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门神断 > 第202章

农门神断 第202章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06:03:08 来源:免费小说

  之前抵达月梁州,长柳镇这边就得了消息,知道闻寂雪会过来,住处自然都是收拾好的。柳义离开后,穆清彦推门看了各处,很满意。

  房中准备有火炉陶壶,方便取用热水,又有火盆,里头是好炭,不仅无烟,还放了香片,散发着淡淡香气。房门垂挂着毡帘,阻挡了冷风湿气,窗户上覆着明纸,白天拉开窗帘,采光不受影响。

  穆清彦取下大氅搭在衣架子上,将茶杯涮了涮,冲了两杯淡茶。

  闻寂雪喝了茶,还想着郑家六人的案子。

  不多时,柳义带着人送来饭菜。柳义不仅是个客栈老板,还有一手不错的厨艺,清炖羊肉、煎豆腐、炒河虾、韭菜炒鸡蛋、油炸香芋团儿、又有两份砂锅山菌鸡汤米线,两小碗甜酒煮汤圆。

  这顿饭来得迟,两人着实又冷又热,一桌看着多,最后差不多也吃完了。

  次日早起,柳义送来早饭。

  豆腐脑儿和生煎包。估摸是知道闻寂雪的口味,豆腐脑是咸口,调好了卤汁儿,撒了榨菜、花生碎、加了辣椒油,豆腐脑很新鲜滑嫩,卤汁也是恰到好处。生煎包是猪肉馅儿,加了皮冻,一口吃下去丰富的汁水,表皮撒有芝麻和葱花,底部焦黄,同样很美味。

  “这是在镇上买来的。”闻寂雪昨夜赶车进镇,早就看到街面儿上的铺子。生煎包且不说,豆腐脑做起来有些麻烦,柳义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动手。

  “下次出去吃。”穆清彦看得出来,柳义跟高天等人不同。高天焦礼这样的,好似孑然一身,甚至可能是从影楼里跟出来的,但柳义是长柳镇本地人,兴许只是机缘巧合被闻寂雪收在身边。

  饭后,两人离开客栈,选了条小路离开镇子。

  闻寂雪带他去雪家村。

  雪家村里长柳镇走路一个时辰。

  这条路很宽敞,道路也基本平坦,这都是当年雪家发迹后重修的。那时当地官府以及民众对雪家推崇备至,修路积极参与,更在雪家村村头募资修建了一座雪大将军生祠。当走到道路尽头,破败的生祠映入眼中,后面是一个个断垣残壁的屋宇,荒草遍布,如同乱坟岗。

  这里只雪家村一个村子,多年来遭人忌讳,无人迁徙过来。村子附近的田地都是好田,多为雪家祭田,雪家事后,田产充公,如今已属于别家。冬日农闲,地头自然不会有人,平时倒是入山打柴狩猎多从此过,雪家村后有座山,当年雪家先祖尽数埋在那里,是雪家祖坟地。雪家之事虽不至于连累已死先人,但十来年无人打理照料,坟头早就荒了。

  这也是闻寂雪不回来的原因之一。

  他便是回来又如何?大仇未报,他不能暴露,回来看到祖坟荒芜,却又不能料理。这些是隔房的同族也就罢了,可他亲生父母、兄弟姊妹,死后无人收敛,无法入葬,当他有能力时连尸骨都寻不着。

  “这本来是我祖父的生祠。”闻寂雪踏入破败的大门,门扉早已无踪影,狼藉满地,遍布灰尘,原本立在正中的塑像被砸倒,断裂成三部分,经过十来年风化,已然面目模糊。

  闻寂雪又道:“原来到我父亲驻守边关时,当地官府说要在这里给父亲也添一座塑像,但被父亲拒绝。当初祖父和父亲都觉得过犹不及,按理连祖父都不愿立生祠,但知道时木已成舟,皇帝还下旨嘉奖本地官府,给生祠赐匾……”

  闻寂雪对于雪家过往荣辱,一贯不喜提,这回触景生情,说了不少。

  比如,当初给生祠赐匾的并非当今这位皇帝,而是先帝。所以这里看不到匾额的残片,因为那块匾没人敢砸,若有匾额镇着,这座生祠也就没人敢动。当今这位倒是厉害,直接派了皇子前来,将先帝匾额“请”了回去。

  皇帝既然决定顺水推舟压下雪家,必然不会留下隐患,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

  正是因此,当地百姓才越发恐惧,好几年的时间都不敢靠近雪家村。

  那时更时不时有所谓告密,或是真,或是假,说跟雪家有牵连等等。

  闻寂雪一声长叹,闭上眼,再睁开时情绪已平复。

  他双膝跪下,对着残破的塑像磕了三个头,一言未发。

  穆清彦见了,冲塑像拜了三拜。

  闻寂雪握住他的手,笑了笑:“若祖父真在跟前,我可就惨了。”

  穆清彦却无法像他一样言笑,毕竟若是可以,谁都愿意亲人活着。

  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总是难以感同身受。亲自来雪家村一趟,看到处处破败荒凉,可以想见当初何等繁荣热闹,一道圣旨,夺去了多少人命,闻寂雪武功可算高深,却能忍着没直接刺杀皇帝,心性固然坚忍,煎熬又岂能少了。

  唯一可宽慰的便是,离掀开谜底的那一天,不远了。

  返回的途中,两人谈起县令席庸。

  “这个席庸在月梁州盘踞的够久了,仰仗着荣郡王和吴家才安稳至今。但今时不同往日,丽贵妃母子因着万霞县之事受了责斥,正是蛰伏低调的时候,依附其下的一派也个个收敛,倒是这个席庸以为天高皇帝远。”闻寂雪言语冷酷:“那就换一个县令,即便再坏,也不过是席庸这样。”

  天下贪官何其多,闻寂雪没那份闲心管这等闲事,但席庸此番盯上郑家六人,栽赃陷害的这般猖獗,着实触动了闻寂雪的怒火。

  闻寂雪倒不是多看重郑家人,但既然遇上了,他就无法无视。

  自从脱离影楼掌控已有三年,也就最初的时候回来了一次,布置下柳义等人。早年身陷影楼,虽说二十岁就开始接任务,可以外出,但那时影楼掌控很强,他也担心暴露,根本不敢往月梁州去。

  这三年间,虽有意不回来,但这边的相关消息没有断。

  荒坡村郑家人的底细、多年经历、如今处境,他都知道。不过,也仅仅是知晓,授意柳义暗中帮衬一二。雪家事大,作为曾经的同村,受这般牵连,却能不落井下石和迁怒,足以令人高看一眼,闻寂雪嘴上不说,心里念这份情。

  穆清彦对他的心思很清楚,但有疑虑:“便是换一个县令,偏这案子已经在县衙完结,只要上报,就不可能打返重审。”

  闻寂雪笑了:“不,不是不可能,只要用对计策,就一定能成。”

  穆清彦好奇:“你有什么妙计?”

  “这却要卖一卖关子,你只管等着看便是。”闻寂雪就是不说。

  穆清彦嗤笑:“不说就不说,我也不是那么急切。”玩笑归玩笑,他皱眉道:“且不说看成果,若要布置,将席庸撸下来,那可不是三五天的功夫。”

  按正常流程,官员都是年底回京述职,若有职务变动,也是赶在年前就料理完,分地方远近,官员们或是年前或是年后便得消息。

  例如席庸,若没有皇帝特召,他当然不能去京城,他的为官考评掌握在知州手里,知州层层上报,巡抚送入吏部。也就是说,若席庸有不妥,就得赶在年前这拨儿,错过时间,得等明年了。

  闻寂雪道:“到明年三月,席庸在桂宁县又是任满。你觉得他会去哪里?”

  一个任期是三年,通常官员在某一地最多连任一次,也就是六年。

  席庸最初在田余县连任,待了六年,到了桂宁县又是连任,也即将满六年。那么,任满后,席庸绝对要调任,平调、左迁、升迁,都有可能。若不升迁,那他就得离开月梁州,因为月梁州是直隶州,下辖只有桂宁、田余二县。

  至于月梁州知州乃是正五品,席庸没那么大能耐谋取。

  穆清彦之前忽略了这一点,不由得连连蹙眉:“这……看他先前行事,倒像盘踞在这儿不肯走。往上升不可能,没别的地方给他平调,很大可能就是离开月梁州。”略有迟疑,道:“总不会、他又调回田余县吧?”

  若是没有郑家六人的案子,让席庸任满离开,算是最好的做法。但等到那时候,案子就再无转圜,他们拖不起。

  “那就太蠢了,心思暴露无遗,且极容易引来注视和攻歼。”闻寂雪摇头。

  当初席庸从田余县转调桂宁县,算是从一个平庸的县城朝富庶的县城调任,是人之常情。他争取连任,也在情理之中,去了别处,哪怕依旧是个同等的富庶之地,却要从头开始,远不如在桂宁县早打下根基。

  席庸在月梁州将近十二年,若无更好的去处,他必然舍不得离开。

  “有人接替他?”若说席庸在月梁州当真除了收敛财富另有用意的话,那么,如今局面必然早在预料,接替者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去探探就知道了。不过,不管他走是不走,欠月梁州的,都得还!”

  穆清彦点点头:“其实按我的想法来说,对席庸背负任务一点,有些存疑。倒不是别的,只是丽贵妃母子,虽不敢说定与雪家之事无干,但依着当年丽贵妃的地位处境,便有干系也有限,再如何说,也不该她忧虑,在此埋桩子长达十二年……实难想象。”

  简而言之,若有人监视月梁州,不论是老皇帝,亦或者当年隐藏的真凶、最大受益者,都在情理之中,但丽贵妃母子,着实有些难相符。

  作者有话要说:前面有个地方写错了月梁州是直隶州,直隶州才辖县,嗯……明明写过的,糊涂了。这个影响不大,手机更新也不好改,晚两天再修改前面章节。

  第282章 师爷茂丞

  穆清彦的疑虑,闻寂雪也有相似的看法。

  若作为钉子,行中庸之道最好,无功无过,平平稳稳,也不过度惹人注目。席庸却是贪婪成性,自持依仗,横行无忌。这般处事,能在月梁州十二年,也是因着月梁州特殊,但并非每个人都如现今这位知州,碰上个硬脾气的,不是没法子惩治席庸。

  席庸倒不是真蠢,否则也谋不到如今位置,不过是贪性难改。

  如今临近年底,百姓们置办年货兴许略早,但对于官场中人,却是入冬就要忙碌。作为一个七品县令,无疑官位很低,呈给皇帝的拜年折子不过是随大流,实际上根本到不了皇帝手中。倒是得费心思给吴家和荣郡王府筹备年礼,这万万马虎不得。

  年礼这东西,直接送银子是好,但不能单单是银子,太直白了。

  之前接李四爷的请托料理案子,特意跟李四爷要了一张虎皮,便是为年礼做准备。他早就听说李四爷爱狗,养了好几只凶猛的大狗,专为上山打猎。又听闻李四爷手中有张好虎皮,价值不需多说,绝对是李四爷的得意之物,他一张口,李四爷虽有迟疑,到底给送来了。

  席庸要将这张虎皮送给荣郡王府。

  “老爷,夫人来了。”

  “夫人有事?”席庸头没抬,依旧看着手里的礼单,琢磨着有点儿简薄,还得再添点儿。

  席夫人年过半百,虽然尽力保养,到底鬓有白霜,眼带愁纹,一张口,声音也带淡淡愁苦:“听说老爷正费心送往京城的年礼,我担心女儿,特意备了点东西,劳烦老爷一并送去。”

  席庸这才抬眼看她,口气却是不耐烦:“她是吴家媳妇,给吴家生了嫡孙,是吴家大功臣,吴家能亏待了她?与其送东西,倒不如好好儿教导教导她,绫罗绸缎锦衣玉食还不满足,还想要什么?她作践的是自己,她便是死了,吴家还能再聘儿媳,她儿子可要有后娘了!”

  席庸为此烦恼着急是真,但不是关心女儿死活,而是担忧女儿死后,吴家跟自己慢慢疏远。他在月梁州盘踞了十二年,正谋求更进一步,还得吴家帮忙。

  早先试探没有回音,眼下趁着送年礼再打点一回,该有音信才对。

  席夫人却还忧虑着女儿:“怨不得她心里苦,当初是我们逼得她,那吴家少爷……”

  “有完没完!慈母多败儿!她性子这么倔强,都是你给宠坏的!”席庸连连摆手,不愿跟她再说。

  席夫人湿了眼眶,叹息着走了。

  席庸在书房来回踱步,朝外吩咐道:“去请茂先生过来。”

  茂先生是衙门师爷,名茂丞,以前居于田余县,不仅有文采擅计谋,且对田余县乃至月梁州各方人物都十分熟悉。席庸当年初到田余县上任,便有心在当地寻个臂膀,经人举荐知晓了茂先生,很合心,便请回来做师爷,日常公务也多有襄助。

  这么一算,茂丞跟他有十二年了,资历深,更是他绝顶心腹。

  席庸遇事多向其征询意见,如今面临前途大事,更是不会马虎。

  不多时茂丞就来了。

  茂丞年近五十,身材不高,白净瘦弱,几指长须,标准的文人模样。这人看上去平平无奇,见人三分笑,还带着些和气,在县衙里很会与人方便,便是都知晓他是席庸心腹师爷,也念他几分好处。

  “不知东翁召见,所为何事?”

  席庸与他极熟了,对其秉性自然了解,当即叹气道:“茂先生明知故问。”

  茂丞笑了笑:“可是为年礼之事?”

  席庸点头。

  所谓“年礼”,并非今年才送,本来参照着往年便可。然而今年另有所求,年礼自然得重新安排。再者,他未得传召,不可入京,必要派个心腹妥帖人走一趟才行。心腹随从倒是有几个,但终究不是很放心。

  “既然东翁如此重视,不如,我代为走一趟。”茂丞岂会不知他的心思,这回便主动示意了。

  席庸眼睛一亮,哈哈大笑:“若茂先生肯入京一行,此事必然十拿九稳。我先在这里谢过先生。”

  对于茂丞的能力,席庸十分满意,甚至对能得茂丞相助,很是自得。

  他是打定了主意,便是顺利调任,也要带着茂丞一起赴任,不仅是茂丞知晓他所有隐秘,更是对方的能耐让他不舍放弃。去了一个崭新的地方,茂丞不知能为他分多少忧呢。

  “不知何时启程?”茂丞问。

  “此地离京甚远,万一遇上雨雪,又要耽搁时日,早些出发的好。三日后出行。”

  茂丞点头。

  却见这茂丞又跟席庸说了些衙门闲事,便告辞出来了。离开了书房,茂丞嘴边闪现一抹淡笑,尽管一闪而逝,但分明满是讥诮。

  茂丞住在县衙后街,一处小院儿,大小十来间屋。茂丞带着老妻以及几个仆从,倒是很宽敞自在。

  闻寂雪既说要打探,自然不耽搁,当天就派了人,正好发现这茂丞有些异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