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姨娘是个小画手 > 第35章

姨娘是个小画手 第35章

作者:浴火小熊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50:51 来源:免费小说

  今日来王府传旨的太监是李德胜的徒弟崔旺他见韩良娣脸色平静无波,反而淑太妃有惶惑之意,只得又念了一遍圣旨,小声道:“娘娘,圣上数天前就令大人们拟了旨意。”意思是此事已无可还转。

  太妃气得握拳朝自己膝盖上狠狠砸了两下,“冤孽!冤孽!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左心牛性的小爷!”

  瑶光李嬷嬷等吓得忙拉住太妃劝慰。

  一见太妃气得发晕把瑶光也惊得不行。万一把老太太气出个好歹可怎么办?她赶快叫玉版拿了药油,倒了些在掌心搓热了捂在太妃太阳穴上,再和玉版等人将太妃小心地扶到炕上躺着。

  太妃略好受了些挥挥手叫瑶光领了圣旨跪谢天恩又问崔旺,“不知吉日可订了?是哪一天?出家又是个什么章程?”

  崔旺来之前本以为韩良娣不受待见没想到太妃看起来很是看重她,当即换了一副脸色,温言道“娘娘不必忧心这些,礼部和道录司自有章程。六日后便是吉日,待韩良娣……不,韩娘子收拾好了,自有人接引。”

  送走了崔旺,太妃拉着瑶光的手直掉泪,又骂端王,“死乞白赖地把人弄来,平日里不知作养温存,就知道逞威风,磋磨了几年不新鲜了又把人送到那种苦地方!”

  瑶光忙说:“能为安慈太后祈福是多大的福分,我是愿意的。”

  太妃含泪看瑶光,从她脸上依稀看出几分当年韩湲高鼻丰唇文采俊秀的样子,又是一阵心酸。

  李嬷嬷也劝道:“先前玄朴道长不是说了,良娣是‘华盖入命’的命格,与佛道有缘,这正是应了缘法。”

  不提玄朴还好,一提他,太妃大骂道,“就偏他爱说什么‘华盖入命’!乌鸦嘴!”这已是完全在迁怒了。

  瑶光不知道原来太妃还给她瞧了八字,人家还说她天生和佛道有缘,这知道后劝慰起太妃就更有词了。

  翌日,太妃进了宫,想跟皇帝再说说此事,变个法儿收回成命。哪知崔旺回宫之后将太妃不舍之态一说,皇帝早有了准备。

  说是钦天监奏报近日天象有异,皇陵的人来奏安慈太后陵寝附近有地动,皇帝请太清宫周真人卜测,需得一个命格贵重的皇室贵人祈福祝祷,这人还需是外姓的。恰巧这时端王上奏韩氏出家,周真人见过她的八字,当下笑道:“天意!天意!”这才下了旨意给韩瑶光1.0。

  安慈太后是皇帝生母懿贵妃。老皇帝临终前遗诏中特命新皇登基后追封为太后。

  涉及安慈太后,淑太妃也没话说。只能暗地骂茜香国那帮该死的作孽,定是他们这场叛乱荼毒不知多少圣灵,这才惹得安慈太后在天之灵不安,殃及瑶光。

  可她细想一下,周真人何以知道瑶光的八字的?还是自己着人给他送去的。在这之前,出了林九那档子事后瑶光梦魇发烧,她为求保平安还给了瑶光请了太清宫的寄名符。虽说没正式做寄名弟子的仪式,但此时想来,真有点“天命”的意思了。

  唉。

  至此,太后知道木已成舟,只得郁闷地回了王府。

  端王很机灵地躲了几日才回王府,虽避不过被太妃臭骂一通,但总算没正面撞上老母亲的怒气。

  偏太后不知打哪儿听说了端王良娣韩氏要出家的事,派了身边一位大宫女来跟淑太妃说,想叫瑶光随宣和公主出家。韩氏身份也够贵重,在灵慧祠给安慈太后祈福和在川元观跟着公主一起祈福不一样的么?

  淑太妃正一肚子闷气无处发作,话没听完便对来人冷笑道,“我就说呢,怎么好好的想起我们了?要让我知道是哪一个在太后跟前多嘴,必找个机会整治了她!”周真人原说瑶光这两年犯小人,什么钦天监看出天象有异,为什么好不好皇陵地动就是慈安太后之灵不安?没准都是小人在背后搞的!

  大宫女一听这话脸都白了,忙跪下请罪。

  瑶光等人又劝慰了一番,太妃这才作罢,让人起来回去回覆太后,说这是皇上问了周真人才定下来的。有本事去跟皇帝说吧!

  太妃至此已无计可施,再想起瑶光醒来后种种不凡经历,何以无师自通善画观音了?画观音图时为何能瞧见观音的样子?还有她忽如曾祖附身打跑林九一伙……

  若是瑶光命中真是与佛道有缘,强拦着她不叫出家,怕反是害了她。

  于是气终于顺了,便用心替她打点起来。头一件事,便是郑重请来薛娘子,问她可愿意继续跟着瑶光。瑶光出家,也得有个随行的女冠才好。

  太妃既看重薛娘子家世人品,又深知她和瑶光投契,觉得要是能把薛娘子劝得随瑶光出家,那再好不过。

  太妃一说,薛娘子自然是愿意的。

  她再没想到瑶光真有出家这一日。她原以为怎么也得等到端王娶了侧妃再加一堆小老婆,忙乱个一二年,其中要是有“上进”的姬妾,等端王有了新宠,瑶光便可以再请求去。

  哪能想到雷厉风行,再过上几天就要去灵慧祠了。

  出家这事她和瑶光筹划已久,此时天随人愿,但不好将喜色流露出来。

  太妃见薛娘子答应了,还有些怕她其实并不愿意,反而携着她的手说了许多女子出家的好处,又许给她一千两的出家银子傍身。

  再接着,太妃着人去灵慧祠先行供奉,去瞧瞧那是个什么所在。

  圣旨下得这么仓促,恐怕灵慧祠即便有心,能为瑶光准备的房舍也会多有不足之处。不管怎么说,先整理得能住人了再慢慢收拾吧。

  另有一条重要的,就是去打听灵慧祠管事的人性情如何。

  瑶光将“出家”作为阶段性目标后和薛娘子一起做过功课,两人将京城远近由女冠主持的道观寺庙都列出来逐个讨论过优缺点。

  灵慧祠紧邻着皇家寺庙太清宫,供奉的是一位统领北方五大水系的水神娘娘,叫做“碧水元君”。灵慧祠虽不及太清宫历史悠久,也有百余年累积,初代观主是太清宫第十四代掌教真人的一位师妹。(瑶光当初听到这一节立刻想到王重阳与林朝英。)

  太清宫建在在京城东郊四五十里的麒县梨溪山上,始建于前朝显圣年间,后又多次增建,在前朝崇辉年间已经达到鼎盛,乃是北方第一大道观。太清宫院落栉比鳞次,文彩辉煌,远看如仙山上琼楼玉宇。

  太清宫现任掌教道士周真人是先皇敕封的“紫阳真人”,现任着道录司掌印之职,据说很有些神通。

  至于灵慧祠,虽也在梨溪山上,但香火不旺,现任观主是位老郡主,比老皇爷还高一辈。便是太妃也得叫一声“姑母”的。

  灵慧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多。优点很明显,有和太清宫的香火情,还有老郡主坐镇,就算没什么香火,但也算是二等的皇家寺院了,一不必担心有不长眼的人欺辱,二不必担心寺院主持打个幌子其实是做皮肉生意的——不少寺院收留了些贫苦女子,明着是清修的地方,实则和秦楼楚馆无异,至于寺院中的女冠、尼姑是不是自愿的,主持用鞭子敲打一顿,管叫你大喊“我自愿的”。

  灵慧祠的缺点也同样明星。老郡主观主八十几岁了,但身体还很好,有这么一位年老辈分高的观主在头上压着,想必去了之后不会过得太自由。搞不好还要规定你早上几点起床做早课,再给你规定今年考试必须过几门什么的。

  瑶光是奉旨出家,自然不用操心道士资格证的事,但也不能太水了,总得学点东西。

  她是经历过我大中华文化圈的应试教育的人,对于应付考试有丰富的经验,再说,有薛宫正这位家庭教师同吃同睡的经历,她对任何考试都有信心。

  太妃见瑶光得了圣旨之后精神头很好,一声没哭,还打发人去买了考道士资格证的各种书籍,终于放下心,又开始为瑶光选拣带去出家的人。

  像瑶光这种身份高贵的,出家时虽不至于像公主们出家那样有大批随行人员,但尽可带几个伺候的人。

  王府中上上下下的奴才这时都知道韩良娣要出家去灵慧祠为安慈太后祈福祝祷的事了,私下议论纷纷,斓曦苑的这干人更是愁得连强颜欢笑都笑不出了。

  其余人还罢了,紫翎翠羽两个大丫鬟十分为难。她们已经是太妃给了瑶光的,按理说是必得跟去的,但这两位青春年少,又从小在绮罗堆里长大,单是想到出家后鲜艳衣服都穿不成了就难受。

  她们自从去了斓曦苑,心境就一直起起落落。主子和王妃别苗头的时候为主子忧心,主子受到太妃宠爱的时候为她开心,没开心几天主子去了绿柳庄,她们也得跟着去乡下,主子在乡间住了几个月太妃时有赏赐,她们又觉得还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希望,谁知转眼间就出了“路匪”!

  好不容易熬到王妃自个把自个给作完蛋了,主子也终于回王府了,端王爷也回京了,大家都以为这下该过上红红火火的小日子了,人人扬眉吐气——就算后面娶了侧妃又如何?谁能比我们主子呢?伺候王爷、太妃的时间最长不说,情分也是独一份的,连原配王妃都给干趴下了,别说新娶侧妃,就是再娶的正妃,只要不傻得跟前面那位王妃一样就不敢跟我们主子别苗头!

  众人都欢欢喜喜等着水涨船高从此跟着受宠的韩良娣吃香喝辣呢,谁知道,咔嚓嚓一阵焦雷从天而降——万岁爷下旨让韩良娣出家!

  这出家,可跟去绿柳庄暂住是两种性质。想也知道灵慧祠不会比绿柳庄好到哪儿,跟王府更不能比,她们去了绿柳庄还是二层主子,到了灵慧祠恐怕就得真的当奴婢了。而且,将来终身又怎么说呢?我们还想嫁人呢!我们的家人还都在王府呢!

  瑶光没让她们焦虑很久。太妃一发话要准备几个人随瑶光去灵慧祠,当天晚上瑶光便叫来紫翎翠羽,告诉她们,自己不会带她们去的,让她们安心。

  开玩笑,这两个小姐连泥巴地都不想下来站的,她外出游玩都不敢带她们,何况是出家。

  不过她当然不能说是嫌弃她俩娇气不堪用,这话一说这俩姑娘这辈子就毁了。瑶光只跟太妃说,这两个一家子都在王府,没有老子娘还在呢逼人家跟着出家的道理,就算是家生子也不能拆散人家骨肉。再说,她是去清修的,带着这两个花朵般的丫鬟,让她们做什么?刺绣?管账?还是帮她念经?这不是拿着水仙花当大葱使么?白糟蹋了人家。

  两人伺候了自己一场,又一直兢兢业业的,她给她们一人二十两压箱的银子,权当将来她们发嫁时给的添妆了,全了主仆一场的情分。

  太妃听了直说瑶光是个懂孝道的,命人叫来紫翎翠羽,让她们给瑶光磕头谢恩,说等瑶光出家后仍叫她们在春晖园当差,将来发嫁时太妃再一人给三十两压箱银子。

  至于院子中其他人,瑶光都不打算带着,但也各有赏赐。尤其王妈妈。

  这个老妈妈服侍了两版韩瑶光1.0,从韩瑶光1.0版进府到她这个2.0版出家,也算有始有终。尤其跟着她时还遇到林九那伙人还很受了场惊吓,合该给一笔丰厚的退休金让人家回家享受退休生活了。

  瑶光禀了太妃,给王妈妈一百两银子和各色绸缎并一些难得的药材补品,让她回家安养天年。太妃也准了。

  只有竹叶私下找了瑶光,表示自己是真的愿意跟着她出王府。

  一听她强调的是“出王府”而非“出家”,瑶光心想,这丫鬟倒是从一开始就很有想法,于是便答应带上她。

  竹叶父母双亡,被哥哥嫂子卖了。她几经周折到了王府,虽拜了宋婆子当干娘,但宋婆子是家生子,自己有儿女子孙,竹叶其实依然无依无靠。

  她看瑶光平日所为,尤其是和丫鬟们一起“做生意”的事,认定了跟着瑶光才是她的出路。

  而且——开玩笑,女冠一张度牒得四百两银子才买得到,这还没算每年交的各种费用呢!现在只要跟着瑶光出家,这笔钱就朝廷给出了。

  有了女冠的身份,自己就从此脱了贱籍,今后终身可以自己做主,再不用担心年纪到了得听管事婆子的配小厮、男仆,而且,韩娘子薛娘子跟芸香楼的生意还做不做?继续做的话是不是得用人?那生计也不用发愁了。

  在竹叶看来,这可比在王府做奴婢强得太多了。

  太妃听说竹叶要跟着瑶光出家,问了她来历,也觉得这种吃过苦的丫鬟到了外面比紫翎、翠羽这些从小在王府中长大的女孩子要更顶用些。于是专门命人把竹叶叫来说了几句话,知道厨房的宋婆子是她干娘后,叫竹叶去厨房给宋婆子磕个头,也算母女一场,全了情分。

  李嬷嬷又命人给宋婆子三十两银子并四匹尺头,叫小丫头们捧着,大张旗鼓地去了,给宋婆子做脸。

  宋婆子见了这阵仗,哪有不愿意的,又有面子,又拿了银子,心里乐开了花,拉着竹叶的手想装作难过哭两下都挤不出眼泪,只得干嚎了几声。厨房里各人看了有的嫉妒有的感叹,都掩着嘴忍笑。

  莲花见了这情景还暗自庆幸,当初韩良娣挑中的是竹叶不是她,不然今日出家的可不就是她了么?

  只带竹叶一个服侍的人实在太少,总不能到了灵慧祠后连打水浆洗这些事都让瑶光亲自来。

  太妃就想再在王府中找几个无挂碍的粗壮婆子,或是有跟竹叶身世差不多丫鬟跟去。

  但瑶光劝道,若是太妃发话,诸人只有说愿意的,可心中其实不愿意,跟着去了也不美。倒不如慢慢地在绿柳庄选几个人更好。

  庄子上吃穿不能跟王府比,活计又累,但到了灵慧祠只是服侍瑶光一个,再累能有多累?人都是想干更轻省的活儿拿更多的钱。倒也不用让人跟着出家,要是愿意来灵慧祠的,就当是瑶光雇的,多领一份月钱,也不让人家常年见不着家人,轮换着一季给她们三五天假,叫她们回家看看,全了人伦。也可以一年或几年一换人。

  太妃一想果然妥当,便不再在王府找人了,只指派了吴嬷嬷跟去。吴嬷嬷终身未嫁,烧得好汤水,还略懂食疗之法,这个嬷嬷必须带去。又命王顺在绿柳庄先物色四个粗壮健硕的婆子预备着。

  太妃听说灵慧祠地方不大,也有点怕瑶光一次带的人太多了会让老郡主不开心。观主不开心,又怎么可能对瑶光好呢?

  到了灵慧祠先看看是个什么情景,到时再回王府讨人也使得。

  王府中的下人们知道随着去灵慧祠的人找齐了,都松了一口气。就算给双份月钱也不愿意啊,端王府是什么地方,灵慧祠又是什么地方?

  斓曦苑的其他人遣散了各有地方,但瑶光对怎么安排小竹最为忧心。这个小孩儿其实才刚过五周岁,从她穿越来的第一天,几乎天天都在她眼前。

  当初斓曦苑所有下人都走了,只有小竹留下,每隔一个小时自鸣钟响了,她就往瑶光嘴唇上蘸温水。

  和竹叶相比,小竹才是真正的无依无靠。竹叶已经可以为自己筹谋了,可小竹才五岁,亲妈亲爹都死了,和她相依为命的奶奶也死了,只有一个叔叔,娶的老婆十分泼辣,家里又有许多孩子,想也知道靠不住的。

  从前在绿柳庄上,薛娘子就看出瑶光待小竹与其他小丫鬟不同,当时就不太赞同,“娘子待她好是怜惜她,可也得为她将来着想,不可太抬举她。”

  小竹是个家生子,也就是奴婢,瑶光教她画画认字,给她念一些稀奇古怪的顺口溜,还时常给她梳头,用各种小首饰漂亮衣服打扮她,若是把小竹养得心气高了,将来她长大了要置自身于何地?要让她学着服侍人、当差么?她的婚配又落在何处?就算给她脱了奴籍,最多也只是找个殷实的庄户人家嫁了,她会乐意么?若是她眼气太高,心生怨怒,反而害了她一辈子。

  瑶光想了两天,终于决定,还是得带上小竹。薛娘子对此不大赞成。

  瑶光为小竹也求了一张度牒。她打听过了,女道士不仅可以找道侣,还可以还俗。等小竹长大了,能自己拿主意了,要是想还俗她绝不阻拦。

  在大周,女子出家后还俗再嫁是很常见的。大周律令允许夫妇和离,有些高门大户的女子和离或是丧偶之后就会出家,出个三五年再还俗,然后再嫁人就光明正大了。

  因为世人认为出家了,就将前尘斩断了,还俗后再嫁,就跟初婚差不离。

  这个套路当然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用。出家的那套仪式还有度牒办下来就不便宜,还得寻个道观中寄身清修,每年各项花费可不少。还俗也得交一大笔钱。

  其实,瑶光觉着这套路并不算稀罕。唐玄宗娶杨贵妃之前就搞了这一套。杨玉环本来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先让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世上就等于没了寿王妃杨氏这号人了,然后再给儿子娶个新王妃,过得二三年,让杨玉环还俗,然后“一朝选在君王侧”封为贵妃。

  良娣出家所带的随行、奴仆名单报上去后,很快礼部和道录司送来了度牒、礼器和衣物,也派来了人接引和教导仪式。

  瑶光这才真切地感受到:我要出家了!我真的要出家了!

  原来这篇文不是《我在古代当侧妃》而是《我在古代当女道士》啊!

  哈哈哈哈!老子要自由了!

  第42章 准备

  瑶光出家那一日是五月二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