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 > 第171章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 第171章

作者:意元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5:34 来源:免费小说

  刘元却从怀里掏出了几样东西,“阿翁快看这是什么。”

  东西都是用着破布包着的,刘元摊开在了案前,刘太公乍然却立刻想起来了,“这是种子?”

  “对,都是种子。我想我们宫里一定是没有菜种子的,既然要帮阿翁种菜,怎么能不把种子备好了。阿翁都不知道我穿着这身衣裳去买种子,他们都不相信我是一个会种菜的,还好我想起阿翁当初教我菜是怎么种的,用着阿翁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这才相信,才肯将菜种子卖给我。”

  刘元这东西一拿出来立刻引得刘太公笑了起来,再听刘元的话更是道:“那是自然,各家都是留了自用的种子,最是看不上浪费种子的人了,你穿得这么好看起来就不像是个会种菜的人,要是换了我也以为你是买了种子回去闹着玩的。”

  “我当初教你怎么种菜你还记得,不错不错。”刘太公自己就是种了一辈子田的人,最是清楚他们这些人的心思,这不已经连连肯定刘元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也肯定刘元能买到这些种子不容易。

  刘元道:“那是自然,阿翁还不知道我,我一向是学什么都快,一学一个准。”

  骄傲地昂起头等着刘太公夸赞,刘太公被她逗得是嘴都合不拢了,连连点头道:“对的对的。你比起你那些兄弟来都要厉害,自小懂事乖巧还聪明,同样的事我跟你说一次你就能记下,你那些兄弟说上十次那也记不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太公是想到了自己都是一样的教人,可是教出来的人都不一样,就数刘元什么都听得进去。

  “阿翁看看这么多的种子够了没有,要是不够的话改天我再出宫寻寻。因着各家的种子留得都不多,我也只每样都买了一些,加之对长安也算不熟,就是想多寻几家的人也没来得及。”刘元询问刘太公可觉得种子够了。

  “够了够了,你也说了各家留得都不多,能买回来这些已经不容易了。”刘太公眯着眼睛看着种子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吕雉在此看向了戚姬,“戚氏,你如今还有什么话要问?”

  戚夫人的脸色阵阵煞白的,刘邦面上也是讪讪的,“元儿出宫是去买种子的事你知道怎么不早说?”

  “长安城元儿并不熟悉,虽说元儿手里是有钱,也不见得就能真能买到这些种子了,事情没有做好之前妾如何告诉陛下,万一元儿买不回来落在旁人的嘴里又是一番闲话。”吕雉并无指责,只是平静地吐露这事,那比指责更打刘邦的脸。

  刘邦头痛地揉了揉头,刘太公在这个时候开口道:“一天到晚挑事的人,往后别再让她往我跟前凑。”

  戚姬连忙跪下了,“太上皇,妾,妾知错了,妾真的知错了。”

  到了现在戚姬要是还敢不认,还敢说自己是一片好心,鬼都不信。

  “把你的人叫出去,往后别再带她来我这儿,她要是再来,那你就把我给轰出去。”刘太公一向脾气很好,但这一次也是动怒了,一句都不肯再听戚姬的解释,只管冲着刘邦喊话,让他利落地把人给带出去,别再出现在他的面前,碍他的眼。

  刘邦道:“阿爹莫生气,我这就让她走,往后也不许她再出现在阿爹的面前。”

  “还不退下。”刘邦与刘太公那是小意的哄着,此刻也赶紧的让戚姬都出去,刘太公再道:“你也给我出去,我现在也不想看到你。”

  刘太公这是真生气了,连看都不想再看刘邦一眼,刘邦就算再想说些什么,刘太公都说得那么直接了,这件事虽说是戚姬挑起的,那也是因为刘邦信了戚姬的话才会闹到刘太公的面前。

  瞧着刘太公那真不想再看到他的样子,刘邦也怕将刘太公气出个好歹来,“爹你别生气,我走,我这就走,皇后,你和元儿,你们陪着爹。”

  与吕雉一通挤眉弄眼的还不是想让吕雉帮他劝劝刘太公,别让刘太公真为着这事气上他。

  “恭送陛下。”吕雉朝着刘邦福了福身子如是说,刘元直接动都没动,她现在是生气的人,刘邦一个理亏的人还能跟刘元计较?

  刘邦只能乖乖地离开了,他这一走啊,吕雉轻声地道:“爹,陛下也是孝顺你,他孝顺你便容不得旁人对你不孝顺,尤其是元儿。”

  话里话外还是帮着刘邦说话的,刘太公冷哼一声,“按理来说他都是当皇帝的人了,他的事也轮不到我来管。我也不想管,只是娥姁你啊,不能性子太好,叫人欺负到你的头上来。”

  吕雉露出一抹笑容,“爹说的哪里话,你是知道我的,我一向不是好脾气的人,不发火也是因为那还能忍。怎么说陛下也才刚登基,家和才能万事兴,不能让外头的人看了我们的笑话。”

  识大体和挂心着刘家,只凭这一点吕雉就要在刘太公的心里牢牢烙下这个印记。

  刘太公轻轻地一叹,“你是个好孩子,这些年在我们老刘家吃尽苦头。好在有元儿。你这一计不错。”

  哪怕刘太公懂的弯弯道道不多,但是人年纪那么大了,经了那么多的事,刘元这点小计刘太公哪里看不出来。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阿翁。可是谁让她想找我麻烦呢,我出宫出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她非要挑事想让阿爹和阿翁觉得我也就是嘴上会说得好听的话而已,心里其实根本没有把你们放在心上。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将计就计。”

  刘元坦荡地与刘太公承认,没错啊,她就是故意设的局让人来钻的,她做的事没什么怕被人知道的,闹到刘邦面前刘元也敢承认。

  刘元设这局若是心正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事,居心叵测的人想要趁机捉住刘元把柄的人就必然是要中计被刘元反杀一局的了。

  “聪明,越来越聪明了。”刘太公也正是因为觉得刘元做事没什么可以指谪的,戚姬她自己想捉刘元的把柄,结果却中了刘元的计,也是她自己心思不纯,怪不得刘元。

  “阿翁知道了怎么不告诉阿爹?”刘元更好奇刘太公怎么没和刘邦说说。

  刘太公摇了摇头道:“都说不聋不哑不作家翁,今天这事要是她没有把我也算计上,我是不会管这些事的,管得多了你阿爹就要不高兴了。”

  “对。”刘元点头肯定地告诉刘太公,刘太公要是真多问了刘邦的事,刘邦绝对会第一个不高兴。

  “你也是知道你阿爹脾气的人,不过你个坦荡的孩子,也不用怕他,只管好好地做好你想做的事,旁的都不必放在心上!”刘太公点醒刘元,刘元认同地点点头,“阿翁说得是,说得极是。”

  “你娘还有盈儿你得多护着点,连小时候打着你长大的刘肥你都能把人照顾得不错,他们你得更对他们好。”刘太公再叮嘱了一句,吕雉冲着刘太公道:“爹,我才是元儿的娘亲,该是我来护着元儿才对。”

  听着吕雉这话,刘太公摇了摇头,“你和刘季对上只能是你吃亏。他如今这么宠着这戚氏,戚氏是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哪里像样啊,你偏偏是最不好说的人。我看元儿出手就比你好多了。”

  “爹说得是。”刘太公也是个明白人,既然知道刘邦的心都偏了,也不指着能让刘邦听他的。

  试问刘邦那几十年在沛县做着浪荡子,整日不着家也不事生产,刘太公不想让刘邦变好?可他说的话刘邦哪里听进过一句。

  从前刘邦靠着家里吃喝的时候刘太公都管不着刘邦,更别说如今刘邦都成了大汉的皇帝了,刘太公就算跟刘邦说什么话,刘邦又是能听得进去?

  活到这个份上早就已经看明白的刘太公那是不愿去惹了刘邦闲,只要不管刘邦的事,刘邦待他这个当爹的便也算孝顺,刘邦那些妻妻妾妾的事,他是不能插手,只能让吕雉她们自己去面对解决。

  “阿翁,你可真是什么都明白了啊。”刘元朝着刘太公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

  “元儿说的什么傻话。”轻声地斥了刘元一句,想让刘元别那么口没遮拦的。

  刘太公道:“你阿翁虽没有像你这样读过那么多书,活到了这个份上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过了,自然也悟出了一些你不知道的道理。”

  “所以才会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刘元摇头晃脑配合地冲着刘太公的话称赞一句

  “可不是。”刘太公对此也是十分骄傲的,刘元道:“那阿翁,咱们这种菜的地得开在哪儿?”

  这个问题成功问住了刘太公,他想起昨天刘元说过的话,“你不是说你去寻地?”

  第151章 不妨杀了我

  别以为人年纪大了就不记事,刘太公记性还是不错的。

  “阿翁是不是都听我的?”既然刘太公不知道去哪儿种地的好,要是乐意听她的意思,那就好说了,她手里也不是没有那样的人,前提是刘太公得听她的。

  “行,都听你的,你只要把这田和地都种好了,什么都听你的。”刘太公一点都没有当甩手掌柜不好意思,瞧瞧刘元这办事效率,说要种菜立刻就去寻了种子,刘太公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阿翁放心,一定给你办好了。”刘元朗声地答应,刘太公又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你那些侄女们叫你要了过去,你不看在你那死去的大伯的份上,也看在我这个阿翁的份上把她们都教好了,将来可以嫁个好人家。”

  聪明人便是如此,刘太公是有重付于刘元啊,他这轻声地道:“你那大伯母确实不像样,从小到大也没少为难了你,可我知道你没把她做的事放在心上。”

  “你开口要几个侄女也是为了她们好,你做的事叫我这个当阿翁的瞧得也十分高兴,你是自己好了也会想着拉着别人一起好的人,我们刘家能出了你这样的孙女那真是祖上烧了高香了。”

  刘太公一通既说破刘元的心思,同样也是肯定刘元的品性,话里话外都是对刘元的信任。

  听在刘元的耳朵里啊,刘元打趣地道:“旁人总说我巧舌如簧,我终于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不是我阿爹传给我的,也不是我阿娘传给我的,那是阿翁隔代传的啊。”

  变着法的夸刘太公,再一次将刘太公给逗笑了,“你这张嘴啊,最是会哄人。”

  “那哄得阿翁高兴还是不高兴啊?”刘元这一副贴心好孙女的样子落在刘太公的眼里,刘太公十分肯定地道:“高兴,高兴。你阿爹如今发达了,我这个阿爹的高兴归高兴,也希望其他的儿子都好,你爹比你还记恨你大伯母的做的事,指着他帮扶你大伯一家子,他是咽不下那口气的。”

  “你昨天出的主意我听着虽说好像是有什么旁的算计,却也是为他们好的,你这份心最是难得。”刘太公比起刘邦来可要懂刘元得多。

  “阿翁你可真是人老成精了。”刘元如此感慨一句,从前在沛县的时候刘太公是掌着一家子的财务大全,刘邦那样不着边际的人哪一家好好干事的人都不会喜欢,可是刘太公还是没有让一家子给散了。

  如今刘邦成了皇帝,刘太公还有其他的儿子,旁的也就罢了,刘大嫂那一家子是让刘邦十分不喜的人,刘太公是想尽了办法想要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刘元昨天也不知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了刘邦,刘邦听起来是将刘元的话听进去了,也愿意按着刘元的办法将刘大嫂的孙子们送进太学,虽说没有给他们封王封侯,但这人要是学到了真本事还怕将来有机会封王封侯。

  “元儿。”吕雉一向知道刘太公通透,如今听着他那么谢刘元,吕雉也是十分吃惊的。

  可刘元说出来的话怎么听着有种不着边际的呢,吕雉只能再斥了一句,让刘元别再乱说话了。

  刘太公却不以为然地道:“我是人老成精,你是从小就成精了。你比你阿爹要厚道。”

  这又是夸了刘元啊,刘元朝着刘太公道:“阿翁就算是不夸我,我也一定把你想办的事给办好了,不过,往后你就得像今天这样,把那想算计我,想让我们家里不得安宁的人赶出去。”

  ……吕雉想再斥刘元的,刘太公道:“成,你不喜欢她,我也不想看到她,她吧就是个搅屎棍。”

  如此粗鲁的比喻听得刘元差点没能忍住地笑喷了,“阿翁说得一点都没错。”

  这要是旁的人在刘元面前说这样的话吕雉一定让人注意点,刘太公说的话吕雉怎么说,只能也跟着听。

  “你火发完了,你阿爹要是跟你说软话你不能一直僵住。”刘元又哄了刘太公好一会儿,刘盈还在吕雉的宫殿等着,时候也不早了,吕雉和刘元也得回去,刘太公在刘元要走之前冲着刘元嘱咐了一句。

  “阿翁说得极是,我一定会见好就收。”生气是要让刘邦意识到刘元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不是由着人随意的栽赃质疑的。

  今天早上刘元还和刘邦说了一通不喜欢戚姬的话,这才过了多久刘邦就听着戚姬的话来寻刘元的麻烦,刘元要是不生气,往后刘邦岂不是觉得刘元是个没脾气的人?随便由人欺负?

  刘元一点都不想活成一个没脾气的人,所以这不就生气了。

  母女俩从刘太公的宫殿里出来,吕雉道:“戚氏的事往后你还是别管了。”

  刘元正高兴刘太公站在她这边的,结果吕雉说出这话,刘元不解地道:“阿娘这是怎么了?”

  “你的对手不应该是戚氏这样的人。”吕雉是一点都不想刘元的精力放在这内宫之中,还得为着她跟刘邦的妾侍相斗。

  “敌人嘛,哪里的敌人都是一样的,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也不嫌少。我不主动去找她们的麻烦,可是她们如果敢找上门来,我也绝对不会让她们好过。”

  刘元并没有将戚姬放在心上,戚姬往后要是安分守己的刘元也不会为难她,但是如果戚姬胆敢再起什么歪心思,再敢对吕雉做什么事,刘元也绝对不会对她手下留情。

  “你这孩子。”吕雉听着刘元的话一声轻叹,她还没与戚姬正面交上手,戚姬却已经一再与刘元出手,吃了一次又一次的亏还是学不乖,难不成戚姬是觉得对付她不容易,对付刘元却很容易?

  吕雉百思不得其解戚姬的想法,这个时候的戚姬却是抱着刘邦的手小声地抽泣道:“妾明明看到公主殿下出宫玩乐,这才会觉得公主殿下欺骗陛下,欺骗太上皇,妾就是想让陛下看清小娘子的为人,妾,妾是一心系于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

  刘邦已经朝着戚姬冷声地道:“朕昨天才告诉过你,不要再挑事,你非要挑。元儿是什么样的人朕心里有数,不必你费心让朕看到什么。”

  要是刘元在这儿听到刘邦的话一定会狠狠地唾刘邦,要不是刘邦心里信不过刘元,会被戚姬的几句话挑得要查个清楚?说来说去他就是相信戚姬,怀疑刘元究竟出宫做什么就是游玩,想看清刘元是不是果真只说好话哄着他们。

  因为这样的念头,刘邦还闹到了刘太公的面前,也是想看清楚了刘元这些年是不是都是装的。

  “妾,妾真的知道错了,妾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陛下,公主殿下的这也是特意给妾下了套的啊。”戚姬觉得很必要让刘邦看清刘元是个什么样的人。

  “妾敢说公主殿下出宫就是想试试有没有人算计她,也想看看陛下是不是信得过她。”前面的一句戚姬就那么顺口一提,后面的才是最最关键的。

  “陛下,公主殿下也是信不过陛下的。”戚姬还是挺能了解刘邦的心思的,她这话刚落下了,刘邦已经站了起来,“这些话往后别再让朕听见。”

  戚姬虽然很是害怕,却还是听话抱住刘邦的手道:“陛下不想听,妾往后都不再说就是了,陛下莫气,莫气。”

  刘邦朝着戚姬道:“你是知道朕都喜欢你什么的,往后朕希望你能一直都做着朕喜欢的样子。挑起事非,让天下人都知道朕家宅不宁,后果不是你能担得起的。”

  “妾,妾都记下了。”戚姬温柔小意地应下,“妾都听陛下的,陛下说什么妾就做什么,绝不敢违背陛下。”

  刘邦喜欢的不正是戚姬的温顺,喜欢她那样处处都将他放在首位,喜欢她一副离了他便活不下去的模样?

  喜欢那的人,可是这个世界太多的人对他不以为然,偏偏这些人都有本事,叫刘邦心起忌惮,而他身边最可信,与他在同一条船上的人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其中刘元最让他不必担心背叛。

  一个有用的人,刘邦一向都不吝啬用办法笼络,也知道该如何的取舍。

  知道吕雉带着刘元回了寢宫,刘邦踏入了吕雉的寢宫。

  “陛下。”刘邦走来,一群宫人都与刘邦福身作揖,见过刘邦,刘邦应了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