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晚冬 > 第47章

晚冬 第47章

作者:小夜微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46:42 来源:免费小说

  安定侯倒罢了,只是那杜明徽是出了名的目无下尘,压根瞧不起唐令这等权阉,竟然会来晚宴?

  果然,众臣皆起身出列相迎,而唐令更是亲自从上首高座下来,疾步向殿门口走去。没一会儿,两个小太监率先躬着身打帘子,随后,两个衣着简素的家仆抬着个小软轿进来。

  软轿上坐了个六十上下的老者,容长脸,高鼻梁,花白须发,一派的儒者风雅,可眉宇间又不失傲然之色,此人正是翰林院的编修杜明徽。这杜明徽不苟言辞,竟也不避忌讳,穿了身月白色的儒袍,脚蹬双粗布厚底皂靴,哪里是来赴宴,简直就是来奔丧。

  紧跟在软轿跟前的是荣明海,他倒是意气风发,穿的也喜庆,但还是十分有礼地侍奉在舅舅杜明徽身侧,并不敢拿侯爷的架子。

  “老大人,本督没看错吧,您老竟会来?”

  唐令笑着抱拳见礼,赶忙让人去他的座位跟前加了两个座儿,一个自然是荣明海的,另一个则是这杜明徽的。如此吩咐罢,唐令亲自上前去扶杜明徽起身。

  谁知这老人竟挥挥手,淡淡说道:“老朽今日腿疾发作,起不了身,唐督也不必来扶了,阿大阿二,抬我入座吧。”

  唐令一愣,并未恼,只摇头无奈笑笑,他是知道这老头的心思,太清高太傲了,不愿意踩一下他的地,更不愿坐一下他的椅子,故而坐着轿子赴宴,绝不落地。

  唐令瞧见杜明徽入座后,又看向“老友”黑鬼。

  只见荣明海大手一挥,让心腹老梁抱着贺礼上前来,他将老梁手中捧着的锦盒打开,从里头取出把短剑,拔出,腕子一扭,耍了个剑花,两眼盯着泛着寒光的剑身,指头弹了个响儿,笑道:“这把剑是先帝赐给本侯的,削铁如泥,是让本侯斩尽天下奸邪。如今正逢唐督生辰之喜,本侯借花献佛,将此剑赠与唐督。”

  唐令淡淡地瞅了眼那把毫不起眼的短剑,冷笑了声,说了两句客气的话,正要收下时,谁知瞧见荣明海拿手挡了下,只交给他剑身,并未给他剑鞘。

  “此剑毕竟是先帝所赐,本侯不敢忤逆先帝在天之灵,就送唐督剑身,本侯拿剑鞘,希望有朝一日,此物还能合而为一。”

  荣明海说这话的时候,一派的云淡风轻,可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他终有一天会将唐令拉下马,用此剑斩除此奸邪权阉宦。

  “哈哈哈!请!”

  唐令竟哈哈大笑,并未着恼,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赏之色,他侧过身子,让出条道儿,请荣明海上座,又叫人去抱珍藏的四十年老绍兴黄,今儿一定要和侯爷不醉不归。

  待老酒端上后,唐令让孙公公去给杜明徽及各位大人斟酒,众人自然是要敬督主三两杯,尤其是荣明海,连住与唐令干了十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祝寿淡话,便归座儿,拿着筷子大快朵颐。

  唐令见杜明徽并不饮酒,只是喝着自己带着的苦茶,他冷笑了声,暗骂这老鬼实在是不知好歹,给人没脸,不过他到底是三朝老臣,如今更是帝师,连太后都得恭恭敬敬地尊他,罢了罢了,让他一道又如何,谅他也翻不出什么花样儿来。

  “老大人,酒菜可合您的胃口?”唐令笑着询问。

  “唐督主,你太客气了。”杜明徽拿着紫砂壶饮了口茶,淡淡说道:“本官也是受人之托,来贵府瞧一位文才极好的姑娘,看罢就走,她在哪儿?”

  受人之托?

  唐令眉头微皱,想起了,听探子回报,当日小婉从白云观下来后,那戚文珊也紧跟着下山,让家奴韩虎拉了辆驴车,带她连夜回大梁。这女人并未回侯府,而是去了她舅舅家,她舅舅不让她进门,她就跪在大门口,也不嫌丢人,一直跪到准许她进去为止。

  难道杜明徽能来府里,是戚氏去求的?这事和小婉有关么?难不成小婉此番为他献舞祝寿,目的不纯?

  唐令并未将不满表现在脸上,招招手,叫孙公公去让乐师准备,并让人去请小姐和翩红,告诉她们可以入场了。

  偏殿里的沈晚冬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荣明海的笑里藏刀、杜明徽的目下无尘、唐令的大气隐忍还有诸官的复杂笑意……但愿吧,但愿这次一切顺利,能不能把自己脏了的名声洗干净,全在今夜!

  正殿里的乐师们已经将琴、鼓摆放好,殿中间的所有舞姬也退出,婢女们又抱来捧蜡烛,点在落地铜灯盏上,大殿登时又亮了几分。

  沈晚冬此时甚是紧张,口干舌燥,手心都渗出了汗。

  正在此时,准备上场的翩红提着长剑走过来,轻捏了下她的腕子,并且扭转着脖子和腕,莞尔一笑,小声道:“不用紧张,你就拿出当初弹《楚汉》时的那种狠劲儿,我虽不知你又要做什么事,但我感觉,肯定比上次更惊世骇俗,不过好在这回不是踩着我的头了。”

  这番话将沈晚冬逗得噗哧一笑,紧张的情绪登时消减几分,其实换个角度看,她与翩红性情挺像,还是可以相交的。

  只听外面响起羯鼓密集地咚咚之声,第一支是翩红跳的武舞,曲子是唐玄宗所做的《春光好》,相传当年玄宗喜击羯鼓,正逢满园杏花绽放,当即作此曲。

  当羯鼓再次密敲而来之时,翩红眼神忽然变得凌厉起来,足尖一点,飞身跃入正殿中间,登时就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去。

  她此时就似变了个人,有如易水之上的少年侠客,随着鼓点的节奏舞出逍遥剑气,腰肢虽柔,可腕子上的力气却大,剑声竟似要盖过羯鼓之声。

  当少年之剑舞罢,只听乐师又弹奏出铮铮然的秦筝,琴音有若金戈铁马,排山倒海而来,而翩红这会儿也似乎醉了,柔软腰肢朝后极力弯曲,做出醉卧沙场之状,转而间,收剑倒地,头枕着长剑,眼闭着,嘴角含着笑,似乎已经微醺了。

  只听此时,古琴悠然之声响起,武舞已经结束,文舞要开始了。

  沈晚冬紧紧地抱着琵琶,将鞋子脱下,在脚腕上绑了串铜铃,准备赤脚上场。

  她略向大殿扫了圈,果然,所有人都被翩红的舞姿所倾倒,就连唐令都不仅拊掌微笑,与荣明海对望一眼,点头赞许。好,气氛果然被这天下第一舞姬带热,接下来就该她出场了!

  可就在此时,沈晚冬发现那位杜明徽摇了摇头,脸上颇有几分不屑之色,好似对翩红的舞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头靠在软轿上,闭眼小憩。

  沈晚冬一惊,如果杜明徽连看都不看一眼,那她费劲心思,不就打了水漂了么。

  算了,不论如何,先跳完再说,她还有后招!

  第64章 关雎

  素手急拨琴弦, 弹出串轻快欢愉的前奏。

  沈晚冬抱着琵琶,旋转着出场,因衣衫过于轻薄, 故而只要稍微动作, 就有凌风飘然之感,她微微屈膝, 莞尔浅笑,给唐令福了一礼。

  而正在此时, 从偏殿里鱼贯行出四个穿着水绿色裙衫的绝色舞姬, 她们梳着大辫子, 手上抱着描了杏花的羯鼓,并未有任何簪环装饰,犹如江南溪边的浣纱女, 明艳而淳朴。

  她们四人轻移莲步,手轻拍着鼓面,左右各站了两人,将沈晚冬拥簇在最中间, 恰似荷叶捧着湖心最娇艳的那朵荷花。

  五人皆正当妙龄,或扭腰又或摆手,用娇如黄莺的声音轻轻吟唱《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沈晚冬一边跳着,一边扫向在场的所有男人。唐令自不必说,面带微笑, 眼里流露出来的温柔宠溺怎么也遮掩不了;而荣明海也是相当高兴,两眼直盯着她,手指还在桌面上轻轻地点动,来合着鼓点与琵琶的节奏;至于其他男人,此时更是兴致勃勃地看着她这条传说中的蛇蝎美人,有人点头微笑、有人交头接耳、有人拊掌赞许……还有人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比如那位须发皆白的杜明徽大人。

  这杜明徽只是淡淡地瞅了眼她们几个,便拿起紫砂壶细品茶,再不多看一眼。

  沈晚冬扭了个“飞天”之姿,再次拨动琴弦,这次,她的琴音稍显幽柔,与那四个女孩跳出在河边洗衣的动作,一齐唱《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果然,杜明徽瞧见第二支舞曲,似乎稍有了点兴致,垂眸若有所思,但摇了摇头,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如痴如醉。

  沈晚冬没有因此乱了心绪,她使了个眼色,为她伴舞的四个女孩退下,留她一人在殿正中间独舞。

  此时,乐师们忽然弹奏出个哀伤之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似乎是一个贫苦的妇人,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朝着远方眺望,思念她出征未归的丈夫。沈晚冬跳了几个极优美的动作,半跪下,一边拨动着琴弦,一边轻唱着《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当最后一抹乐音奏罢,沈晚冬已经抱着琵琶躺在了地上,窝成个美人卧,有如一朵夜游在雨中的荷花,忧伤且孤独。

  舞罢,沈晚冬将琵琶交给翩红,赤脚疾步上前,细碎的铜铃声与那幽幽荷香,荡漾在殿里每个男人的心头。

  她盈盈下跪,给唐令磕了个头,学着男子那样,抱拳给上首的叔父行礼,甜甜笑道:“小女愿叔叔福寿安康。”

  唐令自然是舍不得他的小婉给他磕头,更不愿意让这许多男人看见小婉的娇憨可爱,还有她洁白如玉般的小脚。

  “快起来,孙公公,给小姐拿个最大的赏!”唐令身子微微前倾,抬手,凭空虚扶底下跪着的沈晚冬,若这会儿要是没人,他一定会跑下去,把他的小婉抱起来转圈,让她的长发带缠绕在他的脖子上,永不分开。

  可是殿中跪着的女人仿佛并没有起来的意思,笑盈盈的,似有些害羞,又似小猫般淘气,眨着眼看他。

  “怎么了?”唐令柔声问。

  “叔叔,小婉献给您的舞,可好看?”沈晚冬笑着问。

  唐令傲然地环视圈四周,瞧这些男人眼底流露出的真实**,就知道好不好看了。

  “自然是好看。”唐令微笑着说。

  “那小婉想跟叔父多讨个赏。”沈晚冬歪着头,似在撒娇。

  “你说。”唐令虽仍笑着,可不知不觉已经有了些许警惕,小婉会问他要什么?

  “我要……”沈晚冬笑着,故意停顿了下。

  正在此时,她发现上首坐着的杜明徽招手将仆人唤来,连看都不看她一眼,眉眼间透着不耐烦与对“名妓”惯用伎俩的厌恶,这老人只是淡淡地对唐令说了句:老朽有些犯困,就先告辞了。

  说话间,杜明徽就让下人把他的软轿抬起,闭着眼,不愿再瞧这对叔侄俩的“打情骂俏”,想赶紧离了此地,回家用“颍水”来洗耳朵。(注2)

  而荣明海见舅舅要走,赶忙起身,有些无奈地看了眼沈晚冬,又轻摇了摇头,示意女人莫要放在心上,他待会儿就回来。

  “求叔父给侄女儿一个机会,去整理散落于天下的坟籍。”

  沈晚冬不急不缓地说出这话,并恭敬地再次给唐令磕了个头。她用余光去瞧周围的大臣,武将倒罢了,对这些文质彬彬之事并不甚了解,那些文臣则相当讶然,不太相信这话能从一个风尘女子口中说出来。

  而杜明徽这会儿果然不着急走了,给仆人使了个眼色,重新入座,好似要接着听下去。

  “你说什么?”唐令有些吃惊,饶是他平日里见过无数的大风大浪,这会儿竟也不知如何接过这句话。

  “回叔父的话。”

  沈晚冬笑着起身,落落大方地环视了圈周围的大人物们,丝毫不露怯,不急不缓道:

  “自四十年前“慕元之乱”始,经籍便遭厄运。逆贼慕棠与元之献驱其骄兵悍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北方民不聊生,而虎视眈眈的宋人更是趁机侵占戍边数州县,北方缙绅、士人被迫南渡,无数典籍散亡,此一大劫也;贼枭慕棠在北方自立为帝,大肆搜捕坑杀有为士人,三十年前太.祖皇帝愤起讨贼,诛杀慕棠,收复北方,那逆贼在大梁被攻下的当夜,**于上阳宫,大火烧了三日三夜,致使密府图籍烬毁,此又为一厄。”

  说到这儿,沈晚冬发现唐令的脸色忽然不对劲儿了,眸中的怨毒和悲痛难掩,他端起金樽饮酒,谁知竟因手抖,扬出了少许。不过失态也只是一瞬,他很快又恢复平日里的冷静沉稳,垂眸看着殿中的沈晚冬,点头微笑,道:

  “你这孩子倒是对陈年往事了解得很。”

  说罢这话,唐令扭头看向杜明徽,笑道:“本督记起几年前杜大人向本督提议,要颁下“求书令”,重新整理典籍。可朝廷事忙,此事一直搁置了下来,不想本督的侄女儿竟也有这份心胸。”

  杜明徽捻须微笑,道:“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典达。整理坟籍非一朝一夕之事,那得无数翰林学士倾尽心血方能达,不知小姑娘这番话,是哪位先生教的?”(注3)

  沈晚冬笑了笑,这老头在疑心她呢。

  “杜大人,小女原本编排了支叫《桃李春风》的舞,可听闻大人要来此,特意在三日前临时将舞改为这支《关雎》,小女才疏学浅,不登大雅之堂,还请您指点一二,跳得怎样?”

  杜明徽一愣,好哇,这小丫头是在给他卖弄才学呢。

  果然,有个武将不懂风雅,拊掌大笑,插嘴道:姑娘跳的舞自是极美的,琴弹得好,唱的也好。

  杜明徽白了眼这武将,小声骂了句俗物,随后抿了口茶,向众人解释道:“姑娘跳的舞,头一支是《关雎》,次为《葛覃》,最后一支为《卷耳》。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并未有半点哀伤之味。不少后学怀疑,难道孔子说错了么?原来那古乐章的通例皆三为一,乐而不淫者,当为《关雎》《葛覃》,哀而不伤者,正为《卷耳》。难为姑娘这般有心思,腹内果真是有才学的。”

  说到此,杜明徽来了兴致,竟也忘了自己有“腿疾”在,起身朝沈晚冬走去,他目光坦荡,上下打量沈晚冬,点点头,决心再考量番这个想要做大事的小女子,笑道:

  “小姑娘说是要整理典籍,你倒说说,如何做?这样做的意义又何在?”

  沈晚冬早在多年前就听父亲说起过关乎古籍目录之事,加之数日前决心洗净名声时,便在腹内打了多遍底稿,她给面前这儒雅博学的老人屈膝行了一礼,笑道:“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刘氏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注4)。宋朝的郑樵说:学术之苟且,由源流之不分。书籍之散亡,由编次之无纪。(注5)小女秉承父志,校勘群籍,编撰目录之书,辨学术,考源流,以便后来学子读书。”(注6)

  “你,你说什么?”

  杜明徽身形有些晃动,这话似乎有三十多年未听到了,难道这姑娘竟是那人的后人?老人皱眉,仔细打量沈晚冬的眉眼,不错,是有些像。

  杜明徽也未当着众人的面问沈晚冬父母是谁,哪里人氏,他只是点头捻须微笑,一派的云淡风轻,眼里尽是欣赏喜爱之情,十分坦荡地看向唐令及荣明海等人,笑道:

  “姑娘的确有灵气,若是日后有名师指点,用心苦读,想来必有番成就。”

  正在此时,荣明海大笑,十分适时地插了句嘴:“舅舅向来吝惜溢美之词,难得对沈姑娘这般喜爱,想来姑娘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