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98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98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这般一来,赵九福在民间的名声居然不错起来,之前他忙着推广农种之事,虽然也有几分薄名,但是与现在这般广泛传颂的还是不一样的。

  不得不说这倒是因祸得福了,赵九福只当不知道其余官员的态度,反正他在工部照旧认真工作,凡是都是公事公办,谁敢因为私事而诋毁他,他就敢去吕靖面前告状。

  赵九福表现的太过于强硬,反倒是让人不敢随意的惹恼他,人就是这样,都有几分欺软怕硬的习惯,赵九福敢在朝堂上跟御史互怼,就足以让不少人避而远之了。

  此事之后不久便渐渐平息了,只因为三年一次的会试即将到来,这时候外地来的举子频频出现,偶尔传出一些诗才文声来,一时之间倒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闹的很。

  赵九福身处工部倒是接触的不多,不过这一年主持会试的人是顾家老尚书,赵九福的好友孙光宗又要去参加会试,他为了避嫌连顾家都少去了几趟。

  这一日赵九福回到家中,正巧看见严玉华在收拾东西,大约是这一日的天气好,所以她将库房里头的不少东西都拿出来晾晒了一番,其中有些是赵九福看着都觉得眼生的。

  赵九福看了一眼,忍不住笑道:“玉华,你这是打算搬家吗?”

  严玉华回头瞪了他一眼,这才笑着说道:“这些家什有些是我的陪嫁,有些是后头陆陆续续置办的,咱家屋子原本的家具质量一般,我便想着趁着这几日替换一下。”

  赵九福对此毫无意见,于是就坐在旁边看她忙碌,见她忙完了才笑着递上了一杯茶水:“喝一口茶歇一歇,这事儿又不急,放着明天慢慢来也成。”

  严玉华乐滋滋的接过了茶水,喝了一口才笑着说道:“我记得其中有一套是黄花梨的,就想着找出来放到夫君的书房里头,这黄花梨的家什有香味,夫君想必会喜欢。”

  赵九福贫苦出生,对家具的研究实在是不多,不过听了也觉得不错,便笑着说道:“那我就谢谢娘子了,有了这书桌想必我办公也能愉快一些。”

  严玉华这才扑哧一笑,伸手握住他的手说道:“我不图别的,只要夫君别老是皱着眉头就好啦,看见你皱眉我也觉得不高兴。”

  赵九福哈哈一笑,伸手反握住她的手,心知自己前些日子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家人,不免抱歉的说道:“都怪我不好,将朝廷上的事情带到了家中,反倒是让你担心了。”

  严玉华微微靠在他身上,笑着说道:“夫君何必说这个,我们是夫妻,自然是要患难与共的,再说了,此事我觉得你说得对。”

  赵九福摸了摸她的长发,心中还是有些愧疚:“岳父岳母怕是不喜欢,前几日叫你回去是不是说教了?”

  严波和白氏自然是不喜欢的,尤其是白氏是尤温柔曾经定亲的那个白家的旁支,赵九福就差指着白家的脸面痛骂,她能高兴才怪了。

  不过这两人的说教严玉华向来是不在意的,他们也只能说说而已,严玉华作为出嫁的女儿他们又不能真的打骂,无非是说一个痛快而已。

  严玉华压根不在意这些,反过来安慰道:“倒是没有,不过让我劝诫夫君谨言慎行罢了,倒是祖母对夫君多有夸赞,说你才是真的体谅世间女人艰难的。”

  其实严老夫人也是有几分担心的,但私底下却对孙女说道:“姑爷能说出这般的话来,可见是个真心体谅女子的,我原还担心你嫁过去之后长久未孕,姑爷会心生不快,现在看来倒是担心的多余了,他说愿意等到三四十岁也是真心。”

  赵九福忍不住哈哈一笑,搂着妻子说道:“这世道对女子原本就苛刻,若能宽容一二便宽容一些,何必在不用在意的地方较真。”

  严玉华靠在他的怀中却微微叹了口气,暗道这个世间恐怕也只有夫君觉得女子贞洁是无需较真的事情吧,也是,她的夫君向来是与众不同的。

  两人缠绵了一会儿,严玉华才想到了一事,提醒道:“夫君,我差些忘了,之前来找过你的那位赵大人又来了一趟,此次他是亲自过来了,只说他即将离京,又留下了一些土产。”

  严玉华只知道赵炳生似乎是夫君以前的好友,只是两人的关系看起来不算亲密,上一次夫君还让人将昂贵礼物退了回去,这关系比孙光宗是远远不如的。

  只是这一次人家送的是土产,严玉华看了之后还是做主先留了下来。

  赵九福听了微微皱眉,这次四嫂的事情来得突然,赵炳生回来的时机也太过于凑巧,而在此事之后,与赵九福关系还不错的那位刑部主事朱玉鑫,私底下跟他透露了一句。

  在赵炳生第一次上门的时候,赵九福只是感慨时过境迁两人的友谊不如从前。但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赵炳生居然会成为别人攻击他的利刃。

  温柔的事情到底是不是赵炳生透露的,赵九福并不知晓,也不打算亲自去问他,但赵炳生与吏部尚书陆盛明一脉的人相交从密,这是有迹可循的。

  赵九福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人将那所谓的土产送了过来,只是在打开盒子之后,他的脸色再一次阴沉下来,无他,这其中的土产并不是赵炳生所在的那个小县城的,而是戴河镇当地,更或者说是陈家村当地的土产。

  赵炳生在外做官整整六年,这时候忽然拿着陈家村的土产,还是较为新鲜,一看便知道运到京城没多久的土产送人,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

  赵九福忽然想到,赵炳生此次是戴罪上京,但最后却并未被处罚,反倒是官复原职继续回到那个小县城,这其中要说无人相助的话,赵九福也是不信的。

  现在这一份土产是什么意思,是在向他示威,让他知道若是不能帮忙的话,赵炳生便要反过来陷害,还是一种炫耀,炫耀即使没有他的插手,赵炳生也将自己的事情解决了。

  无论是哪一种,赵九福都不打算接受,他皱眉问道:“这土产是赵炳生亲自送来的?”

  严玉华见他脸色不对,想了想说道:“当时赵大人过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小厮,说是小厮也不太对,那小厮对赵大人的态度并不十分恭敬,只是将礼物放下就离开了,倒是赵大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最后也没有多说什么了。”

  赵九福这下子懂了,不是赵炳生要向他示威炫耀,而是他身后的人给他的一种警告,赵九福暗暗想着自己这三年来的行为,是不是他某些事情踩在了某些人的底线上,所以才让他们大动干戈的来威胁他。

  也是,温柔的事情来得太过于突然,但此事即使是落实的话,其实也并不能把他如何,与其说是一个正经的弹劾,还不如说是一种威胁。

  赵九福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心中不但没有惧怕,反倒是升起反骨来,他倒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谁站在赵炳生之后给他放冷箭。

  第183章 会试之年

  弹劾一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若不是赵九福偶尔能感受到同僚们异样的小表情,他恐怕也要以为这件事已经彻底过去,不过对此他也并不那么在乎就是了。

  官场就是如此,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赵九福习惯与人为善,人也没有热脸去贴冷屁股的打算,只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

  事实上即使有皇帝的支持,粮种和堆肥的普及也没有那么顺利,京城附近的地方还好一些,毕竟产粮放在那边,还有工部时时刻刻盯着,谁也不敢阳奉阴违。

  但是略远一些的地方就不一定了,一来是粮种容易被贵族垄断,二来当地的父母官各种各样,有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自然也有懒怠散逸的。

  这两种赵九福各有办法对付,前者但凡是查到了就严惩,大周律例在那边摆着呢,后者一旦查实也得判罚,甚至当地的官吏都要同罚。

  这般双管齐下,言令禁止的情况下,粮种和堆肥大致还是能够好好普及的,可以预计这一年的夏收秋收必定比往年略好一些。

  最让赵九福无法忍受的是愚民和愚官,前者不管官府如何说教,如何运送粮种和教导堆肥之法,就是死脑筋认准了老法子,对此不管不顾。

  对这样的人罚也罚不得,打也打不得,只得等第一次收获之后,用他们身边的稻田对比才能让百姓切切实实的认识到朝廷新法的好处。

  而后者就让人深恶痛绝了,所谓的愚官倒不是贪污**鱼肉乡里,而是一脑门子的老思想,这群人通常是不喜欢赵九福的,尤其是在他当朝言论之后,更是觉得他离经叛道。

  这样的官员号称自己两袖清风为国为民,但朝廷若是有变,不管好坏都以自己的经历来评估,甚至对朝廷旨意抱有怀疑的态度,这般一来法令下放的速度就十分慢。

  因为赵九福是此次粮种的推行人,各地若是有相关的文书过来的话,也会第一时间送到他这边,若是咨询粮种堆肥过程的,赵九福自然是知无不言。

  但偏偏这其中便有几封信让赵九福头痛欲裂,只因为他们竟是来质问和怀疑的,甚至有一人连续写了三封信过来,赵九福详细回答之后还是不依不饶。

  这些父母官远在各地,赵九福不可能亲自过去说明,为此没少着急上火。

  倒是吕靖知道之后哂笑了一声,反问道:“赵大人何必着急,若是没有你的法子,百姓们不过是照着旧法种地罢了,终归还是能吃饱肚子的。”

  “至于这些冥顽不灵之人,等到秋收各地报上粮食产量之后,自然会落得一个下下之评,到时候吏部自然会处置。”吕靖淡淡说道,但话里头的意思不言而喻,他看着赵九福,又说道,“赵大人年轻气盛是好事,但有时候要多一些耐心,别太着急。”

  赵九福听了这话有些了悟,也发现自己最近有些太着急了,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大约是四嫂和赵炳生的事情让他倍感受挫,以至于就想着粮种和堆肥能够出成绩,到时候也能扳回一城,不知不觉之中,他也失去了一份平常心。

  如今被吕靖点拨了一把,赵九福倒是醒悟过来,原本急切的心思慢慢放下,正如吕靖所言,他推行的法子并不是一时三刻就能看到效果的。

  今年秋收之后一切自然能见到分晓,更甚至农庄上的粮种优选还在继续,那可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出成绩的事情。

  这般想着,赵九福整个人都放松了一些,甚至每日都早早的回家陪伴妻子,与之前的状态截然不同,当然,也有春种农忙他只需要旁观有关。

  难得休沐的时候,赵九福也不再埋头处理公务,反倒是有心情带着严玉华出门踏青,不过现在北方天气还寒冷,倒是没什么好看的,不过是陪着妻子闲逛几分。

  要说这一届的考生也是倒霉,之前赵九福考试那一年已经够冷了,谁知道这一届会试开始之前一日竟是开始下雪,虽说只是小雪,但天气却越发冷了。

  朝廷却不可能因为小雪就推迟会试的时间,考生们只能顶着风雪进了贡院的大门,也幸亏皇帝并不是那种苛刻的性子,还让人给考生们加了炭火,以免他们冻僵了手脚。

  赵九福看着外头的小雪也是担心,别看小雪洋洋洒洒好不美丽的样子,但冷起来可是要人命的,会试考试的时候不能穿裘衣,可想而知会多么折腾人了。

  最主要的是孙光宗也得参加此次的科考,他身体虽然一直看着还好,但也不知道能不能撑过去,赵九福不得不感慨一下这位好友的运气了。

  算算时间第一场会试快要结束了,赵九福生怕孙家的下人照顾不周,提前嘱咐严玉华让家里头做一些姜汤和药汤,到时候送到孙家去热一热就能吃。

  为了好友着想赵九福打算自己去送,到时候偷偷的将一些灵泉放到姜汤里头,也让孙光宗能够撑过这一场会试。

  真不怪赵九福这般担心,只因为这一年的天气反常的很,后头倒是不下雪了,只是化雪的时候更加冷,赵九福出门都忍不住带上了帽子,不然寒风刮过来会头疼。

  算准了时间,赵九福从衙门回来匆匆忙忙的往孙家走,刚到门口就瞧见另一辆马车也到了门口,一看可不就是刚从贡院回来的孙光宗。

  赵九福还没高兴,却见孙光宗面白如纸的被书童搀扶走下来,吓得他连忙走过去一把扶住,“光宗,你这是怎么了,快去请大夫。”

  那书童也是吓到了,见赵九福说话连忙一溜烟儿的去请大夫去了,反倒是孙光宗咳嗽着说道,“我还好,就是有些冻着了,阿福,你与我进去说话吧。”

  赵九福察觉他的态度不对,尤其是握住他手臂的手十分用力,这可不像是生病人的样子,他心中有所怀疑的跟着走了进去,孙光宗却立刻屏退下人。

  等人走光了之后,孙光宗才脸色惨白的叫道:“阿福,吾命休矣!”

  赵九福心中咯噔一下,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不过是一次风寒,你先喝一口姜汤,等大夫来了看过再说。”

  孙光宗却不管不顾的抓着他的手,连声说道:“不是的,阿福,这次会试有问题,在考试之前我那书童竟然买到了科考的试题!”

  “什么!”这下赵九福也吓了一跳,要知道此次会试的主考官是礼部尚书顾老爷子,他向来是非常谨慎的性子,别说试题外传了,在考试之前连自家人都不再见面。

  赵九福心中也着急,却还是扶着孙光宗坐下,强硬的喂他喝了一口汤药才说道:“你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约是灵泉的作用,孙光宗喝了之后反倒是冷静了一些,脸色也不像是方才那般惨白惨白了,他哆嗦着手指说起了会试之前发声的事情。

  孙光宗身边的书童其实也是孙家人,但却是孙家的旁支,大户人家惯来如此,让旁支没天分的孩子去给嫡系有天分的做下仆,这般一来是提携,二来也能忠诚。

  这书童跟着孙光宗身边快二十年,说是书童,其实跟兄弟也没啥区别,孙光宗连续两次科举不中,这位书童也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此次他不知道从哪里探听来的消息,说是城东有一位老夫人每次猜题都特别准,若是能买到那个试题通常就能考中,于是这书童花费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买到了一套试题。

  书童将试题带回来之后,孙光宗虽然心知这些大约是骗人的,但也感动于他的忠诚翻开来看了一看,只是在进考场之前他并不当一回事儿。

  只是谁知道进入考场之后,那发下来的卷子上头的题目,与书童买回来的试题一模一样,孙光宗当下不是惊喜,而是吓得无法动笔,硬生生在里头出了一身冷汗。

  他刚刚经历过孙耀祖的事情,自然知道大周朝的律法严酷,一个小小的书童就能买到试题,其中不得不让他想得深远。

  孙光宗并未动笔,走出考场的时候身体都垮了一半,幸亏在家门口就遇见了赵九福,才把此事跟他原原本本的道出。

  但此时赵九福也皱起了眉头,他首先想到的是有人要通过孙光宗陷害自己,但随即一想不对,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可会试却是大周三年一度的大事。

  每逢科举出了问题,被提头出来的可不是少数,若只是为了他就兴师动众不合情理,科举舞弊这样的大事一旦捅出去,那绝对是会血流成河的!

  若不是为了他,那孙光宗的书童真的是机缘巧合才得到了试题吗,真的是的话,一个书童都可以买到试题,那外头又有多少人得到试题。

  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赵九福心中想着,很快他就说道:“光宗,你身体还能坚持住吗,若能的话请随我入宫面圣!”

  孙光宗又是一惊,连声问道:“立刻入宫吗,可是,可是此事不是应该先告知顾老尚书?”

  孙光宗言下之意是,顾老尚书是赵九福师傅的亲爹,又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他们过去找他合情合理,但若是进宫的话此事可就闹大了。

  赵九福却摇头说道:“不行,我们现在绝不能去见师公,事关重大,我们一人是顾家弟子,一人是当界考生,若是此时去了顾家才是有理说不清。”

  “圣上英明,此时先禀告圣上才是正理,只怕你我二人身份不足,得想个办法见到圣上才是正经,光宗,你且在家等我片刻,我去去就来。”

  第184章 孰是孰非

  吕靖在书房之中不停的转圈,显然是遇到了他极难处理的事情,作为吕家的掌舵人,他向来沉稳谨慎,少有这般焦虑的时候。

  而为他带来这般焦虑的人就笔挺的站在跟前,赵九福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不知道自己抛出了一个多大的难题,让自己的上司如何的苦恼。

  最后吕靖叹了口气,盯着赵九福问道:“赵大人可知,此事一旦禀告圣上的话,就再难有周旋的余地,若是顾大人真的……”

  赵九福却只是说道:“此事绝难隐瞒下去,不说其他,那些学子就绝不会守口如瓶,与其等那时候被动,还不如现在早早捅破了。”

  赵九福自然也不想掺和这种科举舞弊的大案子,但是没办法,孙光宗已经牵扯其中,一边是他的至交好友,一边是他的师傅顾家,不管怎么看他都无法撇除在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