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 > 第79章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 第79章

作者:扫雪煮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6:58:31 来源:免费小说

  “我知道了小妹。这个天气可能会有流行感冒,公社的卫生院估计药也不太多,你去县里买一点预防和治疗感冒的药带回家。有钱就多买一些,真等感冒的人多了,药都买不到。”李振国说。

  “好。二哥你别出来,我走了。”李惜文把二哥往里面推一推,赶紧上来。

  李大海背上的布袋子不见了。李惜文的挎包好像也扁了。不过汪干部有求于人也只当没看见。他带着李家父女换了一条路走,从一个不起眼的侧门出来,叮嘱说:“你们沿着这条路慢慢往前走,在前面的岔路口等我。我去请个假就来。”

  “好的,汪同志你去忙,我们一定在岔路口等。”李大海满口答应,儿子还在人家手里呢,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干坏事,他都必须答应啊。

  自身都难保,还背着一大袋东西来看抱养的儿子,李大海和这个儿子之间感情很深,儿子还在他眼皮底下蹲着呢,汪干部也不怕李大海会跑,走的很放心。

  这条路往前走,从右边的高篱笆墙缝里可以看见之前路过的那个煮饭的工棚,岔路口正好离那个工棚不远。李惜文蹲下来休息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工棚里忙碌的几个女同志中就有吴家的那个女邻居。女邻居在火车上竭力保持的整洁和干净早就没有了,现在瘦的都脱了形,而且还被另外几个女同志集体排挤,都挨不着火烤。

  汪干部很快就追来了,他背着一个粮食袋子。褪去了冷漠和严肃的青年男人笑起来还有点拘谨,看着只是一个朴实又普通的农村干部。李大海和他说种地种菜,他都回应的很热烈。

  汪干部父母家所在的生产队离农场有五里多路,而且站在村口就能看见远处的荒滩和起伏山峦。

  汪干部的父亲是大队支书。这个大队支书的家境比沙峪那边的队长和支书家要稍微好一点点,最起码家里用的是有玻璃灯罩的煤油灯而不是灯盏。

  汪支书听说李惜文就是那个会看地下水的下放干部子女,打过招呼就问:“我们生产队有地下水吗?”

  “我走过来这一路,感觉这个荒滩就像是一口锅。你们生产队在锅沿上。长时间不下雨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井水的水位应该是越来越浅的吧。如果一定要村子里打井,现在可能出来的水也不会多。”李惜文敢这么说是她的精神力已经把村子里唯一一口井看过了,那口井里的水还不到一尺深,也难怪汪干部看见她就像看见了救命的仙丹。

  “那怎么办?”汪支书愁死了。

  汪支书五十多,站他身边的大儿子看上去也有四十岁了,她爸也才四十多。李惜文给老支书涨辈份一点没犹豫:“汪爷爷,您带我在村子外面看看吧。”

  汪支书也是很性急,立即带着李惜文和李大海在村子里绕圈子。绕完了村庄绕外面的田地,走到离村几百米的一个缓坡下,李惜文发现好大一片枯草,她使用精神力往下草丛下面探,还真“看见了”潜水层,这下面的水还很不少。

  她就指着那块地方说:“那里可以挖挖看,但是要挖的深一点。”

  “这里?夏天我们在这里挖过井!”汪支书走过去,把挖过的井指出来。

  李惜文跟过去用精神力“看”,井壁还没有塌呢,井深二十多米,井底确实很干燥。不过这个生产队的运气是真不好。要是再往下挖两米多就能把不透水层挖穿。

  “再挖三米试试?”李惜文提建议。

  挖一个新井万一挖不出水是劳民伤财,但是在不出水的井底再挖三米,自己家里人都可以办。汪支书都不愿意等过夜,回去就叫自己家的儿子和孙子来干活。

  二十几米深的井下空气不好,下去挖井的人挖几下就要上来透气,劳动效率并不高。

  但是汪家的男丁都很有干劲,连汪干部都下井了,十几个人轮流下去,累了就在井边躺一躺再爬起来继续干,到天亮他们把井底磨出来二米多,井底渗出了泥浆,换一个人下去挖了两锄头,涌出来的泥水湿透了他的鞋子,他惊喜的喊起来。

  上面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快手快脚把他吊上来,看到他湿答答的鞋子和裤脚,疲惫一扫而空,也都惊喜的喊:“出水了!出水了!”

  第101章 亲友的来信和包裹

  井底涌出来的是泥浆水,但是这个泥浆水都没有浪费,全被淘井的人挑回家浇在菜园里,好像这样明天春天自己家的菜园就能少浇一点水似的。

  一晚上没睡的汪支书神采奕奕,拉着李惜文继续在他的大队范围内找水。李惜文很尽心,给每个生产队都找到了适合打井的地方。

  然而这几个生产队的队长和支书并不都和汪支书是一条心,只有两个生产队立即组织打井,另外两个生产队完全没动静。

  真要留在这里等人家井里打出水怎么也要好几天。李惜文不想等,直说自己家想要早点要去县里买粮的计划。

  粮食太珍贵没有办法送李家父女几十斤。但是赶个大车送他们去县里买粮,再把他们送去沙峪公社完全不是问题。汪支书就叫一个头脑灵活的本家侄儿汪学麟套生产队的大车把李家父女送到家。

  县城只有一个药店,西药紧缺中药还是有的,李惜文假托村里有老人孩子感冒,跟坐堂的大夫说了说情况,大夫就给开了几个药方,李惜文每个药方都要多抓几副药。治感冒的药又吃不死人,抓药的人有求必应,都抓给她。

  有专车,上次不好买又不需要票的东西当然都要买,腌菜的坛子要买几个,酱缸也要买两个,瓦罐瓦盆也要有。茶壶茶杯还要来一套。李大海林林总总买了半车东西,一共也没有花到二十块钱。

  不过到了粮站就不怎么愉快了,这次就是有全国粮票,粮站都不肯卖粮给李大海。

  汪学麟找当县人武部部长的本家哥哥出面,粮站难得开恩卖给李大海八十斤玉米面,当然还是掺了玉米杆子叶子和玉米棒子的发霉玉米面。

  汪部长对思想觉悟不好需要改造的下放干部很冷淡。

  但是汪部长的爱人姚桂枝非常热情,死拉硬拽把本家兄弟和李大海父女都拉回家请吃饭,端上饭桌招待客人的还是现在很稀罕的三合面馒头。

  李惜文很有觉悟,问:“姚阿姨,您老家是不是需要找水打井?”

  姚桂枝脸都笑出花来,说:“平京的大学生女娃娃就是聪明,不只我娘家的生产队需要打井,整个公社都需要打井,你愿意帮助我们吗?”

  汪部长黑着脸说:“你娘家生产队在高山上,上个月打的那个深井塌方还死了人。你瞎张罗再塌方出事谁负责?”

  姚桂枝哑了。

  塌方出事的责任李惜文也不想承担的,她也只好不作声。

  李大海觉得在高山上打井确实是很危险的事情,从汪部长家出来就套汪学麟的话,把姚桂枝娘家在哪儿套出来,正大光明的叮嘱女儿,“没有井的日子也能过,挖井塌方死了人,那一家人的日子就没有办法过了。这个公社的不管哪个生产队来找你去看水,你都别答应。”

  “好的。”李惜文在心里盘算要不要搞小型打井机。

  她上辈子在自己家的工地上看见过打井机工作,虽然当时没有去研钻过那个东西,但是原理什么的她现在想一想就能想明白,如果能买到关键零件她都能自己拼一台出来。

  有打井机就能打管井,不只安全还可以打很深,绝对不会出人命,就是山区也能打井。李惜文觉得回家有必要和大哥商量画图纸。

  汪学麟很活泼,是天性活泼还是没有结婚所以在漂亮又温柔的女大学生面前才特别活泼就天知道了。反正他的嘴巴很勤快,和李大海说说笑笑就没有停下的时候。他的人也很勤快,到了李家就认定李家的柴不够烧过冬,还多留一天带李大海和李振华去荒滩上割荆条,要不是带的饲料不够牲口吃,他还想再留一天给李家的屋顶上的瓦翻一翻。

  这个家伙虽然很积极可是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绝不往李惜文旁边凑,所以李家人都不讨厌他。

  汪学麟看到李惜文和李振华凑一块儿画图纸特别羡慕。李大海知道汪氏家族能人多,也不介意给汪学麟指个方向谋出路,就问他:“县里的农机学校办起来没有?”

  汪学麟摇头说没有,又说:“拖拉机我会开,只是公社也只有一辆拖拉机,轮不到我。”

  “那市里肯定有办农校。你是小学毕业生,公社要是能推荐你去上那个学校你就去上!农校培训最长半年最短三个月,你学会修农机可以去的地方就多了,去工厂去农场都不是最好的出路。修路修桥修大坝都需要有技术的人。路修完了大坝修完了,工程队和修理厂又不会解散,还要向下一个工地转移。你比别人懂技术就容易比别人干的好,转正容易而且提拨的还快。”

  汪学麟只知道考学或者当兵能进工厂能当干部,考学他年纪大了学不进去还是其次,最主要他这个年纪去初中高中还要家里供他好几年不现实,当兵现在是好出路也轮不上他,他就没有想过还有这样一条捷径可以走。以他存的钱去学习半年肯定是够用的,就是半年的口粮他也能想办法。学习半年回来哪怕什么都轮不上那他也学的有技术,下次和顺农场招工他肯定有资格去的。

  李大海看汪学麟把他的话听进去了,叫李惜文把他去年从平京农机学校参观拿回来的《拖拉机的驾驶和维修》教材找出来,郑重的送给了汪学麟。汪学麟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看李大海那个小眼神和看亲爹似的。

  李惜文坚决支持她爸把可能对她有想法的小伙送远一点,不过她觉得万一宁东要是来了,她一定要给宁东好好上课,务必不能让宁东被她爸卖掉还帮她爸数钱还要把她爸当亲爹!

  她这样想着,心里又有点怀疑宁东是不是被姥爷家拦住了不许他来,又担心宁东是不是还没有回国。她在月历画圈圈数日子,理智的告诉自己:宁东肯定还没有回国,不着急。

  宁东有没有回国李惜文心里没有准数,但是曹家小舅的信和包裹单寄到了。小舅说家里一切都好,二哥已经停止给夏桂花寄钱,各种蔬菜种子都给寄过来了,然后是洋洋洒洒一大页叮嘱姐夫和姐姐好好参加劳动改造思想的套话。

  金主任的信和汇款单还有两张包裹单也陆续寄到了。信里说他家的东西都处理妥当了。估计他们才到农村没有口粮,所以街坊们把以前问他家借的粮食都凑了出来,一起给他寄过来。还有帮他家处理家具和自行车什么的帐,一共卖了七百块钱多一点。

  李惜文和李大海一起去县里的邮局领钱、取包裹,给小舅和金主任寄信表示感谢。

  曹家寄来的包裹就是各种菜籽,不过中间夹着一包莲子芯和一包梨膏糖。

  金主任寄来的是两个木头框子保护的大麻袋,看上去又结实又沉重。

  李惜文用精神力扫一眼就能看见麻袋里有什么。每个麻袋里都是塑料袋装好裹严实的玉米面、面粉、大米、黄豆。中间的小袋粮食里还埋着几瓶菜油和两茶缸缸口封的很牢固的猪油。都是他们家地窖里的东西。

  两个麻袋都订着补丁,有个补丁里装着塑料袋包好的一堆很零碎的零钱和同样很零碎的全国粮票,钱少全国粮票多,缠着的小纸条上写着“欠帐”俩字,这两个字歪歪扭扭的,看上去像是左手写的。

  所以爸爸妈妈临走的时候耍小花招是托金主任把粮食卖了?

  李惜文觉得她爸妈真是很果断的,换了是她自己,要是没有空间囤粮她绝对没有那个魄力把地窖里的粮食都处理掉。她也特别敬佩感激金主任,这个小老头和她家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交情,可是做的这些事情太仁义了。而且小老头做事还很聪明,有了这两麻袋“邻居们还的”粮食,她家就可以大大方方吃点好的,大大方方花点钱。

  这两框大家伙摆在大车上真是非常醒目,是个人都要问一问是什么。

  写在信纸上的话都是可以往外讲的,李大海很欣慰的回答:“街坊邻居们以前问我家借的粮食都没有还,晓得我们下放了,他们担心我们家在生产队分粮之前吃不上饭,都把粮食凑一凑给寄来了。”

  这个事情要是搁在别人身上,大家可能会觉得:饭都吃不饱了哪有这么好的街坊邻居?

  但是搁在会找水的女娃娃她爹身上,大家都觉得就应该这样办。

  公社边边的一户人家还主动用手推车把会找水的女娃家这两个大框子加固的大麻袋送回家。

  李大海送走那位热情的憨厚大叔,又是羡慕又是得意,和曹月英说:我当了二十年的农村干部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我这是沾了你女儿的光啊。

  曹月英不甘示弱:“我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学生们从来都没有这样好学过,也是沾了你儿子的光。”

  大娘大婶大嫂大姑娘小姑娘们不是看中李振华当孙女婿外孙女婿就是看中他当女婿妹夫或者丈夫,对曹月英真是特别友好,年轻的女社员们更是格外好学。

  不过这个话曹月英也只敢在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说一说,李振华要是在家,她是一个字不肯提的。李振华给符满娇写了信,但是一直没有人给他回信。

  曹月英拆开娘家寄来的包裹,看到中间那包莲子芯和梨膏糖就哭了。李大海把拆麻袋的工作交给了女儿,专心的哄老婆。

  李振华背着一捆荆条回家,问李惜文:“小妹,不是收到小舅家寄来的东西了吗,妈这是怎么了?”

  李惜文把木框上的钉子拨出来,说:“外公外婆想说‘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都不敢写在信纸上。”

  李振华沉默了,说是去洗手,在院子里蹲了好长时间才回屋。

  李惜文把东西都拿出来,拿出针挑那个补丁,最后挑出来一包零钱粮票还有一个欠帐的字条。

  李惜文记忆里好像就没有哭过的李大海看到这包东西抹眼泪,和孩子们说:“金主任和街坊们都是好人哪。振华、惜文,以后金主任和咱们胡同的全部街坊都是咱们家亲戚!”

  曹月英更是哭的稀里哗啦,说:“我不该总给街坊看看面缸底。”

  李振华安慰她妈妈:“现在粮食不好买,街坊们能体谅你的。”

  李惜文看看她空间里其实只差拼装的电扇,和李大海说:“爸爸,等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咱们再和金主任联系,我们无偿出技术,让他张罗街道建一个电扇厂吧。”

  “你的图纸和数据没有留在学校吗?”李振华问。

  “搞研发第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我自己的兴趣研究,冯教授还是个只知道搞教学的老好人,我怎么可能把我的东西留给学校任人宰割。所有的东西包括加工好的零件我都收起来了。”李惜文转转眼珠,“我有留错误的图纸和漏洞百出的实验记录,要是有人想偷我的东西,他会哭死的。”

  “那咱们弄的这个小型打井机怎么办?我还想拿来当毕业设计的论文呢。”李振华发愁了。

  “没有电扇还有扇子可以用,对生活影响不大。打井机就不要藏着掖着了,抓紧时间搞,尽快搞。设计出来你俩各给自己的教授寄一份回去当论文,给国家和你邢伯伯再各寄一份出去,我们请国家、请平京农业局给你们解决缺少的那个什么泵什么机,支援你们做研究。”李大海摸摸李惜文的脑袋,“电扇厂的事,学校里不会跟街坊抢吧?”

  “学校办电扇厂一样要找厂房找工人,再说电机才是真正重要的技术,学校不可能不答应的。万一换了校领导不答应,我就不把我改进的电机交上去,他要不懂行是他的损失。”李惜文眨眨眼,“我后面还有洗衣机、烘干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一堆一堆的家用电器等着被我研发设计出来。从今往后四十年,全华国甚至全地球的家电行业标准说不定都是我说了算!”

  “想的真美!”李振华用力摇李惜文,“小妹,你醒醒!”

  “好吧,我醒了,它们不跟我姓,跟大哥你姓,行了吧!”李惜文快活的被大哥摇来摇去,“大哥,我觉得你跟村长支书聊天那个有劲头,你是有能力当领导的,你就不要跟我抢着去混技术员的圈行不行?”

  李振华现在已经看得懂中国的营销书籍了,他笑着打击得瑟的妹妹:“怎么,你不想当企业家、当老板吗?”

  “想老老实实干点事情,遇到的阻碍很大,需要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我在那方面没有特长,自己经营企业事倍功半没有必要呀。我把技术和财务抓在自己手里,找个信得过的人当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了。”李惜文眨眨眼,她上辈子的深刻教训就是只抓财务没抓技术才吃了大亏。这辈子要搞事业她还有黄金和小理想换钱,技术也可以学习积累,那个坑她的王八蛋要是再落到她手里,她一定会变成周扒皮逼他天天997。

  天气越来越冷,李大海每天都在荒滩上往前探索一点,既是为了砍柴火,也是为了探路。

  眼看就进腊月了,各生产队开始算工分,口粮虽然没有的分也一样要算清楚。队长支书们跑公社要救济粮,公社书记跑县里要救济粮。李惜文以为会有别的公社来找她去看地下水,结果并没有,她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授爸爸妈妈汉语和翻空间的资料琢磨打井机上面了。

  中午李振华从村子里回来,拿回家三封信和一张包裹单。

  李惜文心里猜可能是宁东写信来了,特别想马上就拿过来看看,但是这种时候她格外要矜持一下,坐在那儿就是不肯动。李振华的情绪也不高,这三封信分别是李大山家、李大江家和李惜珍寄来的,包裹单上是陌生的名字杨全良。

  李大海先拆李大山的信,信里以夏桂花的口吻把李大海骂了一顿,宣布和李大海划清界限以后再不来往。李大江的信很简单,只有短短几行,除了和李大海划清界限,还有希望李大海好好改造什么的套话,落款是杨全良代笔。

  李大海把李大山这封信断绝关系的信郑重收好,看着李大江的信笑,“二哥滑头滑脑的,这个杨全良估计是惜玉的对象,一样滑头滑脑。回头给惜玉寄一床红被面吧。”

  李惜文直接把红被面拿出来了,“爸,拆李惜珍的信!”

  李惜珍在信里深切安慰了叔叔和婶婶,说自己在平京结婚了,还怀孕了,但是丈夫工资不高。希望婶婶能把图书馆的工作暂时借给她,等婶婶回京她就归还。还说她丈夫家里有一点关系,只要叔叔愿意检举揭发吴世会,她丈夫就能为叔叔和李振华活动,让他们尽早回京。

  李惜珍这是趁火打劫图谋图书馆的工作来了?李大海和曹月英都无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