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2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2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他们家除了老二家和老四的事情,还真没有多少烦心事儿,相比起村里头日子也好一些,至少不愁吃不愁穿的,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人家了。

  老陈氏却微微叹了口气,忽然说了一句:“老头子,你说以后咱们阿福可怎么办啊?”

  老赵头一听,倒是有些明白过来,老陈氏生幺儿的时候都三十九了,那一年他已经年满四十,虽说他觉得自己身子板还好,再活个二十年不成问题,但年纪大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就像是隔壁村那个老王头,五十不到摔了一个跟头就去了。

  老赵头也疼幺儿,上头的儿子他虽然也疼爱,但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儿子就得打着长大,不打就不够听话,如今老了老了,幺儿的一根手指头他都舍不得碰。

  “你别想太多了,咱俩多挣点钱,攒点家业下来留给阿福,就比什么想什么都要好。”

  “我就怕等不到那个时候。”老陈氏靠在老赵头身上,继续说道,“老大家的现在看着还好,老三家的看着也还算爽利,但人心隔肚皮,更别提阿福比他们小了那么多岁,咱们真要是走的早的话,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几个给阿福攒钱娶媳妇不成。”

  老赵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试探着问道:“他娘,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老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当家的,我想送阿福去读书,你说这事儿能不能成?”

  “读书?”老赵头也吓了一跳,他们村子里头倒是也有去读书的,但无一例外不是家里头有余钱,通常读了几年也读不出什么名头来,最后就在镇上谋一个活儿。

  老陈氏却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看村里村外的,哪家的孩子有咱们阿福聪明伶俐还懂事儿的,阿福自从会说话,就喜欢别人考他,可见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子,别人家的娃娃大人一提考考你,还不得逃的没边了。”

  这事儿老陈氏显然早就想过了许多遍,继续说道:“我也不图孩子将来考秀才什么的,但以咱们儿子的机灵劲儿,读上几年书之后,总归能在城里头找一个活儿,用不着在地里头风吹日晒的吧,你说为了儿子的一辈子,这个银钱花的值不值?”

  被她这么一说,老赵头也有些犹豫起来,但还是说道:“读书哪儿那么容易,不说别的,束脩就得好几两银子,还得买笔墨纸砚什么的,都不是小开销。再说了,咱们五个儿子,那么多孙子,哪个都没送去读书,光是送了阿福,这不是让他们兄弟心里头不痛快吗?”

  老陈氏却比丈夫想的通透,直接说道:“那是他们没那个读书的天分,再说了,咱们在的时候,他们敢对阿福不好,咱们要是走了,还能指望他们掏心掏肺不成。”

  “不说别的,老大老三跟着你学木工,老大家的年前还想法子把顺德送到城里头去当学徒,老二原本就住城里头,老三家的顺昌看着就笨,这比阿福还大一岁呢,连说话都不利索。”

  “他们这一桩桩的难道都不花钱啊?我给幺儿再多花一点难道就不成了?”老陈氏越说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学会了认字,将来就算是当不了秀才老爷,也能混一个掌柜的当当啊,可不比在乡下轻松多了,她可舍不得小儿子那么瘦弱的一孩子,还得下地干活。

  老赵头心也有些偏,听了这话便有些动摇起来,但最后他也没直接拿定主意,而是说道:“得了得了,再让我想想这事儿成不成。”

  老陈氏也没有催着赶着,但心里头却知道老头子迟早会答应的,只因为这人比她还要更疼幺儿呢,哪里舍得他将来吃苦,总得给他找到一条路子的。

  第3章 天降横喜

  第二天一大清早,老陈氏就起来做早饭了,她想到昨晚上的事情,手微微一抖,铁锅里头的米粒就多了一些,连带着这一日早晨的粥都稠了许多。

  等小陈氏带着女儿菊花,连带着三房的邓氏一块儿走进厨房,一看老陈氏已经在了,两人都吓了一跳,暗道今日是不是起晚了。

  老陈氏却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看了一眼孙女,笑着说了一句:“怎么把菊花也带过来了,让她多睡一会儿也没事。”

  小陈氏有些受宠若惊,他们家婆婆虽然不苛待孙女,但总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这其实不算什么特别大的毛病,乡下人家大多如此。

  赵菊花已经快八岁了,在乡下人家这样的年纪已经是需要帮家里头干活的岁数,昨天赵菊花没忍住跑出去玩了,小陈氏回家之后还狠狠的训了她一顿。

  这会儿听着奶奶的话,赵菊花脸颊微微发红,十分利索的拿出咸菜来切,一边说道:“奶奶,我都睡饱啦,这些事儿我来就行。”

  老陈氏也知道母女俩的官司,她也不推辞,笑了笑还说道:“我家菊花就是勤快,乡下姑娘勤快些好,这样以后才好说人家。”

  趁着老陈氏出去的功夫,邓氏拉着小陈氏问道:“娘今儿个是怎么了,看起来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难道咱家还有啥喜事儿不成?”

  小陈氏也想不到,她虽然是老陈氏的外甥女,但婆媳俩的关系不算特别亲密:“可能是老二回来了,娘心里头高兴?”

  这话邓氏是不相信的,她哼了一声过去盛粥,一看粥这么稠更是稀奇,一边偷偷的把自家男人和孩子的碗里头多捞一些米,一边笑嘻嘻的说道:“就老二那样,爹娘看着不生气就不错了,还高兴呢,哪次娘能为了他高兴。”

  小陈氏性格木讷,比起弟妹来话也少的多,再者她也不喜欢跟这个弟妹唠嗑,总觉得自己会被带到沟里头去,就直接说道:“娘高兴还不好吗,快端出去吧。”

  邓氏跟小陈氏也说不来,但家里头常驻的就他们两个媳妇,她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满肚子的话憋得慌,于是也没有再多说,直接端着饭碗出去了,最多的那两碗自然放到了男人和儿子面前,对此邓氏做的十分顺当。

  相比起来,小陈氏就公平许多,男人的饭碗里头干一些,女人孩子的略稀一些,但大致比起来大家活儿都差不多。

  老陈氏扫了一眼老三家那两碗粥,想了想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不着痕迹的瞪了一眼邓氏,想着自己方才早早的走出来真是个错误的决定。

  几个人西里呼噜的吃完了早饭,碗筷还没收拾好呢,老陈氏就推了一把老赵头,暗示他把话先说了。

  老赵头心底还有些犹豫,但看了一眼又缠着哥哥问问题的小儿子,招了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叹了口气说道:“趁着老大老二老三都在,我有话想说。”

  赵家的三个儿子排排坐在凳子上,不明所以的看着亲爹,想不通这时候能有啥话这么兴师动众的,看他们爹的样子好像还不是小事儿。

  老赵头咳嗽了一声,摸了一把小儿子的头发,才说道:“我跟你们娘商量着,打算送阿福去镇上读几年书,读的出来最好,读不出的话识得几个字,到时候也能找个好活计。”

  这话一落地,在场的人里头最激动的是系统。

  赵九福晕晕乎乎的坐着,只听见系统歇斯底里的叫道:“宿主,你一定要抓住这个读书的机会,只有读书考试才有光明的未来,抓不住的话,我会给予你电击惩罚!”

  “这不公平,我每天还有三个积分在呢,凭什么惩罚我!”赵九福在内心咆哮着。

  系统却冷酷无情的说道:“这三个日常积分任务,是系统看在宿主年幼的份上特别给予的,随时都可以收回,请宿主抓住读书的机会,否则这项优惠即将取消。”

  这一刻赵九福的内心是崩溃的,感情这还是个硬性任务,他就知道这家伙是个渣系统,这是逼着他不得不上进啊!

  另一头,老赵头的话也在家里头卷起一阵龙卷风,首先是赵老大犹豫了一会儿,低声说道:“读书是好事儿,但阿福岁数是不是太小了一些?”

  虽然戏文里头都唱三岁能文,四岁成诗,五岁御前弯弓射虎,但实际上他们这一代凡是送去读书的,基本都七八岁彻底懂事了。

  一来是家里头银钱少,二来也是怕孩子不懂事闹腾,到时候被先生嫌弃,毕竟太小了哪里知道读书的重要,还不得浪费时间浪费银钱。

  老赵头抬头看了一眼三个儿子,见他们没有很反对的意思,心中倒是微微松了口气,带着几分笑意说道:“也不小了,都五岁了,去镇上也走的动了。”

  旁边的老陈氏忍不住插嘴说了一句:“别人家就算是七八岁的孩子,都没有你们弟弟来的聪明,不说别的,哪家的孩子能有他静得下心来。”

  这倒是真的,赵九福有时候在门槛儿那儿一坐就是一下午,除了起来活动筋骨其余时间都不跑出去乱玩。

  赵老大和小陈氏对视一眼,都闭上嘴不说话了,要说愿意的话,他们心里头肯定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一个弟弟送去读书,到时候花费的还不是大家的银钱。

  但说到底,赵老大疼幺弟,小陈氏又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两人就算是心底有些不满,但老赵头和老陈氏既然都开了口,他们就不会不答应。

  赵老二就更加了,他都不住在家里头,当年成亲的时候是说好了,他儿子将来姓丁,也就分不到他们赵家的银子,这会儿迎着父亲的视线,老二就说道:“爹,你想送就送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赵老二下意识的看了眼大哥和三弟,意识到自己大约是说的太轻松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若是家里头银钱不凑手的话,我回去问荷花他娘拿一些,到时候小弟吃住也可以在丁家。”

  这话原本是好意的,但老陈氏听了反倒是有些生气,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白生了,裤裆下头白比女人多长了一坨肉。

  她瞪了一眼老大,冷哼道:“省省吧你,又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哪里要用别人家的钱给我养儿子!”

  赵老二拍错了马屁,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却不知道他这幅样子让老陈氏看着更来气。

  前头两个儿子都没意见,老赵头就把视线放到了老三身上,问道:“老三,你怎么看?”

  邓氏下意识的扯了扯当家的衣袖,但赵老三还是说道:“爹娘都做好决定了,那就送去吧,反正能不能读出来就看小弟自己了。”

  “阿福,你自己想读书吗,读书可辛苦了,每天起早摸黑的,还得走大老远的路去镇上,读的不好还会被先生打手心。”邓氏急急忙忙的插了一句话。

  老陈氏对三儿媳妇的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骂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邓氏下意识的往赵老三背后躲了躲,这才讷讷说道:“娘,我这不是怕小弟不习惯吗,他从小到大也没吃过苦,能吃的了读书的苦吗?”

  邓氏虽然私心重,但这话却说到了点子上,因为老来得子的缘故,赵九福身体一直不大好,虽说不用吃药,但看着比同年龄的人都瘦一些,加上不爱到处乱玩,皮肤也带着一丝苍白,看着确实是比乡下孩子瘦弱。

  这么一提,老陈氏也忍不住有些担心起来,暗道自己是不是太着急了一些。

  老赵头摸了摸孩子的脸颊,大约是不爱出去乱跑的缘故,赵九福穿着整洁,皮肤白皙,看着完全不像是乡下的孩子,长得也专挑着他们夫妻俩好的地方。

  这孩子不该一辈子待在乡下,过着祖祖辈辈的穷苦日子,老赵头忍不住也这么想着。

  “阿福,你自己想读书吗,读书可能会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你读出来了,将来的日子就能比爹娘过的轻松。”老赵头开口问道。

  “宿主,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不答应就电击伺候!”系统威胁叫道,电子音都显得尖利。

  赵九福抿了抿嘴角,然后毫不犹豫的说道:“爹,娘,我想读书,但不想因为读书害的大家过苦日子。”

  “宿主!!!!!”系统惊叫起来。

  老赵头和老陈氏却忽然觉得眼前一热,老赵头难得将孩子抱在怀中亲了一口,笑着说道:“哪能啊,读书的银子你爹攒着呢,你屁大点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能操心?”

  老陈氏也偷偷抹了抹眼角,暗暗想着自家幺儿就是比前头那几个贴心,就是女儿也是比不得的,她笑着抢过孩子抱在怀中,说道:“阿福,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娘还指望着你出息了,让娘也风光风光呢。”

  于是,即使赵九福十分不作为,他即将去读书的事情也暂时定了下来,维持系统跟打了鸡血似的,连续给他发放了几个任务。

  “得到老师的喜欢,成功加入初级私塾,开启科举生涯。完成奖励积分10分。”

  “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完成启蒙学习。完成奖励积分10分。”

  “成为私塾中的头名学生,勇夺第一!完成奖励积分10分。”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几乎看见了自己未来的苦命生涯。

  第4章 想读书也不容易

  天才蒙蒙亮的时候,赵九福就被他娘从被窝里头挖了出来,小孩子的身体十分缺觉,他眯着眼睛迷迷糊糊的,一直到老陈氏把衣服都给他套上了,又用冰凉的帕子给他擦了脸,才总算是彻底清醒过来。

  醒过来之后的赵九福有些不好意思,他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连忙拦住老陈氏想要帮他穿鞋子的动作:“娘,我自己来就行了。”

  老陈氏却三俩下把他的脚塞进了布鞋,笑着说道:“行了,就今天帮你穿,明天你可得自己个儿起来,不然的话娘可是要打屁股的。”

  赵九福有些不好意思的捂住屁股,外头的老赵头也已经等着了,两人匆匆忙忙的吃过了早饭就往镇上走。

  陈家村距离戴河镇不算远,以大人的脚程一盏茶的时间就差不多到了,不过赵九福还是个小豆丁,光靠着他自己走的话,怕是半个时辰都走不到。

  走到一半的时候,老赵头就弯腰把幺儿背了起来,赵九福一开始还不乐意,老赵头拍了一下他的屁股说道:“光靠你的话得走到什么时候去,阿福,听话,现在爹背着你走,等你长大了再自己走,这才不耽误事儿。”

  赵九福只得搂住老赵头的脖子,感受着父亲厚实的肩膀,太阳还没升起来,他却觉得心里头暖洋洋的,这是他上辈子从未享受过的父爱,不得不说,系统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似乎是感觉到赵九福的心情,系统忽然蹦跶出来喊道:“请宿主记得早日完成任务,积攒积分,不要做一个坐吃等死的无用之人。”

  赵九福熟门熟路的忽略了他的声音,他侧过头看着老赵头,忽然发现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已经有了丝丝白发。

  在古代人里头,或许四十五六已经算是老年人了,赵九福后知后觉的想到这件事,或许他是应该用心有些,至少不要让父母还要为他操心。

  “爹,现在你背着我,等我长大了,我就背着你。”快到的时候赵九福忽然开口说道。

  老赵头脚步微微一停,口中说了一声好,嘴角却忍不住咧开来。

  他这一辈子生了九个儿女,活下来的就有七个,但论贴心,论孝顺,还是最小的这一个合他的心意,这个时候的老赵头几乎与老陈氏同步了,他自认这偏心果然是有理由的。

  进了戴河镇,老赵头就把孩子放了下来,一只手牵着他往前走,一边说道:“咱们戴河镇统共就那么几个秀才,出来开了私塾招收学生的,一共也就三处地方。”

  “我让你二哥打听过了,靠近城门这块的有一个刘秀才,说是秀才,其实只是童生,一直也没考中秀才的功名,如今年纪大了就出来开了私塾,教孩子识字启蒙。”

  “另外还有一个赵秀才,才二十多岁,听说心思灵敏,才华出众,这几年因为守孝才开了私塾,不过才三年的功夫就教出两个童生来,十分了不得。”

  “最后一个是胡秀才,这胡秀才是戴河镇的老人了,爹年轻的时候就听过他的故事,那时候他才刚考中秀才呢,谁知道一年年过去,愣是没能再考中举人。”

  赵九福一边听着一边分析,既然要开始读书,他自然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的老师。

  三个秀才比起来,刘秀才学识到底是低了一些,他自己都没考中过秀才,将来自己想要走科举的话,这位老师怕是帮不上什么忙,不然的话他这边的束脩也不会过分便宜。

  赵秀才倒是不错,还是跟他同姓的,但正因为他才名远播,恐怕学堂里的人不会少,并且要的束脩是三个人里头最多的一位,足足五两银子才够,这还不算逢年过节的节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