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八十年代锦鲤运 > 第75章

八十年代锦鲤运 第75章

作者:金面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6:29:02 来源:免费小说

  林蕊一边往热油锅里头加蒜瓣、生姜片炝锅,一边撇过脸好奇地问她姐:“芬妮家的田收完了没有?”

  “没有,还剩下一亩半。天太暗了,田头又没灯,外公说要割到手的。”林鑫按照妹妹的要求,用盐、黄酒码味,然后加入鸡蛋清裹上鱼片搅拌。

  林蕊朝锅里头放下泡酸萝卜跟泡辣椒翻炒,等到起味儿盛起来放在边上。然后直接从锅炉中舀沸腾的水下锅,加外婆切好的鱼头跟鱼骨头进去,直接大火熬煮。

  等待鱼骨头汤熬白的时间里,她终于有心思好奇:“姐,钐镰好用吗?是不是收割的特别快?”

  林鑫被先前的酸萝卜辣锅呛得直打喷嚏,此刻味儿散了些,她才好点儿。

  她摇摇头,放下搅拌好的鱼片:“太吃劲了,我们做的粗糙,舅舅钐一亩地就累得不行。后来换成爸爸,结果爸爸差点儿割到脚。”

  这时候舅舅才说实话,钐镰也不是谁都能用的,光有力气也不行,搞不好就会伤到自己。

  “我还是觉得用滚动的方式推的那种比较安全,一来用力少,二来也安全一些。”

  林鑫惊奇地从灶膛口露出脸:“哎,你和根生叔叔想的一样,他也觉得得加轮子。要不,你去跟他讨论讨论?”

  林蕊立刻昂起下巴,骄傲地强调:“我在烧酸菜鱼呢!”

  这可是正经事!

  锅盖掀开,鱼骨头汤煮的奶白,空气中顿时弥漫诱人的鲜香。

  林蕊往汤里头倒入炒好的泡萝卜泡辣椒,然后鱼片下锅翻滚至断生,一锅酸菜鱼就能上桌了。

  她兴头头催着外婆跟姐姐品尝,一个劲儿追问到底好不好吃。

  舅妈进厨房帮忙端菜,闻声笑道:“我们蕊蕊现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什么都会做。”

  林鑫放下筷子,略微皱眉:“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味儿太重了。”她有点儿奇怪,“你现在的口味怎么变的这么重?”

  江州人虽然能吃辣,但本地菜主要以口味平和而著称,菜色偏淡。蕊蕊以前不怎么吃重口味的东西。

  现在,一个串串香,一个小龙虾再就是今晚的酸菜鱼,哪个不是又咸又辣。

  林蕊从善如流:“不是我口味重,是夜市上的人口味都重。”

  看看后来夜市的主打菜,从烧烤到麻辣烫到小火锅再到铁板烧,酸菜鱼、毛血旺、香辣小龙虾,基本上没有淡口。

  据说人们的睡眠时间越少,嘴巴就越淡,相应的口味也越重。

  林鑫摇摇头,相当有专业自觉:“那经常吃夜宵的人,肯定容易血压高。你小心点儿你的身体吧。”

  林蕊乐了,她姐还真是小妈妈,啥时候都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上辈子,媒体曝出有位年轻小姐姐因为长年吃外卖,结果抽出的血全是油的新闻。她妈就一直拿着这个事儿说她,不许她老在外头胡吃海喝。

  林蕊往她姐身上蹭:“姐,你最爱我了,对不对?”

  林鑫头痛,连连推妹妹:“你也不嫌身上难受。”

  今天在田里头忙了一天,身上全是稻草屑,刺啦的很。

  林蕊哪里肯依从,一个劲儿缠着她姐:“快说快说,你最爱我。”

  舅妈哈哈大笑,冲林蕊挤眉弄眼:“那可不成,有人会跟你急的。”

  “哼,谁都得排在我后面。”林蕊得意洋洋地抬起脑袋,示意房门方向,“他也一样。”

  无辜躺枪的卢定安拎着手上的塑料袋,茫然地微笑:“老太说这个要炒一炒才好吃。”他朝林蕊笑得温和,“放心,都是你的,我不跟你抢。”

  林鑫面色绯红,尴尬地揪住妹妹企图还往自己身上扒的胳膊,板起脸来:“你少跟我来这套,我问你,作业写了没有?我今天都没看到你翻书包。”

  “姐,你这是在企图转移话……呜——呜——”

  口快的林蕊叫她姐直接捂住了嘴,只能睁大眼睛一个劲儿嗯嗯呜呜。

  林鑫冲满头雾水的卢定安微笑:“没事,她就是不想写作业。”

  舅妈对姐妹俩的小动作视而不见,只接过塑料袋看:“哎哟,今晚还有人过来村上卖牛拆骨肉啊。妈,我去地上割点儿青蒜啊,放进去一块儿炒。”

  老太最好这一口。

  外婆连忙喊住儿媳妇:“黑灯瞎火的,跑什么自留地啊。后面,鹏鹏栽的大蒜能吃了。”

  舅妈惊讶:“还真长出来了?”

  “嘿,你就小瞧鹏鹏吧,他摆的蒜头全都发芽了。他们班上的劳动课作业,他是第一名呢。”外婆笑道,“你天天忙里忙外,灯下黑,眼睛看不到了吧。”

  舅妈赶紧去屋后割了青蒜回来。大蒜这东西,跟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能再发下一茬。

  “中秋节的时候我看着还挺嫩的,一个礼拜的功夫,居然都能吃了。”

  家里头的井水是现成的,舅妈手脚麻利地打水清洗好青蒜,又拿了红椒一并切段,这样下锅炒配菜好吃又好看。

  外婆笑着揶揄她:“哎哟,你都忙成陀螺了,哪里还看得到这些啊。”她转头看小外孙女儿,眨巴眼睛,“这两天都没想起来,应该让我们蕊蕊尝尝舅母的手艺。”

  林蕊满脸茫然:“啊,舅母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啊。”

  外婆还没来得及回答,厨房窗户外头就有人打招呼:“三婶婶,你们家的那个冻水饺还有吧?”

  “冻水饺?”林蕊惊讶地瞪大眼睛,旋即欣喜若狂,“舅母把冻水饺做出来了啊?!”

  她的表情过于夸张,连舅妈都有点儿羞涩了,连连摆手:“就是自己多包了点儿,家里又吃不完,直接给冻起来了。”

  中秋节过后,闲不住的舅妈趁着自家要收稻子之前的空闲功夫,一口气包了好几百个水饺,家里头的面粉都被她用光了。

  她原本想的是先冻起来,等到自家收稻子打稻子的时候,万一忙不过来,就直接拿出来吃。

  结果前脚刚冻好,后脚就有人上门求购。

  “你道真嬢嬢家的侄儿,在深圳打工的那个,他儿子晚饭上桌了,非要吵着不肯吃饭要吃饺子。”

  村上又没有饭店,一时半会儿,道真嬢嬢上哪儿给他弄饺子去呢。

  侄儿气得要打不懂事的小孩,还是道真嬢嬢的女儿拦住了,她想起来三奶奶家里头有冻饺子,好像还不少。

  舅舅从冰棒厂回来的时候,自行车后座上的大箱子显眼的很,比平常村上卖冰棍的都大。

  原本舅妈他们也没想到要卖饺子,包好时,

  村上人就这样,谁家烧了好菜都要左邻右舍尝尝。哪家一时来不及饭不够或者没来得及烧饭,去隔壁要一碗也寻常。

  既然家里头有现成的饺子,谁家要来吃一碗,外婆他们自然直接给人家装满碗。

  谁知第二天早上,道真嬢嬢的女儿把钱给送过来了,说是她表哥坚持要给的,说没有白吃的道理。

  三十颗冻水饺,那位在深圳打工的侄儿给了两块钱。深圳不用粮票,村里头也收不收粮票肉票都没关系。

  后面这事儿就在村上传开来,大家开始默认郑家卖冻饺子了。

  这不算多稀奇,村里人农闲时候也会想办法弄点儿吃食走乡串户地卖,既挣了钱也方便了旁人。

  正巧眼下秋收,家家户户都想吃点儿好的补补油水,又因为在地里头累了一天都懒得在折腾,舅妈包的冻水饺就分外受欢迎。

  有菜有肉还有汤,关键下锅煮好了也方便,家里头的小孩吃到饺子还高兴。大家也就不吝啬这一两块钱了。

  舅妈冻好几百个水饺愣是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一扫而空。

  一斤肉一斤猪皮再加上四五斤菜,能包出两百来个水饺,成本七块钱,卖出去十五块钱,净赚八块钱,舅妈觉得这钱能挣。

  家里人都下田下地了也不耽误。谁来了要买饺子,跟房里头的老太说一声,自己放下钱去泡沫盒子里头拿一袋子就成。

  反正谁也没发现有人贪小多拿了饺子少给钱。

  舅妈特地又去隔壁村割了十斤肉,一口气又包了好几十袋子水饺冻上,照样卖的飞快。甚至还有外村的人慕名特地骑了车子摸到郑家来买饺子。

  生意好到让老太都合不拢嘴。

  好!大家伙儿能掏钱出来买饺子,这说明什么啊,说明电视跟广播上说的都没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在逐步进入小康社会,老百姓手上有钱了。

  林蕊激动万分,这就是商机啊!

  第51章 热闹的晚饭

  “这一盒就剩这一袋了。”舅妈带人去后面的西厢房, 打开泡沫盒子拿饺子给来人, “不用化冻, 直接下锅煮就行,跟平常煮饺子的方法一样。”

  来人笑道:“那你再多包点儿,一次冻个万元户出来。”

  舅妈连连摆手:“那不行, 我家又没冰箱,光靠泡沫盒子跟冰块不能摆的时间太长。嗐, 大家就是尝个新鲜, 真要天天吃, 肯定会烦得慌。”

  买水饺的大妈哈哈笑:“哎哟,那你就也开个厂, 用大冰柜冻上,卖给城里人。只要你不收粮票肉票,保准你卖给好的很。”

  说着,她一面掏钱一面笑嘻嘻地舅妈说道真嬢嬢家的侄儿。

  侄儿他们厂里头销售科长带着他们几个出差, 以为全国都跟深圳一样取消了粮票,揣着钱就大摇大摆地去上海了。

  结果可好,几个人出去吃饭手上没粮票,人家连个馒头都不肯卖给他们。后来还是旅馆的人看他们可怜, 指点他们高价从黑市买了粮票才总算没饿死他们。

  舅妈笑着接话:“咱们什么时候能像深圳那样就好了。钱能想办法挣, 可粮票什么的实在太卡人。出去办点儿什么事都不方便。”

  林蕊正亢奋地在脑袋里头列算式,看她舅妈到底挣了多少钱。闻声, 她随口应道:“快了,肯定没几年。”

  票证的存在是由于工农业产品数量有限, 为了持续稳定不得不发行来限制购买总量。只要产品充足,票证自然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农村种田都用化肥,粮食产量较前有大幅度上升。况且还有袁隆平大大的超级水稻啊。同样的,各地养殖专业户也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这些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当然不可能完全靠内部消化,肯定得推向市场。如此一来,票证还有什么存在意义?现在买蛋不是不用凭票了嘛。

  市场上的蛋脱销了没?当然没有。谁揣着钱都能买到蛋。鸡蛋鸭蛋的销路越好,就会有更多人投入到鸡鸭养殖业中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大妈听林蕊分析得头头是道,忍不住冲舅妈竖起大拇指:“你们家风水不一样,家里头出的都是秀才。我看啊,以后你家的鹏鹏也肯定要当状元。”

  舅妈笑得合不拢嘴:“哎哟,大嫂,蒙你吉言啊。我们鹏鹏要是能考上学,我家肯定在村上摆三天流水席。”

  大妈笑着出门时,顺手摸摸站在摇箩旁边逗弄宝生玩儿的郑鹏:“鹏鹏啊,好好学习,大妈妈等着将来吃你的席面。”

  鹏鹏茫然地抬起头,逗得大妈跟舅妈又是一阵笑。

  小少年无奈地摇头,重重地叹口气。算了,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他不懂。

  林蕊冲表弟直招手,示意小正太赶紧过来:“你妈卖了多少饺子?”

  鹏鹏皱起眉头来努力回想。嗯,一个大泡沫盒子能装十袋饺子,总共五个泡沫盒。现在卖的是第二批饺子。

  “行了,别算了。”舅妈朝林蕊眨眼睛,晃晃十个手指头。

  一百块,刨除肉钱跟面粉钱,这些饺子整整给她赚了一百块。

  配肉的菜不算,村里头地上的菜是真不值钱,疯长的时候都直接切了喂鸡喂鸭喂猪。谁家缺了菜跟隔壁说一声,上人家地上割几颗也没人当回事。

  林蕊及时打断舅妈:“你要是开饺子厂,这可都得算成本,那不是三五颗菜的事。还有冰柜啊,用电啊,人工啊,都得划拨到成本里头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