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82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82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白氏一听果然反应过来,冷哼一声说道:“也对,我看那赵家不过是泥腿子出身,估计到时候连个像样的聘礼都送不过来,我要是加的多了,那也是打了那个赵九福的脸面。”

  白玉婷漫不经心的喝着茶,又说道:“娘,你想通了就好,姐姐要嫁给一个五品小官,还是那种泥腿子的出生,心里头想必十分委屈,咱们已经得了好处,何必再为了几个银钱跟她过不去,若是这时候闹出来,最后丢人的还不是我们娘俩。”

  白氏一想也对,要知道她家玉婷的婚事就在严玉华之后的一个月,两个女儿前后脚出门,一个是嫁给小官,一个是嫁进禄国公府,到时候排场肯定有所差别,若是严玉华嫁妆都不丰盛的话自然会被人笑话,到时候严波可饶不了她。

  这些年来白氏能够讨得严波的喜欢,别的不说,至少面子功夫是做的很好的,当初白家就是皇商之家,白氏能够嫁进来作为继室也是花费了无数功夫,旁的不说,她的嫁妆也是丰盛的,这些年来白家依靠严家,每一年也会给她送钱,白氏还真的不缺钱用。

  正因为如此,严老夫人提出让严玉华带走亲娘嫁妆的时候,不仅严波一口答应下来,白氏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她也不耐烦用前头那个留下来的东西。

  只是嫁妆可以让,亲事却不能松口,白氏费尽心思才让家里头答应严玉婷嫁入禄国公府,这会儿宁愿憋着一口气也不乐意横生枝节。

  只是银子给了,白氏却给的不那么痛快,在她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她儿女的,现在却偏偏要给严玉华带走,心里头可不就憋屈的很。

  过了一会儿,白氏又说道:“明日就是下聘的时候,到时候咱们也去看看,我倒是想知道那家能给点什么东西,也不知道那大小姐怎么想的,我介绍的门第看不中,反倒是眼巴巴的要去嫁一个农家子,哼,那些农家出来的最后成器的能有几人。”

  等到下聘这一日,白氏和白玉婷果然早早的收拾整齐,穿戴的富丽堂皇的出现在了大厅,严老夫人见着皱了皱眉头,但大喜的日子到底没有发火,只是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当初她真的不该只看见白家的好,又觉得白氏温柔小意好生养就把人娶进来,如今生养倒是生养了,脾性总是有些不足。

  严玉华扫了一眼白氏母女,倒是丝毫没有介意的样子,甚至好心情的朝着他们笑了笑。

  很快,赵家下聘的人就到了,这下聘的人数也有讲究,赵家人在这边的不多,这会儿全部出动也才七个人,于是顾行之带着顾师娘和顾老夫人来凑了数。

  也是大周朝的男女大妨不算特别厉害,赵九福才能在下聘当日见一眼自己的未来媳妇,他微微抬头,在看清严玉华的时候又垂下眼帘,摆出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

  严玉华心中微微一笑,面子上却也露出几分羞怯的样子,她的模样不算顶好,但也面目清秀,更难得的是一身大家闺秀的气息,让老赵头和老陈氏越看越是喜欢。

  赵家的聘礼也已经送到,第一份打头的就是那对活奔乱跳的大雁,这两只大雁被赵九福偷摸的用灵泉养了一段时间,不但没有变瘦反倒是更加肥嫩了。

  严老夫人年纪大了越发迷信,第一眼看见这对大雁就笑了,欢喜的说道:“这双大雁如此精神,以后他们小夫妻俩也定能琴瑟和鸣和和睦睦。”

  另一头的白氏微不可见的撇了撇嘴,眼光从赵家人身上扫过带着一丝不屑,赵家人虽然都收拾过了,但家境和人品摆在那儿,看着就是乡下人的样子,最多能夸一句淳朴。

  偏偏老赵头和老陈氏都忽略了原本应该是最重要的亲娘角色,一个只是跟严老夫人说话,一口一句都是抓着严玉华夸赞,另一个却只跟严波说话,话不多,却也不算失礼。

  不同于白氏的轻蔑,严波肚子里头却松了口气,赵家人远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粗鄙,虽然出身不一般但谈吐勉强合格,这样的亲家倒是也不算太丢份。

  赵家的聘礼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也就是符合行情罢了,倒是赵九福送来的宝石略微引起了注意,只因为这几颗宝石大不说,也不是寻常可见的。

  两边都有心,这下聘倒是也顺顺利利,等终于离开了严家,老赵头和老陈氏都松了口气,老陈氏还拉着赵九福说道:“阿福,娘看着那姑娘真不错,以后你们可得好好过日子。”

  赵九福微微一笑,他既然主动提娶严玉华,自然也是对她有好感的,至于以后的日子如何还得看以后,左右他也不是花心滥情之人。

  第153章 双面人

  下聘之后,婚姻大事赵九福就不用管了,事实上他也管不了,毕竟寻常人家办婚宴的话,男主角只要等着拜堂成亲就是了,若是插手太多反倒是惹人闲话。

  再有一个,赵九福的公务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是日益增多,一来是皇帝时不时就能想起他一次,二来是萧甯对他十分看好,颇有几分视为左膀右臂的感觉。

  为此赵九福不得不每日早早的出门,天抹黑才能回来,原以为能有时间多陪陪父母,但如今除了偶尔休沐,一天能见到两次就算是不错了。

  就如这一日,萧甯带着赵九福早早的就进宫了,这一次倒不是陪着皇帝说话打发时间,而是正经的论事,翰林院的人负责随时记录。

  别以为这种会议记录之类的事情是美差,一般来说不是重大的事情,皇帝是不会让人专程来记录的,毕竟他身边还有常备的起居舍人在。

  一旦需要记录,翰林院的人不得不从头听到尾,还得时时刻刻的记录下来,这倒是也罢了,偶尔朝臣们吵起来了,他们还有可能被牵连。

  赵九福自问年轻力壮,有时候从早站到晚也有几分吃不消,这还是他被灵泉优化过的身体,可想而知萧甯又是如何的撑下来的。

  每次朝会结束之后,赵九福都会十分贴心的伸手搀扶自家长官一把,萧甯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后面倒是习惯了,反倒是有几分喜欢。

  赵九福的动作做得太理所当然,以至于有心人觉得他喜欢拍马屁,但面子上总不能说他做的不对,也不过是心里头嫉妒几分罢了。

  萧甯靠着赵九福的力道走出了一段路,觉得自己的腰板子酸痛感消失了,这才放开了赵九福的手,叹了口气说道:“年纪大喽,以前年轻的时候巴不得有会,现在却……”

  赵九福笑了一下,说道:“箫大人您如今可不是年轻力壮,离老字可太远了。”

  萧甯一贯是严肃的人,事实上他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跟自己套近乎,但偏偏在赵九福这边失灵了,也许是这个孩子做事情太有分寸,给他一种这并不是讨好而是自然的感觉。

  日积月累下来,萧甯对赵九福的好感更甚,尤其是赵九福可不光是会做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就说记录朝会这事儿吧,翰林院的人都做过,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赵九福这般既能原原本本的记录,又条理清楚,让人一眼扫过去就能看明白。

  皇帝的偏爱不是没有理由的,只可惜有些人只以为赵九福会角力,这才讨了皇帝的喜欢。

  萧甯正想着呢,忽然有一人走到他们面前,拦住两人说道:“箫大人,赵大人,可是要回翰林院,咱们正好顺路,不如一道儿走?”

  “下官见过李尚书。”萧甯和赵九福连忙行礼,来人却是户部尚书李松仁,相比起被皇帝厌恶的吏部尚书,基本被皇帝完全掌握的礼部和刑部工部,以及独有几分地位的兵部,这位户部尚书也是朝中的一个传奇。

  这位李大人出生不好,这个不好不是说他家中穷苦,与之相反,李大人出身的李家其实是前朝鼎鼎有名的世家,能够在新旧变更之中保存下来,正是因为李家识相。

  只是这样的出生,注定了李家人不可能站的太高,毕竟哪个皇帝不忌惮前朝世家,可李大人偏偏靠着一己之力,一步步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要知道户部可是皇帝的钱袋子,皇帝能把这位李松仁放到这个位置,可想而知这其中的信任,甚至一度有所传言,这位李松仁李尚书与皇帝有不可言说的关系。

  当然,赵九福看着眼前白胡子的老尚书,对这个猜测觉得十分不靠谱,李松仁的年纪比皇帝还要大快十岁,要说他们俩有暧昧的话实在是牵强。

  但是从民间不靠谱的流言之中不难窥见,李松仁是实打实的皇帝亲信,宠臣,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最受信任和宠爱的大臣。

  而这位李松仁李大人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对于皇帝的占有欲十分强烈,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皇帝有其他的宠爱之人,便会想法设防的把人打压下去。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确保皇帝最宠信的人还是自己,但也很可能就是那些不靠谱流言的发源点,毕竟被打压下去的人可不会高兴。

  李尚书年轻的时候行事作风还要强势一些,这些年却已经慢慢收敛,大约是察觉到皇帝的不满,也意识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皇帝的信任,所以才慢慢的有了变化。

  但这么一个人忽然找上门来,在他的对面两人之中,萧甯也是皇帝的宠臣,不然皇帝也不会越过冷淮川把翰林院学士的位置给他,赵九福就更别提了,只要是京城这边,对政治略微上心一些的人都知道,自从中了状元之后,他就是皇帝看好的人。

  于是这位李松仁大人一过来,萧甯和赵九福就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警惕,在官场若是因为“争风吃醋”而被牵连的话,那实在是太冤枉了。

  但在他们面前,这位李尚书看起来风度翩翩和风细雨,甚至有一些长辈的慈爱,笑着说道:“都是同朝为官的,不必这般客气,我们一道儿走走吧。”

  萧甯和赵九福自然不能拒绝,只得小心翼翼的跟着一道儿往外走,这李尚书倒像是真的专程找他们聊家常是的,一边走一边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他表现的再随意,赵九福也不敢真的把他当做长辈来看待,当年入朝为官之前,顾行之曾经提醒过他注意朝中的几位官员,其中最喜欢警惕的名单,这位李大人可是榜上有名。

  一直到了翰林院附近,这位李尚书似乎也没有为难的意思,赵九福忍不住有些疑虑,莫非是他们把这位李尚书妖魔化了,经过几次皇帝的训诫之后,李尚书已经彻底放弃打压贤能的小动作了?

  谁知道赵九福刚下车打算告辞,李尚书忽然笑着说道:“听闻赵大人大登科在即,新娘子还是严家的姑娘,这可真是大喜事儿啊。”

  赵九福不知道他为何提起此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大婚定在了下月十五,若是李尚书那时候有空能来喝一杯喜酒,便是下官的荣幸。”

  李尚书哈哈一笑,带着几分亲昵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只是赵大人初到京城,家中也无人服侍,老夫家中倒是有几个调教好的美貌侍女,不如送你两人,将来也好服侍严家新娘。”

  赵九福的脸色一瞬间有些古怪,其实在古代送侍女书童之类的不奇怪,事实上很多人家都用这样的办法来收揽关系,但是李尚书这一出实在是太突然了。

  他们之前并无交情,论官职的话也相差巨大,李尚书特意跟着他们一道儿回来,难道就为了送出两个侍女?

  再者,赵九福的大婚之日就在一个月之后,他贸贸然的送出两个美貌宫女,这岂不是并不把严家人看在眼中,怎么看都是奇怪的举动。

  赵九福实在是想不到他这般举动的目的,但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回答:“李尚书的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下官家无恒产,屋子也小,怕是住不下那么多人,只能辜负了李尚书的一番好心,李尚书若能来喝喜酒,已经是下官的体面了。”

  李尚书的脸色未变,只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你看不上李家的两个侍女?”

  赵九福背后都是冷汗,却坚持说道:“下官从未见过那两位侍女,哪里谈得看不看得上,只是家中却是贫瘠,却是养不起更多的人了。”

  李尚书忽然哈哈笑了两声,淡淡说道:“你这话倒是有意思。”

  说完这话却直接上车离开了,等他一走,萧甯却皱着眉头说道:“赵大人,此次你怕是得罪了李尚书,其实收下那两个女子也无事,左右不过是养在屋子里头罢了。”

  在萧甯看来,直接拒绝李尚书的行为实在是有欠妥当,不过是两个侍女,就算是李尚书的眼线又如何,到时候关在内宅之中,喜欢的话就睡两次,不喜欢就直接打发去干活,总比直接得罪了李尚书来得好。

  赵九福却说道:“收下不收下,李尚书对我终归不会有多少好感。”

  赵九福另有一个考虑是他可是有未婚妻的人,在古代收下侍女确实不算大事儿,但若是在新婚之前收下,那就是打了严家人的脸,再者也会让严家姑娘心中不痛快。

  比起注定不会喜欢他的李尚书,他何必冒着风险接受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图惹未婚妻不痛快呢,这才是赵九福一口回绝的原因。

  赵九福不知道的是,第二日这位李尚书就进宫了,于皇帝聊完了公事之后,李尚书不经意的提起了这是,还说道:“赵九福此人到底是年轻了一些,他心中不喜微臣,连两个侍女都不肯受用。”

  皇帝惯来是知道李尚书有些妒贤嫉能的,若不是此人可用话他也不会提拔上来,当下只是笑道:“年少慕艾,可见赵大人还是个情种。”

  李尚书眉头微微一皱,打量着皇帝的脸色又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位赵大人以后可别沉迷于温柔乡才好,微臣也不喜欢好好一个能干的同僚,最后只想着家里长短。”

  皇帝却只是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李尚书的肩头,没有就这个问题再说话。

  他心中不是不知道李尚书在给赵九福上眼药,不愿意接受那两个侍女是不识好歹,只惦记着严家姑娘就是儿女情长,不过皇帝却不在乎这些,一个能干的官员,当然是私底下弱点再多一些才好,不然的话他怎么能放心任用呢。

  第154章 鸿雁

  皇帝的心思无人所知,但是李尚书对赵九福的不满人人都可以看出来,更加奇怪的是,对于这次的事情大部分官员竟然都觉得赵九福拒绝的不对。

  大部分人的心思跟萧甯相同,不过是两个侍女,收下也就收下了,怎么收拾还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的事情,何必为了这个闹得李尚书不开心。

  李尚书一脉的人更是觉得赵九福不识好歹,李尚书可是户部尚书,他对一个五品小官青眼有加,这个小官不上赶着感激倒也罢了,竟然还拒绝了他的好意。

  当下有人提出来要教训教训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这次反倒是李尚书“宽容大量”的表示了不用,只说赵九福年纪轻不经事儿,以后便知道自己的好意了。

  外头的风风雨雨赵九福完全不听,只是这些天他走出翰林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在翰林院中,萧甯虽然也觉得他做的不对,能够更加委婉的解决这件事,但对于自己的得意下属,他还是十分维护的,最多也就是听冷淮川冷言冷语几句罢了。

  这样的冷遇赵九福恍若不闻,反倒是顾行之心中担忧,专程找他聊过一次,知道弟子心中有数之后倒是没有再问。

  赵家人是不会知道朝中大事的,最近他们都忙着置办婚礼,赵九福每日回来都是高高兴兴,老赵家的人都以为他公务上顺利的很。

  赵家人不知道,严家人却是瞒不过的,隔了几日赵九福休沐,严家那边忽然来了人,说严波找他有话说请他过去一趟。

  对于未来的老丈人,赵九福自然不好怠慢,等他进了门看见愁眉苦脸的严波,下意识的还以为自家未婚妻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等严波一开口,赵九福倒是无奈了。

  作为严玉华的父亲,严波竟然也觉得赵九福处理的太过于冲动,甚至明言:“玉华从小熟读女四书,知道为人妻子就得贤惠大方,她必然不会在意你收下两个侍女的。”

  那一刻赵九福忍不住抬头看向严波,想看看这位老丈人是不是认真的,让他意外的是严波十分真诚,甚至带着一种鼓励。

  赵九福牙根发酸,暗道老丈人到底明不明白,人家李尚书送给他的两位漂亮侍女可不是普通的侍女,自己要是收下了就是给您女儿添堵啊。

  赵九福拿不准严波的意思,严波倒是觉得自家女婿已经受教了,他甚至还亲切的拍了拍赵九福的肩头,笑着说道:“你年纪小不懂事儿,李尚书的好意拒绝了简单,但得罪了人以后路就不好走,为人妻子的识大体,绝不会因为这个怪罪你,我严家自然也不会。”

  这次赵九福确定严波就是那个意思了,他尴尬的笑了笑,暗暗想着那日见过的严家姑娘的架势,估计不可能属于不在意的那群人。

  撇开这件事,严波倒是觉得自己的这位大女婿还算不错,虽说赵家单薄了一些,但赵九福本人有出息,状元出身不说不到两年都升任到五品了。

  说完了这事儿,严波留着赵九福吟诗作对,顺便品茶作画,临了还把严玉华同父异母的继弟弟喊了出来作为陪客。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一开始的那件事,严波看起来真的像是个喜欢女婿的老丈人,而第一次见面的严峰虽然有些沉默寡言,但是相处起来也并不困难。

  在严家用过了一顿饭赵九福才告辞离开,严波便让严峰送未来姐夫出门,赵九福看了看比自己矮了一个半头的半大孩子,笑着问道:“方才听岳父说你在国子监读书,我家中倒是还放着当年备考的资料,你可要拿去看看?”

  严峰抬头看了他一眼,他的样子像极了严波,但是性格却沉闷许多,方才一顿饭也没听他总共说几句话,严波对这个儿子也是分外的严厉和挑剔的样子。

  大约是没想到赵九福会这么说,严峰只是闷闷说道:“谢谢未来大姐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