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八十年代锦鲤运 > 第673章

八十年代锦鲤运 第673章

作者:金面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6:29:02 来源:免费小说

  外甥女儿刚要应答,不想姨母却抢在她前头说话:“去墓地吧,我想看看母亲。”

  外甥女儿有些犯难,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工作。

  然而老妇人却态度坚定:“妈妈是永远不会嫌弃自己女儿的。”

  戴着眼镜的遗族学校毕业生鼓起了勇气:“妈妈,我们陪你一块儿去可好?”

  老妇人点点头:“当然好,那你们得按照上海人的习惯叫外婆咯。”

  工作人员赶紧去安排,不几多功夫,尽量小轿车就鱼贯朝老人家族墓地的方向行驶去。

  车子里头都是他们从美国带回来的人,外甥女儿有点儿担忧地问老妇人:“姨妈,你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毕竟是从纽约坐飞机到上海,即使机舱布置的再舒服,对于年已近百的老人而言,这趟远游也是沉重的负担。

  老妇人微微阖上了眼:“不打紧的,我没事。我们得动作快点儿。”

  又是悄无声息,又是安排遗族学校的学生过来迎接,她不想节外生枝。

  她人在纽约,却不可能不关注两岸局势的变化。

  那个人,从一开始她就不同意他接位。

  听说经国那孩子临走的时候也后悔选错了接班人,可是大势已去,纵然是他,也无力回天。

  老人们倒台的倒台,倒戈的倒戈,父子俩打下的天下,现在都已经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不说继承先总统的遗志,就连三民主义也早就被丢到一边。

  那个乌糟糟的地方,她没有办法再住下去,只能皱着眉头重新返回美国。

  不是没有人想方设法地递话到她面前,希冀可以借助她残留的影响力。可是她累了也倦了,她只想安安静静地侍奉上帝。

  外甥女儿不敢再打扰老人,只目光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她原本极力反对老人回国,因为害怕会有不测因为担心老人的身体。

  然而,老同学的一句话点醒了她,祖国始终是姨母心中无法放下的地方。

  姨母体她的难处,不想忤逆她的意思。姨母就只能将苦涩咽在心里头。

  比起身体的劳累,内心的苦楚才是最不堪忍受的。

  真正孝顺,就应该体谅姨母的难处,替姨母说出想说,却因为种种顾虑,始终无法说出口的话。

  车子行到墓园,老妇人睁开了眼睛,她看到前面停着一排黑色小车,下意识地张口问:“谁来了?”

  这是有谁也来祭奠宋家先人吗?

  工作人员也满脸茫然,赶紧派人过去问。

  不一会儿,有人回来,神情说不出的微妙,只含糊其辞,有宋副主席的老友过来祭拜宋副主席。

  不等外甥女儿再追问,里头已经走出几个人。

  走在前头的老人见到老妇人,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朝她点点头,主动朝她挥了挥手。

  老妇人心中一片清明,她清楚地明白,该来的终究会来。

  第442章 没什么可输

  4月初的上海, 已经绿意盎然。

  宋家的墓地, 杂花生树, 碧草茵茵,不时有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活泼又惬意。

  外甥女儿紧张地看着姨母, 又不悦地瞪自己的老同学。

  明明说好的就是回家祭祀,为父母亲人扫墓。怎么好端端的, 又扯上这些让人心烦的事情?

  老同学也是满脸诧异, 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模样。她满怀歉意的朝老夫人的外甥女儿投去一瞥, 她事先的确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外甥女儿下意识地想问姨母,要不要回避一下?

  可究竟是谁回避谁?这儿可是宋家的产业。如果让姨母回避, 岂非奇耻大辱?

  可是,整个大陆都已经是人家的了,他们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外甥女儿内心一阵冰凉,不由得懊恼起来, 就连风烛残年老人最后的清静,他们也不愿意给姨妈吗?

  一群人之中,最先镇定下来的反而是老妇人。

  她微微颔首,算是回复了招呼。

  墓园门口的人没有冒冒然上来说话, 而是先行避让进黑色小轿车里头, 好方便他们这行人进墓园。

  外甥女儿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无论如何, 脸对脸的打照面就好。

  大家的情况,能不凑在一块儿, 就不要凑一块儿了。

  她的老同学忐忑不安地解释:“老人家已经退休了,这几年功夫基本上就是到处走走看看,并不过问政事。他说,领导终身制的问题要从他开始解决。”

  老妇人微微笑,轻声细语道:“也好,总比躺在病床上,人都糊涂了,还有一堆人围在你边上,想方设法要榨出东西来好。”

  人都要病死了,可不是得糊涂了?

  外甥女儿不知道她是不是意有所指,不好接这个话茬。

  她知道眼下台弯的这位元首,当初姨母是不同意他上台的,认为有待商榷。

  结果有些元老背叛了姨母,没有将她的意见传递过去。

  这也是姨母最后心灰意冷,主动离开台弯的原因。

  她其实是被逼走的,台弯已经容不下她。

  老妇人却主动跳过了这个话题,礼貌地询问墓地的工作人员,可否有现成的祭祀用品可提供。

  工作人员有些为难,仓促之间,他们也没来得及做好准备。

  墓园门口的小车门开了,有人推着鲜花车出来,表示是供祭祀的人取用。

  老夫人心头情绪复杂,宋家除了二姐之外都是基督徒,即使祭拜先人也只是奉上鲜花。

  他们连这点都想到了,老夫人有种微妙的受用。

  她点点头,吩咐外甥女儿:“替我跟他们说一声谢,谢谢他们如此妥当体贴。”

  然而更多的话是没有的,老夫人面色平静地进了墓园。

  宋家墓园前身是万国公墓,当年先人在这儿买了22个墓穴,家人商议不管身前有多少争执,以后一定要葬在一起。

  可惜世事捉弄人,最终常伴双亲左右的只有二姐,大姐跟弟弟都长眠于美国。

  老妇人忍不住一阵心酸,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宋家人要葬在国外,有家不得归?

  她握紧了外甥女儿的手,语带哽咽:“我们为什么都不能回来呀?你母亲跟你父亲也是想回来的。”

  话没有说完,她的眼泪已经掉下来。

  她已经96岁了,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已经离世,宋家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

  在可预见的未来,她势必也要孤零零地长眠于异国,永远没有办法陪伴在父母左右。

  一生个性强硬的老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悲痛,泪流不止。

  照顾她的外甥女儿也难掩悲戚,抱住姨母默默地流泪。

  跟在他们身后的遗族学校毕业生们无不扭过头去,无声地擦拭自己的眼泪。

  最后还是外甥女儿的老同学双眼红红地劝慰姨甥二人,不宜悲戚过度。

  老人先止住了哭声,慢慢擦拭眼泪,默默在父母的墓前敬上鲜花。

  她在墓前诚心实意地向天父祷告,祈求仁慈的父能够允许她百年之后,得以陪伴父母身旁。

  旁边的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保健医生也全神贯注地注意着老人,生怕有个闪失。

  反而是老妇人最先从悲伤中恢复过来,脸上浮起了笑容:“我总算能够回来再看看,姆妈不会怪我了。”

  她擦拭干净脸上的泪水,又到旁边的休息室里头整理好仪容,这才慢慢踱步在墓园间。

  墓园当中最醒目的是二姐的墓穴,矗立着二姐的雕像。

  雕像面容慈和,刻得栩栩如生,仿佛多年前姐妹最后一面相见,二姐殷切看着她时的模样。

  “我跟你二姨像不像?”老夫人一开口,才发现自己声音已经沙哑。

  外甥女儿点头:“像。”

  年轻时还不觉得,等到两位姨妈都老去,她就发现她们姐妹越来越像。

  斩不断的血缘,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依然联系着彼此的心间。

  墓园的工作人员赶紧做介绍:“宋副主席生前一直惦记着你,说你是姐妹当中最聪明,最有艺术天分的,拉丁文也好,钢琴也好。”

  老夫人含着笑:“二姐总是这样,什么都让着我。”

  “主席生前想过如果您能回来,就请邹夫人帮忙接待,您住在钓鱼台宾馆,怕您住她那儿,您会为难。”

  老妇人不停地摇头,不知道是后悔当初没有横下心来不管一切回国见二姐最后一面,还是想说这些都不可能。

  她就静静地坐在墓园中,任凭故去的父母与姐姐陪伴在左右。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她的脸,仿佛幼年时,母亲温暖而干燥的掌心。

  她轻轻地喊着:“姆妈。”,闭上了眼睛。

  外甥女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姨母,朝众人点点头,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示意大家,老夫人已经睡着了。

  大家蹑手蹑脚地出去,不敢惊动老人。

  有人快步走到小汽车前汇报,老夫人舟车劳顿,已经睡着了。

  车里头的老人家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的保健医生试探着建议:“您老人家要不要也休息一会儿,刚好可以等等。”

  老人家摇摇头,脸上浮出笑:“算起来,我跟小蒋公其实是同学,我们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在一起学习,彼此关系还不错。

  老夫人是小蒋公的母亲,自然也是我的长辈。小辈等长辈是理所当然的。”

  保健医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试图劝老人稍稍打会儿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