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宜昌鬼事3大宗师 > 第24章

宜昌鬼事3大宗师 第24章

作者:蛇从革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03:21:30 来源:免费小说

  道教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两种本领。那就是北宋年间,斩鬼升仙的道家宗师——黄裳。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推断,申德旭也慢慢移动到徐云风的对面,果然他看到了徐云风的眼睛与刚才完全不同,两个眼眶里同时出现了两个瞳仁。而且左眼的瞳仁已经变成了赤红色。

  黄裳斩鬼升仙图,申德旭见过,那张图里面,黄裳是四只眼睛,上面的两只眼睛是通红的。

  申德旭到现在才真真切切的明白,眼前的这个徐云风,身手和地位,决不在王鲲鹏之下。可是竟然没有这个人的任何传闻,实在是太奇怪了。

  空气里的飞刃愈来愈快,刀锋划破空气的声音隐隐有了雷声。再这样下去,仓库里的人都很难逃过这一劫。

  徐云风突然哈哈的笑起来,眼睛里的一黑一红两个瞳孔,看起来让人不寒而栗。黄坤尖叫起来:“师父,我找到了。”

  申德旭看到黄坤拿着一个乌龟爬到徐云风的身边,那个乌**四肢已经伸了出来,但是头部缩在龟壳里。徐云风的手指张开,放在龟壳的前方晃动,乌龟的头猛然伸出来,向徐云风的手指咬去,却咬了一个空,原来是徐云风的手掌轻微晃动,他的一根指头缺了一截。

  就这么一个间隙,徐云风的炎剑挥下,把乌龟的脑袋砍掉。申德旭看到这个细节,心里发毛,因为他也观察过王鲲鹏,王鲲鹏的手指也是少了一截的。

  按照诡道的规矩,看来这个两人的手指头都是拜对方所为,他们两人并不是王鲲鹏所说的兄弟关系,而是更加复杂得多。

  申德旭还在胡思乱想,徐云风已经又抬起炎剑,平平的挥动,把那具尸骸的头颅砍掉。

  然后徐云风对着上方大喊:“方浊——”

  一瞬之间,巨大的声音把一切都掩盖,四周腾起了无数的灰尘,让所有人都看不清楚情况。但是空气中的飞刃破空声也嘎然而止。

  当所有的灰尘散尽之后,申德旭看到仓库四周的墙壁全部倒塌。屋顶的钢构和瓦片全部坍塌下来,但是避过了所有人。

  王鲲鹏和自己的下属站在仓库之外的地方,他的身边还站了两个女道士。

  徐云风慢慢走到一个女道士面前,微笑着说:“我还以为所有人都把我给忘了。”

  方浊用手拍了徐云风的肩膀一下,“你为什么不来告诉我?”

  “北京太远了。”徐云风故作轻松的说,“你知道我找个人很懒嘛。”

  这个楚国流传下来的荡离阵法,就在徐云风和方浊两人联袂之下,给破了。

  “这个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申德旭对王鲲鹏说,“你的七星阵法有了荡离的帮衬,威力会更进一步。”

  “还不够。”王鲲鹏脸上看不出任何兴奋,“远远不够。”

  四、听弦部:小序徵羽角

  鄱阳湖水战之后,朱元璋击败东边的张士诚,终于统一了中国南方,在刘基的建言下,定都于龙盘虎踞的金陵应天,国号“大明”。朱元璋起事是打着明教的旗号,所以建国后抛弃了“吴”,定下国号为“明”。

  随后的几年里,派遣徐达常遇春扫荡中国北部,击败元朝名将王保保,元顺帝逃亡漠北,元朝彻底覆灭。在中原维持了九十六年的蒙古人回了北方。至此,大明一统天下。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从民间选拔十名僧人,准备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这些僧人对自己的前途十分期待,因为这关乎着自己的今后的命运。他们纷纷在私下讨论,跟着那一个藩王会更有前途。但是大家都对北方的燕王和宁王不以为然。因为这两个藩王,还承担着守护明朝北方疆域,时时刻刻要和北元残余的蒙古军队交战。过去了,很难享到清福。

  只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岿然不动,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但实际上,他在等待,等着一个人,那个人不仅仅是来改变他的命运的,而是要施展的穷奇一生的报复。这个叫道衍的和尚,他一生的报复,只有一个,发扬光大诡道的门派,为自己的师父席应真报仇。

  道衍,俗名姚广孝,他就是席应真失败后,告诉刘伯温,即将彻底埋葬他所有布置的棋子!这就是席应真败在刘基的手下之后,对刘基许下的诅咒。

  多年后道衍离开了应天,跟随者燕王朱棣来到北平。

  道衍一丝笑容爬上了他的嘴角:老师,属于我的时代到来了,大明第一谋士,虽然不是你,但是也不会是刘基,因为。。。。。。一定是我!

  席应真秉承诡道,而诡道曾经和纵横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北平之后几年,燕王好像已经把道衍这个老和尚给忘记,迟迟没有召见道衍。但是道衍并不着急,他等着燕王,因为他要和燕王说的事情,关乎着燕王所有的身家性命。燕王还在等,等他的父亲去世。太祖在位一天,朱棣绝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道衍只能和朱棣一样,每晚看着南边,等待着那一天到来。

  北平的八臂哪咤,就在道衍所站的脚下,当年徐达拿着刘基的图样,在北平经营多年,终于建立了这个八臂哪咤的布局,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风水,对抗北方元朝残余的武装。

  明帝国一南一北,南边应天是龙盘虎踞,北边北平是八臂哪咤,辅佐帝国的千秋基业,这刘基一厢情愿的设想,却是道衍翻盘的机会。

  朵颜三卫已经归附燕王。南边的太祖圣上归西的日期临近。道衍需要开始打算拿到八臂哪咤的布局图,这张图,道衍知道在哪里,而且他势在必得。八臂哪咤的布局,就在徐达的女儿,朱棣的妻子,徐王妃的手中。

  终于在一个傍晚,夕阳如血一样的挂在西山,道衍正站在自己居住的道观里冥思。燕王带着他的随从来了,道衍心里忍不住想,王爷比自己想得更加着急。

  道衍跟随燕王到了北平,被安置在这个庆寿寺里几年,庆寿寺并不大,在北平籍籍无名,道衍当了一个挂名的主持而已。寺内的僧侣知道他是燕王为了给马皇后祈福的僧侣,燕王也没有重用,随意安排下来的人,对他也并不热情,也不巴结,但是也算是彬彬有礼。私下里却对道衍十分的不屑,因为道衍虽然是一身和尚打扮,剃度了头发,也有度牒,但是他参悟的,却是道籍。

  燕王带着随从,来庆寿寺并没有事先告知,庆寿寺的僧侣都跪拜在道路两旁。道衍看见燕王后,也随即跪拜。

  燕王朱棣穿着一身黑衣,虽然质地华贵,颜色却很朴素。他比太祖要高很多,并且十分结实。燕王打过很多仗,在所有藩王里,最像太祖的儿子,就是他。

  燕王的黑衣,也应对了地处北方的属地,但是道衍从第一次看到他尚黑的穿着,心里就明白,这个人他没有白等。太祖出身于摩尼教,所以明朝得国后尚赤,也许朱棣很早就有了水克火的心思,只是别人都看不到,刘基能看到,却已经死了。

  燕王已经走到了道衍跟前,命令道衍起身,他一辈子戎马,出生都是在军营里,身上保留着军人的作风,不太喜欢繁文缛节。道衍站起来,看着燕王,他曾经许诺过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现在他要兑现了。燕王身上的杀气道衍能感受的清清楚楚,如果今天他说错半个字,立即就会身首异处。不过道衍并不害怕,他已经想好了,想好了十几年。

  燕王已经把命令所有的随从退开几十步,留下道衍和自己站在塔林的空地上。

  “王府淹了。”道衍没有想到燕王竟然问了这句话,“你有什么办法?”

  “有。”道衍说,“但是臣缺一个东西。”

  “那东西在什么地方?”

  “就在大王的手上。”

  燕王不习惯道衍和自己说话的方式,他号令部下惯了,很少有这种相互琢磨的处境。但是道衍知道,燕王就是个习惯琢磨人心思的人。

  道衍没有逼着燕王回答,而是蹲下来,折断一根松树枝,在地上画起来。画了一个小孩,八个胳膊,然后再画小孩的五脏六腑。

  “八臂哪咤,”燕王一看就知,“北平的布局,国师刘基说服了父皇,让徐达修建。”

  道衍没有应声,继续在八臂哪咤的手上分别画了两柄长枪,两柄宝剑,一条红菱,一个乾坤圈,一块金砖,一个九龙火罩,脚下两个风火轮。然后在下方画了一个巨大莲花。

  燕王看得明白,问道衍:“听说幽州自古地下有孽龙,当初国师,就是为了压制住孽龙,才修建了这个八臂哪咤城?”

  道衍不敢再卖关子,站起来说:“王府里的水是不是从井里冒出来的?”

  “两口井,”燕王说,“一口冒黑水,一口冒血水。”

  “距离王府十七里,有一个古井,是为海眼,”道衍说,“我能在哪里把地下的东西压制住。但是臣需要一个东西。”

  “我手上的东西?”燕王说,“是什么?”

  “刘基画的八臂哪咤的图谱。”道衍如实回答。

  “我没有,也许那东西跟着国师下葬了。”

  “我去过刘基的墓地,”盗墓是死罪,但是道衍仍然冒着风险说,“他墓地没有这个图谱,所以我认为,这图谱应该在魏国公(即徐达)手上。”

  燕王沉声说:“魏国公也死了。”

  道衍不说话,看着燕王笑起来。

  “难道在徐辉祖手上?”燕王说了之后,马上醒悟,道衍刚才说过,这东西在自己的手上,“为什么?”

  道衍说:“因为王妃跟随大王在北平。”

  燕王结束了和道衍的谈话,立即带着道衍回到王府。第二天一早,道衍就被一个二十多岁的下人求见,来人递给道衍一张残破的图纸,道衍还没有拿到手上,就知道这是刘基当年的八臂哪咤图谱。

  来人就要离开,道衍突然叫他止步,询问下人的名字。这么重要的东西,让一个年轻人送过来,他一定是燕王很器重的人。

  年轻人回答自己姓马,名叫马和,但是大家都称呼自己为马三宝。

  道衍对马和说:“海眼的事情,我需要你做副手,大王不会不答应吧?”

  “大和尚太看得起小人了。”马和说,“我只是个。。。。。。”

  “太监?”道衍笑着说,“你是色目人(元明具有阿拉伯血统回民统称),但是你想不想做一个跟旁人不同的太监,你应该听得懂我说的话。”

  马和跪拜,“小人不懂。”

  “听说西方极远之地,有个圣地,是你们色目人祖先来源,那地方叫什么?”

  “麦加。”马和一说出口,就知道自己已经在道衍面前没有了任何保留。

  “我能让你去一次,”道衍说,“听说每个色目人都有这个愿望。”

  “我家族几百年都没人去过。”马和说,“我也只是听父辈说起而已。”

  “去还是不去?”

  马和看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的确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老人,他也明白,道衍身上具备着一股能力,能够让人完全信服的能力,无论他许诺的多么天方夜谭的承诺,但是就有一种让人无法质疑的状态。这个就是燕王能够看重他的原因吧。

  翌日,燕王下令,着令庆寿寺大和尚道衍治理王府水患,宦官马和作为副手,统领五百禁卫,征调两百名铁匠,五百名民夫,一百名道士随时听从道衍差遣。

  道衍跟随燕王,一直默默无闻,等了这么久,燕王突然告诉他王府里冒出了黑色和红色的井水。并且让他想办法,道衍心里非常平静。因为他知道,燕王根本就是在试探他。

  因为,王府绝无可能有井水冒出。

  燕王在给道衍出题,这个题目,事关重大,道衍明白,如果自己猜测燕王的心思略有差池,自己就永远得不到他的信任。

  现在道衍计算着手下可以调用的人员。

  五百名禁卫,五百名民夫,一百名道士。。。。。。。还有两百名铁匠。

  现在谕令即下,是为道衍赶水。道教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翌日,一千三百名军民工在马三宝的带领下,到了庆寿寺。庆寿寺的一干僧人,才知道这个挂名的住持非同一般。远不是之前以为他只是个燕王打发到庆寿寺的普通和尚。

  道衍换了一身袈裟,在庆寿寺前,指挥军民搭建了一个高台,架起一个大鼎,鼎内放入一个巨大的乌龟,供奉起道教的玄武。在神坛上,开始作法。法事做了连续七天。

  引来北平的百姓关注,都纷纷来观看。所有人都知道了庆寿寺的住持道衍是一个本领高强的和尚,现在要替燕王镇压北平地下的孽龙。

  元明时期,宗教教派众多纷杂,佛道不分也是常见,即便是庆寿寺僧人也不以为意道衍供奉道教北方水神玄武大帝。

  整个法事大肆铺张,十分奢侈。燕王也赐给了道衍银两无数,让道衍挥霍。

  第八日,供奉玄武的礼毕。

  道衍带着手下人众向着东直门进发。一路上,前方一百名道士与几十个和尚在前方分列左右开路。

  和尚举着降魔杵,道士手持长幡。

  道衍走在队伍中段,身前两个民伕抬着一个神龛,神龛上一个巨大乌龟,身上覆盖一个黑色的绸缎,绸缎上绣着绿色的牡丹。

  副手马三宝跟随在道衍身后,步步紧随。

  道衍和马三宝身后是五百名禁卫紧紧跟随,禁卫之后是两百名工匠,然后是五百名民伕。队伍浩浩荡荡,一直走到东直门内,沿途的百姓都驻足观望。都看见了道衍和尚的大排场。都感慨道衍的排场,看来赶水的法事,绝对非同寻常。

  道衍在东直门内,到了一个小河沟旁,河沟附近有一个老井,吩咐所有人停下,然后在老井方圆两百丈,划了一道痕迹。命令民伕顺着痕迹砌墙。

  不出一日,墙壁砌成。

  又过几日,道衍在墙壁内西方筑起铸铁炉,然后让马三宝向燕王通报,需要大量铁器作为熔炼之用。

  让马三宝十分意外的是,燕王已经准备好了大量铁器,很多都是农夫的犁具,还有破损的旧兵器,犁具一定是从民间收罗而来,旧兵器却都是蒙古人常用的兵器。看来这些兵器是燕王和蒙古人交战俘获而来,但是从来没有让旁人知道。

  马三宝带着铁器回到道衍处。道衍看见带来的大量废弃铁器,脸色平静,但是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看来自己的已经猜对了燕王的心思。

  道衍命令民伕,继续修建铸铁炉,一连修建了几十个。然后点火开工,两百名工匠立即开工。

  道衍让所有铁匠开始打造锁链。

  不出几日,锁链陆陆续续打造出来,已经有了几十丈,道衍招来乌龟,将锁链的一段扣在乌龟的尾部的龟壳上,乌龟是一只几百年的老乌龟,不知道道衍从什么地方谋得。身体巨大,力大无穷,十分凶猛。在放出缸外的时候,还把一个禁卫给咬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