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造化大宋 > 第一百零三章

造化大宋 第一百零三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2:21:02 来源:书海阁

河北一个月前就有河决, 现在大震,更是让黄河溃堤,数万灾民流离。在拨给钱粮, 救灾安民的同时。天象频频巨变, 也必须找出根由才行。天子刚刚登基, 哪有错处?必然是朝中出了『奸』佞, 引来上天不满。于是, 出身河北, 为相十载,如今还眷恋相位不去的首相韩琦韩相公, 就成了攻讦的目标。

雪片也似的弹章,飞至天子案前。韩琦上表请辞,天子这次未曾挽留, 免去了相位, 封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 司徒兼侍中,并判大名府,准许便宜从事。

如今河北受灾最重的,正是大名府。以韩琦的手腕能力,必能安置灾民,稳固边镇。最重要的是, 被韩琦占据了十年之久的首相位置, 终于空了出来。

“老夫也未曾想到, 河北会有大震。”看着面前青年, 韩琦也不由轻叹一声。可谓人算不如天算,天子刚刚下定了决心,打算筹备国债,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众议汹汹,百姓流离,他又怎么可能继续眷恋相位?

“河北边郡,也当由叔祖这般的重臣镇守。”韩邈哪会不知韩琦心中所想,可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也没旁的法子。迟疑片刻,他又问道,“那日新报,是否还要出?”

“接着出。”韩琦立刻道,“此次继任的,乃是富彦国。此人曾与老夫和范文正一起主持庆历新政,为人身正,又有君子风度。然则主和,不主战。必不能久任。”

一听这个,韩邈就明白过来。富弼当年主持宋辽谈判,避免了割地兴兵,却也使得朝廷岁币增加。由此不难看出,他还是偏向议和,而非动兵的。而现在天子心心念的就是河湟,又岂能容这么个主和派长久的担任宰相?

那么推动国债发行,就成了当务之急。也唯有国债,能让韩琦这个首倡者,长久留在天子心中。

韩邈郑重道:“小子必会尽心。”

自己马上就要出京,继续办报,韩邈可就无人依靠了。他还应允的如此痛快,着实让韩琦在心中暗赞。此子果真胆大心细,是个可以信赖之人。满意颔首,他又补了句:“三司使唐介,此次也要入政事堂。有甚要事,也可与其商谈。”

看来唐介是韩琦在朝中的奥援了。韩邈了然颔首,这位新任宰臣,跟琼儿关系不差,为人又素有直名,清廉刚正。韩琦看重他,怕是要用他来压制王安石,以其有朝一日,重回朝堂。现在发话,就是让他以唐介为靠山。

“多谢叔祖指点。”韩邈微微一笑,看来韩琦对他还是看重的。不过就算没有靠山,这报,他也是要继续办下去的。毕竟这也是琼儿的依仗,岂能半途而废?

朝廷一番动『荡』,两府更迭,真是数不清的麻烦。等处理完了手头的事务,赵顼不忘寻来苏颂,问上一声:“苏卿,火|『药』作的库房可还好?”

炸|『药』最怕震动。现在为了造炮开矿,火|『药』作已经制出了不少炸|『药』、弹|『药』,都存在库房。若是出了问题,别说平复河湟了,怕是连造炮都要被朝臣抵制。他怎能不多问一声?

“库房无事。”苏颂立刻道,“初次地震后,臣就听从凌霄子建议,对库房做了加固。还在火|『药』罐周遭垫上了防震之物。罐子无一破损。”

听到这话,赵顼皱眉道:“怎么震后才做的加固?”

不该是地震之前加固,才没有出问题吗?

苏颂也有心禀报此事,立刻道:“回禀官家,凌霄子有言,大震之后会有余震,臣也查了不少史料,果真如此。这才加固了库房,避免了隐患。”

赵顼顿时来了精神:“他当真如此说的?莫不是有什么预测地震的妙法?来人,快宣凌霄处士入宫!”

苏颂可不觉得,甄琼能猜测出地震何时发生。不过现在天子来了兴致,还是让他亲自问问更好。

不多时,甄琼就来到了御前。见到人,赵顼立刻道:“凌霄子可有预测地震之法?”

啊?甄琼茫然的眨了眨眼:“没有啊。官家听谁说的?”

赵顼一噎,这话确实没人说过,可是他又不能说是自己想多了。苏颂赶忙道:“之前凌霄子不是说过,大震之后必有余震吗?当时河北尚未大震,不知凌霄子是从何而知,将有大震的?”

哦。甄琼这下明白了过来:“我不知道会有大震啊。只是东京的小震这两年多了些,附近没有大震,总觉有些不对。姑且一猜罢了。”

这还真是毫无根据的说法。赵顼忍不住又道:“那之后,还会有大震吗?”

“这我就不知了。但是隐约记得,大震之后的地方,会频发余震,暴雨。这些都是随之而来的天象,极易引起灾疫,不得不防。还有地震有频发区,亦有少发区。大震往往出现在频发之地。若是一地大震,距离近些的地方,也会有震感。不妨查一查史料,好做计较。”甄琼这次说的就详细了。

当年他所在的道观,偶尔也会震一震。师父常年叨叨,说好在他们并不处于地震频发区,总比川蜀强上许多。至于为何会震,院士们都没讨论出个所以然,他是当真一无所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苏颂立刻道:“景右四年,京师地震,少顷便止。后得奏报,定襄同日震,五日不止。当年东京之震,就是被波及。今次也是大名府地动,才引发了京中小震,凌霄子所言,应当不差。”

仁宗朝的大地震,赵顼自然是知道的。定襄的大震,更是坏屋舍,*屏蔽的关键字*畜,甚至引起了大疫。没想到那次东京的地震,也是受其影响。不过这话,多少也让赵顼安心了些。东京城只要没有大震,国朝就不会出现动『荡』。而这说法,也证明并非是朝中出了『奸』佞,或是他意欲改祖宗之法,才被上天责罚。只是受大震波及罢了。

想了想,他又吩咐了一声:“命人查查史料,把出现过大震的方位都记下来,绘在图上,朕也好心中有底。”

这种天象,比日食月食还难推断。赵顼对此,当真是有些畏惧的。苍天难欺,也让他心底的强国之心更胜。若是能成为一个明君,贤君,天灾异象,会不会也变得少些呢?

问明白了,赵顼也舒了口气,笑着对甄琼道:“有劳凌霄子了。不知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这番关于地震和余震的话,对于赵顼还是相当有用的。也正因此,他有意借拨款的名头,再给宝应观和甄琼一些赏赐。

谁料听到这话,甄琼就眉飞『色』舞道:“我在研究活字印刷术呢。用铅块制成字模,把每个字都刻上去,到时候用胶黏住,排起版来又快又好,还能重复用,很是方便呢!”

赵顼有些发懵:“用铅制字模?何必如此靡费?”

那可是铅啊!木头雕版还不行吗?难道是寻不到雕版匠人?不对啊,他一个道士,研究雕版要做什么?

“我家韩大官人办了个小报,三日一出呢,都雕版多麻烦?这不是为他分忧嘛。”甄琼可找到人炫耀了,然而说完之后,又想起了什么,赶紧补了句,“对了,钱都是韩大官人出的,没用宝应观的经费啊。”

不是……什么样的小报,要花这样的心力财力?赵顼眨了眨眼,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报,莫不是叫日新报?”

“可不是嘛!官家你也有订报?”甄琼立刻来了兴趣,赶忙问道。

“咳。朕只是听人提起过。”赵顼咳了一声。他确实听韩琦提过此事,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民间小报,又能对国策有多大用处?只当是个闲笔罢了。哪料到,竟然凌霄子那个家眷办的报,还这么下本,都用铅字做字模了。那要刻多少个字,用多少铅才够啊?这么大的手笔,还不用朝廷的钱,当真是忠君之人。

他还没感慨完,甄琼就叹了一声:“哦,韩大官人最近还跟我说,想要开辟些销路,在外地卖报呢。若是能放在驿站,跟邸报一起运就好了。应该能省不少钱呢。”

站在一旁的苏颂,差点没咳嗽起来。这小道也太大胆了!邮驿是做什么用的?那可是下发公函、邸报,掌控百官,传递军情的重要渠道。哪能由得民间的小报占用驿力?

赵顼也把脸一板:“此事可非儿戏!”

被他吓了一跳,甄琼赶忙道:“不行也没事,我家韩大官人有钱,多花些也就是了。”

这话听得赵顼只觉心头古怪。日新报怎么说也是为了收复河湟而办,不管有没有用,总是那韩氏子的一片赤诚。现在两人出钱出力,自己却视若无睹,岂不冷了忠臣之心?

放缓了语气,赵顼道:“先等朕看看那小报。若是办得好,回头也会赏你二人。”

听到这话,甄琼又高兴起来:“多谢官家!不过小报主要还是韩大官人『操』心啦。赏他就好!”

这不居功的姿态,倒是让赵顼笑了出来。若是朝中都是这等谦逊不居功的人,该有多好?

一旁苏颂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可是用笔名在报上发了不少文章呢。到时候天子过目,这就不太好解释了啊。只当不知道这事好了。

等到甄琼和苏颂退下去后。赵顼就对身边内侍道:“去市井买些日新报,朕要看看。”

那内侍领命,不多时就捧了一叠纸回来。赵顼拿起一看,就讶道:“这题头的‘日新报’三字,写的不差啊?是何人……”

好吧,还没问出口,他就在下面看到了米芾的名字。总觉的这名儿有点耳熟。不过毕竟只是笔好字,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继续翻看起来。过了片刻,又是一拍桌案:“这论,写的正和朕意!”

虽然自己的目标是唐太宗,但是唐宣宗面临的局面,确实跟他更像一点。若是能成就唐宣宗的伟业,平复失地,似乎也不算差?而且这刊首的文章笔简意悠,颇有些功底。就算比不上朝中那些臣子,也不算差了。倒是个人才。

看了看文章下的署名,赵顼提笔在屏风上写下了“李格非”三字。虽然小了些,但是往后总有能看到的一日。也不知这李格非有没有考取进士。

记下了人命,赵顼继续往下看,《苏定方传》?苏烈此人,也是位列凌烟阁的名将,若是能得此良将,何愁边郡不平?赵顼只看得心『潮』起伏,轻叹一声。只盼他要大用的王韶,也有苏烈那般的将才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继续后翻,是几篇杂文,以及市井逸事。这些就跟河湟扯不上关系了,赵顼却难得看了进去。就这么一页又一页,一期又一期,不知多久,竟然把一叠报都看完了。

还真,挺有趣的。

眨了眨眼,赵顼不得不承认。这小报,可跟平日惯见的邸报大相径庭,特别是梦溪生写的小论,和后面那些市井故事。怎么说,赵顼也是东京城里长大的。看着这些,他都能回忆起幼时见闻,可比这冷冰冰的宫墙生动多了。

这办报之人,是费了心思的。忍不住,赵顼问道:“这一份报,卖多少钱?”

“回官家,一份二十文,三日一出。”身边内侍赶忙答道。

“这般便宜?”赵顼都震惊了。那制一套铅活字,要何时才能收回本钱?这可当真是为国不惜身啊!难怪刚才凌霄子都拉下脸,想要借用驿力了。

当然,邮驿是不能借的。但是这样好的小报,多些人看到,对于河湟也有用处。想了想,赵顼道:“以后宫中都订此报吧。先订个……呃,五百份好了。各宫都分些,只做消遣。还有我的御案上,也要放一份。”

五百份虽说不多,但是代表的意义就不同了。只要他订报,少不得各个衙署也要上行下效。京城有多少府衙?买的人多了,不就能多赚点钱了?再说了,这也是为河湟之战铺路嘛,正好也能试试臣子们的心思。

有了这样的褒奖,想来那小道也会感激涕零吧?

赵顼自得的笑了起来。 161

喜欢造化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造化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