是报了?

  外面越是夸太子好,淑妃心中便越是郁结。积郁成疾,日子一久,淑妃倒是病倒了。

  唐细这个太子妃也仁厚大方,准东宫郭昭训日日伺候在长春宫。

  又到了一个月一次进宫探亲的日子,尹氏跟随陆大夫人入宫来,一见到女儿的面,就把所有担心都倾诉了。

  “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人说……说太子殿下当时九死一生,可吓得我……”

  陆大夫人笑起来:“九死一生?他们传得那么真,是亲眼见着了还是怎么的。”陆大夫人当时虽然人没在场,但想着太子马上功夫很是不错,而且他是稳重人,不可能会做任何事而让自己有人身危险。

  所以,虽然她也担心,但还不至于乱了分寸。

  尹氏道:“可不是么,光是那茶楼里说书的,就有好几个版本的说法。我也是一时心急了些,竟把那些都给听了进去。”

  唐细道:“太子救淑妃是真的,不过,太子身上不俗,他自己没事。”

  尹氏口中念着“阿弥陀佛”,直言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太子若真出了事,那她女儿可怎么办?皇家本来就是虎穴狼窝,女儿此番亏得有个太子倚仗。不过,尹氏倒也没那么没心没肺,知道太子对他们唐家一家都好,她心里总也是担心太子的。

  唐细一整个下午都跟两位母亲呆在一起,到了傍晚,刚送走两位母亲,恰好太子也回来了。

  唐细忙跟他说了有关淑妃的事。

  “淑妃娘娘病了,我做主让郭昭训去跟前伺候。我想着,既然如今母后并不在意淑妃了,我总也得去长春宫探望一趟。”样子还是得做一做的,样子做足了,人家也只会夸她这个太子妃好,夸东宫好。

  太子点头:“你去吧,备份厚礼。顺便给孤带个好,孤就不去了。”

  唐细知道,太子忙,天天国事战事的都忙不完,哪来那么多闲功夫扯在后宫和淑妃玩宫心计?何况,淑妃是什么样的人,如今太子可是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恩情也算还了,日后再见,客气着就是,也无需多把她这个乳母放在眼中。

  唐细还真挺高兴的,至少,太子的一次“舍命相救”,就解了他们东宫一个大大的困境。从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处处掣肘,但凡东宫对长春宫有一点不好,都怕被人说太子忘恩负义。

  眼下可好了,太子贵为储君舍命救了淑妃一次,再大的恩情都还完了。

  哼,淑妃,这次可真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处心积虑让皇上带着她出猎,又处心积虑故意撇下赵王,最后又处心积虑惊马……怎么看怎么像是给太子皇后母子下套。

  老天还是有眼的。

  这会儿病倒,估计也是被自己气的吧。唐细心想,淑妃这也算是山穷水尽了,东宫这边的势力,她算是彻底失去了。

  如今她能倚仗的,就是与皇上的那点“患难”之情。还有就是,赵王殿下。

  凭女人的直觉,唐细觉得,淑妃绝对不会就此罢手从此安安稳稳做她的皇妃。她自己心里肯定也深知得罪了太子,她处心积虑算计了那么久,为的不就是想拉拢太子的心吗?

  如今不但没有拉拢得着,还一鼓作气的把太子猛推去了皇后身边。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不说,她还成功给自己埋下一个隐患。

  眼下皇上尚且健在还好,等哪日皇上仙去,她和赵王还能有好日子过?

  凭她的野心,她既知道这个道理,自然日后会变本加厉处处针对东宫。有一句话不是叫……得不到的,宁愿毁掉吗?

  而如今,太子就是她的那个得不到。

  第061章

  唐细备了厚礼去后宫, 但在去长春宫探望淑妃前,她还是先去了皇后的坤宁宫一趟。虽说皇后如今和东宫关系已经十分融洽, 但唐细还是事事谨慎小心, 生怕好不易培养起来的感情又会突然崩塌。

  何况, 她身为太子妃,宫里的事向皇后报备,也是对皇后的尊重,是应该的。

  皇后如今既想得开了,自然也不会再处处针对东宫。而且,母子也算敞开了心扉把话说明白了。既是彼此信任了,又何必再去怀疑猜忌?反倒是不好。

  所以, 见太子妃来报备说要去长春宫探望淑妃,皇后无所谓说:“这么点小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就行, 无需向本宫请示。淑妃病了, 本宫尚且备了份礼差绯霞去探望了,又怎么会不让你去?”

  唐细忙说:“儿臣知道母后不会拘着儿臣, 不过, 后宫的事,儿臣应该向母后禀告。”

  皇后看着眼前的这个儿媳妇,倒是挺欣慰的。她和太子僵持了这么多年,亏得有她从中调和。虽说如今她和太子母子和睦也不能全说是她的功劳,但她有这份心且也有去认真做了,这就是很难得的了。

  亏她从前还嫌弃她的出身, 觉得她不好。如今想来,倒是觉得对不起她。

  她虽出身低,可也不是每个出身低的都如那淑妃一样不要脸。看人,看来还是不该看出身、看门第,还是得看品性。

  皇后道:“你是太子妃,日后的皇后,你是要陪太子走一辈子的人。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心地也善良,本宫相信,你和太子一定能和和美美。但皇后可不好做,比太子妃难做多了。”

  “所以,本宫想……趁着本宫现在还有些精力,不如教你一些本事。眼下又近年关,宫里眼瞧着就要忙碌起来,今年你就跟在本宫身边多学点东西吧。”

  唐细不怕辛苦劳累,也很愿意多学点东西。就算此番皇后不教她,日后等她做了皇后,也是要一样样认真学起来的。皇后肯花时间耐心去教她,这是给她日后做好一个称职的皇后打基础,是给她省麻烦。

  唐细知皇后是好意,心中感激不尽,忙应承下来。

  “多谢母后疼爱儿臣。”

  该说的说完了,皇后也不拘着她,只说:“你去长春宫吧。”

  “是。”

  从坤宁宫出来,唐细直接去了长春宫。长春宫离坤宁宫也不远,很快就到了。淑妃是真病了,卧在床上,床边赵王妃和郭昭训都伺候着。

  唐细免了赵王妃和郭昭训的礼,关切道:“打从猎场回来后,这几日天一日比一日冷,娘娘得保重身子才是。”

  淑妃如今却没有什么精神敷衍这个太子妃,闻声只说:“也不是多大的事儿,竟还劳烦太子妃亲自跑这一趟。太子妃能让郭昭训来看本宫,已是莫大的恩赐了。”

  唐细却道:“娘娘说的哪里的话,您病了,我怎能不亲自来呢?郭昭训是郭昭训,本宫是本宫,郭昭训可代表不了东宫的意思。”

  唐细这话说的有点重,是有辱没郭昭训的意思。不过,她也没觉得自己如今还需要对淑妃客气。淑妃说话阴阳怪气,难道她就不能予以反击吗?左右早是仇对的状态了,也不需要再假模假样的说好话。

  唐细几句话,说得淑妃脸色更是难看。一旁郭昭训听得也是不自觉攥紧拳头来,显然心中是十分嫉恨愤怒的。

  也就赵王妃,默默垂头做自己的事儿,并没什么反应。也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并不想掺和。

  唐细是稳重的性子,做人还是有分寸的。淑妃不惹她,她不会主动惹淑妃。但淑妃若是惹了她,她也就不会客气。

  论身份,论尊卑,她也无需处处对淑妃客气。

  郭昭训低着头生气,淑妃瞥了她一眼,似笑非笑道:“还是太子妃娘娘有福气,与太子相识得晚,却能这般得宠。昭训就不一样了,虽说与太子从小相识,但却没太子妃这个福分。”

  唐细道:“要说福分,本宫怕是比不得淑妃娘娘您。尹修仪未入宫前,娘娘可是独得皇上恩宠,哪怕是如今有了尹妃娘娘,皇上待娘娘您还是比待别人好很多的。”

  淑妃再能忍的性子,此刻也是有些忍不了了。她凌厉目光朝一旁的太子妃抛去,搭在被褥上的手紧紧攥着褥子,似在憋着愠怒般。

  唐细安安静静打量她,将她面上表情尽收眼底。

  唐细没再理淑妃,只看向一旁的赵王妃问:“弟妹的病可好全了?”

  赵王妃忙起身回话说:“多谢皇嫂关心,我已经好全了。”

  唐细朝淑妃那里瞥了眼,却故意说:“吃了肉,千万不能喝凉水,会闹肚子。日后,可不能再这么不小心了。”

  赵王妃并不是不小心,这么常识的事儿,她怎么会不小心?当然,唐细也知道她不是不小心的,怕是淑妃母子故意为之。

  也是因此,唐细才越发厌恶淑妃,觉得她才是最心狠手辣的一个。她想争宠,不是不能争,但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这种态度,让她十分厌恶。

  赵王妃好歹也是一个人,哪怕不得她喜欢,哪怕当初不是她真心想娶做儿媳妇的,可赵王妃是无辜的,她又何必这样作贱于她?她若不肯,当初大可与皇后对抗到底,不松口应下就是,何况当时皇上也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可她呢?倒是好,为了博得皇上恩宠,为了在皇上面前进一步塑造温婉贤良与世无争的形象,她都做了些什么?

  若她真是那般的与世无争,她倒是要夸一夸她的,可她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