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姨娘是个小画手 > 第44章

姨娘是个小画手 第44章

作者:浴火小熊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50:51 来源:免费小说

  瑶光选中了两处在售的院落,都不太大,每个只有两进,每进各有四五间房,形状也不规整,大约是就着一旁溪流的走势而建的,一个形似斜着横放的葫芦,大门开在葫芦嘴,第二道院门开在葫芦腰上,进去后院中有个水池。另一间是一个“凸”字形状,大门开在“凸”字底部,前院房子略多些,还能将一辆马车赶进去,后面小院子里也有水池。

  陈三嫂指着图上的水池道:“炼师,这是引进的溪水活泉,甘甜可口,两家院子我都去看过,水景做得极好。房子也都坚固,窗户、地龙、暖炕全是好的。”

  陈三嫂这图比起瑶光在现代见过的一些古代地图已经详细具体了好多倍,但图纸上画的毕竟简略,还是得亲自去一趟。而且,宋静守和老郡主都说翠谷是个极好的去处,那应该挺好玩的。

  高娘子早叫好了车,众人这就坐了骡车,下山去翠谷了。

  瑶光上山奉道时也是坐着马车来的,但一路上车厢帘子都垂着,只能朦朦胧胧看到些近的景色,山路蜿蜒,道路两侧大树亭亭如盖,如此而已,且并没朝翠谷这边走。这时她坐着骡车,没人管束,和薛娘子等人一路谈天说地,车窗帘子撩开,骡子跑起来清凉生风,一路绿树山花,山壁上有溪水溪流,石头上生着绿苔,水流从上面流过,宛如断线的细珠帘一般,两侧林中翠盖如亭,鸟语花香,再吃点吴嬷嬷近日特制的糖渍小杨梅,那叫一个舒爽啊。

  出发时瑶光特意看了时间,从翠溪镇到翠谷骡车跑了二三十分钟,按照骡车的大致时速估计,两地距离大约是十几里地。尽管其实垂直距离可能只有几百米。

  骡车又跑了一会儿,在转弯处已经可以见到下面山谷中在两侧陡峭山崖之中有一块略微平坦之地,这块地之侧又有断崖,一条仿若白练的溪水沿着断崖迤逦而下,溪流岸边修着许多房屋,其中不少引了水进入园中。

  这时,一条岔道从上山的石砖路分出来,通向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林中的路可以并行两辆骡车,是用麻石条铺的,而上下山的路则只是铺了一层碎石和柏油而已,麻石道路两边种着碧玉般的翠竹,一看就知不是乡间凡品。

  骡车沿着这条道阴凉的翠竹路走了大约十分钟,到了一个卷拱垂花的石门下,高娘子道:“炼师稍候,待我下车付了入谷的车钱。”瑶光这才知道,原来凡不是住在翠谷中的,一辆车要进来要收一两银子,这钱是交给“翠谷主人会”的。

  瑶光一听,噢哟,有点厉害哎,这不就是业主委员会么?再一细问,果然,这个费用是用来维护谷中道路、树木、水渠等等共有设施的。

  这个法子还是前朝容仙公主在翠谷置别业的时候想出来的。当时谷中修建的别院寥寥可数,可是溪水流动的方向只有一个,谁家都想引水入园,山谷一共就这么大点地方,要保持水源清洁就得业主们一起商量个章程,后来容仙公主又提出,大家一起捐钱把山谷中的道路给修平整,路两旁还种了鲜花树木,摆上石灯笼,这样一来,每个人出了院子也是舒心的。不然,你在你家院子里美美的,一出门,咣叽,你的车轮、马蹄就踩在泥巴地里了,到了下雨天路上污水横流,再流进你院子里,呵呵,那还美个屁呀。

  瑶光心说,这容仙公主很有点现代集体意识啊。

  骡车又往前哒哒哒地走了一会儿,只见一个石牌坊,上书“翠沚留芳”四字。大约翠谷之名由此而来。

  进了石牌坊后,迎面是一群奇石堆起的假山,上有藤萝树木,群峰耸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仿佛河流,又像是海波。瑶光品着,有点日式石庭院和中式假山结合的感觉。

  高娘子道:“这也是容仙公主的福泽之一,翠谷这里原本是乱石丛生的山谷荒地,修了别院自然又挖出许多石头,容仙公主叫工匠们不要把石头丢进溪水里,都堆在这里,有些后来的人拿去做了房子,或有人拉回自己院子做盆景、假山,还剩些这些就做了这处石景山。”

  走近一些,只见假山之间立着一位大约三五米的巨石,上面凿刻着文字,记述的是容仙公主和几位女冠一起在这修别院的事迹,她们希望后人能够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尽量不破坏山谷里的自然景致,守望相助,各尽其力,保持公共场所的整齐洁净等等。

  瑶光点点头,这其实就是“业主公约”嘛!

  再往里面走,又见到一处泉池,池中种着各色睡莲,锦鲤悠游于田田莲叶之间。池子另一边是一片开阔平地,已停着一些车马。

  高娘子解释说,有些后来建的院子太小了,不仅车进不去,骡马也进不去,就得停在这里了。

  在这停车停马也要收费的,一天一两银子。

  停车马处设有游廊,四人在此下了车,由车夫将骡子牵走,众人沿游廊向里走去,游廊之外以奇石磊作花池,种着许多攀藤爬墙的香花,蔷薇、紫藤、夜来香、鸳鸯藤等等,一路芳香,蜂蝶纷飞。

  及至进了谷中道路也是用麻石铺就,每家别院门前各种着花木,另一边种的全是竹子,有翠竹,有紫竹。十分幽静却有满目繁花绿叶。

  薛娘子虽在京师数年,也来过太清宫若干次,但还是第一次来翠谷参观。她见这里许多和外面不同的规矩,深觉大开眼界。

  但在瑶光眼里却是平常。翠谷分明就是个古代高级小区嘛。凡是地少人多的大都市,都有这种物业管理完善,公共设施齐全,绿化水景优美的昂贵私人公寓。有的还在小区里散养着蓝孔雀和羊驼呢。当然了,这种公寓的房价,也是此地按尺算最贵的。

  此理古今大同。

  陈三嫂带着大家去的第一所葫芦形的院子,瑶光用步子测量,大约也就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吧,开价一千八百两。

  这是什么概念呢?翠溪镇上能卖三间不算小的旺地铺子。

  如果在是京城,可以买一个三进的小院,地段也不会太差。

  如果是在绿柳庄附近买水田,能买近一百亩上好的水田。

  在京郊更远一点的地方,比如雍县,则可以买一百亩水田再加一个庄院了。哦,还有庄子里的大小仆人几十口人。

  即便早就猜到此地房价颇贵,听到这个报价时瑶光和薛娘子还是暗自在心里叫了一声“好贵!”。

  但这院子着实修得很不错,虽然小,庭院中花木扶疏,在一角还建了个六角小亭子,后园一面临着翠溪,又有自然风光。

  引入泉水的池子一大两小三个,高娘子指着泉水涌入的那个小池子道:“这个是吃水的,中间那个养鱼养花,最后面这个小的可以洗刷。”那个小池子边上还用石头砌了下沉的台阶,方便洗衣,水流再从这里出去。

  这房子其实放在现代算是建的非常用心的一个独立式别墅了,不说地点,单看面积也不能算小,可惜古代建房很少建成多层的,尤其是帝都偏北房,冬天要烧地龙、火墙、火炕,在楼上基本就只能用炭盆取暖了,故此只有店铺、酒楼等才会建成多层的,民用住宅一般还是建成四合小院。

  另一个缺点,是瑶光穿越来之后发现所有建筑都有的问题——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斓曦苑的污水处理系统大约是韩瑶光1.0版想出来让工匠建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即便这样,在斓曦苑冬天还是不能洗澡呢。就别提其他的了。

  翠谷建设之初,容仙公主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她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在溪水上流分流,辟出一条流水充当排水沟,所有房舍别院全都沿着另一条水流而建。这两股水流再各自分成两股,一股引进来,一股流出去。如此便可以净污分离,绝不会出现你在上游洗脚我在下游淘米的情况了。

  因此,每家门前,隔着一条小马路就有一段专门的溪流可以倒掉污水。考虑到美观和卫生问题,每家都在自己家倒污水的分段水流上面建了一个小房子。

  陈三嫂领着众人出了院子,穿过路边那排竹子,进到路对面的一个小房子里。只见挨着墙放了一溜红漆马桶,另一面墙边则放了两个浴桶。此外还有刷洗的刷子,搬运浴桶、马桶的小板车等物。这小房子就着山壁而建,只需盖三面墙,紧贴着山壁修了一道大约有半米多宽一米多深的石槽,作为天然污水处理的溪流被引入其中,槽上架着几道麻石横梁,在这道水流之上大约一米高的山壁又凿出一道凹槽,同样引了水流,在凹槽上架着根劈成半圆形的竹子,像水管一样引出一股活水,就能用干净的水来冲洗马桶了。

  瑶光看了不住点头,容仙公主挺懂得卫生的,不仅住房里的水源净污分离,进水管和出水口分开,就连处理污水的地方也做到了净污分离,专门引了一股净水用来冲洗马桶,将传染病菌的几率降到最低。

  她随即想到,其实在水流上直接建个厕所也挺好,上完厕所还能直接用清水洗手。但在室外建厕所的话,冬天冷,夏天热,还有蚊子。而且上个厕所还得跑出家门。有仆人服务的话还是在温暖的家中设一个净房坐马桶吧。

  不过,这种事吧,在缺乏基础公共设施的古代就算是皇帝也照样得坐马桶、泡澡,享受不到冲水马桶和淋浴。更别提集暖屁屁、冲洗、吹风于一体的高级马桶座了。

  唉,可惜我不是工科生,不然造出一个高级马桶肯定热卖!嗯……好像晋江从前有篇穿越文讲的就是女主穿越之后专门卖冲水马桶发家致富的……

  她胡思乱想了一会儿,陈三嫂领着大家去看另一处倒凸形的院子。

  这一处院子,建的更好。

  作者有话要说: 已经有穿越女主搞过房地产了。

  但是人家是公主。有天然优势。韩瑶光1.0只能琢磨搞马桶。

  周五我又要飞一整天。这个周末没法加更了。下周我尽量。种田文真是恨不得一天日万,我写呀写呀,写了半天一看,我去,怎么还没写完这个情节?恨不得用成功画马**!

  第54章 法外之地

  因为容仙公主这位最初开发者将水源设计成净污分离从上俯瞰翠谷仿佛一个串得弯弯曲曲的糖葫芦大大小小的别院就是糖葫芦上的珠子被一道能单行一辆马车的麻石街道穿着一侧是别院另一侧是属于别院的污水处理房。

  瑶光所看的第二间别院大小和第一处差不多,但是胜在更规整一些。这院子成“凸”字形门开在“凸”的底部,比较大的前院分成东西两部,各有两明两暗四间房子,分别做了灶间、储物室和下人们住的地方,柴房之侧还有一间小小的马棚可以将一辆马车停进去。

  前院当间是一大两小的三联方井,靠近门口的地方立着一口大缸里面数支荷花亭亭玉立,满院都是荷花清香。

  可喜的是泉水也引进了灶间,进去厨房挨着窗户下的墙根砌了一个大约一米高的水池子池子分成内外两层内层比外层高出一个手掌的高度。泉水先涌进内层,可以洗菜洗米流到外层后可以用来洗刷,水在厨房转了一圈又流回第三口井。

  三联方井的设计让瑶光想起从前去丽江旅行时见到的“三眼井”。她觉得不用打水再吭哧吭哧提进厨房挺好的,尤其遇到下雪下雨天。

  这个院子明显修的比葫芦形的那个更为用心。前院和内院之间有一个月洞门进去之后,门一侧是个放了假山石头的水景池子,里面种着睡莲养了锦鲤,院中花木疏落有致,挨着屋子墙角有一株紫藤开得正旺,花朵如紫烟拂地,引来了很多蜜蜂,三间屋子全都朝南,一溜儿大玻璃窗,屋子外建了三四尺宽的游廊,沿着廊檐到地板从上到下全打着玻璃隔扇,中间一排推窗,可以折起来收在两侧。

  瑶光一看大喜,这不是好像一层安了法式落地窗的温室么?这样一来,冬季屋子里更暖和,还可以把一些花卉植物放在游廊上养着。

  后园留着一个六角小门,进去之后又是一个花园,地形似一个“凸”型的平台,直通山涧。

  这个花园的面积,几乎和前面两进院子的大小相同。

  瑶光没想到小六角门后别有洞天,竟有这么大个花园,真是意外之喜,陈三嫂告诉她,花园这块地因为是半悬于山崖之上,无人敢在上面盖房子,只能种些花草树木,不然这院子更贵。

  花园边缘种了一圈蔷薇花,陈三嫂领着大家走过去,众人探头向下看去,果然险要,溪水在这里有个大落差,奔腾而下,仿佛一段小瀑布,众人站了一会儿,头发面孔上就蒙了一层小水珠。

  陈三嫂道,“要是早上太阳好,站在这里能看见彩虹。”又指着花园中几棵大树说有两株腊梅,一棵“冰心玉骨”一棵“磐石檀心”,均是名品;两棵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丹桂;一棵柿子树,每年能结许多柿子,至于甜不甜她就不知道了;此外还有一棵石榴树,现正开满了火红的花,却不结果,是千叶石榴。

  瑶光看这院子虽打扫得还算干净,可毕竟多日无人住了,两棵桂花树之间长了许多形似百合但更花朵更细瘦伶仃的浅橘粉色的花,乱蓬蓬的如野草一般,无人打理,山崖边缘的花丛中更是杂草丛生,让人莫名生出一种寂寥感。

  陈三嫂看出瑶光对这间别院更喜欢些,又引着她再去看了看主人住的那三间房。之后才领着她们出了门,去看街道对面的“净房”。

  这“净房”,可比刚才那间更精致多了!

  绕过紫竹后,只见房子两侧各种了一棵丁香,一棵紫花,一棵白花,丁香树下埋着一大一小两个鱼缸,说“小”,那小点的鱼缸也得瑶光双手合抱那么大了,缸中养着几尾小红鱼并一些水草,因无人看顾,缸上都蒙了纱罩,怕有猫儿鸟雀捉走了鱼。

  进去房子,净水管的凹槽外另加了一层雕刻成蟠龙戏水的石雕,出水口有两个,各是一个爪握宝珠的螭龙龙首。地上全铺的麻石条砖,在污水道上还搁了方惇惇的椅子,椅子座掀开,就是个和现代马桶盖相差无几的坐便器了,座板和盖子都可以拆卸。

  最妙的是这屋子为了保护如厕的私密性,门边两个小窗是用砖石砌成雕花扇子形,窗子里挂着同样形制的雕花挂屏,上面镶了明瓦,门的上半截也同样做成这种雕花镶明瓦的式样。

  明瓦是用大蚌壳做的,磨掉了蚌壳外面那层黑粗的外壳,只留里面半透明那一层,又能透光,又看不到里面。

  在靠近房顶的地方,则用玻璃瓦换掉了普通的瓦,光线直射进来,明亮柔和,一点也不像之前那葫芦形别院的净房进去后黑黢黢的。

  在净房四角还个立了一个雕刻着模样搞笑可爱的大肚子蟾蜍的石灯笼,蟾蜍举着一颗宝珠,上面也镶着明瓦,打开之后放进蜡烛,想来晚上屋子里也能亮堂堂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这院子价钱又比之前那间足足贵了八百两。要价就两千六百两。

  瑶光听到报价顿感一阵肉疼。两千六百两啊!这价钱在京城都能买一个三进小院子了。还是三坊六巷这种不太差的地段呢,邻居都是四五品的官儿。

  她算了算自己的现金,看向薛娘子。

  薛娘子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参与了。她和瑶光买那两个铺子是两人共同参股,两个铺子都是一人出一半钱。翠谷别院明显超出了她的购买水平,而且,她并没有像瑶光那么强烈的想要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宅子的愿望。

  瑶光跟陈三嫂说自己很属意这间院子,倒是不知道能不能跟主家再讲讲价钱。陈三嫂答应去问问。

  出了小院,瑶光暗暗下决心,赚钱!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得赚钱!

  接着,高娘子带着众人去参观了翠谷中戏楼。这时是下午三点多钟,戏台上演着戏,角色们咿咿呀呀唱着,台下乐工们吹拉弹敲。

  戏楼里人还挺多的,大多是女子,有的穿着道袍,一多半倒穿着俗家衣服,戴着争奇斗艳的珠宝首饰。

  高娘子早订了一个二楼的包厢,侍女领着众人进了包厢,奉上香茶果品和四样细点。

  瑶光坐下后,瞧见对面包厢里一个女子穿着杏红色道袍,头上戴着宝光闪耀的金质百花冠,正是在太清宫见过一次的裕和县主。

  这县主此时再不是上次见到时那种冷冰冰目下无尘的样子,十分用力地拍手叫好,还让她的侍女往楼下的戏台上扔金戒指。

  瑶光在意大利住了多年都欣赏不来歌剧,每次去看必会睡着,更别说这种一连翻十几个跟头,叮叮咣咣唱念做打的剧种了。

  她好奇地向戏台上张望,只见一个扮相极为俊美的小生和一位美人站在台上,小生穿的箭绣袍子,头戴紫金冠,冠上还插着两根极长的锦鸡翎,他一晃头,一根翎子“刷”一下仿佛一只顽皮的小手在美人脸颊上刮了一下。

  小生顾盼风流,美人含羞带怯,看戏的群众们欢呼连天。

  瑶光怔了怔笑,“这一出想必是‘吕布戏貂蝉’了?”

  薛娘子拿起戏单和瑶光细看,果然是这出戏。戏单上不止写了戏楼中每日各场戏的每一幕的曲目,唱词,还有演员的名字。

  那个小生,叫程惠生,扮貂蝉的正旦叫苏惠瑾,是程惠生的师弟。

  高娘子说,这两人都是江南名角,今年五月才来的。每年太后千秋时都会叫一些民间艺术家进宫表演,这师兄弟连同他们的戏班“宝辰升”便奉旨进京了。与之一同进京的还有几个戏班,但都不及这程惠生师兄弟出名。

  “裕和郡主极喜欢听戏的,程惠生的戏她每场必听的。”高娘子笑着说,“奈何他们在京城局多,一旬才能来一次。听说,自他们来后,郡主去山上修经都去得少了。”

  说话间,这出戏唱完了,演员乐师们休息,程惠生领着师弟先向台下的观众们团团致谢,又上了楼,去了裕和郡主的雅间,随即,侍女们便将雅间的窗子都关上了。

  瑶光想起高娘子第一次说起翠谷时那暧昧的笑意,明白了。

  这翠谷,果然是个法外之地。其风气开放之程度,没准不亚于民国时期。那时的太太小姐们追名角的势头和刚才楼上楼下的女冠们无异。

  瑶光和薛娘子交换了个眼神,两人只品评起戏楼的茶水细点。

  这里的点心比起翠溪镇上那几家又高了一个档次。

  不然都对不起一两银子的停车费还有此地高的可怕的房价。

  瑶光打包了两盒点心,众人离开戏楼,去另一个好去处,“暖云深”。它和翠溪镇上的“软云香”是连锁店,都只服务女客。

  不过,据高娘子提供的秘密情报说,这暖云深还养着几个十四五岁十分俊秀美貌的男孩子,会捏脚松骨,会修眉捻脸,言谈可爱。(瑶光猜测很可能还提供一些不可描述的服务)

  但只有资深vip才能享受这几个男孩子的服务。而且,你想升vip,还得有两名老vip客户介绍才行,不然凭你累计消费了多少也没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