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游戏 > 塔防战略 > 第262章 航天标准化

塔防战略 第262章 航天标准化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12-31 05:00:43 来源:书海阁

航天设备关键技术项目组虽然被外星人的生产方式给整沉默了,还好他们一开始也没指望能完全“借鉴”外星人的生产链,来生产那些让各团队和厂家都头疼的定制设备。

不过也的确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3D打印就算了,虽然用来生产一些生活用品还可以,但涉及到加工设备、航天部件,现有的3D打印技术完全不够看。

土球的3D打印,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成果,是参与到大零件的模具生产……的第一步,沙型,都没到模具本身。

3D打印存在的问题太多,打印金属,塑形过程中就自然冷却了,淬火什么的都做不了,因此性能稀碎。打印塑料好一些,不过一些对微观结构有要求的塑料,也只能做出次品。更不用说复合材料、碳纤维等。

粉末灌注比较陌生,想来应该和粉末冶金差不多。而土球上的粉末冶金,是一种烧结技术,类似于烧陶瓷的概念,航天系统实用的很多零件在怪兽危机前用这种技术生产,现在随着发射频率越来越高,采购零件数量上去了,早都改成更成熟的模具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生产力短期内不可能无限拔高,项目组讨论下来,只有在标准化和数据库方面下功夫。

标准化不是什么新词,但土球所谓标准化,也就比概念强那么一点。

而在外星人那,生产飞机零件的专化设备,也能生产坦克中相似零件,其本质没有差别,都是生产相似结构的零件。

转到土球上举个例子,曲轴生产,这是考验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船用曲轴那种大家伙且不论,只讨论车用。

工业比较初级的,采用车床、人力一点点来;稍微好点的用五轴机床来加工。

但要同时获得加工速度、精度、良品率的全面优势,必须上专用机床。它生产出来就只为加工曲轴而存在,那它是不是可以生产更大的曲轴呢?毫无疑问,甚至都不需要重新设计,只在其中预留机械运动的空间余量,多准备点刀头,就能实现更大或更小曲轴的生产。

当全部的零部件,都以专用机床来生产时,可想而知设备的通用性会拔高到什么程度,生产十吨和五十吨的飞机可以用同一条生产链。

数据库也举个例子,某设备需要一个扭四个弯的蛇形零件,A工厂没做过,只能从头开始,先上高级师傅手工去做,再想办法程序化、精密化,哪怕24小时加班,在保证最终精度的前提下很难压到二十天以内。

可C国工业量如此大,保不齐那里就存在一个厂子B,曾经因为某种奇葩需求,生产过这种结构的东西,交给这家直接就上自动机床了,效率成本都会大幅度改善。

搜集和整理各厂家数据不太现实,部分厂家肯定会以商业机密之类的理由搪塞。

但标准化和数据库综合起来,可以引申出一条新路子。

咱们规划出五千个标准零部件,以后航天口的新型加工设备,不能随意超出五千个标准件的框架,如果必须要新增,也要拿出足够的理由能说服同行专家。

把这些标准零件摊派给各个厂家,让它们去研究加工工艺,建立数据库,达到能够快速生产各尺寸标准零部件的要求。

等各种航天加工设备的量逐渐上去,成本很自然的就降下来了啊,虽然永远也比不了那些量产机械,至少比现有的航天采购系统要省下很大一笔钱。

航天口对成本不怎么敏感,可他们更关心的效率也得到了解决。

但话说得容易,几千个标准零件的数量能够满足多少类型的设备?要不要再加几万?形状怎么定?如何照顾到各种月表开发的需求?都需要团队一个个调研,认真的论证,时间、工作量都十分庞大。

哪怕组个千人团队,一两年都够呛,但如果有计划的去做,几个月后,或许能先组几套设备先用着。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有,但是只有一点点用,与标准件方案差太远。

重点现阶段的很多设备都有一定的试水性质,谈不上订购多少多少套,绝大多数设备哪怕包括地面备份在内,也不会超过三套。现有框架内,如果不集中超大规模的团队,效率高不起来,可哪有那么多重点项目能胡乱用人呢。

标准件方案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限制零件,将真空工业设备的设计也一并标准化,把原本针对任务设计的特殊结构,变成有一定产量的常用件,同时在设计、生产段节约大量时间,并以此降低成本。

初步的讨论报告被提交上去。

纠结了一番,还是决定,做!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统一零部件标准,说不定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做的最优选择。

这件事受益的也不仅仅是航天口,到时候标准出来效果还行的话,完全可以另推一套大气内使用的设备零件新标准嘛,甚至不需要另推,直接在航天标准上延申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例如机床的刀具机械臂,根据需求被设定成几个标准型(大小可调整),当产量足够高,成本降下去了,自然就可以稍作简化,取消掉为零重力、低重力、真空环境服务的设计,引入民用领域。

时间走到一月下旬,被地表称作“怪兽克星”的死亡权杖二号机就位。

二号机的变化,严格来讲很难算升级。

比如一号机的瞄准具,采用RCS驱动来实现瞄准。

二号机的瞄准具也配有RCS单组元推进系统,但是推力只有一号机的十五分之一,仅仅能进行微调,角度稍微大一点就需要通过安装在主机上的机械臂来辅助调整姿态。

主机也是一样的,依赖机械臂实现了与鲲鹏空间站的连接和分离,RCS推进机构推力降低,推进嘴分布做了调整,进一步强调了连续射击时的防止摆动等需求。

另外供弹机构也有较大改变,原设计图的左轮式,被改成了双弹舱,抛弃了物理打击弹丸,只留下射线弹和核弹两种,简化后,把弹舱也改成电磁悬浮供弹系统,能大幅度提高连续射击的精度。

物理打击弹丸有用,但更适合轰大楼,打怪兽用处不大,吵了几次架,才决定抛掉这个部分。

二号机针对连续打击精度做了很多改动,减少了备弹量、燃料层级的续航力,增加了电容、电池总容量,不过二号机是放在鲲鹏空间站上用的,没有补给延迟的问题。

提到续航,二号机的能源除原本的电池、电容系统,还新增了激光电能转换装置,直接从鲲鹏空间站获取能量,以支持连续射击的能量消耗。

就位后,第一件事还是试射,看看升轨机动有没有影响到精度。

试射的目标点,在C国东南某岛东面的A国J国联合舰队门口。

某岛正常化让A国很没有面子,尤其影响其军工复合体的利益,所以在这帮家伙的撺掇下,有了这么一次“演习”。

看起来似乎是针对大员岛,其实是在警告旁边宣布回归朝贡核心的Phl,以及其他几个大中洋西部态度越发摇摆的国家。

C国对玩霸权那套没有兴趣,维持成本太高,心疼小钱钱。可也对跑到家门口来耀武扬威的行为感到恼火。

为了达到威慑目的,并且不进一步引发敌对动作,在二号机完成一次机器人舱外校正后,选择在对方演习了两天后的现在玩一玩试射。

效果很好,两发射线弹下去,演习舰队急忙忙退出专属经济海域。

射线弹不是直接瞄准舰队的,不然以现代舰船皮薄馅大的形态,一发就会打成漏勺。但射线弹的特殊性,使得它能在很远的地方,威胁到人员的视觉安全。

C国不按套路来,A国很恼火,又不敢真的开打,舰队撤离专属经济区不到两小时,大中洋战区司令部发表声明。几里哇啦一通,大意还是老一套,反正只要C国存在在那里,就威胁到世界安全了。

C国外交口回应称:先把自己家门口的怪兽清理干净了再说这些有的没的吧。

其他东盟成员则表示:别来问我,问就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法发表看法。

可私下里,一个个却加大了与C国的接触频率和层级。

毕竟大家都想活啊。

黑洲安全事务部(暂行)已经公布了怪兽克星的部分资料,哪怕是瞎子,听专家叨咕几句就会明白,这东西对比现代武器最大的优势,是反应速度。

只要算力、大气监测能力能跟上,怪兽克星可以在七分钟内对半径数千公里的范围实行精确打击,比导弹的速度快多了。

另一个重点在于各国的武器装备产自不同的国家,各装备的年代、通讯机制也互有区别,实时信息传递的基础有问题,而且为自身信息安全考虑,也不想完全开放给邻国。这使得当地军队与别国导弹系统配合度不行,信息交换还得通过外事部门,会耽误很多时间。

但怪兽克星有通讯卫星的功能,只要想办法把包含经纬度、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信息,按标准格式发送去通讯卫星,剩下的交给C国去弄就行,操作起来容易得多。

A国正在玩传统套路,XX24年二月刚到,家里后院起火。

喜欢塔防战略请大家收藏:(wuxia.one)塔防战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