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刚成首富,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65章 老朱你太不厚道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元璋就宣布了这件事情。

不过却格外强调了一条。

“这是朕对两位皇孙的考教,任何人不许插手,否则定斩不饶!”

他冲着群臣说道,目光冷冽。

这下子大伙都明白了,朱元璋这是把两位太子继承人摆在了明处。

你们不都是在猜测吗?

不都是在选择站队吗?

既然这样,那就来场公平竞争!

“可是陛下为何要强调这一条?”

“这似乎是在刻意维护小二爷啊!”

很多人都在心里如是想道,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小三爷朱允熥身后都是打仗出身的大佬,要是有他们的帮助,这比试也就不用进行了。

吕本,刘三悟和黄子澄这几人对视一眼,都感觉心里的那块大石终于落地。

而朱允熥身后这些人却有些愤愤不平,觉得朱元璋是在刻意偏袒朱允炆了。

“奶奶滴,允熥根本就没在京城,怎么去带兵,到时候怎么去比?”

冯胜在心里叫道,看向了其余几人。

“陛下这似乎不公平啊。”

傅友德也是在心里默默想道:“虽然那两千蒙古铁骑的战力非凡,但也只有两千人,而朱允炆却是有五千人,而且还是由他在京都三大营里去挑选。”

李善长面无表情,徐辉祖低头不语,一众人都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之中。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些人,心中不由得呵呵冷笑。

“跟我玩,你们都还差点!”

“两个孙子,你们就各凭本事吧!”

想到这些,他不禁都有一种恶作剧般的快感。

.

朱允炆和吕氏在文华殿里焦急的等待着今日早朝的结果。

按照黄子澄几人的说法,陛下一定会在今日早朝的时候对这件事情有个合理的解释,否者莫名其妙的让皇孙带兵,定会招来言官们的攻击。

临近午时,早朝的消息终于传回了文华殿里,吕氏和朱允炆一听之后大喜。

“我就说嘛,皇爷爷不会不想着我的。”

朱允炆颇有些兴奋的说道。

吕氏也是暗暗点头,朱元璋这么做,就像是砍断了朱允熥的手脚一般,没有外来的借力,朱允炆和朱允熥在带兵上就处于同一起跑线,朱允熥毫无优势可言。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允炆有大把的时间,而朱允熥没有,从这一点上来看,陛下似乎还是偏袒朱允炆的。

这让吕氏很是高兴,她笑着对朱允炆说道:

“孩儿不要高兴得太早,毕竟你不懂带兵之法,这件事情你要多向曹国公请教。”

“李景隆?”

朱允炆叫道,目光中带着些许的疑惑,因为在他的眼里,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和蓝玉他们一伙的,怎么可能来帮自己?

“没错,就是他。”

吕氏点头:“李景隆自幼聪慧,好读兵书,颇有其父风采,陛下对他的用兵之道很是赞赏,常年派其外出练兵,若是有他的帮助,你定能在一年后战胜朱允熥的。”

“可是陛下不是已经明说不许任何人插手这件事情了吗?”

朱允炆有些懊恼的说道。

“无妨。”

吕氏摆摆手,微笑道:“陛下只说不许人插手,可没说不许你向他人请教啊。”

一听这话,朱允炆恍然大悟,拍手道:

“我懂了,可是他愿意帮我吗?”

吕氏听着这话,颇有些矜持的笑了,她拍了拍朱允熥的头,说道:

“这件事情就由为娘来说,想必他不会拒绝我的。”

一天后,李景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是要叫我做选择题啊!”

他坐在书房里,心中着实有点拿不定主意。

虽然历史上的李景隆是个纸上谈兵的笑话,但其政治嗅觉还是很敏锐的,

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可以说关系到了整个曹家今后的兴衰,所以必须要慎之又慎。

若是在以前,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朱允炆,因为那时的朱允熥和朱允炆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可如今不同了,朱允熥自从朱标死后就突然开窍了,做出来的一件件事情都让人瞠目结舌。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对朱允熥的态度也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否者就不会出现如今这种两位皇孙打擂的情况了。

他就这样呆坐了一上午,仍然是没有拿定最后的主意,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文华殿吕氏有请。

“呵呵,这是逼着自己拿出态度来了啊。”

他不由得摇头苦笑,随后出府。

片刻后,李景隆走进了文华殿。

“曹国公考虑得如何了?”

吕氏单刀直入,盯着李景隆问道。

李景隆行了一礼,“太子妃有命,原本不该推辞,无奈在下才疏学浅,怕是耽误了小二爷。”

他随口敷衍道,心中更是纠结。

吕氏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景隆,悠悠道:

“古人云,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曹国公不妨想想。”

这句话吕氏并没有说完,但却仿佛当头棒喝,顿时让李景隆心头一震。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朱允熥身后都是大佬,即便是最后他赢了,论资排辈,自己又能排得上老几呢?

而反观朱允炆这边,懂得带兵的几乎没人,自己可以说是中流砥柱了,如果最后朱允炆成为了太子,那自己便是最大的功臣。”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在心里叫道:

“既然如此,那就赌一把!”

李景隆稳了稳心神,却是表现出一丝的犹豫。

作为玩政治的,他当然知道此刻自己要摆足架子,绝对不能一口就答应下来。

“事关小二爷一年后的比试,在下实在不敢自以为是,误了小二爷的前程。”

他再次推辞道,言语很是真诚。

吕氏不动声色,淡淡道:“曹国公只需尽力则可,不论结果如何,你都是允炆的先生。”

在古代,讲究个天地君亲师,也就是说除了天地,皇帝和父母,剩下的就是老师了。

如果朱允炆成为了太子,乃至以后成为了皇帝,那李景隆就是妥妥的帝师!

这个诱惑的确很大,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黄子澄不能,李景隆同样不能。

只见他冲着吕氏再次行礼道:“如此,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景隆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从小熟读兵书,经常反复推敲朱元璋打天下时的战例,往往口若悬河,说得其父李文忠都哑口无言。

朱元璋对他也是赞赏有加,认为他是今后大明的帅才,所以刻意培养,让其负责练兵。

在李景隆的眼里,蓝玉这些人物都是匹夫,有勇无谋,而自己才是运筹帷幄的帅才。

所以他往往自比韩信,觉得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而朱允炆只有五千人马,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见到李景隆答应了,吕氏立刻是笑逐颜开,再次许诺道:

“他日允炆定不会忘记先生的。”

李景隆点点头:“改日叫小二爷来我府上,就从选兵开始吧。”

.

朱允熥的兵士是从朵颜三卫那里要来的,属于自带加持那种,战力比一般士兵要高出很多,所以朱允炆要挑选的队伍必须也要向这些人看齐,否者就算是天天练,一年的功夫也是不行的。

正因为如此,李景隆给朱允炆制定了几条选兵的标准。

第一,必须是身强力壮的,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

第二,必须是上过战场的,见过血,杀过人那种。

第三,除了以上两点,还必须是弓马娴熟之人。

这三点要求并不高,因为朱允炆可选择的人数实在太多,京都三大营几十万人,从中挑选出五千符合条件的人来很容易。

朱允炆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兵部,直接查看花名册。

因为在大明兵部里,每一位士兵的档案都记录在册,也是当时没有计算机,否者这种事情就是分分钟搞定的事情。

兵部尚书自然不会拒绝朱允炆的要求,但却只是把朱允炆带进了档案室,让朱允炆自己搞定。

皇帝不让大臣插手,他自然是不敢抗命,况且这些老油条在看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提前站队的。

所以朱允炆只能自己动手了。最关键的是符合条件的人太多,一挑一大把,这可把朱允炆给整为难了。

“难道就这么选?”

朱允熥看着手里记录下来的名字,心中有些纠结。

这才一天的时间,五千人就已经选好了,剩下估计还有十几万的花名册看都没看。可是如果要全部看完了再进行二次挑选,那还不得弄到猴年马月?

......想到这里,他拿起了自己挑选好的花名册走出了兵部档案室。

“管他的,大不了不合适了再重新换。”

他在嘴里自言自语的说道,来到了兵部尚书茹瑺的衙门里。

“小三爷挑选好了?”

茹瑺笑着问道。

朱允炆点点头:“劳烦尚书大人将这些人挑选出来给我。”

说完之后,他将手里的花名册交给了茹瑺。

茹瑺笑呵呵的接过花名册,随口应道:

“没问题,小二爷只管放心,三日之内,下官就将这些人集合完毕,亲自交给小二爷。”

朱允炆点点头,一边走一边说道:“就送到我的兵营里吧。”

朱元璋做事风格就是雷厉风行,很快就派工部将朱允炆的大营修好了。

朱允炆的兵营在应天府以南,与北边的朱允熥兵营相隔二十里,遥遥相望。

这架势就像两只斗鸡一般,而居中的就是应天府那位皇帝陛下。

这下子就有好戏看了,朝中大臣们眼看着两座兵营一左一右,都在心中暗自猜测,一年后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而此刻的朱允熥却已经在路上行走了整整十天。

十天里,他收到了徐妙锦的两封书信,第一封是满满的叮嘱和情话,第二封就是深深的担忧了。

“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陛下让小二爷带兵,与你的兵营相望,而且说一年以后要考教你们二人的带兵之道。”

看着这封信,朱允熥的嘴角抽了抽,喃喃道:

“老朱太不厚道,不知道小爷我在替你修堤吗?”

“一年之后?”

“小爷我估计都还回不了应天府,拿什么和朱允炆比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