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战朱门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买下

战朱门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买下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3:22 来源:88小说

糯米吗?杨福拧眉想着铺子里的存货。

但铺子的货物品种太多太杂,杨福倒还真想不起糯米这一项来。

看了霍惜一眼,觉得还是惜儿细心,能从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处。

“糯米产量低,卖价自来就比大米贵几文。农户种的少。”霍二淮说道。

“没事,咱就顺嘴问问。爹娘你们问一下佃咱家田的农户,若是愿意种的,咱家包收,价钱随行入市,若今年价贱,也不会低于去年的一两二钱收。”

霍二淮点头应下。

杨氏却一脸疑惑地问她:“怎么忽然的糯米就涨了这么多了?”

糯米的价格为什么这几个月持续上涨,霍惜还要打听一番。

这几年风调雨顺,江南各地更是水丰田肥,各粮食产量年年增长,价格倒是有所下调。但糯米却悄悄涨了。

这由不得霍惜深思其中的因由。

糯米在古代它的作用是很大的,除了可当粮食,酿酒也少不了它。京师现在不禁酒了,酿酒坊在乡间随处可见。糯米的需求量并不小。

另外在没有粘合剂的古代,糯米灰桨经常被当成粘合剂使用。盖屋、修城墙、造宝塔、建陵墓,都要用到糯米灰桨。

糯米灰桨要用纯糯米,加入石灰和明矾调制而成。霍惜看过一些文献,说是修一段一千米,即二里长的城墙,就需用到糯米五十吨,即八百五十石。

永康帝上位以来,动作频频。

先是在永康元年,派亲信重臣平江伯陈瑄任漕运总兵,驻节淮安,治理漕务。

漕运总兵,掌运河三千五百里水路漕粮运输,江浙鄂赣湘豫鲁七省归其管辖。

同时,漕府卫军十二卫开始组建。

运河沿线漕船听说会达到一万数千只。漕军将达到十数万之多,全归永康帝亲信重臣平江伯调遣。

这几年,除永康帝初登帝位那年征调全部渔户的船只运输漕粮外,后面几年全凭自愿,并不强征。

对运输漕粮的船只也有所挑拣,并非所有自愿的渔船都被征调。

霍家的船一是新二是运量大,再加上霍家打算沿路做生意,这些年倒是年年运漕粮北上。

但是听说今年不用渔户的船了。

贺丰那边也说要调任,至于调去哪个卫军,他没跟霍惜说,只说仍在京师。

现在糯米涨价了,是不是朝中又有什么动作了?

可惜她只是一介升斗小民。朝堂的事,得公之于众她才得到确切消息。

而大商号却能通过一些渠道快人一步得到先机。别人抢先一步,就能先布局,消息得晚的,捡漏的机会都没有。

“舅舅,你跟沈掌柜那边说一声,要他留意一下糯米的价格,再向各处收一些。”

见杨福点头,又对霍二淮说道:“爹,你和娘到乡间,也到村里问问看,若农户有富余的糯米,你和娘也收一些。”

“好,爹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霍惜便和杨福和沈掌柜悄悄在外城内城打听物价,到粮铺打探糯米的价格。

又各处应酬,想打探一些消息。

消息听了一耳朵,但是有用的消息并没有。只听说有粮铺收了糯米往北边运。

但往年在江南收的各种粮食都往外面运,现在她不知道各粮商是不是出货量变大了。人家的商机也不会告诉她,账本也不会给她看,没法判断。

和杨福在粮铺门口蹲了好几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想想也是,这种大批量进货销货,都不会送到铺子,只在码头就转运了。

还是要建消息网,得结交更多人脉,才能得到更多可靠的内部的消息。如果一直落于人后,怕是真没漏可捡了。

打听不到消息,霍惜便只让沈掌柜那边平时多留意着些。

自家铺子也开始悄悄备货。

除此之外,霍惜也就把此事撇开了。只专注在城里找仓库。

沈掌柜和杨福则去船厂下订单。

霍惜想给广丰水增加几艘大船,本来只打算添五条船的,沈掌柜却说账上还有钱,索性添到十艘,一个铺子备两条船,一进一出,才不耽误事。

要是早几天说,霍惜兴许就点头了。

但现在经过她这几天打探下来,除了糯米,各建筑材料的价钱都悄悄涨了。

霍惜心里砰砰跳,总觉得有什么大的变故要发生。

账上得留一些机动的活钱,若真有大的商机,得有足够备货囤货的钱。固定资产什么的,不好变现。

沈掌柜听进去了,揣了银票就去船厂订货船。

一天后,找到霍惜,拍着胸膛纳罕不已:“我跑了好几个船厂,他们手里的订单都排到好几个月之后去了。”

这是怎么了。

难道东家的分析是对的,京里真的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霍惜思忖了一番:“船厂的订单估计都是漕运司下的,七省漕船得备上万只,咱京师附近估计得备足大几百上千只。你让人往附近城池去下订吧,若是要等上数月,还不如去闽地买了划回来。哪怕路途远,也比枯等强。”

沈掌柜点头:“行,我马上安排人往浙地闽地去。”

说完船只的事,又说仓库的事。

沈千重说有个相熟的商家给他递了一个消息,说内城有一个商家要转让仓库,他去看过了,觉得很合适,但对方要求把他家两间铺子一并买下来,不单拆来卖。

“什么价格?”

“两千贯。”

“两千贯?”霍惜眉头皱了皱,账上也不是没钱,但一下子支出两千贯,银钱就有些吃紧。

“这价钱是比外城贵了一倍,但我去看过了,铺子的位置很好,咱就算不用,租出去也不难。仓库也大,比咱现在这间还大一倍。而且仓库下面还有一个地窖,有些精贵东西存放到地窖正合适。”

“在什么位置?”

“三元巷。”

“三元巷?”母亲那间点睛绣铺就在三元巷。那里的位置不错,这个价钱,也不算贵。

“行,咱明天去看看。若合适就买下。”

次日,二人去看铺子和仓库。

仓库很大,但铺子面积却很小,都只是两开间的铺子。但在三元巷能以两千贯买到两间铺子和一间大仓库,这个价钱还不算太贵。

付了钱,拿到红契,霍惜便让沈千重安排人打扫仓库和铺子,该修葺的地方修一修。

两个铺子都没租,准备留做自用。霍惜打算在内城再开一间广丰水。挑一些更精贵更稀罕的货放到内城散卖。

铺子和仓库买好,霍惜又一次翻起账本。

把五条货船的钱扣下,账上的余钱就真的不多了,好愁人。

她想买地,买地种粮种桑。可是上哪搞一笔钱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