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后,我有四个孝顺儿子 > 第5章

穿越后,我有四个孝顺儿子 第5章

作者:易楠苏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52:18 来源:免费小说

  第5章

  作者有话要说: 洗三流程来自百度百科,麦芽糖的制作流程是抖音上的。

  我小时候超爱吃的。

  日子一晃眼到了洗三这天。

  顾家村是全族聚居地,从村人都姓顾,往上数五代都是一个祖宗。

  是以,族长家举办洗三礼,村里人都派了代表过来捧场。来的人都不是空手来的,会送给产妇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或是送些小孩的衣服、鞋、包被等作为礼品。

  族长早就让家人备好了炒菜面用来招待客人,这面俗称“洗三面”。坐席时,林云舒作为上宾坐在正座。

  午饭后,林云舒开始主持洗三礼。

  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

  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祭祀时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晏三娘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作为供品。

  顾婆子上香叩首,林云舒亦随之三拜。然后,顾婆子吩咐顾永旦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这时,林云舒将婴儿抱在怀中,“洗三”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

  顾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若添的是金银铜钱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交子银票则放在茶盘里。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

  在添东西的时候,林云舒会根据每人添的东西说相应的讨喜话,比如添清水,就要说“长流水,聪明灵俐”;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便说:“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 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桂元,桂元,连中三元。”

  博得顾家上下欢喜一片。

  “添盆”后,林云舒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

  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孩子要是受凉哭闹,不但不犯忌讳,反认为吉祥,谓之“响盆”。不过这天气热,孩子一点也不哭闹,林云舒动作温柔一边洗,一边念叨祝词,“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嘴里说着,“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说着“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洗罢,她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灵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

  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

  拿起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最后是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祝愿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没灾没病地健康成长)。

  至此,由老婆婆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送至院中焚化。林云舒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

  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说是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最后就是向本家请安“道喜”,讨几个喜钱,也算是沾沾喜气。

  这一通下来,林云舒的“外块”多得让人惊诧。“添盆”的金银锞子、首饰、铜子儿、围盆布、当香灰用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撒下来的供尖儿——桂花缸炉、油糕……全都是她的。

  林云舒这一整天的脸都得笑着。吉祥话说得一箩筐,大伙听着高兴,乐得直拍巴掌。

  原本冷淡冰霜的人突然对大家和气起来,大伙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花媒婆更是在旁边捧林云舒的场,大赞她接生了得,那活灵活现的表演,好似当时就在现场。

  还别说,大伙还真信了花媒婆这套说辞,甚至还有不少人说自家生孩子也要请林云舒帮忙。

  林云舒也不推辞,“到时尽管来叫我。”

  洗完三礼后,大家都各自农忙了。

  这年代,不仅收割困难,就连脱粒也是相当复杂。没有机器,只能采用人工脱,将谷物在阳光下充分暴晒;然后用棍子捶打或是用碾子碾压。前者几乎人人都能做,但后者得要大力气才行。家里也就老大和老三能拉动那碾子。

  不过这两人通常不负责拉碾子,而是负责耕地。从族里借来牛,两人一起拉。

  一家六口人,一半耕地,一边脱粒。谁也没闲着。

  脱粒后,要用木锨等农具借风力吹掉壳和尘土,分离出干净的麦粒。扬过的粮食摊平用扫帚捋那些没有被风吹出去的碎叶子或梗子。

  当然只到这一步,其实还不太干净,得要人蹲在一旁将里面的小石子等物捡出来。

  之后再暴晒三个太阳,才能入库。

  他们家一共有三十亩上等良田。这顶好的天气,收上来一亩也才一石,一斗麦市价十八文,一石也才一百八十文。这三十亩也才五千四百文。还得去掉两成税,就剩下四千三百二十文了。

  按照以往,他们家收上来的粮食,一半用于自家嚼用,一半卖掉。

  林云舒看着房间里这个巨大的席穴囤,心里感慨这家真是太穷了,竟连专门的粮仓都没有。

  正想着,门外有人敲门,是老三的声音。

  林云舒轻了轻嗓子,“进来吧。”

  门外站着老二和老三两人。

  收完麦子,老三更黑了,老二却是天生的白,几乎没受什么影响。

  落座后,老二便道,“娘,家里的地已经全部种完了,再过几天我和三弟就要去镖局了。收上来的小麦,明儿我们推到城里卖了吧?”

  是了,除了种地,老二和老三还有别的营生。老二识字在县城镖局做账房。他的未婚妻就是镖局二当家的女儿。老三自小被镖局一位老师傅收下,习得一身好武艺。明明才十六的年纪,身板却比两个哥哥都要结实,那腱子肉更是一鼓一鼓的,早在一年前,他就正式成为镖局一名镖师。

  刚收完麦子,正是镖局押镖的好时机。南边有早稻,他们可将北地收上来的皮子送到江南运回大米,一来一去赚了两份钱。

  林云舒敲了敲桌子,沉吟片刻还是拒绝了,“暂时不用。”

  林云舒找到曼陀罗花,原以为能治出麻醉剂来,那她替人接生,好歹多了一重保障。

  可她显然低估这东西的毒性。

  这些天她试了成百上千次,除了死老鼠,她一无所获。

  其实往深了想,这东西又哪是那么好提炼的。要是她一个接生医生都会这个,那岂不是人人都能制毒了。

  曼陀罗花会让人产生幻觉,所以也可以制成毒品。不过它本身就含有剧毒,所以那些犯罪分子少有用它。反倒是在医学上贡献更大。

  林云舒既没学过中医,也没进行过医药研究,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去除里面的毒性。而她又不知道哪些药材跟它相克,麻醉剂这条路算是暂时中断了,只能想别的法子挣钱。

  你还别说,真叫她想到一个。

  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一款零食叫麦牙糖,香甜可口。家里条件不好,她妈妈就亲自做给她吃。

  麦牙糖不仅作法简单,而且易储存,在常温下的保存期一般为四十天左右。

  如果想在夏天存得更久一点,只需在麦牙糖上撒一层面粉,下面隔着冰块即可。

  她多做些可以让老二老三运在往江南途中边走边卖。

  决定做这个,她也顾不上睡,倒了十斤出来,洗干净后加水浸泡。

  第二天晚上,麦子泡出芽,捞出后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过高。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林云舒指挥严春娘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将三十斤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两三个时辰,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至糯米一捏就碎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掌心微烫时,将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发酵两三个时辰。

  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放锅内大火烧开,然后中火熬制,要不停搅拌,熬制到粘稠状态,停火稍微晾凉。

  然后将糖不停搅拌成糊状,而后挂在一个可以勾住的树杆子上,不停拉,这一过程,林云舒指挥老三。拉到两个时辰才终于满意。

  老三捏了一块放进嘴里,甜滋滋的味道袭满整个口腔,“娘,您弄得这饴糖可真好吃。”

  林云舒笑眯眯道,“这些糖,你们走一路卖一路,每斤成本是四文,只要高于六文钱就行,咱们也就赚个辛苦钱,能卖就卖,可别放坏了。”

  饴糖很早就有了,原身出自大户人家会做这个一点也不稀奇。

  老二接过来,做了好几日才弄出来,这糖制作着实不易。他若是不能全部卖出,太对不住母亲这几日的辛劳了。

  第6章

  农忙之后,顾家村的族学正常恢复上课。

  小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严春娘把饭做好,他吃完饭就去族学念书。一直到晌午才回来。吃完饭,又去族学念书。晚上回来,也是挑灯夜读。真真辛苦。

  说起来,顾家以前也是世家大族,永伯的曾曾曾祖父跟着月国的开国皇帝一起打江山,封了顾伯侯。顾伯侯的儿子掺和到夺嫡之争,并且还败了。新皇登基后清理旧账,帮着皇子大肆敛财的顾伯侯府被抄家,念及顾伯侯曾经多次救过先皇,法外开恩,没有流放,但勒令三代之内不许科举。

  到了顾永伯父亲这一代,已经能参加科举了。但顾家早已不复当日荣光。想起科举一途,困难重重。

  最终也只有顾永伯父亲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三十岁才中的。之后就得病去逝。

  现在整个顾家,唯一有功名的人就是顾永伯父亲的隔房大哥,名叫顾守庭,四十出头的年纪,至今只是个童生。每年都去参加院试,却一直没考上。

  以林云舒看来,他应该是没找对学习方法。

  这天闲着无事,林云舒便站在族学外面,见顾守庭念书时不时摇晃脑袋,她眉毛都快打结了。

  她又侧耳倾听,发现他教《孟子》,只让学生起来朗读,根本不给学生逐句翻译。

  小四中午回来吃饭,林云舒特地问他,“你们先生平时都是怎么上课的?”

  小四不明所以,照实说道,“就是让我们自己读啊。先生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不懂是因为读的次数太少。”

  果然如此!林云舒深吸一口气,这先生是不会教还是根本就不会呢?

  读百遍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先生不就是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吗?也难怪,小四都念了八年书,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她拿了书,随意抽查小四几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但意思却是大相径庭。

  照这么下去,小四的大好时间全都浪费了。林云舒直接去找族长。

  族长听后,长叹一口气,“大嫂,大哥临走前曾交待过我,要给族里找个好先生。可咱们顾家上下谁也出不起那个钱啊。”

  科举一途最是费钱。先不说束脩,就是平日里的笔墨纸砚就能把一个小康之家压跨。

  而顾家除了族长家儿子众多,手头略有盈余外,多数人家都跟林云舒家差不多。

  林云舒无言以对,“为什么不举全族之力供养一个呢?”

  要知道只要顾家有一个能考上秀才,那全族都跟着沾光。每家都穷是不假,但是这村子里起码有上百户,每家每年交五十文也能供一个了。

  “可是小一辈的孩童没有一个天资聪颖的。”

  这是没见到出类拔萃的神童,所以族人都不愿冒险。

  林云舒对此也能理解。谁也不能保证倾尽全力供养的孩子一定能考上秀才。而且百家饭是那么好吃的吗?那个受全村人瞩目的孩童,他身上的压力得多大啊。

  她不知道别的孩子天资如何,但就她所见到,小四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但他韧性不错,记忆力又好,脑子也知道变通,如果能得到有一位好先生,未必不能考上秀才。

  不过她不打算跟族长夸下海口,只向他道了谢,就转身离开了。

  当下她最紧要的事情是赚钱,只要有了钱,找个好先生就不再成了奢望。

  回到家,严春娘已经做好了麦芽糖。林云舒打算跟老大到城中试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