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2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2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既然借口是去胡秀才家拜年,赵九福自然不可能空手出门,他手里头提着一个篮子,里头不但装着十个鸡蛋还有一小块腊肉,这也是学生常备的节礼了。

  到了镇上,赵九福没直接去胡家,反倒是绕路去了集市那块,这大年初一的开门的少,他找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家开着门的酒楼,又废了无数口舌,多给了一些银子才买到三个坛子,又找到没人的地方灌满了。

  这般下来,他倒胡秀才家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不过手里头除了原先的年礼之外,又多了两个小酒坛,这年头讲究送节礼要成双,他不得不多买了一个。

  大年初一,胡秀才自然是在家招待客人的,见他满头大汗的进来,顿时不赞同的皱了皱眉头:“你家离得远,晚一些过来也没事,怎么还带了这么些东西来?”

  赵九福连忙说道:“先生,是爹娘让我送来的,说我今年能有这般的成绩,都是先生教导的好,这些鸡蛋腊肉都是自家的,水酒也不值得什么,还请先生不要客气。”

  胡秀才见他说的真心实意的,心里头也不是不高兴的,点了点头说道:“下次可别这般破费,这是压岁钱,收下吧。”

  赵九福笑盈盈的接了过来,胡秀才又留着他吃了一顿午饭,要不是大年初一不好在外头过夜,他还得把人留下来吃晚饭。

  赵九福倒是没见着胡志勇,不知道是出去串门拜年了还是如何,离开胡家大门,赵九福摸了摸背篓里头的酒坛子和用软布包起来的木簪子,快步往家里头走去。

  这边胡秀才送走了得意弟子,回头就瞧见自家娘子正在收拾节礼,见他回来还笑道:“你这小弟子也算有心了,居然还给你送了酒。”

  胡秀才心知这婆娘的意思是让他少喝酒,却走过去提起酒坛说道:“好歹过年,就让我略喝几口吧,这也是阿福的一片孝心。”

  胡秀才娘子微微一笑,“也不是不让你喝,但是可悠着点,年纪也不小了,也不像是年轻的时候,喝醉了也就是睡一宿的事情。”

  胡秀才摆了摆手进了书房,原本他对这酒是没啥期待的,只想着是孩子的孝心,但这一喝却惊讶起来,只因为这酒水的味道实在是太好了!

  第21章 檀香木簪

  赵九福出现在陈家村门口的时候,就瞧见老陈氏正伸着脖子朝村外看,看见他才快步走过来,带着几分担心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回来的这般晚?”

  赵九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先生留我吃了午饭,我也不好强推辞。”

  老陈氏一听这话倒是也不担心了,笑呵呵的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发,才扯着嗓子跟那群伸着耳朵听的村人喊道:“没啥事儿,阿福的先生特别喜欢他,这不是上门拜年,还硬是要留他吃一顿饭,我就说这孩子懂事的很,不会瞎玩耽误回家的。”

  周围的村人一听这话,倒是也笑了起来,纷纷抓着赵九福夸了几句,无非是读书好,脑子灵活,先生喜欢之类的话。

  当然也有人看不惯老陈氏的样,等他们走远了就说了:“瞧她嘚瑟的样儿,她家阿福这才读了一年呢,能读出什么东西来,这尾巴就差没翘上天了。”

  听了这话,就有跟老陈氏关系好的人出来打抱不平了:“大山家的,你这话说的太酸气,你嫌弃阿福的话,年前怎么还屁颠屁颠的上门求春联,这春联倒是贴起来了,这会儿在人背后说酸话,你亏心不亏心。”

  那人被刺了一句话,哼哼了两声推开人群出去了,口中只说道:“这大年初一的,我也不想跟你们吵架,走走走,我回家去了。”

  后头那群人谁不知道她这是下不了台了,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赵九福跟着老陈氏回到家,就瞧见老赵头和三个哥哥都坐在廊下晒太阳呢,大嫂小陈氏和三嫂邓氏也搬了凳子坐在那儿,两人一边嗑瓜子一边说话,倒是闲适的很。

  二嫂丁氏倒是没见人影,赵老二毕竟不是入赘,年三十还是带着丁氏回来过年了,不过一回到家丁氏就说不舒服,直接进了房间躺着,对此老陈氏脸色难看,却也没说什么。

  家里头的一群孩子也不见踪影,过年是难得松快的时候,估计早晨出门拜年,手里头有些好东西,这群孩子就撒丫子出去玩耍了。

  看见他们回来,老赵头懒洋洋的抬了抬头问道:“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呀,是不是你先生留你吃了午饭,瞧把你娘急的。”

  老陈氏笑骂道:“这老头儿,刚才你自己不也着急,还说我呢。”

  赵九福笑着走进门,这才从背篓里头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来:“爹,娘,我给你们带了些东西回来,爹,这是先生让我带回来的人参酒,说是自家酿制的不花钱。”

  “嘿,人参酒?”老赵头有些惊讶的看过来,“你先生怎么这般客气,人参这种精贵的东西,他自己留着吃多好,我一个庄稼人家哪里用得上这种好酒。”

  赵九福借口胡秀才送的也是有理由的,要说他自己买的,且不说这种酒的价格,就是老赵头也不会收下,说不定还会嫌弃他浪费钱。

  赵九福眼神微微一闪,解释道:“先生自己买了人参泡的酒,用的是一般的人参,泡了一大桶,知道得你平时也爱喝两口,这才让我带回来。”

  老赵头一听果然没有拒绝,反倒是乐滋滋的收下了,又看了一眼身边的三个儿子说道:“晚上咱们爷几个一块儿喝一杯,这可是好东西。”

  赵老大也跟着笑道:“行啊,爹,我还从没喝过人参酒呢,也不知道那滋味好不好。”

  赵老三就说了:“都是用人参这么精贵的东西泡的,味道能不好吗,二哥,你在镇上喝过人参酒没有,这东西买的话贵不贵?”

  赵老二常驻镇上,对这些东西自然比家里人熟悉,想了想就说道:“要是不值钱的人参,那酒的价格也不会太贵,一般人家也不会用好人参泡酒,这不是忒浪费了。”

  听了这话,老赵头不但不失望反倒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这就好,要是价格太贵的话,可让胡秀才太破费了,我可舍不得喝下肚子。”

  虽说如此,老赵头脸上也乐滋滋的,他爱喝两口的事情胡秀才怎么会知道,肯定是自家儿子提了呀,不然的话胡秀才一个读书人,哪里会想到他的喜好。

  旁边站着的老陈氏倒是不痛快了,冷哼了一声说道:“我可先说好了,喝酒归喝酒,到时候几口黄汤下肚就耍酒疯的话,我可饶不了你。”

  老赵头也不生气,嘿嘿笑道:“你啊,就是嫉妒儿子想着我。”

  赵九福眼看老陈氏的脸色要不好了,连忙将那根木簪子拿了出来,笑着说道:“娘,之前赶集的时候,我特意买了一根木簪子,放到现在就等着送你。”

  老陈氏原本有些阴沉的脸色顿时一变,乐滋滋的接了过去,她伸手一摸那木簪子,就满口夸道:“这木簪子不错,看这花纹也好看,可比你爹的手艺好多了。”

  因为家里那口子就是木匠的缘故,赵家的女人是不缺木簪子用的,不过他们的木簪子都是随处可见的木头边角料做的,不值得什么钱,也就是图一个新奇罢了。

  即使如此,赵家的女人也是村里头被羡慕的那一群人,毕竟有些妇人舍不得花这个买木簪的钱,直接就用树枝去了皮盘头发的。

  老陈氏越看这个木簪子越是喜欢,即使看起来乌漆漆的,但却觉得比老赵头之前送的都要好,谁让这是她最疼的儿子送的呢:“阿福的眼光不错,这木头看着普通,还带着一股子香味呢,闻着就让人舒心。”

  原本老赵头没当一回事儿,听见这话倒是好奇的看过来,开口问道:“还有香味?老婆子,拿过来让我瞧一眼是什么木头做的。”

  老陈氏却说道:“哼,这可是我儿子送我的,你看什么看,喝你的老酒去吧。”

  说完这话,老陈氏兴高采烈的进屋去了,好一会儿出来就瞧见发髻上插着的发簪已经换成了赵九福送的那一支,别说,这发簪看着不起眼,带上效果却还不错。

  就是小陈氏也笑着夸道:“娘,你带着这发簪真不错,好看。”

  老陈氏摸了摸自己的发髻,乐呵呵的说道:“还是你小叔有孝心,出门在外还惦记着我,阿福啊,这发簪可值钱了吧,是不是把你的私房钱都花了。”

  赵九福笑了笑说道:“没花什么钱,等我将来赚钱了,就给娘买一个更好的。”

  其实他想要买金簪银簪也不是不行,但现在赵家的条件摆在这儿,就算是买了老陈氏也不会佩戴,再说也太惹眼了一些,所以赵九福从未想过买这种首饰。

  这支紫檀木簪倒是意外之息,带着不惹眼,对老陈氏的身体还好,赵九福这才会拿出来,不然换成金簪他也没办法解释来源。

  老陈氏却是知道儿子兜里头有多少钱的,这孩子也不知道像了谁,对银钱一点儿也不看重,之前别人送的见面礼都让她帮忙收着呢,手里头也就是她平时给的零花钱。

  这木簪子做工不错,即使木料一般吧至少也得五文钱到十文钱,买了之后估计荷包就空了,老陈氏打定主意待会儿偷偷塞给儿子一些银钱,口中却美滋滋的说道:“最难得是这份心意,你瞧瞧你三个哥哥,一个都想不到给他们老娘买点东西。”

  这话一说,旁边赵家的三个儿子都尴尬起来,赵老大就说了:“娘,家里银钱都你管着,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儿子绝没有二话的。”

  赵老二也说道:“娘,你要是银钱不凑手的话,儿子这边还有一些。”

  赵老三看看两个哥哥,紧接着说道:“大哥二哥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娘,你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你自己啊,我们肯定没话说。”

  老陈氏被他们的马匹一拍,顿时更加高兴起来,乐呵呵的说道:“行啦,知道你们都孝顺,娘记得你们这份心。”

  很快她的话茬一转,又说道:“你们瞧瞧,你们弟弟也惦记着你们,出门在外还厚着脸皮跟胡秀才讨了人参酒给你们补身体,可见是上了心的,你们以后也得关照他。”

  原本赵九福只是带着酒孝敬老赵头,被她这话一说,倒像是为了全家男人似的,赵家的男人都纷纷笑起来,看着赵九福的眼神更加温和了。

  旁边的邓氏却撇了撇嘴,暗道也就是他家男人是个傻子,才信了婆婆这鬼话,她忍不住说了一句:“阿福给爹娘哥哥都带了东西,有没有嫂子的份儿啊?”

  赵九福微微一愣还没反应过来,那头老陈氏就骂人了:“邓氏,你是不是年夜饭吃太多昏了头了,这年头还有小叔子给嫂子送东西的事情,你脸皮厚不怕人家说道,我还怕害了阿福的名声呢,以后别让我再听见这话,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邓氏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拍了拍嘴巴说道:“娘,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这不是看全家都有吗,阿福,嫂子真不是那个意思。”

  赵九福笑了笑,也不在意的说道:“没事,我知道嫂子是无心的,也是我现在手头没钱,等将来我赚钱了,肯定全家人都有份儿。”

  第22章 我儿子就是比你家的孝顺

  陈家村这边的习俗是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虽然老陈氏不喜欢三儿媳妇邓氏,但到了这一天还是一视同仁,每个媳妇都能拿着一篮子鸡蛋外加一块腊肉回去,至于私下几个媳妇会不会补贴娘家,老陈氏不想管也管不了。

  放在乡下,女人回娘家能带着这样的年礼已经算是不错了,除了儿媳妇丁氏有些不屑,小陈氏和邓氏都高高兴兴的出门了。

  送走了三个媳妇,赵家也迎来了回娘家的两个女儿,前头说过,老陈氏总共生了六儿三女,其中有一儿一女夭折,活下来的儿子有五个,女儿却只有两个。

  这年头女人嫁出门之后,想要回娘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老陈氏的两个女儿都嫁的不错,并且离得都不愿,倒不至于一年到头都见不着面。

  赵大妹嫁的就是亲舅舅家,老陈氏亲弟弟的大儿子,也就是小陈氏的亲堂弟,当年村里头还拿这两桩婚事说过话,都说陈家和赵家差不多就是换亲了。

  不过老陈家那头早就分了家,赵大妹也已经当家做主,她性格像了老陈氏,这些年又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在陈家底气十足,带回来的年礼也分外丰厚。

  赵二妹也是嫁在村子里,对方是她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蔡家阿辉,蔡家人丁就单薄许多,不过好歹也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公公婆婆也和善,赵二妹也是满意的。

  两个姐姐带着姐夫和三个侄子一块儿回来,原本有些冷清的赵家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赵大妹来的最早,一来就扯着嗓子喊道:“娘,我回来啦。”

  老陈氏连忙走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骂道:“回来就回来了,嚷嚷什么,阿涛,阿海,快过来,让阿婆看看,哎呦喂,我俩外孙就是壮实,来,阿婆给你们打鸡蛋汤吃。”

  陈家的日子还不如赵家,听见这话陈涛和陈海两孩子都欢呼起来,撒丫子跟着老陈氏进门了,赵大妹笑着喊道:“娘,东西我给你放厨房留了,你别给那俩小子胡吃海喝的,一天到晚都没个够,这么馋嘴也不知道像了谁。”

  老陈氏已经给打好了鸡蛋花了,走出来听见这话顿时没好气的说道:“我家外孙好着额,馋嘴还能像了谁,只能像了你啊,你小时候看见人家吃鸡蛋,喝不得舔人家手指头去。”

  赵大花一听这话不干了,跺脚说道:“娘,这么多人呢,你给不给我留面子了。”

  老陈氏却不吃这一套,冷哼道:“你要面子,咋不知道给阿涛阿海留面子。”

  赵大花的性格像了老陈氏,两人一碰面就得相互呛声,这样的场面赵九福年年看,已经不当一回事儿了,绝对不掺和进去。

  赵大花的男人陈大山也深谙这个道理,他来了之后一直乐呵呵的。二话不说帮着将院子里头的柴火劈了,又撩起袖子要去挑水。

  赵家这么多男人哪里要女婿来做这事儿,不过陈大山自己乐意,赵家人看着也觉得舒心,老赵头和老陈氏对这个女婿加外甥的态度就分外好一些。

  眼看他忙得满头大汗的,老赵头招手说道:“大山啊,别忙活了,这事儿放着让你几个大舅子小舅子干就成,你过来这边陪我说说话。”

  陈大山嘿嘿一笑,显得分外的憨厚,他坚持干完了手头的事情才坐下来,陈家人的长相明显不如赵家人,这一点从老赵头老陈氏到陈大山和赵大花明显能看出来。

  老赵头跟陈大山有一句每一句的说着话,无非是种地和村里头那点事情,都会一个村的,倒是不至于没话聊。

  过了一会儿,老赵头忽然笑着说道:“你来的正是时候,昨儿个阿福去他先生那边拜年,胡秀才是个客气的,还让阿福带了一些人参酒过来,待会儿咱们也喝一杯。”

  陈大山一听果然很捧场,满口夸道:“咱家阿福就是有出息,这才一年的功夫,春联也会写了,书也会背了,先生还这么看重,以后说不准能给爹娘挣一个功名回来。”

  老赵头听见了倒是谦虚了两句:“可不敢这么夸口,这孩子是比村里头的机灵一些,但功名哪里是那么好考的,我啊,就指望他多认得几个字,以后好歹也能谋个差事。”

  赵九福在旁边听着都觉得无聊,老赵头含蓄的夸奖都让他脸红,更别提陈大山来了兴致还会拉着他考一考,天知道刷满三个积分之后,家里人的考一考都是没奖励的。

  心中吐槽再多,每年过年的时候赵九福还得继续乖乖回答,他可不想传出什么读了几天书就看不起亲戚的话来。

  另一头,老陈氏也忍不住对大女儿炫耀了,她故意在赵大花面前走来走去走了好几趟,偏偏赵大花还是个粗心的愣是没发现。

  老陈氏憋不住气了,咳嗽了一声问道:“大花,你看我这簪子怎么样?”

  赵大花这才抬头看了一眼,她虽然粗心大意,说话倒不算特别难听,仔细瞧了一眼就笑了:“是我爹新给你打的?还不错,虽然简单但大气。”

  老陈氏这才笑眯眯的说道:“你爹那个大老粗哪儿想得到这个,这是你弟弟给我买的,花了平时攒的钱,你说他平日里省着钱不花,费这个事儿给我买簪子做什么。”

  赵大花难得机灵了一回,很快就明白她娘的意思了,笑着说道:“是阿福买的啊。”

  家里头除了阿福,其余的儿子老陈氏提起的时候,总是老大老二老三的叫唤,很少说什么你弟弟我儿子之类的话:“阿福的眼光还不错,这簪子就配我娘。”

  “什么配不配的?”正说着话呢,赵二花也带着男人孩子回来了,蔡阿辉留在外头跟老丈人和连襟说话,赵二花提着一篮子年礼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