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73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73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个是自然,都是分了家的兄弟了,谁也不能要别人一直照顾着。”赵老二笑着说道,在几个兄弟里面,他其实才是心思最多,却也看的最明白的一个。

  老赵头扫了一眼在场的儿子,这才笑着说道:“你们心里头有数就好。”

  于是几个人都把东西分了,不说别人,小辈们却都很开心,村里头当人父母的,很少能想到孩子们喜欢什么,但赵九福不同,他好歹自己还是个孩子。

  等人陆陆续续走了,老赵头见赵老四没直接离开,就知道他肯定还有事要说,便关上了门才问道:“是不是阿福还有什么话托你带回来。”

  赵老四点了点头,这才从衣服内兜里头掏出一个袋子来,这袋子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等赵老四一层层打开才发现是四个白玉瓶子。

  “只是什么东西?”老赵头忍不住问道,看得出来这白玉瓶子的玉十分不错,但要是玉镯玉佩他还能理解,这么小的玉瓶子难道是用来当摆设的吗?

  赵老四却有些神秘兮兮的说道:“爹,娘,这是阿福托我带回来的,是他专程去顾家那边求了人,从太医院那边买到的药水。”

  “太医院!”显然在两位老人的眼中太医院那是不得了的地方,要知道太医可是专门给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看病的大夫,可不是他们这边的大夫可以比的。

  赵九福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才会在药液稀释成功之后,分化到不同的白玉童里头让赵老四带回来,找的借口就是从太医院好不容易求到的好药。

  当时那颗长寿丹稀释之后,一部分让赵九福一口干了,剩下的重新稀释,又有一小部分用在了大黄身上作为测试,测试成功之后赵九福又让赵老四也服用了一些。

  最后剩下来的药液他分装到四个白玉童之中,每个白玉童装着的药液都会比实际的瓶子大小多一些,但多的并不多,就算是有心人最多也就是怀疑一下。

  赵老四是让赵九福洗过脑的,这会儿便兴致勃勃的说道:“就是太医院,阿福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弄到的,据说是里头御医的祖传秘方,经常服用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这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老陈氏第一时间是感动于孩子的孝心,随后却开始担心起来,毕竟这东西一看就不便宜,用来当瓶子的玉都是好玉,这阿福把钱都花在了家里人身上,那他在京城岂不是就得过苦日子?

  赵老四连忙说道:“阿福说了,花的银子倒是不多,就是欠下了人情,但为了爹娘身体,他就算是欠着人情也没啥大不了的,以后总能还上的。”

  老陈氏已经感动的落下眼泪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孩子孝顺,就是老赵头也忍不住红了红眼睛,又说道:“这孩子,哎,我们两个老的不能给他当靠山,反倒是给孩子拖后腿了。”

  赵老四看了一下温柔,后者立刻出来说道:“爹,娘,可不能这么说,阿福这么拼命的读书考科举,不就是为了给你们二老挣面子吗,你们只要身体健康好好活着,就能让远在京城的小叔心中高兴了,小叔孝顺是好事儿,你们可别想轴了。”

  老陈氏一听连忙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道:“我还得看着阿福娶妻生子呢,哪能想不开,老头子,阿福孝顺是好事儿,你也别琢磨靠山不靠山的事情。”

  赵老四这才松了口气,又说道:“阿福说了,这药液的效果很厉害,爹娘年纪大了怕用的多反倒是不好,每隔三日喝一小口就是了,等喝完了看看效果。”

  老赵头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阿福就给我们二老带了?那你们兄弟呢?”

  赵老四连忙说道:“嗨,这是给老头儿老太太用的,我们年轻力壮的哪里用得上,阿福不是还给每个人带了药材吗,那些就够了。”

  其实赵老四在京城的时候已经用过了,只觉得这药肯定也是好药,不过因为他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着反倒是没啥感觉。

  回来之前赵九福还交代过,这药爹娘用着最好,成年人也可以用,但效果一般,小孩子是万万不能用的,补过了反倒是对身体不好。

  赵老四自然把这个意思传达到位了,这一日老赵家欢喜过度,老赵头和老陈氏也是疼儿子的,知道赵老四肯定赶着回家没怎么休息,说完了这些事就让他赶紧回来。

  等到第二日听见音信的陈家村人果然上门来了,因为牌坊银子的事情又是热闹了一番,从赵九福考中状元的那一刻开始,老赵家在陈家村的地位越发的超然脱俗。

  另一头赵九福为什么会特意强调孩子们不能使用药液,那是从他在大黄身上的实验发现的。大黄服用药液的时候还是一直小狗,按理来说小狗的成长是很快的,但是服用药液的大黄四肢强壮,脑子机灵,偏偏长大的速度十分缓慢。

  赵老四离开京城的时候,大黄不过是被抱回家半个月不到,没有特意关注的赵老四只是觉得这狗子长得有些慢,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亲自动手的赵九福却有些怀疑,当时便嘱咐了一句,也幸亏他说了那句话,赵老四走后一个月,大黄的生长速度还是很慢,显然是受到了影响。

  赵九福心中猜测,长寿丹既然叫长寿丹,便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若是成年人服用了那叫青春常驻延年益寿,若是孩子服用了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

  他心中庆幸自己嘱咐了赵老四不可给孩子使用,心中也警告自己以后对系统出品的药丸要越发谨慎,不同世界的药丸药性不同,有时候并不是系统的简介就可以彻底知晓的。

  幸亏除了长得慢之外,大黄倒是比一般的狗子更加健康更加聪明,倒是安慰了赵九福一番。为此赵九福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不过这些日子他除了身体变得健硕了一些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坏的影响。

  赵九福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十七岁虽然还没度过生长期,但好歹不是小孩儿了,身体也确实是没有异样,随着日子他慢慢的安心下来。

  比起这个,翰林院的事情更让他花心思,尤其是随着时间过去,皇帝一次也没有传召过他,翰林院其余人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轻慢起来。

  第137章 穷翰林

  这个变化并不奇怪,赵九福虽然是新科状元郎,还有几个吉祥的六元及第的好名头在,但翰林院哪一个人不知人才高八斗,可不会因为这些名头就对他高看一眼。

  之前他们以为皇帝对这位新科状元另眼相看,相处的时候也多有几分客气,但随着一日日过去,皇帝似乎已经把赵九福抛到了脑后,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乐意假装了。

  尤其是现在朱大学士告老还乡在即,翰林院学士的位置却悬而未决,上头的几位学士都想着再进一步,压根没有那个心思来管刚刚入门的赵九福。

  下头的人倒是乐意搭理他,毕竟赵九福年纪虽小,出生也十分平凡,但说话谈吐颇有一套,与顾家的关系也好,这般倒是让赵九福不至于在翰林院待着难受。

  在旁人看来,赵九福现在的处境实在是堪忧,作为一个新入翰林的官员,上头什么事情都不安排你来做,就等于是变相的在打压了。

  事实上赵九福却并不着急,他原本就是耐得住的性子,不然当初每天追着大人要三个生存积分的几年,就足以把一个好脾气的成年人逼疯了。

  在没有弄清楚翰林院的情形之前,赵九福反倒是觉得自己被冷落才是好事情,一个猛子扎下去才容易撞到石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摸清楚朝廷的情况。

  皇帝的性格如何,朝廷的局势如何,有哪些人绝对不可以得罪,这些事情顾行之固然可以告诉他一部分,但顾行之本身也不是擅长朝堂之事的人,能教导的也十分有限。

  赵九福并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待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头,而是抓住这段时间在浏览朝廷的邸报,这些资料在外面十分难得,有一些甚至是不能带出翰林院的,但在这里以他的职位,却是能随心所欲的看,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这些东西看似只是记载过去的事情,但却把近几年朝廷的情况写的明明白白,赵九福擅长的就是概括总结,他不敢直接写笔记,联想到什么就会在脑子里头转悠几圈,然后记在心里,一段时间下来倒是梳理了不少东西出来。

  十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当今皇帝明明已经大权在握,却并没有立刻的收拾掉所有人,这可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看看前头那些人的下场就知道了,这位皇帝并不是那种心软之人。

  赵九福一开始想不到原因,等后面看到几个皇子的记载才恍惚想起,皇帝虽然年轻力壮,但在古时候四十已经不算年轻了,他膝下的几个儿子却并不成器,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就是大皇子,可大皇子的身体很差,许多人都怀疑他会在皇帝之前就去了。

  后继无人,这对于一个心胸勃勃的皇帝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周皇帝才会忍耐再三,抛开雷霆手段,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收拾那些不顺眼的人。

  看到这里,赵九福若有所思,想了想暂时把这些邸报放到了一边,反倒是将自己的纸张拿出来练习了一会儿书法。

  这是他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但凡是心里头有事情想不通,或者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都喜欢练字,用的自然还是用不完的纸张,这东西虽说不能现于人前,却陪着赵九福度过了无数的时间,也让他有足够的纸张练出了一手好书法。

  等写完几张大字之后,赵九福原本五心六意的思绪也安定下来,他苦笑了一声,现在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别说皇帝大皇子的事情了,就是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都掺和不得,看得多记下来也就是了,想太多那就是自寻烦恼。

  赵九福一直是个想得开的人,平定了心思之后就把纸张收了起来,继续看自己的邸报,心中却盘算着今日是不是开始融化筑基丹,他可是眼馋这东西很久了。

  正琢磨着呢,忽然外头走来一人,正是当日接待他的孔目邹兆龙,只见他笑盈盈的拱手行礼,这才说道:“赵大人,今日杜大人说要宴请诸位同僚,不知道您是否有空一同前去?”

  赵九福一听倒是有些惊讶,宴请同僚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位杜大人居然让人过来请他:“是杜大人亲自邀请我过去的?”

  不是他肚量小,而是这位前科状元郎杜大人与他十分不对付,这位杜大人据说也是家贫出生,这些年来没有门路,情商本事也不高,在前一科的榜眼和探花都陆续升官之后,他却还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可见其中的关系。

  赵九福一来就是修撰,之前还被皇帝屡次夸过,这位杜大人的嫉妒之情掩饰都掩饰不住,甚至有两次还在他面前冷嘲热讽,可见这位的脾性。

  进入翰林院之后,赵九福与其余几位同僚倒是曾聚过,一开始他们十分热衷于邀请赵九福一块儿去,后来见皇帝似乎忘记了他,这种邀约才慢慢少了。

  邹兆龙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下露出一个笑容来说道:“确实是杜大人亲自交代属下的,杜大人不是京城人士,入朝为官之后倒是接了内眷过来,每一年杜大人母亲生辰的时候,他都会邀请翰林院的所有人去参加寿宴。”

  赵九福听出他话里头有几分提示的意思在,当下就问了:“每一年都办寿宴吗?这位杜大人倒是个孝顺儿,只是我第一次去参加,也不知道送什么寿礼才合适。”

  邹兆龙又笑了一下,语气带着一股子怪异说道:“左右不过是家常走动,过得去就是了。”

  虽说如此,赵九福还是让青竹去专程准备了一份寿礼,既然是要送老人家的,他想了想就去买了一盒燕窝,这东西的价格比人参便宜,虽说不是什么血燕之类的珍品,但一般老年人都能用得上,十两银子左右也在赵九福的接受范围之内。

  只是等到了傍晚时分,赵九福约好了邹兆龙等人一块儿出发去杜家,上了车之后赵九福却意外的发现,车里头除了几个官职比较低的翰林院官员之外,其他人竟是都没有看到。

  赵九福疑惑的看向邹兆龙,后者低声解释道:“杜家的寿宴年年都办,也不是每位大人每年都有功夫去参加的,不过既然下了贴子,他们估计还是会派人送一份寿礼过去。”

  赵九福秒懂,这位杜大人在翰林院的人情往来关系怕是不大好,不然的话同僚的母亲办寿宴,一般除非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不然总会是露面一次的。

  不过赵九福是第一次被邀请,除非是要撕破脸皮了,不然确实是得去参加。

  杜家的院子就是朝廷特意建造,然后低价租赁给官员的那一种,只是一进的小院子,一个人住十分宽敞,一家人住就会有些拥挤。

  赵九福原本也是要租赁这种小院子的,只是后面赵老四没找到合适的屋子,顾行之倒是知道了他们的打算,索性将自家的那个小院子卖给了赵九福。

  赵九福一开始是不答应的,但顾行之直白的说了,一个小院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他们也按照市场价来买卖,若是还不乐意的话就是没把他当自己人。

  话虽如此,赵九福却知道老师又一次照顾了自己,京城这样的地段买房子哪里是容易的事情,许多地方卖房的风声还未出来就已经被人收走了。

  宴席莫非就在院子里头吃,赵九福心中疑惑,这地方怕是坐不下他们翰林院的所有人。

  杜志书已经在门口等候,看见赵九福几人从马车上下来,倒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来,客气的上来迎接:“赵大人亲自过来,本官多谢了。”

  赵九福自然是跟着客气了几句,等进了屋子却有些意料之外,只见小院子里头空空荡荡,只要大厅里头的四方桌上摆着待客的东西。

  那可是四方八仙桌,就算是大家挤一挤最多也就只能坐下八个人,再者此次过来的大部分都是男客人,显然挤一挤的可能性也不那么大。

  但是很快的,赵九福就明白过来为什么杜志书会这么安排了,只见他们进来之后,后面就再也没有其他客人过来了,而他们这边也只有五个人,除了赵九福之外无一例外都是官职比杜志书要低的,平时还得在他眼皮子底下过活。

  而其他的大人不过是派了仆人过来送礼,这些仆人通常是放下礼物就走了,连茶水都不会喝一杯,杜志书也没有自己过去招待的意思,都是由一位小厮来招待的。

  杜志书大约是很高兴赵九福的到来,一直坐在桌上跟他说话,对于其余几个属下倒是不管不问,这样的区别对待让赵九福哭笑不得。

  等到寿宴上菜之后,赵九福更是宛然,只见八仙桌上上来了八道菜,其中七道菜都是白菜豆腐小葱花,只有一道里头有肉,还是明明白白的只有切得四四方方的四块肉。

  不说寿宴,这就是平时的餐食都有些过分了吧,赵九福看着连声让他多吃点的杜大人,心中怀疑他这是不是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不过看周围坦然处之的下属们,又觉得不像。

  宴席中间,杜志书的亲娘还出来了一趟,老太太看着年纪确实是大了,不过今天倒是收拾的十分像个老太君,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看着老太太一口一个我爱吃豆腐青菜,这孩子就是孝顺,寿宴也只想着当年的爱吃的,倒是亏大了前来贺寿的客人,请大家不要见怪之类的话,赵九福都觉得有些心酸。

  都说穷翰林穷翰林,在翰林院是轻贵,但实际上油水少之又少,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事。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里,赔钱度日”。可见翰林院下层的人有多难过。

  若是不在乎吃穿用度的还好一些,但杜志书显然不是此类,若不是走这一趟,看他平日的吃穿用度赵九福还以为至少是个富裕人家出来的。

  离开杜家之后,赵九福深深叹了口气,心中更是觉得杜志书不可深交,一个人脾气直不算什么,但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根脚,看不清自己的状况就糟糕了。

  第138章 看好

  也是这一次之后,赵九福才知道杜志书为何在翰林院之中口碑那么差了,古代文人讲究背面不说人,赵九福又是新人,所以才不知道这位的做派。

  之后他略一打听,便知道这杜志书是贫家出生,高中状元之后就志得意满,进入翰林院之后竟是连那两位学士都不放在眼中。

  他若是什么世家大族出生,这般狂妄还有人给他兜底,但偏偏杜家不说富裕,连小康都说不上,当初为了供他上进赶考,家中老母妻子差点做绣活儿没把眼睛都做瞎了。

  他这般不知道天高地厚,翰林院里头自然会有人给他教训,这也是为什么杜志书明明才华还可以,却偏偏在这里苦留了三年,眼看着还得再待满三年。

  若是杜志书经过此事大彻大悟,学会低调做人,未来还可能反转。但偏偏他恃才傲物,私底下只以为上头的长官是嫉妒自己,又觉得下头的下属一个都不值得看重。

  随后几年,也不知道谁给他出的损主意,竟是自我标榜为大孝子,每年都会给母亲做寿,以此来宴请翰林院的其他官员。

  下了帖子之后,谁家也不可能空着手上门,自然是多多少少要送礼的,看这一日赵九福吃的酒席就知道了,这简直是在做无本买卖。

  偏偏等其他官员家中办宴的时候,这位杜志书就能拿着自己写的对联送上门,气性大的几个官员现在几乎都不跟他说话了。

  赵九福听得目瞪口呆,暗道这杜志书难道是彻底放弃只的仕途了,不然的话怎么会这般的做派,虽说一次寿宴他能收到一些钱财,但这可是用人情,用他未来的仕途来交换。

  他实在是想不通这个人的想法,只是从此之后避而远之,旁人只因为他也不喜杜志书的为人,甚至有几个自认同样被坑过的官员,反倒是与他交情好了起来。

  赵九福看不懂杜志书,却不知道杜志书还更加看不起他。

  都是一样的贫家出生,杜志书也是打听过赵九福的家庭情况的,在他心里头这赵家还不如自家,至少他家中母亲和妻子的手艺不错,做绣活儿就能赚钱。

  可赵家就不同了,那么多孩子,估计当初就是因为那些哥哥不愿意供养赵九福读书,家中老人不得已才会安排分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