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 > 第458章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 第458章

作者:意元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5:34 来源:免费小说

  刘元轻轻一叹,刘盈道:“差不多孩子就要出生了,纵然我知道自己太自私,可是阿姐,我连一个好儿子,好弟弟都不算,我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父亲。”

  “孩子生下来,他的人生,他的依靠从来不是我,而是你们。”刘盈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也愿意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没出息的人。

  他想走,放弃一切的走,吕雉和刘元都知道拦不住他了,故而一声轻叹道了一声好。

  比起刘盈着急地想走,当年刘元在刘邦在世时约定的十年之期交还封地的时间已经到了,封地大权上交,刘盈却迟疑了,“不应该如此。”

  “恰恰相反,当如此。”刘元得了天大的好处,从此不需要再费尽心力地说服贵族让女子出仕,诏书下发,律令一定,女子可以出仕,可以承继家业的事就成了板上钉钉的。

  虽然引得一片哗然,却也对有些人没有影响。

  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钱的人家,为了活命本不分男女,大家一道撑起一个家,让女子可以当官的事,反对最强烈的人只有贵族罢了,其他人并不以为意。

  现在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贵族,却连贵族都同意了此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人拦着。

  虽然沸腾了整个大汉,后来他们却发现并不影响自己的日常,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最终也无人再在意。

  贵族咽下一口气,心里还是觉得十分憋屈的,日日想着怎么找刘元的麻烦,然后有人提起了刘元当年说过的话,说好的十年之内交还所有封地的,十年之期到了。

  可是没等他们出手,刘元已经开口,道是当年说过的十年之期已到,请朝廷派人前去接回北境内的所有账目,以及巡查北境。

  刚准备好的折子竟然没机会递出去,贵族们……

  为什么刘元不死!为什么刘元就是不死!

  连封地说交就交,贵族虽然恨不得刘元去死,却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真是比不上刘元。

  输给刘元,败给刘元,哪怕他们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如人。

  交还封地的大权,刘元是第一个,与之而来的还是官位的任命,本来北境的兵马全都交到韩信的手里,韩信自去了北境以来,与匈奴几次交战,朝廷里的事一茬接一茬,于匈奴人来说,韩信打仗比之刘元不相上下。

  而且因为刘元在之前已经给韩信准备好了不少,眼下打起来,进击匈奴,韩信这些人攻破匈奴不少的城池。

  几回战报送回长安,都叫朝中一振,匈奴之患,多少年了,刘元能守又能攻,韩信也一样。

  保境以安民,大汉无事,天下太平,最是叫人欢喜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提醒韩信本就有功于大汉,再让他领兵打仗下去,将来有一天,功高盖主。

  想当年刘邦就是畏于各王的兵权,这才费尽心思想灭了异姓王。当然,现在死在他手里的异姓王并不多,却还是有。

  韩信本为王,虽然被贬为侯,却也因为他想谋反,一个意图谋反的人,将天下兵马交于他手,何其冒险。

  这些话当年在让韩信出长安,往北境领兵时,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说过便说过,可惜刘元同意,有刘元开口,刘盈和吕雉也就同意了。

  朝臣们同样想到北境这个地方是刘元的地盘,敢把兵马交给韩信,刘元手里的将军都不是吃素的,要是韩信敢有一丝反意,刘元必不会饶了他们。

  可是,刘元要将封地的所有大权还给朝廷了,有人就在想一件事了,大权交回之后,北境的权利如何划分?

  划分,与其改一个北境的权利,不如重组朝廷所有的权利机构。

  刘元拿出一份三省六部的方案,这是隋唐之后确定的机制。

  三省六部,三省是为中书、门下、尚门三省,六部为尚书省下属户、工、吏、刑、礼、兵六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至于三省六部各司之职,他们负责的内容,倒是跟现在的三公九卿差不多。

  然而比起三公九卿的世袭之制,只有一个丞相的大权集中,三省六部在于分权。

  东西给刘盈看了,刘盈直接挥手道:“阿姐与丞相他们商量,若是觉得合适,便做。”

  他牢牢记得自己是一个等着退位不当皇帝的人,不管事不管事,只管全都交到刘元的手里,让刘元去办。

  三省六部一递上去,陈平第一个赞成,一个最希望分权的人,自然一眼就看透了刘元给的权利机构比现在的三公九卿来,好得多了多了。

  暗暗感叹刘元的脑子好使,这样的政治制度,分了宰相的权,却利于帝王的集权,下面的臣子各受辖制,想做出有损江山之事就没那么容易,陈平的附和,王陵却有些为难。

  “贵族们才从殿下手里吃了大亏,殿下现在要将封地交回朝廷,本就让他们心里记挂着,念念不忘 ,殿下再改官制……”

  “并非不利于他们,官位多了,能当官的人也就多了,他们难道看了会不高兴?”刘元说出好处,引得人没能忍住地捂脸。

  陈平道:“无事,正是因为殿下交回封地,都想分殿下封地中的利,这个时候殿下交出这样的好方案,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断不会不高兴的。”

  比起王陵来,陈平倒是更加想分权,宰相从一个变成了七个,想想就让人兴奋。

  “另外,针对各州的环境,各州重新划分。”朝中都要改,各州郡县的地界,每州的区域也得重划。

  “这又是为何?”要得重划各州的地方,这就事情有点大了,原因呢?

  “两位都是打过的仗的人,当年我们拿下各州时,各州的分界点,皆有城池守卫,要么也是依天险而守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话点到至此,但他们都明白了。

  既然是依天险而守,也就是说各州完全可以自成一国,一但各州出了乱子,朝廷发兵前往,想要迅速的平定叛乱并不容易。

  重置各州的区域划分,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再依天险而守之,一但各州出事,兵马立刻发到,用最快的速度平定。

  刘元道:“我手中有一位孟非先生,这些年一直都在忙活此事,倒是可以让他来与你们细细说说。”

  孟非啊,会画地图,加之又跟着刘元,北境占大汉三成的国土,然后等刘元把各诸侯国的兵权全都收了回来,再让他往各地去,刘元将要求与孟非说,孟非这些年走遍整个大汉,也是这一年孟非才回来,而在公主府一直都在准备所谓的大汉区域划分图。

  要知道他去过的地方,虽然刘元未必完全都走过,却也走过大半,为了收回各诸侯的兵权,刘元每每亲至,过目不忘的人也会与孟非的地图对上,不得不说,孟非这样的看着不出色,却总会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委实难得。

  “殿下把人借给臣用用。”刘元不仅提出想法,更是已经安排人做好,现在是要与他们确定,事情可行或是不可行,他们也得亲眼看看地图,然后和现在的地图相合,如此才能保证他们自己能先理清楚大汉即将的划分。

  “好。”刘元将自己接二连三的打算说来,事情得一件件的来,让两位丞相准备准备,等一起发布,就是让他们出面说服人。

  王陵和陈平此时对刘元心悦臣服,毕竟能将到手的帝位交出去的人,谁能做到?

  都做不到的人,自然是敬佩做到了的人。

  而眼下刘元拿出的干货,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再有区域划分重组。

  “啊,还忘了一件事,现在的郡县制我有一个想法,不设郡守,而为刺史、县令制,各郡内不再设郡守,只设县令,再由刺使而管制,三省六部制后面有写这点,我提一句,让两位先有个数,你们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再与我提。”

  这件事也得提出来,不能坑人是吧。

  王陵和陈平方才还在想,朝中大员要改,地方的怎么可能不改,果然,不是不改,而是在后面,刚刚没一气说完,完全是因为没来得及。

  “诺。”看吧看吧,那么多的事,赶紧的看完,趁着刘元把封地交上来,也得派人去一趟的,顺势把事情全办完,最好!

  然后,没几天,得了丞相的支持,刘元上折请改官制,还有重组各州。

  ……才盯着刘元封地上交的事,却因为刘元太自觉而没办法捉住刘元的把柄,他们还没来得及地顺口气,结果他们听到了什么,改官制,重组各州?

  刘元啊刘元,你是又想搞什么?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改官制,没有三公九卿了,只有三省六部,至于三省六部所管之事,明明白白地印刷出来,全让他们看得分明。

  好想挑刺。他们才挑出来,立刻让准备十足的左右丞相驳了回去,贵族自知改官制一事没办法拦,吵不过,打不过,便只能认怂。然后接下来,就是说说三省六部的官员任职情况了。

  刘盈不插手别的事,却只道:“尚书令非阿姐莫属。”

  下面的人听着皆是静默,尚书省掌六部,尚书令之下为左右仆射,可谓三省中实权的位置,其他人就算想出任,也没有人能同意。

  “臣附议。”第一个表示同意的自然就是陈平,刘元这样的人为尚书令,难有人不同意,就算是贵族们,这个官位,让哪一个来当他们都不服,刘元上,不能不服啊。

  服就好说了,刘盈看着满殿的臣子附议,心里也是高兴,看看他姐姐就是厉害,虽然很多人不服不愤,但又不得不服。

  这就是有真本事,不管贵族如何想将刘元除之而后快,最终还是得承认,尚书令这个位,舍刘元再无他人。

  然后就是中书令,两位中书令,一位是陈平,另一位却是贵族中人,张苍。此人虽然也是刘邦身边的能臣,却也曾为秦吏,出任过秦朝的御史,与李斯、韩非师出同门。

  张苍的存在感并不多,但是中书令竟然让他当上了,贵族们看了看,同意了。

  而门下两位侍中,一位是王陵,另一位却是琼容,王陵没人有意见,可是琼容,这可是女人,之前当与御史也就算了,让她当丞相,不能不能,万万的不能。

  贵族们正要出口女子怎么可以为相,刘盈在上面却道:“丽和侯早年教导朕与阿姐,当年若非丽和侯为阿姐镇守后方,断无阿姐之今日,若说从前父皇说萧先生是贤内助,于阿姐而言,丽和侯便是另一个萧丞相。”

  “可是因为丽和侯是女子,早年不受父皇重视,只得一个虚衔,朕一直都想寻个机会提拔丽和侯,以其为门下侍中,朕以为甚佳。”

  一般来说刘盈不开口,但是刘盈一开口,不管是什么想法的人,都不由地闭上了嘴,然后又意识到不对,一个明明没有实权的皇帝,怎么他一开口事情就得拍板,跟他们说好的不一样。

  可是,无论多少人心中腹诽,最后还是没有人说出反对的话来,他们连女子可出仕的事都答应了,想用同样的理由让琼容不当这个门下侍中显然不可能。

  而且,现在只有一个贵族的人入七相之列,尚书令之下的左右仆射,人选还没定,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

  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或许该说,提议改官制的刘元,打从一开始就懂得平衡之道。

  七相要相对的平衡,有像陈平和王陵这样的名士,也得有张苍这样的贵族。

  尚书令由刘元执掌,比起把不安份贵族弄到中书和门下去,倒不如放在刘元的眼皮底下,贵族就算恨得刘元咬牙切齿,果断也是不敢真跟刘元扛上。

  因此,左右两位仆射都是贵族,本来挽着袖子准备一定要让贵族的人得到这两个位子,结果都不用他们争,刘元开口就定下人选就是他们贵族中人,一个名为韦任,一个名为钟挚。

  这两个人却是最不闹腾的,当然是相对贵族的许多人来说,而且他们还算懂事会办事,刘元也算是在贵族中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

  贵族没想到啊,刘元弄出三省六部来,竟然还会让他们三个贵族出身的人入了三省,虽然有两个都要在她的手下混,却也是仆射,妥妥的丞相之位。

  虽然没能选中他们,却可见刘元当日说的话都是真的,贵族但凡不闹事,不会一心想让大汉死,刘元就会用他们。

  想想他们是怎么一心一意想刘元死的,然而刘元,却真没想让他们都死绝,因此要说他们现在的滋味,万般说不出来。

  三省的长官好定下来,六部的也好定。

  刑部不必说,非是徐庄无疑,吏部这样的掌百官部门,二话不说刘元就给了夏侯婴,夏侯婴直接傻了眼,他他他,他就是一个武将,什么时候他为六部长官之首了?

  但是,他想反对来着,却没有听到任何人的反对意见,这,这怎么能这样?

  别人都不表示反对,他好像不乐意当吏部尚书,也太丢他们沛县人的脸,那就当呗。

  其实贵族们是从刘元提议的三省长官看出来了,虽然刘元会选自己人,但是也不会有失偏颇,先听听刘元是怎么安排的,实在不行他们再反对。

  故而听着六部的长官,还是一半是贵族,一半是刘元的人,贵族们算是满意了。

  当然了,兵部尚书这个位子,却是让周勃来担任,周勃本以为自己应该为刘元所弃,却没想到还能成为一部长官,兵部尚书。

  其他官吏,如御史台,御史大夫这个位子,虽然是贵族之人,却也是正直之人。

  一系列安排好了重要的大员,随后就是北境诸事上交,州、县制开始在北境优先推行,因北境共有三州,本为天下九州,而今重组为十二州,也是加上了新得的匈奴城池。

  刺史之人选,几乎都由刘元提交上来的名单而定下,至于各州的兵马由何人统领,容军是刘元一手练出来,也是刘元一手安排北境的边防,将军们一心为国,并无二心,刘元记在心里。

  贵族们从三省六部里得了好处,北境,算了,就让刘元来折腾吧,好像,看起来,只要他们安安分分的,刘元都不会亏待他们。

  看起来他们跟刘元还是可以共赢的,既然可以共赢,那就多跟刘元合作合作,别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却叫人占了大便宜。

  贵族们其实各自的地界都是有划分的,北境的贵族,或许应该说一直与刘元合作得不错,因而刺史也罢,也是有贵族出身的,等各官员的名单从政事堂发出来,立刻叫人再一次轻叹,跟刘元这样的人斗,输给她,他们都不冤。

  排除异己,不容于他人,刘元并不是这样的人,只要他们上进,并不会为刘元所不能容。

  当然了,要是他们敢作死,就别怪刘元手下无情。

  第321章 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