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20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20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万亨觉得这是一道送命题,他很快反应过来解释:“我当然也想知道,但问题我是考霸系统,既不是金手指系统,也不是预言系统,请阿福保持一颗平常心。”

  赵九福对此的反应是呵呵一笑,取出一瓶白玉童干了。不知道是不是白玉童的存在让万亨觉得十分没底气,过了没多久,他就主动自发的提醒道:“恭喜阿福,贺喜阿福,县试第二场勇夺第一名,获取积分奖励3000积分,请宿主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不用万亨鼓励,赵九福自己就兴奋的跳了起来,惊喜的叫道:“居然真的有三千积分,县试的一场初覆就有三千积分,这要是院试乡试的话,岂不是每次都能有成千上万的积分。”

  赵九福觉得自己这是一夜暴富了,回头再看看以前可怜巴巴的每天三五个积分的积攒,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早知道的话他应该早点下场啊。

  赵九福兴奋不已,赵家人也是如此,这可是第一名,虽然只是县试第二场的第一名,但考试的可是整个戴河镇的读书人,要知道许多人年纪比赵九福大,读书年份也比他多,家里头也比他有钱有势,但都不如他们家阿福。

  带着这样的兴奋,县试的第三场也开始了,赵九福再一次坐在考棚里头的时候看着那简陋的考棚压根不嫌弃,这不是考棚,这既是黄金屋啊!

  怪道人家都说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呢,光这积分购买多少米面吃了。自问见过一些世面的赵九福也兴奋起来,第三场考试他也得努力争一争名次。

  县试的考试一次比一次难,第三场就是再覆,到这一关不只是要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还得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

  对于赵九福而言默写自然不是问题,他直接先默写完毕放好了考卷,然后才慢慢分析起前面的考题来。四书那一篇并不超纲,可见这位县官大人确实是喜欢中规中矩的出题,律赋的内容也还可以,倒是五言八韵诗有些费脑筋。

  赵九福喜欢顺着简单往难的题做,这是他上辈子就带过来的习惯,毕竟简单的有把握,答题了就能得分,即使如今考试制度变了,他这个习惯也很难修改。

  先回答简单的题目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做得快,后面剩下的时间也多,这样一来即使遇到难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到答题的心情,就算是写坏了也只是那道题而已。

  等他再一次从考场出去的时候,考棚外头已经不是那么拥挤了,原本的两百人如今只剩下八十人不到,这一轮还得刷掉一部分,等到最后只有五十人能够通过县试。

  这一次陪着老赵头过来的又是赵老四,看见赵九福出来就一把把他抱到了车上,赵九福红着脸喊道:“四哥,我可以自己走。”

  赵老四却说了:“你这都考了一整天了,听说在考棚里头动也不能动走也不能走,这会儿肯定是满身不舒坦,你可别不当一回事,前头有几个年纪大的出来就倒下了。”

  赵九福估计他家四哥口中那几人,大约就是考场里头年纪最大的那两人,老赵头也在旁边说道:“可不是吗,那可真是吓人了,要我说考不中就别考了,安安分分也能穿衣吃饭。”

  赵九福感受着亲人们的担忧,脸上也露出一丝放松的神色来,要是他自己一直考一直考不中的话,估计是不会挣扎到半老的年纪。

  这一次赵九福他们回到村子里,村人们比第一次那时候热情多了,大约是没想到赵九福能够连过两场,第二场还是第一名,陈家村的人一改当初的不看好。

  “阿福回来啦,这次考得怎么样,你上次是第一名呢,这次能考中第几名?”

  这样问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老赵头嫌弃他们给儿子压力了,开口帮忙全部拦在了屋外头,要唠嗑跟他老头子唠嗑,别去烦他家阿福。

  赵九福与赵老四相似一笑,后者一把将他抱进屋子,惹得赵九福一声惊叫,随后就瞧见自家娘子和老娘不赞同的眼神。

  赵老四没等她们发难,一拍屁股走到屋后头挑水去了,老陈氏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这老四,该当爹的年纪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这话一出口,温柔的脸色微微一僵,下意识的朝着婆婆看去。

  老陈氏却已经走到赵九福身边嘘寒问暖了,温柔微微松了口气,伸手抚着自己的小腹位置也有几分忧伤,却很快的隐藏了下来再也没有出现。

  “叮咚,恭喜阿福,贺喜阿福,县试第三场勇夺第一名,获取积分奖励3000积分,请宿主再接再厉,共创辉煌。”万亨再一次神出鬼没的提醒道。

  虽然不是第一次被奖励了,但赵九福依旧高兴万分,三场考试下来他就攒够了7000积分,若是下一场考得好的话说不定能过万。

  一想到那一万积分能买到的宝贝赵九福就兴奋的不得了,他用尽了自己的克制力才没去翻万分积分的商品清单,只是高兴的神色怎么都挡不住。

  这会儿他还有心情打趣系统:“我说万亨,你这恭喜的台词都不换一下吗?”

  万亨立刻回答道:“我加了叮咚的音效。”

  赵九福算是明白了这家伙的尿性,他怕自己太激动以至于影响到了明天的考试,索性再一次站在书桌前开始一边背书一边默写来平静心情。

  另一头,老赵头和老陈氏偷偷摸摸的看了看儿子书房,等走的远了一些之后老陈氏就笑了:“咱家阿福从小就不是普通人,第三场得了第一名,听说肯定就能过县试了,他瞧着一点儿也不激动,一看就是做大事儿的人。”

  老赵头不仅不觉得自家婆娘说的夸张了,还添油加醋的说道:“可不是,这孩子出生的时候就看着不一般,小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也不哭不闹的听话,比前头四个都要乖,长大了更是不得了,还没我膝盖高呢,就知道追着人考一考了。”

  夫妻俩一拍即合,纷纷觉得自家小儿子是天纵之才,生来就是要读书当大官的,老陈氏更是语重心长的说道:“幸亏当初咱们咬紧牙关送了他去读书,不然这么好的天分都得浪费了,哎,我家阿福就是文曲星下凡呦。”

  远在房中的赵九福不知道父母厚重如山的期望,他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是什么天纵之才,要说天分的话,他其实也没比其他的孩子高出多少,现在读得好一来是县试比较基础,二来也是上辈子的经验和看的书都在走过的路里头呢!

  第37章 县试(六)

  县试在每个县城都有考场,基本上都是考四场或者五场,这个是可以由县官来决定的,他们戴河镇的县太爷的决定就是四场,倒是免了考生们再折腾一次。

  第四场考试的内容与前几场都有些不同,背诵默写在这一场不再重要,主要集中在经文、诗赋、姘文这几大块,遇到什么题目就得看县官的心思了。

  赵九福先翻开考题看了起来,题目一目了然十分简单,《骥不胜其力》,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但他们要写出来的内容可不止五个字。

  骥不胜其力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应该是“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应该就是,“孔子说:‘称千里马叫骥,并不是赞美它的力气,而是赞美它的品德。’”

  往后衍生一下,论语集注中尹氏曾经说过:“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亦奚足尚哉?”这话就直接将千里马抛开,围绕着人的品德来说话了。

  赵九福估摸着县官的性格,对人的品德肯定也是十分看重的,他略一思索就决定从骥,善马名,一日能行千里。然所以称骥,非以其力能行远,乃以其德行调良,与人意相和谐。人之才德兼有,其所以称必在德。然亦有无才之德,不能行远,终是驽马,性虽调良,不获骥称,入手,颂扬一下人之品德的重要性。

  刚刚开始起草呢,赵九福忽然发现有人走到了自己的考棚前,县试考场十分简陋,考棚自然也是没有遮挡的,但凡有人从门前走过都能看见。

  但是这一次过来的人不是巡视的衙役,而是县官带着两人慢悠悠的踱步,也不知道是不是赵九福的年纪在考场里头十分显眼,他走到赵九福这边就停了下来。

  赵九福拿着毛笔的手微微一顿,这种时候他自然是不用起来行礼的,想了想全当是没注意有人就在面前继续开始破题。

  当年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站在身边的经历也不是没有,赵九福这么一想反倒是淡定了,毕竟就算是县试考不中,他已经拿到七千积分也已经赚大发了。

  那县官原本也是心血来潮才打算走一走看一看,毕竟这已经是最后一场了,再不看的话就得再等明年,要知道这是他在戴河镇的第三年,明年还不知道在不在这边了。

  只是他一走下来就发现不对劲,自己走到哪儿,哪边的考生就哆哆嗦嗦的,似乎老鼠看见了猫似的,这还只是县试呢,一点儿也不够大气。

  这位县太爷自己也不过是举人出生,但好歹是经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和乡试的,对这些看见自己就哆嗦的考生一点儿也看不上,心里头觉得他们太过胆小,以后恐怕也成不了大器。

  一直等他走到赵九福面前,看着赵九福镇定如常的样子才停下了脚步,一边是觉得惊讶,一边是觉得惊喜,毕竟这孩子看着年纪不大,估摸也即是**岁的样子,却比隔壁那三十出头的还要出息,能做到镇定如常就不容易。

  就如赵九福所想的,这位县太爷出生一般,最是喜欢人根底扎实,思想和性格也十分传统,在知道前两场的第一名是以为八岁孩童的时候,这位县太爷是有些不满意的,心中暗暗想着八岁的孩子能读过多少书,难道还能比得多读了十几年二十年的那些人?

  他原本还想着到了第四场要不要压一压这孩子的名次,谁知道今日心血来潮下来走了一圈,倒是发现这孩子确实有自己的出色之处,至少这泰山崩于前而不惧的镇定,就不是其他人可比的,相比起来倒是他之前有些狭隘了。

  要不怎么说对人的印象很重要,原先县太爷觉得赵九福年纪太小不太行,一门心思就琢磨着压一压他的名次,如今见他施施然的模样,又觉得分外合胃口。

  这一站就是好一会儿,县太爷忍不住低头去看赵九福的字,虽说现在只是在起草,但赵九福的字写得颇具风骨,一看就知道没少练习。

  县太爷越看越是满意,一直到身后的衙役催他才继续往前走,这走完了全场回过头来想了想,还是觉得赵九福比较合胃口,人长得精神,字也写得好,最难得的是沉得住气。

  等这位县太爷走远了,赵九福才微微松了口气,他虽然不怕这种压力,但有人盯着自己看总是不自在,现在倒是可以用心写了。

  等最后一场县试结束,赵九福跟着考生队伍慢慢走出考场,看着外头西斜的日头也忍不住叹出一口气,忍不住有一种轻松了的心情。

  “阿福,这边。”这次陪着老赵头一块儿来的是赵老二,他这会儿也挺兴奋的叫了起来,大约是常年住在镇上的缘故,赵老二与几个兄弟都不算太亲近,但他性格其实十分不错。

  赵九福快步走了过去,赵老二自然不会跟赵老四似的把他抱起来,但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问道:“累了,快上车斜着,爹,你也坐着我来赶车就成。”

  老赵头也没推脱就上了车,到了车上就忍不住问道:“阿福,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前头的赵老二一听,笑着说道:“爹,你不是不让大家伙儿问阿福考得怎么样吗,怎么你自己就问上了?”

  老赵头翻了个白眼,淡淡说道:“那是之前,之前考完了一场还有一场,问了怕阿福往心里头去影响到后头的考试,现在都考完了,我问一问怎么了?”

  “行,您老说什么就是什么。”赵老二笑着说道。

  赵九福其实不太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考过,他是尽力了,但现在考试是人工批卷,而且只有语文,语文这东西主观意识太强烈了,赵九福真不能夸下海口。

  不过看着老赵头殷切的期盼,他还是说道:“我该写的都写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即使名次不好,上榜还是应该能行。”

  老赵头一听就高兴起来,追问道:“能上榜就好,阿福啊,上榜之后你是不是就是童生了,你可不知道,咱们隔壁村那个村长,都五十多岁的人了也还是童生。”

  赵九福只得解释:“爹,考过了县试只是有资格去考府试,考过了府试才算是童生,能够继续考院试,考过了院试才算是秀才。”

  老赵头一听这话,反过来问道:“哎,考一个秀才可真不容易,考过一场还有一场,真是没完没了了,那府试啥时候举行?”

  一说起这个,赵九福心中也有几分担心,皱眉说道:“一般来说,府试会在县试之后两个月举行,具体时间得由知县和知府大人们商量着来。只是府试一般在府城举行。”

  戴河镇有县试,但要参加府试的话就得去府城,到时候他想要像现在这样每天回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过大周朝的县试和府试是每年举行的,只有院试才是三年两次。

  “在府城啊?”老赵头显然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忍不住有些担心起来。

  倒是赵九福笑了一下,说道:“爹,我县试能不能过还不一定呢,咱们也想的太长远了。”

  倒是赵老二不担心,还说道:“爹,府城算什么,我好歹也去过几次的,咱阿福真要去科考的话我陪着他去就成了。”

  赵老二直接这么说,老赵头倒是安心了一些,在他心里头自家儿子就是文曲星下凡,一个县试肯定能通过的,要不怎么连续两次都是第一名呢,这第一名都不能通过的话,其他的人岂不是更加不能,这道理也说不过去啊。

  一开始陈家村人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看赵家,暗地里都说赵九福肯定是考不中的,才八岁的人就能考过的话,隔壁村那老童生何至于考了一辈子。

  但是等他一场场顺利的过去,甚至还连续拿了两次第一之后,村人的口风就变了,还真的开始信了赵家人的话,万一赵九福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呢。

  这么想着,倒是有不少人开始来赵家走动,暗道以后赵九福真要是发达的话,怎么样也得照顾着他们的乡里乡亲的。

  别人倒是好说,老陈氏向来不是个软弱的人,只是她娘家人和几个媳妇的亲家倒是有些难办,总不能直接把人赶走,留下来又闹腾的很。

  每每这种时候,老陈氏倒是会感慨一句四儿媳妇娘家没了人,虽说这样一来娘家不得力,但也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情,不会跟邓氏娘家似的,都眼皮子奇浅的很。

  老陈氏对这些人的打算心知肚明,无非是看着赵九福考的顺利,想着趁着他还没成名留一个好,不够难免有些人太过于急切一些。

  就比如现在,她听着眼前的话忍不住掏了掏耳朵,偏着头问道:“二婶子,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我听听清楚。”

  那二婶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还是笑着说道:“我是说你看我那孙女怎么样,长得白白胖胖的不说,人干活也利索,将来嫁进门肯定能把你们从老大小伺候的服服帖帖的。”

  第38章 我还是个孩子啊

  赵九福跟着老赵头走进门的时候,就听见他们村二奶奶口若悬河的继续说着:“阿福他娘,不是我自夸,我家孙女的模样那是村子里头一等一的好,别的不说,其他姑娘能有她那样白嫩嫩的皮肤,能有她那么富态,最难得还是个勤快人,你到底还有啥不满意的?”

  一般情况下,即使是两家要说亲女方也得略微矜持一些,估计这位二奶奶也知道若是赵家发达的话,估计这亲事就轮不到他们家了,这才急着想要先定下来。

  但老陈氏却不吃这套,不冷不热的说道:“二婶,我倒是没啥不满意的,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姑娘,但我家阿福还小,这事儿啊不着急,要不咱们等个十年八年的再谈?”

  老妇人的脸色都青黑下来,老陈氏却丝毫不惧,继续说道:“阿福现在才考完县试,之后还得继续一步步考,谁知道要考到猴年马月呢,左右咱家也不着急,他有四个哥哥在呢,传宗接代的事情他们早就做完了,也不用阿福上赶着生娃。”

  正巧这时候赵九福两人走进门,那老妇人一看,走过来就喊道:“老赵头,阿福,你们回来啦?阿福,你还记不记得你家阿花妹妹?”

  赵九福小时候不爱出门玩,五岁就开始读书,对村子里自然没有其他人熟悉,但他也是听过这位阿花妹妹的大名的,无他,这姑娘吃的用的都跟其他人一样,偏偏人就跟馒头似的,喝口水都会发胖,胖了就不太能运动,皮肤也带着一股子苍白。

  赵九福眨巴了一下眼睛,开口说道:“记得,不过二奶奶,按辈分阿花不是我小姑吗?”

  老妇人一下子哽住,大约也是没料到赵九福这么回答,但很快又说道:“咱们两家离得远,各家归各家的辈分算就是了,阿福啊,我跟你说……”

  老陈氏立刻站起身来,一边推着这位老妇人往外走,脸上还是笑盈盈的,手里头的力气却不小:“二婶,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家阿花的婚事我会放在心上的,有合适的人就帮你说项说项,你也别着急,阿花年纪也还小着呢。”

  终于把这个人送出门,老赵头也奇怪的问道:“这不是二婶吗,她都多少年没来过咱家了,怎么今天过来了?”

  老陈氏翻了个白眼说道:“能是为什么,还不是想把他们家阿花说给阿福。还说什么叫里头最疼这个孙子,真要是疼她的话早就该请大夫仔细看看的,阿花又胖脸色也不好,我看就是干得多吃的少,光喝水折腾的。”

  老赵头听了也直皱眉头,没好气的说道:“不说阿花怎么样,两孩子都差着辈分呢,年纪也小,这人怎么说得出口。”

  老陈氏心中也这么想,但看见赵九福就笑了:“阿福啊,考试累了,娘饭菜都做好了,就等你们回来热一热就能吃,走走走,娘今天熬了鸡汤,一早就炖上了保准好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