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93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93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什么!”严玉婷听了更加恼怒,禄国公府明面上看其实是禄国公夫人当家,家里头大小事情都是她说了算,但严玉婷嫁进来之后便知道,真正的当家人是一贯少出现在人前的禄国公,但凡是他做好的决定,别说禄国公夫人了,就是那位老夫人也插嘴不了。

  但是同样的,禄国公的性子十分冷僻,对亲生儿子都冷冷淡淡的,有时候严玉婷觉得他其实并不喜欢李世莘,不过因为他是嫡子才占了世子的位置。

  这样的情况下,严玉婷自然害怕李世莘那一日真正的惹怒了亲爹,从而失去了世子之位,要知道禄国公可还有两个庶出子在那儿摆着呢。

  严玉婷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将脑子抽抽的李世莘抓回来,她倒是想要好好问问,赵九福莫不是个男狐狸精,让她家那个心比天高的姐姐看中了下嫁,现在连李世莘都中了他的**汤,竟然还把人带回家引荐给禄国公去!

  赵九福可不知道自己跟着上门来走了一趟,倒是让妻妹气得心中呕血,或者他若是真的知道的话,恐怕也不是那么的在意。

  到了禄国公书房前,一贯风流潇洒的李世莘倒是露出几分战战兢兢来,就跟忽然见了老猫的小老鼠似的,赵九福微微挑眉,等人进去禀告之后倒是见到了禄国公。

  禄国公的年纪并不算很大,看起来反倒是比李世莘多了几分儒雅的感觉,可以说第一眼看过去可不算那种让人心生害怕的人,不过一双眸子扫过来,多少带着几分冷淡和疏离。

  不管是看辈分还是官职,赵九福都得先行礼,禄国公府扫了一眼他的举止,抬手说道:“你便是赵九福吗,看着确实是一表人才,比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强了许多。”

  赵九福暗道这又是个喜欢打击自家儿子的老子,他扫了一眼缩着脖子的李世莘,他倒是并无任何不满的样子,只是恨不得当自己不存在。

  赵九福其实不太理解这种古代的父子相处模式,他是老来子,老赵头小时候最喜欢抱着他到处转悠,村子里头虽然也有奉行抱孙不抱子的,但终归父子不会这般疏离。

  不过这是禄国公府的事情,赵九福可没有掺和的意思,他只是笑着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着重说了一下李世莘主动借调了几个铁匠过来,最后这几位铁匠折腾出了曲辕犁。

  至于曲辕犁的作用,赵九福只是说能节约人力一倍以上,看着禄国公忽然亮起来的眼睛,便知道这位禄国公绝不是儿子这般五谷不分的人物。

  赵九福三俩句就把事情说完了,最后才笑着说道:“虽说此事是由我起了头,但到底是大家伙儿的功劳,若没有世子爷帮忙,不说别的,这一次的春种这铁犁怕是用不上了。”

  禄国公瞥了一眼装鹌鹑的儿子,淡淡说了一句:“这倒是难得,你竟然还做了一件好事。”

  李世莘摸了摸鼻子,也不知道他老爹是不是夸他的,不过看他脸色还好,倒是大着胆子说了一句:“我,我这不是看姐夫太忙了吗,这才想着帮忙一把。”

  禄国公显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顿时冷笑道:“你自己到处折腾着玩儿也就罢了,左右我也不指望你有多少出息,但若是让我知道你还拖累着赵大人,让他百忙之中还得应酬你,到时候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李世莘又瑟缩了一下,赵九福连忙说道:“禄国公言重了,世子爷赤子之心实属难得,哪里说的上是拖累,这次还多亏了他仗义相助。”

  禄国公听见这话忽然笑了一下,看着赵九福说道:“你倒是第一个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还仗义相助,看来他说你俩投缘,倒也不都是谎话。”

  赵九福也只得跟着笑起来,倒是李世莘似乎得到了鼓励挺起自己的胸膛来。

  禄国公看了一眼傻儿子,又对着赵九福说道:“此次说到底都是你的功劳,他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倒是还劳烦你特意走了一趟。”

  赵九福只得客气的说道:“若是没有世子爷送过来的铁匠,恐怕我一个人想破了脑袋也折腾不出来,此事自然是要告知禄国公您的。”

  禄国公哈哈一笑,难得露出几分高兴的神色来,他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又说道:“你很不错,既然如此,按照你的意思来办就是。”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赵九福才告辞离开,当然,他离开的时候还带着禄国公给的一份见面礼,这位大人出手大方,倒是让赵九福反倒是不好意思起来。

  等人一走,禄国公顿时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李世莘,骂道:“人家赵大人还比你略小几岁,如今就已经这般通透,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棒槌。”

  李世莘心中委屈,嘴上却不敢发倔,只得闷声说道:“爹,我哪儿又做错了?”

  禄国公想着赵九福的面面俱到,说实话此事赵九福若是自己独揽下来的话,完全不用跟禄国公府分享,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倒是愿意给这个傻子一个功劳在。

  难道是傻人有傻福?禄国公只能这么安慰自己,心中想着自己若是有女儿,早早的想办法嫁给了赵九福该有多好,严波这小子本事不行,倒是让他找到一个好女婿。

  不过幸好两家是姻亲关系,禄国公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瞪了眼儿子交代道:“行了,以后多跟赵大人走动走动,你们是连襟,走得近才更好。”

  作者有话要说:禄国公:我怎么就生了个蠢儿子

  第173章 秋收忙碌时

  赵九福果然把曲辕犁的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才上了奏折,他自己自然也是喜欢功劳的,但是从来不觉得霸占别人的功劳是好事儿。

  曲辕犁的好处但凡是种地的都能知道,皇帝一看倒是也高兴,虽说没有升官,但对下头人的赏赐也是不少,连几乎已经在朝中隐形的禄国公府都得了赏赐。

  且不说此事在朝中引起了多大的动静,皇帝这边赏赐完了,回头心情极好的对大皇子说道:“之前你提议将赵九福此人放到工部,我还觉得是一种浪费,没想到啊没想到,他一个正统科举出身的人,到工部这才不到一年,居然就捣鼓出成绩来。”

  大皇子的身体依旧是不好,在年初的时候还大病了一场,现在天气暖和了还是穿着厚厚的大衣,不过看着气色倒是好了一些:“之前儿臣曾与赵大人长谈过一次,听得出来,赵大人虽说是读书人,但因为出生农家的缘故,对农桑之事十分上心。”

  皇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神微微发沉,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朝中文武百官出生农家的不少,但飞黄腾达之后还能保持初心的又有几人,多的是当官之后恨不得撇去那点土味的,倒是赵九福年纪不大,心思反倒是看得开,是个可造之材。”

  大皇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点头说道:“父皇说的是,不过也多亏父皇慧眼识英雄,给了赵大人一个机会,才让他能有施展之地。”

  皇帝被拍了马匹,舒坦的哈哈大笑起来,点头说道:“若是今年秋收他能捣鼓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朕倒是不介意让他升官发财。”

  在宫墙之外的赵九福虽然不知道皇帝父子俩的谈话,但也知道皇帝恐怕对农事也是极为看重的,此次的奖励十分丰厚,从禄国公府到那位铁匠一个都没漏下。

  赵九福收到的赏赐就十分实在,黄金百两,换算成银子的话得有一千两左右,即使是在大户人家这也是一大笔银子了,要知道在陈家村的时候,他们一户人家一年能有十两银子的积蓄,已经算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赵九福看了看那十个可爱的金元宝,直截了当的把金元宝交给了严玉华保管,倒不是他视金钱如粪土,而是家里头里里外外被打理的太好,他几乎没有用钱的机会。

  再者,赵九福实在是缺钱的时候,直接花一点积分从系统兑换也不是不行,这些有正当来路的银钱自然是要交给家里头娘子保管的。

  只是严玉华和其他人不知道啊,见赵九福如数上交心底又是开心又是感动。卢嬷嬷甚至不止一次私底下说道:“小姐,姑娘对您可真的没话说了,谁家爷们得了这么一大笔钱,自己身上却一文钱都不留着的,他这是对您彻底的放心,才能这般作为。”

  严玉华自然也这么觉得,于是打理家务更加上心了,势必不让赵九福有任何的不舒坦,即使赵九福从来不提要用钱的事情,每日也一定会往他的荷包里头放上几两碎银子并一张银票,以免夫君在外头要使钱的时候不凑手,甚至青竹这边也放了一些。

  不知道李世莘这人是不是带着运气的,自从他把铁匠送过来捣鼓出曲辕犁之后,赵九福的实验变得更加的顺利起来,先是堆肥的效果十分好,用赵九福提供的法子,原本一桶粪肥能够变成三四倍,这一年庄子上几乎不用外购粪肥就够用了。

  再是孙家那边带来的旱稻种子适应的很好,不管是精耕细作的稻田,还是粗种的稻田都适应良好,虽然生长的速度有差距,但看的出来确实是长得快并且不挑地儿。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这些稻子果然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就收割一次,在冬季来临之前就能收割第二季,这般一来即使是北方也能一年两季。

  为此赵九福从春天一直忙到秋天,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当做两个人来用,那几个老农民种田倒是可以,但意识毕竟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若是没有赵九福在旁边盯着,他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实在是不可能有赵九福这种超前的想法。

  这么一忙就忙到了快秋收的季节,这时候田地的产粮基本已经看得出来了,加上第一季所获的粮食,今年庄子上可以说是大大的丰收。

  这些天天气很好,庄子上都在抢收,这时候赵九福反倒是帮不上什么忙了,主要是他到底是当官的,谁也不敢真的让他下地干活,再者他干活也不利索。

  因此庄头忙翻天的时候,赵九福回家的时间反倒是早了一些,难得早早的回来反倒是在门房遇到了大夫,赵九福瞧了一眼微微皱眉,进门便问道:“玉华,王大夫怎么来了,是家里头谁不舒服吗?”

  严玉华的脸色微微有些不自在,撇开眼神瞧了一眼卢嬷嬷。

  倒是卢嬷嬷觉得这事儿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笑着说道:“是请王大夫过来帮夫人把平安脉,老爷夫人成亲也有一年多了,这不是还没有喜信,所以才……”

  话音未落,赵九福倒是听懂了,他也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下,这才不避讳的问道:“大夫怎么说?要不要把王大夫追回来给我也看看?”

  这话一说卢嬷嬷脸色倒是有些古怪,自古以来若是没有孩子通常都是责怪女人,哪有男子会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更别提赵九福一直以来身强体壮,大冬天的还能穿着薄衫在雪天里头锻炼呢,一看就知道身体素质极好的。

  严玉华嗔怪的看了一眼自家夫君,身体好不好她哪能不知道,晚上瞎折腾的不就是他吗,想到这里她脸颊红扑扑的,只是说道:“王大夫是我在闺中就常看的大夫,他说我的身子骨比出嫁前还好了一些,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大约是缘分还未到。”

  赵九福摸了摸鼻子,其实他觉得两人的身体也没啥问题,毕竟有灵泉水一日日的滋养,不说他的身体,严玉华出嫁之前多少有些贵族小姐身娇体弱的毛病,出嫁之后反倒是一一都好了,现在吃得好睡的香,怎么看都比出嫁前健康。

  孩子这事儿赵九福其实是不着急的,毕竟他觉得自己年纪还小,就是严玉华也尚且年幼,再等几年也不算什么,但偶尔家中来信也有问起,赵九福琢磨着自己就算是不在意,严玉华恐怕是要担心的,所以才问了一问。

  如今听她说不是身体的问题,反倒是安心的笑道:“这就是了,孩子得讲究缘分,咱们俩都还年轻,这事儿不着急,等到三十四十还没有再着急也成。”

  想了想他又加了一句:“是药三分毒,既然王大夫说没事,咱们也别瞎吃药,到时候反倒是比身体弄坏了,在我心里你的健康比孩子更重要。”

  赵九福这么说着,心里头也是这么想的,等回到书房倒是想起来一事问万亨:“万亨,玉华一直没有怀孕,不会是我修炼了阴阳五行拳的缘故吧?”

  不得不说阴阳五行拳好是挺好的,但练习之后赵九福的皮肤确实是越来越好,如果不是这一年来他日晒的时间大大增加,说不定这会儿站在严玉华身边会比她还要白嫩。

  万亨磨磨唧唧的出来了:“我都说了不会了,阴阳五行拳是协调阴阳,又不是颠倒阴阳,你每晚什么样子自己不知道吗,没积分别来烦我。”

  赵九福摸了摸鼻子不说话了,打算趁着今天回来的早天色还没暗下来多练一会儿字。

  外头的卢嬷嬷瞧着满脸高兴的严玉华,心中先也是高兴,随即又说道:“老爷对夫人真是再好没有了,这至少还有十一二年的功夫呢,难道咱们还能等不来一个孩子。”

  严玉华正为赵九福的那句话觉得高兴呢,原来在夫君的心目中,自己居然比未来的子嗣还要重要吗,一时间她竟是有些痴迷了。

  卢嬷嬷看着她的脸色,到底是自家一手带大的孩子,哪里能不知道严玉华的心思,她高兴是高兴,但到底是比才刚嫁人的严玉华理智一些。

  犹豫了一下,卢嬷嬷还是开口劝道:“夫人,老爷如今说这话也是真心真意,但真的到了三十四十的时候,男人还能生孩子,我们女人可就难了。”

  贵族夫人到了三十还能生育的少之又少,年老色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年纪大了生育有风险,一般但凡是有了男丁,就不会想着高龄再去生育。

  严玉华也听明白了这话的意思,她起身走到外头,从这边正巧能够看到书房中的场景,赵九福正在专心致志的练字,不知道是不是注意到她的目光,忽然抬头朝着这边看来。

  等看清楚是妻子的目光之后,赵九福露出一个笑容来,柔柔一笑才继续低头练字。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她的夫君总是英俊的,即使忙活了一年肤色略黑了一些,反倒是比之前更添了几分男子气概,让严玉华每每看见都脸红心跳。

  她下意识的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若是,若是将来真有那一日的话,她怕是会痛不欲生吧。

  随即,严玉华又自嘲起来,现在想那么长远以后的事情可不是自找苦吃,她还年轻,她的夫君又是这般的体谅和温柔,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没有孩子。

  严玉华笑了笑,忽然回头对卢嬷嬷说道:“奶娘,我心中有数,走吧,今天我想亲自下厨,为夫君做一些好吃的,这些天他看着都瘦了。”

  第174章 大丰收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杆儿,微风吹来,它便笑着频频点头向你鞠躬,身后一个个农户忙不停的在收割,他们有些人甚至长时间都不会直起腰杆子来。

  这般长时间弯着腰劳作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农户们一个个脸上却带着笑容,谁都知道今年的农庄是大丰收了,这种辛苦他们心甘情愿。

  稻子的种植固然辛苦,收割也轻松不到哪里去,趁着天气好的时候,农户们忙忙碌碌了好几日才把农庄里头的稻子全部收割下来,收割完毕之后还得脱下谷子,在打谷场那边晒干了,这才能最后贮藏到库房里头去。

  赵九福一开始是帮不上什么忙,索性就去找那几个铁匠木匠说话,在他的引导下,也许是禄国公府那位铁匠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农庄上的铁匠铁牛居然捣鼓出一个打谷机。

  这个打谷机还是非常原始的那种,一边得人工踩着轮子,一边也得人工将稻谷转着方向去放进去打,但在大周朝而言已经是了不得的改进了。

  打谷机一拿出来就饱受好评,别的不提,光是脱粒的活儿就节约了不少时间,要知道秋收的时候分秒必争,要是在晒干储存之前下了雨,那农民一年可都白忙活了。

  赵九福看着也觉得高兴,暗道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之前只有一个铁匠的时候,这铁牛怎么都不开窍,现在知道自己不干活就会别人抢走活计,顿时就聪明起来。

  幸亏天公作美,这一年的秋收安安稳稳,一直到所有的稻谷都进了仓库,刘老头才松了口气,这些天的农忙下来,原本还有些丰裕的小老头变得又瘦又干。

  赵九福看着心中有些愧疚,这实验成功了,说到底功劳大部分都是他的,刘老头能拿到的好处十分有限,但实际上这老头花费的时间心血可比自己多多了。

  赵九福却不知道,刘老头和铁牛几人之所以这般的卖力,就是因为几个月之前曲辕犁被捣鼓出来的时候,赵九福压根没有占别人好处的意思。

  像是他们这般的农民,帮着上头的官员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能得到一二赏钱已经难得,更别提是在圣上面前挂名字了。

  如今好难得碰上一个赵九福,并不屑于霸占他们的功劳,到时候上了折子难免说提一提他们,这般一来刘老头等人不花心思才怪。

  要知道错过这位大人的话,谁知道下一个过来打交道的也是这般大方的,别看他们都是老农民,其实一个个心里头敞亮着呢。

  赵九福第一次跟着刘老头走到仓库面前,打开仓库大门看到一仓库金灿灿饱满的稻谷的时候,心中也忍不住高兴起来,金黄的谷子此时此刻比黄金还显得可爱,赵九福甚至觉得鼻尖闻到了独属于稻子的芳香味道,让人觉得芬芳馥郁。

  刘老头脸上的高兴也是看得见的,她乐呵呵的说道:“赵大人,咱们庄子今年可算是大丰收了,夏天收回来的谷子都没卖出去放着,这秋天又收了一季。”

  想到一个个满当当的仓库,刘老头忍不住说道:“别的不提,咱们庄子上有十几个装粮食的仓库,往年能放满一半就不错了,其余的都是放一些杂物,今年倒是好,仓库里头放满了不说,住人的屋子里头也堆满了好几间。”

  赵九福一听,顿时问道:“这么说来对比去年,粮食的产粮增加了一倍有余?”

  刘老头摇头说道:“应该不只一倍,咱们种了两季,精耕细作的地里头产粮就足足增加了五成,更有甚者那些旱稻不挑地方,庄子上今年多开了十几亩地,都是中了旱稻,收成居然也还不错,诸多算下来,咱们一年的粮食产粮是去年的三倍。”

  三倍的数字有些惊人了,赵九福愣了一下,随机也想起来因为有曲辕犁和各种堆肥的法子在,庄子上的田地,即使是粗种的那些也是不缺肥料的,所以产粮看着才这般惊人。

  实际上推广到民间的话,一来是他们的农作工具不如庄子上的,二来是劳动力也会不足,即使他们捣鼓出曲辕犁和打谷机,但实际上能够普及的地方肯定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