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院上坟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神 (甲)

院上坟 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神 (甲)

作者:梅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08:21:42 来源:书海阁

作者按:《刺青》的故事耗时一个多月,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故事在当年听常爷讲起时,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复杂,也许是因为常爷有意忽略了一些情节,毕竟十几年前的我,除了好奇心旺盛之外,领悟和判断能力并不优秀。常爷当年的话不多,聊起这件东北往事,更是语焉不详,我那时觉得他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了,可如今真正动笔来写时,却觉得还有很多没有解开的谜团,还有很多不能深究的线索。可惜今天,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考证。

也由此,让亲爱的读者看起来可能会有诸多的不适。故事里不断反转的情节,大家只当做是我在写书过程里,反复的自我验证很多故事走向的可能性吧。所以,书友问我,《刺青》的故事到底结束没有?王宝成究竟是不是小范的重生?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自己的内心更倾向于不是。每个读者都会有个自己满意的结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也许就是时下流行的开放式结局吧。

在《刺青》故事写到一半时,很多朋友对当年五环啤酒厂(因为书里涉及大量的灵异事件,梅村胆小,怕被商家告,所以没有用真实的品牌名称,请见谅。但北京的读者一定猜得出我写的到底是哪个品牌。)淹死工人的事情很感兴趣,希望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但这个故事与常爷并无关联,我只好把仅仅知道的一些情况,再结合几个虚构出的刑警,勾勒一个当年传得神乎其神的案件。

曹队当年北去列车上提到过的五环啤酒厂事件,如果放到中国奇案排行榜上,绝对可以排到前十名里。为什么呢?一个是因为这案子一直扑朔迷离,谣言四起,再加上后来警方封锁了消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另一方面,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啤酒品牌,急速地走下坡路,很短时间烟消云散,不能不让人怀疑背后隐藏着的套路。

大约是九七年初的时候,大家还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气氛里,北京西城公安分局的会议室里却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一个四十多岁,体格魁梧的中年干警,正给会议桌旁的二十几个同事介绍着案情。手边茶缸里的茉莉花茶早就冰凉了,他也没有记起来喝上一口,只是那么摆着。

他姓江,是宣武分局刑警队的老刑警,二十年的工龄,办案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又喜欢侃侃而谈。局里每年的新干警培训大多是他主持,这里一半人喊他江师傅,一半人喊他大江。虽然没多大行政职务,但在局里也只有局长、政委能直呼其名。

这两年大江的外派任务少了很多,一个是因为市局大力抓基层派出所的建设,地方上的治安明显好转,案件发生率下降了很多。现在能有个大案奇案,刑警队跟过节一样,争破头。大江年龄偏大了,没什么再上进的愿望,不愿跟年轻人抢,乐得个清闲。另一方面,局里也有意安排他做些内勤的工作,毕竟大江十几年来,不说是出生入死吧,也是鬼门关前走过几回的人,不能老让他担着风险。

但大江也发现,这两年上头分给他的外派案子,犯罪分子都是神出鬼没,要花上大力气才能找到些蛛丝马迹,破案的时间也拉得越来越长。局里的胡政委分析,是因为这几年电视台的法制节目闹的。现在的电视台设备精良,队伍齐整,就喜欢跟着警队后头拍,节目倒真是纪实了,可警队的侦破方法也大白天下,犯罪分子估计是一边守着电视学,一边写着计划书。所以以后,刑警队就得在半透明状态下办案,自然破案率就下来了。

胡政委的分析,大江基本赞同,但他内心里隐约觉得,犯罪分子反刑侦能力的提高,固然是个因素,但现在警校分配来的干警素质和责任心确实不比以前了。想想也对,自己那一拨进公安系统时,更多的是荣誉感,是一种几百人里脱颖而出的优越感,自然自己和自己叫着劲,要干出点成绩来。但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学习优秀的,脑子灵事业心又强的都忙着下海扑腾去了,谁来干这没日没夜还危险重重的工作?

当然,大江还有个不能说出口的抱怨。自己当年进警队时,是老姜队长手把手带的,这老刑警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可惜那会儿跟的时间短,姜队的精髓学了不到一半。后来跟姜队的小曹运气好,足足跟了两三年,又逮住几个大案子,当了几年的先进不说,现在都是市局的处长,带着个特别行动处,管了四五十号人了。人和人的运气真是没的比。

大江想到这里,瞟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小赵和小武,这俩是去年年底才分给自己的徒弟,那回一次分来六个,逼的自己去人事处大闹了一番。本来嘛,这带人又不是下饺子,哪有半打半打塞的?可人事处的老李这两年政治觉悟像是顿悟了一般,从国家发展需要到现在基层工作现状,从万千百姓呼声到一个警察的基本素质,嘴巴不停,眼睛不眨地说了一小时。弄得大江头如斗大,稀里糊涂认下了三个徒弟,出门才觉出来好像还是被老李算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几个徒弟打跟着自己开始,也不知是因为老李这事儿闹的,还是老李成心做了手脚,反正大江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小武和小赵也就算了,就是人笨点儿,心思不经常在案子上,主要是那个小杜,提起就来气。也不知道警校是怎么毕业的,一米七的身高,体重快两百斤了。这身体状况,除非犯罪分子束手就擒,你让他去追,百步之内就能落下五十米。气的大江第一天就给小杜定了个锻炼计划,每天下午两小时跑步健身,雷打不动。估计现在正跟后院儿跑圈呢。

想起这些,又瞟着小赵和小武,一股邪火从大江心头燃起,他情不自禁的拍了下桌子,“小赵,你起来,把这两天咱们的现场勘查给领导汇报一下。”这话说完,大江就有点后悔,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做事不走脑子,让小赵给领导汇报不是太不尊重领导了?还显得自己对案子的重视程度不够?托大了,托大了,但话出了口收不回去啊,只有盼着小赵能小宇宙爆发,别给自己现场丢个大脸。

显然小赵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一下子愣住了,心思却转得很快。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案子的分量,不然也不会由胡书记亲自点将让分局资格最老的大江带队。更不会连个案情分析会,胡书记和秦局长一起列席参加。这大江师傅应该最清楚,可今天怎么会突然让自己来讲呢?小赵一时间只觉得手脚冰凉,嗓子像扎了几根鱼刺,只张了张嘴,却没发出任何声音。

小赵的反应让大江如坐针毡,正要开口骂上两句,胡书记忽然笑着开了口,“大江,带得不错啊,刚两个月就独当一面了?年轻人就是要他们勇挑重担。现在的年轻人脑子活,信息渠道广,思维方式不拘一格,是应该让他们发挥出特点来。小赵,不用紧张,你师傅让你说,说明他看重你的能力,喝口水,缕清思路,开始吧。”

大江见胡书记没什么怪罪之意,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把后脊梁重新帖回椅背,盘算着要是小赵汇报的不好,自己怎么再插话进去。

小赵在张书记的鼓励下,很快定下心神,开始讲了起来。

“各位领导,大江师傅之前已经把案子的初步情况汇报了,我想换个角度,谈谈我个人的想法。我认为,五环啤酒厂的案子有三个非常反常的细节,让我们的调查工作一直陷入误区,下面我想着重说说这三个细节。”

小赵的话音刚落,大江的耳边就嗡的一响。三个细节?怎么开会前没听小赵说起过?有线索不汇报,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一点组织程序都不讲了?看来今天挨胡书记一顿数落是跑不了了。但自己怎么没注意到很反常的细节?的确,五星啤酒厂的案子很奇怪,但更多是厂里职工不太了解情况,以讹传讹的猜测,神啊鬼啊的,小赵不会是信了这些吧?

大江内心无比忐忑,但还是认真的重新把这两天的调查重新在脑子里滤了一遍,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无可必者人,人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当繁简可,当戒忍可,当勤惰可。--《关尹子》)

喜欢院上坟请大家收藏:(wuxia.one)院上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