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八十年代锦鲤运 > 第222章

八十年代锦鲤运 第222章

作者:金面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6:29:02 来源:免费小说

  那年月谁家过日子都不宽裕,能够给个没爹娘的孩子碗饭吃,就算仁至义尽了。

  村小学校长威望再高,家里头大人咬死了没钱供孩子上学也白搭。

  地底下的爹娘再显灵,铁了心使坏的人照样无所畏惧。

  鬼也怕恶人。

  他们要横下一条心的话,摆弄个没爹娘的孩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毕竟爸爸也不是他们的孩子啊。人心总是有亲疏远近的。

  林蕊撅着嘴巴,趴在她妈身上哼哼唧唧:“我觉着你对那两个小子比对我还好。”

  看看,回家就给两个家伙从里到外一身簇新。

  包里头还装了两件崭新的的羽绒服,就给他俩过年时再穿新。

  郑大夫瞪眼:“你行了啊你,你看看你柜子里头衣服多的还能放得下不?”

  林蕊朝母亲做了个鬼脸,溜到姐姐身后去了。

  等看到姐姐填写的汇款单上数字是一千,她总算稍微满意了一点点。

  嗯,就是嘛,她就说那么好,总归得知恩图报。

  林鑫放下笔,压低了声音教训妹妹:“别说怪话,今年物价涨得厉害,又是叔公七十大寿。咱们人不回去,心意得到。这是爸爸的脸面。”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表示理解不能。

  郑大夫招呼四个孩子去坐公交车的时候,林鑫特地拉着妹妹坐到了后面,给她掰碎了说白这件事。

  “爸爸是不是基本上不回老家?”

  别说郑家村,就是全国,嫁出去的女儿能回娘家过年的都稀罕。

  “爸爸对外婆家的事情尽心尽力,拿外公外婆当自己的爹妈照应。”

  林鑫掰着手指头给妹妹算,不说给老人的孝敬钱,每年厂里头发的那么多福利,除了留给家里头吃的用的,基本上爸爸都是主动送回郑家村。

  这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可远远不止一年五百块。

  林蕊腮帮子鼓成河豚鱼,还是不服气:“可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还有老太他们对我们家也好。”

  好不好都是相互的,哪有单方面付出的道理。

  林鑫笑了:“叔公叔婆再不好也是爸爸的长辈。人心肉长,要是妈妈对那头不理不睬,时间久了,爸爸心里头肯定不舒服。”

  这个中的微妙,哪里是能够放在天平上衡量的。

  林鑫叹了口气:“为什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姐妹还会吵架,夫妻相处也一样。个中分寸的拿捏,可是门大学问。”

  林蕊坏笑,靠在她姐肩膀上蹭来蹭去:“姐,你现在就想着怎么当人家儿媳妇了啊?”

  林鑫脸一板,恨恨地揪了下她的小辫子,暗道自己也是傻,跟这丫头说这些做什么。

  反正将来蕊蕊也没有公公婆婆要孝敬,哦,唯一的那位公公还是她干爹,对她比对苏木更好。

  这念头一冒出来,当姐姐的人忍不住懊恼得要拍脑袋。

  她真是被她妈给带歪了。

  蕊蕊才多点儿大,自己怎么净想这些有的没的。

  再说,就那小子还想讨媳妇,她可得好好把把关。

  林鑫看着靠在自己肩膀上,吹着窗户外头欢快吹口哨的妹妹,心里忍不住犯愁。

  这丫头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哦。

  公交车开了一路,苏木也满心自豪地给自己师弟指点了一路。

  好山好水好江州,那前头的港镇可是他外婆家。

  “外婆做的糯米藕可好吃,甜丝丝的。”

  苏木话音刚落,小和尚的口水就要滴下来。

  他前头看着奶奶炒素什锦里头的藕片就犯馋了,桂花糖藕他知道,八月十五的时候师叔会做。但每次都只许他吃一碟子。

  “师兄,你在那河里头游过泳吧,里面的水怎么样啊?”无苦兴致勃勃地挥着外头的河流,“河里头有你的味儿。”

  他声音有点儿大,坐在前座的郑大夫登时变了脸色,赶紧岔开话题:“无苦啊,要吃饺子还是元宵?”

  小和尚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走了,欢天喜地应声:“都要,嬢嬢,我都要吃。”

  听到前言的林蕊赶紧也顺着她妈的话题问下去:“妈,外婆怎么又包饺子又包元宵啊?”

  郑大夫嗔了女儿一眼:“不是你撺掇你舅妈办饺子厂的嘛。”

  林蕊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真的?舅妈的饺子厂办起来了?”

  如果不是顾忌着人还在车上,她简直就要跳起来。

  天啦,舅妈真的当厂长了!

  郑大夫无奈地点点头:“你舅妈也是被赶鸭子上架。”

  现在镇上不少厂子都停工了,外出打工的人也陆续回乡。

  说起来,宁县的领导班子危机意识的确强,已经隐约感觉到大批农业人口身份的工人失业可能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半个多月前,县里头就发文件要求县内各级政府做好迎接安定祥和春节的准备。

  郑大夫在心中叹气,他们几个进修的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时,就有人尖锐地提出来,困难才刚开始。

  春节对于国人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临近年底,失业的人愿意暂且回家先过年再说。

  但是,每年农民工返城的高峰却是在春节后。大批富余农村劳动力会涌向城市,如果城市无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那么势必要造成混乱。

  前几年的严打不就是因为知青返城没地方安置,一帮子年富力强的人成天闲着,不出事才怪。

  当年中央之所以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固然有帮助农村进行经济建设的目标,但论起最根本最迫切的原因,就是城里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不得不将他们发配到广袤的农村。

  现在,政府同样希望农村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既然政策紧缩,制造业被压制发展,那就另辟蹊径,走农产品深加工路线。

  下了公交车,林蕊激动地抓着她妈的胳膊,眼睛闪闪发亮:“妈,到底怎么成的啊?”

  穿越过来小半年的时间,她已经清楚地明白,现在并非你想开个工厂就能开起来。

  这里头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可多了。

  私人只能当个体户,跟王奶奶、玲玲姐他们一样。

  正儿八经办厂的话,一般人很难搞得赢。

  “老书记吗?老书记支持郑家村办饺子厂?”林蕊的脑袋瓜子飞快地转。

  电动自行车厂就是村办厂。

  郑大夫笑了:“你可以再往大点儿想,是镇上。”

  刚刚去掉帽子上那个“代”字的魏镇长,在县领导亲自下乡传达政府会议精神的时候,灵机一动,立刻将速冻饺子给推了出去。

  魏镇长存了私心,即使港镇刚刚起步的大棚复合种植养殖业今后能够蓬勃发展,他也不想丢了港镇工业生产的种子。

  这速冻饺子是他们镇政府常年备着的加班工作餐。

  政府削减开支,食堂大师傅觉得没搞头,每天准点下班,坚决不加班。

  魏镇长就直接问郑家村的家庭作坊订了速冻饺子,跟批发的挂面一道下锅煮,加点儿酱油醋,那就是现成的饺面,也省的人家说他天天寡着这群加班的人。

  至于那晚刚煮好的汤圆,那是应他私人要求,外婆跟舅妈单独给他们做的。

  魏镇长积极地给县领导推销。

  这包饺子、包汤圆可费工夫,一条生产线能够吸纳不少工人。

  再说无论饺子还是汤圆,都是大家伙儿喜欢吃却又懒得费工夫做的吃食,速冻产品肯定能卖的出去。

  另外,饺子、汤圆这些是不是要原材料?

  现在工厂停工,大家伙儿都被要求回乡种地,宁县本来就是鱼米之乡,那地里头水里头长出来养出来的那么多东西该卖给谁?

  他们的速冻食品厂就是收购大户啊。

  也不知道魏镇长是怎么忽悠的,这事儿竟然真被他三下两下给说成了。

  县领导拍板,同意港镇搞这个速冻食品厂,县里的副食品商场也同意先进速冻饺子跟汤圆试试。

  领导还指望食品厂搞大了,能够帮助县里头其他养殖种植业销售产品。

  林蕊目瞪口呆,她才多久没回港镇啊,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这魏镇长,只要运气不是差到苍天叹气,位置起码得坐到市里头。

  第160章 农村新气象

  林蕊跑到外婆家, 匆匆忙忙跟老太问了声好, 连锅里头煮着的卤鸡爪跟卤干子都顾不上看一眼, 迫不及待地往镇上跑。

  她不亲眼看到她的速冻饺子厂,哦不,是食品厂, 里头还卖汤圆呢,正式投入生产, 她今晚都会睡不着觉的。

  林鑫无奈地摇头, 戴好护袖去养鸡场给外公外婆帮忙。

  当初信誓旦旦要投资养鸡场的人是她, 现在已经压根忘记还有这回事的人还是她。

  现在舅妈一头扑在食品厂上,也压根顾不上养鸡养蚯蚓的事了。

  林蕊不认识食品厂方向, 猴在她妈胳膊上,缠着郑大夫带她过去。

  郑大夫被她吵得没办法,只能勉强点头应下。

  苏木原本还指望压着蕊蕊写一页寒假作业,看现在的架势, 少年也无奈,唯有耷拉着脑袋跟上。

  林蕊还有脸强词夺理,跟人家说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

  那还有说法是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 她怎么从来都不说?

  林蕊立刻转移话题, 热情洋溢地招呼小和尚:“无苦,咱们一块儿去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