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 第102章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第102章

作者:杜卿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29:39 来源:免费小说

  可让这些朝臣将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美名其曰是从朝廷借银子,这些银子已经在他们手里握了几十年,谁又愿意轻易还回去呢!

  户部的一把手是户部尚书高尚书,看着皇帝交代的任务,他抚着胡子不吭声,脑海里思忖着对策。

  前朝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借点银子,只不过是数目多少而已。

  他也借了不少,借的钱早就花完了,在上京城购置庄子,买五进的大院子,入手喜爱的大家笔墨和真迹,这都需要不少银子。粗粗算下来,他借了估摸着有十万两雪花银。

  可这还算是少的,前朝时他的官职不算大,也没敢借太多白银,如今欠条都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放着生了一层灰。

  文正帝把还银的事情交给他,这不是件好办的差事。

  从高尚书自身来说,如今猛然拿出十来万两银子还回去,这不是要他命嘛!拿自是能拿的出来,可谁愿意乖乖的还回去?

  这是其一,其二,高尚书要不了两年就要致仕,儿子也不太成气候,在官场上行走,仰仗的都是人脉关系。

  若如他非要强硬的让其他官员还银子,这是得罪人的事情啊!待日后他致仕,自家又该如何立足?曾经得罪过的官员会不会趁机给他挖大坑?

  这都是有可能的,高尚书做了一辈子的官,临老了,可不能让还银这件事影响自己以后的日子,还有儿子们的前途。

  是以他打定主意,银子是要还的,毕竟要在文正帝面前做做样子。可还银这件事不能由他来做,能拖一天是一天,待他致仕后,后面接替的新户部尚书,想怎么做都和他没有干系,他只要拖过眼前这几年就行了。

  盘算清楚以后,高尚书拿出名单看了看,这几天户部加班加点的已经整理出具体的欠银名单和数目。

  他表面功夫做的足,呈现给文正帝还有外人的,是一副强硬要钱的样子。

  可实际呢,却是和那些欠银的官员打好交道,双方商谋着,先还一小部分银子,比如先拿出千两银子,至于剩下的欠银,承诺在日后五年还是十年,或是二十年、三十年还请即可。

  几十万两白银他们不愿意拿出来,可是千两银子小菜一碟,大家都愿意拿出手。

  高尚书满脸笑眯眯,对着那些欠银的官员道:“等到三十年后,如今的这位”,他伸出大拇指指了指天,“如今的这位在不在位还不一定呢!等到新皇继任,咱们这欠银,更是老黄历了,如何继续追究下去?最后定是不了了之。”

  前朝事,前朝毕,像文正帝到今朝还在追究的皇帝可不多见,许多大臣因还银这件事,对文正帝心生怨怼,若还在前朝的话,皇帝又如何,还不是照样被臣子们牵着鼻子走。

  高尚书这么一弄,大伙还银非常的利索,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欠条他们也不知打了有多少,如今再写一份欠条而已。

  一个两个都都是先送来几百上千两银子,剩余的打好欠条,三十年以后有能力了再还钱。

  其他五部的官员还在张望户部怎么处理这件事,却没想到,没过多久这件事便被解决了,重要的是还没闹出什么事,进展十分顺利。

  不知情的纷纷赞叹户部尚书有两把刷子,事情办的又快又好,可知情的人,却在等着看好戏。

  温元之连连摇头,“高尚书自以为聪明,可我看他是在作死!陛下的态度非常坚硬,一定要看到实打实的银子。可高大人拿着那一丁点银子还有数不清的欠条呈给陛下,这不和前朝的行径一样吗?陛下岂能满意!”

  “老师说的不错,高尚书做出此等决策,户部也有许多人不满去,可他毕竟是一把手,下面的左侍郎没有反驳,更加轮不到学生来说什么。” 顾驰叹口气,“高尚书说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户部,他理应全权负责,我们其他人毋须插手。”

  温元之轻笑一声,“他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初入户部,根基不稳,若是听劝的上峰,倒是可以提一提建议。可若是遇上像高大人这种人,你提出建议,他不但不会领情,还会把你记恨上,不要贸然出头,在一旁看着就是,他肯定在陛下面前讨不了好。”

  温元之猜的不错,文正帝看着面前的高尚书,还有那一堆的欠条,简直要气笑了。

  “高大人这是打发叫花子呢!朕把任务交给你,可你又是怎么办事的?” 文正帝面色紧绷,冷峻的语气回响在安静的大殿内,眼眸似冬日的寒夜一样冰凉,透露出化不掉的凉意和怒气。

  高尚书赶忙佝偻着身子,一副实在束手无策的样子,“还请陛下.体恤,这本就是前朝的欠银,当时借银子的官员,有些已经致仕不知在何处,还有些已驾鹤西去,坟头的草有好几尺高。老臣低三下四的问他们要银子,可实在束手无策啊!每家每户都是拖家带口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当时借银的时候手里紧张,如今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老臣无奈才想出此法子,先让他们还一部分银子,剩余的慢慢还银。”

  文正帝冷笑一声,“高卿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以为朕也是好糊弄的?前朝时朕虽年纪小,可也已明晓事理,当时借银的官员有几家是真穷的揭不开锅?他们怕不是比龙子凤孙还要富贵!拿着国库的银子,去风月之地挥毫千金,听小曲养歌姬更不在少数,如今倒是一个个哭穷。一个两个的借了几十万两银子,可如今还了几千两就想打发朕。”

  文正帝拿起高尚书呈奏的奏折摔在案桌上,因太过愤怒手背上青筋浮现,“你真的将朕放在眼里了吗?”

  高尚书身子一哆嗦,“还请陛下.体恤!欠银的官员人多势众,老臣实在无能无力,豁出去这张老脸,那些人也不买账!老臣为官多年,所作所为陛下都看在眼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事情不如陛下所想,是老臣无能!”

  “你是挺无能的。”文正帝冷哼道,丝毫不给他面子,这群老臣倚老卖老,还想拿捏他堂堂天子,以为在他面前哭哭穷、说几句软话,将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就能瞒过他这个皇帝,算盘的挺好,可惜文正帝不买账。

  高尚书说了这么多,不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弃大周朝的利益于不顾,朝廷养着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句俗语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国库里的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用来满足某些臣子的私欲。诚然有些官员已致仕,或是已不在人世,可子孙后代犹在,想必其儿孙也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总有能力还银。再不济,拿出房子、庄子、金银珠宝抵债也可以。只要有心还钱,多的是方法。你是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难不成还要朕教你如何办事?”

  文正帝面无表情,踱步到高尚书面前,“朕记得你也欠了十万两白银,高卿口口声声说管不着别人还钱,那总能管着自己吧!作为户部的上峰,理应要带个好头,你什么时候将这十万两白银补上了,什么时间继续回到户部上值。不然的话...”文正帝冷哼一声,“高卿年事已高,也是时候在家含饴弄孙、颐享天年。”

  高尚书身子一僵,他再有两三年即将致仕,若是这个时候退下去,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致仕后的赏赐、荣耀都没有了,功亏一篑。

  这银子,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不然在皇帝面前讨不了好。

  究竟是得罪天子,还是得罪官场上的人脉往来,高尚书已无从选择。

  这道理他都懂,可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让他当出头鸟,这无异于割他的血肉,高尚书宦海浸淫多年,亲人不可靠,夫妻如同林鸟,儿孙有时也会撕破脸,唯独银子不会背叛他,若真是将十万两白银拿出来,他们高家势必要大伤元气。

  思来想去,高尚书拿不定主意,一时未吭声。

  看着高尚书这幅样子,文正帝越发生气,他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个老臣竟然还拿不定主意,当官当久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大周朝的皇帝不是这些老臣,而是他这个天子。

  “ 朕也不勉强,高卿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继续回到户部。这一段时间,高卿好好在家歇息,户部的事情、还有还银这件事,不需要你操心,交给下面的人办理即可。”文正帝看也不看他一眼,“来人,将高大人送出去。”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食指点着眉心沉思,还银这件事,要找一个身后与各方利益都无牵扯的臣子,手段强硬有魄力,还不怕事。

  既然此事交给户部办理,户部尚书是指望不上了,户部左侍郎的父亲,也欠了不少银子未还,更加指望不上,唯一可靠的,便是户部右侍郎顾驰。

  文正帝叹口气,朝中官员众多,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前有温元之,今有顾驰,也多亏他们一对师徒,给自己解了不少忧愁。

  “来人,将顾驰召来。” 文正帝闭目养神,对身边伺候的严公公道。

  顾驰很快赶来,文正帝召他为何事,他心里有几分思量。当今天子心怀天下,励精图治,不是如前朝皇帝一样好糊弄,哪位臣子若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朕也知道还银的事情棘手,可有什么需要朕下命令的,朕一定会支持,但高尚书此等行径,委实令朕失望。” 文正帝叹口气,“朕如今遇上什么事情,总爱找你商量,若是所有的臣子都与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顾驰挂着笑,“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朝廷给微臣俸禄,陛下赏赐微臣金银、房子、荣耀和升职,微臣享受了这么多东西,理应做出点东西,方才不辜负陛下的看重和天下百姓。不管是老一辈的臣子,如老师,亦或是新踏入官场的进士,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臣子。能在陛下此等明君面前办事,得明君赏识,是微臣们的荣幸。”

  文正帝眉头舒展,面上露出笑容,“你这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让朕开心呢!”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被顾驰这么一通话夸赞后,文正帝身心舒畅,心中郁结的那股气也没有了。

  “爱卿可以什么好建议?”文正帝看着顾驰。

  顾驰开口:“臣以为,还银这件事势在必行,臣看过户部统计的名册,所欠的银两加起来有六百万两左右,占每年国库总数的两成左右。国计民生,处处需要不少银子,一丝一毫都不可浪费。”

  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前朝好过许多去,可国库的银子却远比不上前朝充足,即便身为皇帝,仍免不了捉襟见肘。

  前朝赋税严重,搜刮民脂民膏,赋税、盐税等等非常高,百姓怨声载道。也正因为赋税高,前朝的国库才充盈。

  今朝文正帝减免、降低赋税,国库的银子自是比不上前朝,加上每年军饷、兴修水利、各地书院、学子身上等多方面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支出的多,所以文正帝才迫不及待在边疆屯田,以此降低军队支出,开辟陆路贸易,以及计划中的海上贸易,以求充盈国库。

  文正帝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国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和支柱,朕坐拥大好河山,每日进国库里的银子多,可支出的更多,有时候想一想国库里的白银,朕愁的连觉都睡不好。周朝众多子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哪一项离了银子都不行。”

  顾驰接着道:“臣想着,那些致仕或是已离世的官员,欠银可由后代偿还,也可以拿家产抵扣。仍在仕途的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在规定期限内,用家产抵扣,偿还的缺口若是实在补不上,每月从月俸里扣除一部分,何时扣除完毕,何时结束。不仅如此,除了偿还欠银,还要有利息,这么多白银,放在钱庄里面,每年还能生出不少钱呢,可不能白白的让这些臣子们获利。有奖有罚,若是乖乖一下子拿出银子偿还,可以适当减免一小部分,第一个出头的,也可以给他一些荣耀。”

  文正帝暗自点头,“利息?不错,钱生钱,这些大臣们白拿了这么多白银,应该付出点利息。光他们拿出来的利息,可就值一大笔银子,爱卿你这想法不错。可若是他们拒不偿还,又当如何?”

  顾驰面上挂着胸有成竹的笑容,“先发制人,欠银的都是前朝的官员,如今一个两个年纪已经不小了,家族盘根错节,子孙后代无数,与人往来行走,讲究的唯“面子”二字。可以利用京华小报,将欠银的名单和数目公布上去,率先还银的可以在上面进行肯定,拒不还银的,也可以在小报上披露出来。同时可以公布朝廷每年的计划,预备将国库中的银子用到何处,让百姓吃一颗定心丸,关系到子民的切身利益,想必他们会更加支持还银这项举措。”

  “先礼后兵,之前已经开始还银,给了朝臣们机会,这是‘礼’,接下来就要开始‘兵’了,态度要坚硬,不能有一丝心软,对待所有的官员一概同论,不可偏袒一个人。世家大臣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一旦事情公之于众,他们损了颜面,面子上过不去,自会乖乖还银。实在有那等拒不偿还的臣子,那就停职在家,什么时候还上了,什么时候再继续做官。”

  “利用京华小报?”文正帝思忖一会儿,“你说的有理,到他们如今这一境地,面子比什么东西都重要。同时还要杀鸡儆猴,这样后面观望的人才会乖乖的还银子。”

  文正帝起身,大步走到顾驰面前,“户部高尚书靠不住,户部左侍郎家族与欠银有牵扯,且他本身也靠不住,墙头草一样,几面讨好他人,得罪人的事情他可干不了。如今朕把还银这件事交给你,爱卿可愿意?”

  顾驰心中激荡,越过两位顶头上司,将这项任务交给自己,虽然艰巨,可这正是文正帝对自己的看重,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若是他办好了,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会更上升一步。

  顾驰面上挂着笑,“臣愿意,臣这一路走来,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恐怕还有许多人在背后骂臣呢!可臣无惧,为陛下办事,为百姓负责,臣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享受了这么多待遇,本就应该做点儿实事。”

  “哈哈”,文正帝朗声大笑,笑的开怀,“ 好,朕就将还银这件事全权交予你负责,有什么需要协助,无需通知他们,你可以直接调令,事后禀告给朕即可,朕在后面给你撑腰,你可以放心大干一场,不管能否成功,朕都不会怪罪你。老骨头难啃,沉疴积弊更要下猛药,即便此次不成功,早晚朕也会将银子要回来,不会放弃的。”

  “微臣领命,定会尽职尽责。”顾驰脊背挺直,语气坚定。

  就这么,还银的领头人从高尚书变成了顾驰。

  那些老臣们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将顾驰放在眼中,一个为官几十年的尚书他们都不怕,又怎会屈服顾驰一个四品官员、踏入官场没几年的年轻人?

  顾驰二话不说,派遣侍卫和官员一家家上门要钱,拿着他们签过名、按过手印登记在册的欠条,欠了多少银子一清二楚,容不得他们反驳。

  欠钱的才是大爷,这些都是老油条了,要不然就是大门紧闭不接客,要不然就是随意派个管家出来打发,要不然就是佯装身子抱恙不方面见客。

  若实在躲不过去,便开始哭穷自己实在没有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恐吓着要上吊撞墙,怒斥顾驰上门要账逼死了他们这些老臣。

  一时间不少人咒骂顾驰,甚至给文正帝上奏折弹劾顾驰,可顾驰家庭和睦,为人勤恳负责,待人彬彬有礼,不管是为人处事、或是学识做官都没有可抨击的地方。

  实在是找不到可指责的地方,这些上蹿下跳的官员开始胡乱编造,被文正帝一眼识破,毫不留情的驳回去当庭训斥这些人。

  就这样这些欠银的大爷们也不消停,还有些甚至跑到顾府面前大肆咒骂,故意上门找事,见不到人,就开始透过高墙往院子里扔石子、臭鸡蛋等,企图将顾府搅的不得安宁。

  他们根本没把顾驰放在眼里,皇帝派谁来办理这件事他们都不怕,人多势众,看谁能耗的过谁!

  顾驰吩咐家中的奴仆清理好院子里被人丢进来的东西,前不久新买了几个婆子,这样顾母和叶溪她们也可以不必那么劳累。

  他特意交代家中的人不要在屋檐下走动,以免不慎中招。

  顾家可是有文正帝亲赐的牌匾,见匾如见皇帝一样,容不得这群人放肆。

  顾驰立即去报了官,特意派遣衙役守在街口,上门找事不仅影响的是自家,一条街上的其他人家也受到不少影响。

  有衙役守卫,那些上门找事的人受到了训斥,严重的在大牢里还被关了几日,受到教训后方才安分下来。

  顾父看着自己儿子,“三郎,你办的事情我们也帮不上,家里的事情你别担心,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小桃子也依偎在顾驰怀中,脆生生开口,“爹爹,小桃子和哥哥不怕那些小石子和臭鸡蛋,他们是坏人,爹爹要好好治理那些大坏蛋。”

  舟宝接过话,白嫩的小脸儿上满是担心,“爹爹你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那些坏人欺负你。”

  叶溪走上前冲他一笑,“夫君,爹爹和孩子们说的是,你动了他们的利益,这些人肯定不乐意,你要一步一步走的仔细小心。”

  顾驰看着面前的家人,心头暖暖的,“我晓得的,你们放心吧,暂时没有动作,就是要逼的他们跳脚,马上他们就跳不起来了。”

  欠银的那群人蹦跶了好多天,看着顾驰没有行动,面上露出一丝轻笑,姜还是老的辣,吃进去的东西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让他们还钱,等到下辈子吧!

  可第二日他们可就笑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时间之外的修改,大部分是在捉虫,所以小仙女们看到提示修改不需要重新再看一遍。

  小仙女“酒肆”5瓶灌溉,小仙女“凌夜辰”5瓶灌溉,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6章 户部还银(二)

  这一日一大早,因未还银暂时被赋闲在家的高尚书呷了一口茶水, 拿过管家方才取回来的小报, 这也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上京城京华小报流行, 尤其这些官老爷们更是每天早上都会看一看, 借此了解京城大事。

  高尚书拿起小报看的第一眼, 刚刚喝进去的那口茶水一下子呛着喉咙,他一边喘不上气使劲咳嗽, 一边眼睛瞪圆,早已没有了以往的平稳, 伸着指头指着小报正中央最醒目的地方,哆嗦着开口,“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旁的管家有些疑惑, 走进几步往小报上扫了一眼, 就这一眼, 管家赶忙移过眼,心中后悔不迭,要是早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他一定不亲自取回来,让小厮办这件事多好。

  高尚书大喘气, 浑身气的哆嗦,一副马上要倒在椅子上的样子,管家赶忙几步过去给他拍着后背顺气,扶他依靠着椅背, “老爷别太生气,还是身子要紧。”

  “不生气,能不生气嘛!老夫的老脸啊,今个被毁了,以后还如何在官场上行走,还如何出门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