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美妇门前是非多 > 第79章

美妇门前是非多 第79章

作者:贡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45:11 来源:免费小说

  罗文茵见着张子畅,热恋中的人,又有些憋不住话,一下便道:“我怕皇上不会一直对我这样好,心中忧虑。”

  张子畅一怔,旋即笑了,揽了罗文茵入怀道:“茵儿放心,朕保证,一直对你好!”

  罗文茵伸手指抚在张子畅唇上道:“且听着,若是做不到,我就……”

  “你就如何?”张子畅含住罗文茵的手指,含糊问道。

  罗文茵装出凶狠的模样道:“我就抛弃你!”

  张子畅忙装出可怜样,求道:“茵儿不要抛弃朕!朕全听茵儿的!”

  两人笑闹了一会,这才入帐。

  第二日,张子畅领着罗文茵去寿春殿见赵太后。

  赵太后等他们行礼毕,便抬眼道:“坐罢!”

  张子畅拉罗文茵一道在赵太后床前坐了,一边问道:“母后这几日觉着如何?宫中御医的药吃着不好,可要召民间游医进宫一试?”

  赵太后闻言点头道:“也好,说不定民间有高人呢!”

  张子畅马上道:“朕待会就让人去访寻民间名医。”

  说着话,赵太后才转向罗文茵,淡淡道:“听闻皇贵妃已有孕?”

  罗文茵忙恭声道:“回太后娘娘,已有孕一月有余。”

  赵太后便朝张子畅道:“皇上册封了她为皇贵妃,理当赐宫殿,让她领一殿主事,搬出去养胎。”

  张子畅道:“茵儿体弱,又这个岁数了,现下有孕,儿子怕她有闪失,便特让她在养心殿住着,也可照应一二。”

  赵太后冷笑了,“皇上是九五之尊,心思精力不放在家国大事上,倒要分心照料一个娘娘,说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张子畅应道:“母后,古语有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儿子若连妻儿都没能力照料,又有何能力照料天下百姓?”

  赵太后一噎,心下道:哪怎么不见你这样照料皇后呢?

  从寿春宫出来,张子畅抚抚罗文茵的头发,压着声音道:“寿春宫中药味重,茵儿以后不须来了,免得被药味薰得动胎气。”

  罗文茵牵一下张子畅的袖角,轻轻摇了摇道:“谢谢皇上!”

  张子畅知道罗文茵这是谢他在太后面前,为她说话,帮她挡了刀箭,一时笑道:“要谢,晚上再谢朕!”

  罗文茵微微红了脸,这个皇帝真是的,无时无刻不撩啊!

  两人说着,各自上肩辇,到了凤仪殿。

  这会儿,一个太监正在凤仪殿内禀话,悄声道:“皇后娘娘,刚刚听到的消息,说皇贵妃娘娘,跟皇后娘娘一样,一年是一千两的俸禄银子。”

  “什么?本宫领一千两,她也领一千两?她配么?”

  赵慧茹一听大怒,当即气得摔了两只杯子。

  太监听着杯子“咣当”一响,也不惊惧,继续禀道:“还听闻,皇贵妃娘娘令人从罗府搬进了许多嫁妆,据看到的公公说,那些嫁妆诸物,件件价格不菲。”

  赵慧茹一张脸都狰狞了。

  她一个皇后,一千两哪够用?要打赏上上下下,要买通一些人,要补贴儿子,每年都入不敷出。

  若不是赵氏一族时不时孝敬些,简直快露出穷相来了。

  现在赵氏一族倒了,没人孝敬银子,这些时日办事,内囊都尽了。

  正在发愁年俸太少,猛然的,就有人告诉她,说罗文茵一年也是一千两的俸禄,还搬了许多嫁妆进宫,看着阔气得很。

  怎么不令人愤怒?

  赵慧茹咬牙,殿外却有人报进来道:“皇后娘娘,皇上来了!”

  赵慧茹一听,脸上一喜,旋即一黯,皇上好久没来了,现下过来,难道还会是好事?

  禀话的太监已悄悄缩到殿角,又有宫女上来收拾地下的杯子碎片。

  赵慧茹却是领着嬷嬷和宫女出殿去迎张子畅。

  肩辇在凤仪殿前停下,张子畅伸手去扶罗文茵,一边道:“小心些!”

  赵慧茹正好出殿,见得这一幕,眼睛差点喷出火来,好容易才忍住火气,上前行礼道:“皇上来了!”

  罗文茵待赵慧茹行了礼,也忙行礼道:“给皇后娘娘请安!”

  赵慧茹理也不理她,只朝张子畅道:“皇上突然过来,有何要事么?”

  张子畅领着罗文茵进殿,一边道:“朕册封茵儿为皇贵妃,按礼,茵儿该过来拜见你这个皇后,但朕刚好想起来,茵儿上次过来凤仪殿,差点被皇后仗杀,这会倒不放心她单独过来了。”

  “即是说,茵儿是朕的心头肉,若有个闪失,朕定要剥了那人的皮。只是母后病着,朕剥皮又怕惊扰母后。为此,倒要陪着茵儿来一趟,以免出事。”

  他的话说完,赵慧茹的脸不由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这是特意带了罗文茵过来自己面前说这番话的?

  意思是,若是自己敢动罗文茵,就要剥自己的皮?

  赵慧茹差点憋过气去,一时却不敢发作,只能咬牙血忍。

  张子畅在凤仪殿落座,又让罗文茵坐在他身边,环顾一下殿内道:“皇后从前不是喜欢摆些花花草草么?如今怎么空荡荡的。”

  赵慧菇心下冷笑:从前是知道你喜欢花花草草,天天摆着,就盼你过来一趟,这几年,你根本不踏足凤仪殿,我还摆什么花草呢?

  张子畅说着,站起来朝罗文茵道:“好了,回养心殿罢!”

  赵慧茹心下难受,但待见张子畅才落座,还没上茶又要走,不由脱口道:“皇上这么快就走了?”

  张子畅觑一下她的脸道:“你一副别人欠了你银子的模样,朕怎么还坐得下去?”

  赵慧茹:气煞我也!

  罗文茵:哎,皇后气成这样,瞧着还真是……

  赵慧茹直气了一晚,第二日一早起来,便吩咐严嬷嬷道:“去,让人告诉御史,说罗文茵骄奢,入宫自带了嬷嬷丫头并厨娘,越级享用一千两俸禄,不顾祖宗规矩住在养心殿,种种迹象瞧着,跟前朝一个误国妖姬一模一样。”

  说罗文茵举止言行跟误国妖姬一样,不怕众人不警惕!

  待御史参罗文茵一本,看皇上还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宠爱她?

  第77章

  罗文茵这一晚,却是睡了一个好觉,至第二日一早起来,神清气爽的,就开始思考自己现下的身份和处境。

  宫中形势复杂,太后一股恶意,皇后虎视眈眈,贵妃意图不明,底下低品级的嫔妃虽龟缩着不出头,也不知道何时突然就使阴招。

  皇帝心系家国大事,每日繁忙,不可能时时照应到自己。

  自己揣着娃,要想平安生下娃儿,还得小心谨慎,想法保护好自己。

  现下宫外么,两个弟弟并崔元舟自会给自己通些消息。

  至于宫中诸事,反而一抹黑。

  殿内用着诸人,是原来就服侍着自己的,并不是宫中人,安全是安全了,可她们对宫中诸事,一无所知,跟宫中人,暂时也没有交情,想知道宫中各类消息也不容易。

  罗文茵想了好一会,便喊进吴妈妈和田妈妈道:“咱们不能光用自己的人手,还得用几个宫中的人,再笼两个公公当自己人,这样子,宫中各类消息,便能及早知道,若有什么事儿,也好最快做出应对。”

  吴妈妈和田妈妈各各点头道:“娘娘忧虑的极是。”

  正说着,宝珠进来禀道:“娘娘,尚绣局掌针钟嬷嬷求见!”

  吴妈妈一听便道:“哟,钟嬷嬷啊,莫不是原先在府中教导过娘娘刺绣那个钟嬷嬷?我可记得,那时候宫中要找擅长刺绣的嬷嬷,是罗府举荐了钟嬷嬷进宫的。她刺绣功夫了得,进宫二十年,竟没当上总管,还只是尚绣局掌针嬷嬷么?”

  罗文茵一听钟嬷嬷三个字,便想了起来,自己那回进宫,因为皇后诬陷飞尘子腰间所挂荷包是贵妃所绣,是钟嬷嬷出来分辨荷包,证实荷包是自己绣的。

  当时瞧着情形,这位钟嬷嬷好像不是皇后的人,也不是贵妃的人。

  她当下道:“请钟嬷嬷进来!”

  钟嬷嬷很快进了殿内,行礼道:“见过皇贵妃娘娘!”

  罗文茵忙道:“钟嬷嬷起来说话!来人,赐座!”

  宝珠忙端了锦凳过来,请钟嬷嬷坐下。

  钟嬷嬷道谢坐下,这才道:“这厢过来求见皇贵妃娘娘,却是因为尚绣局要给娘娘做新衣裳,待要刺绣图案,便得知娘娘有喜。我便想着娘娘有喜,给娘娘做的衣裳,针工便不能太过繁复,丝线颜色不能太过艳丽,一时又怕娘娘误解,说我们尚绣局不尽心,一味敷衍,因先过来说一声。”

  吴妈妈随口问一句道:“因何有喜穿的衣裳针工就不能太过繁复,丝线颜色不能太过艳丽?娘娘先前也怀过,可没这么多讲究?”

  钟嬷嬷“咳”了一声道:“吴妈妈,这是宫中,一切小心为好。一件衣裳针工太过繁复,表面好看,内里线头总难免有些扎皮肤,若是皮肤太过娇嫩的,被扎出红点也难说。”

  “至于丝线,本是棉花土色的,还是经过多次染色,方才染成那些艳丽的色彩。丝线太过艳丽,就怕其中有毒性。那毒性极弱,平素倒没有影响,但有喜了,总还是避忌些才好。”

  罗文茵听完,点头道:“钟嬷嬷说的有道理。”

  钟嬷嬷禀完,便站起来准备告辞。

  罗文茵却又道:“钟嬷嬷且坐下,本宫还有几句话要问你。”

  钟嬷嬷便又坐下道:“娘娘只管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罗文茵点点头道:“嬷嬷刺绣功夫,当年就极为出色的,因此罗府才会举荐了你进宫。只是嬷嬷进宫也二十年了,因何还只是掌针嬷嬷?莫非贵妃娘娘没有照应你一二?”

  钟嬷嬷闻得此言,不由长叹一声道:“当年进宫,上头还有老嬷嬷压着,自是难以出头。待得皇上登基,封了侧妃为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她……”

  钟嬷嬷看一眼罗文茵,索性说了实话,“那时罗府着人到江南聘请我至京,进了罗府当刺绣嬷嬷,教导罗府诸位姑娘刺绣。记得那时,皇贵妃娘娘喜刺绣,我自也尽心教导,时不时赞赏。贵妃娘娘却因不喜刺绣,时时偷懒,我总忍不住要斥几句,又在老夫人跟前斥过她不尽心学功夫。为此,贵妃娘娘一直记仇。”

  钟嬷嬷顿一下,接着道:“尚绣局呈上的衣裳,贵妃娘娘若有一回不挑剔,我便松口气了,哪还敢想望她照应一二呢?”

  罗文茵听到这里,叹道:“想不到嬷嬷一手刺绣好功夫,却在宫中受这些委屈!”

  钟嬷嬷听着罗文茵这话,苦笑一下道:“非但贵妃娘娘不给尚绣局好脸色看,就是太后娘娘并皇后娘娘,因我是罗府举荐进宫的,也是时时防备着,不肯给个好眼色。这些年,在宫中委实难过,只想再熬几年,到了年纪好出宫。”

  罗文茵是听闻 ,宫中这些老嬷嬷,年五十便可出宫。

  钟嬷嬷看着也就四十几岁,想要出宫,除非有主子特意放行,否则便要熬至五十才行。

  吴妈妈倒是知道,钟嬷嬷当年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进了宫,其实有个大原故的。

  钟嬷嬷自小父母双亡,是兄长并一位姐姐,一起抚养她长大。

  那时候兄长从军,在战场亡了,留下嫂子并一位侄儿。

  姐妹俩帮着嫂子一起抚养侄儿,日子太过艰难,钟姐姐为了生计,只好跟人进宫当针线娘,攒下银子,每年托人带出宫给嫂子并妹妹用。

  过得几年,钟姐姐便音讯全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