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 第五章 卫三公子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第五章 卫三公子

作者:龙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1:57:03 来源:88小说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卫氏。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后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

卫国经过历史上康叔立国、武公修德、州吁弑君、诸子争位、文成之祸、皮冠射鸿、南子出公、降侯贬君,曾一度崛起,并非弱国,但是在春秋战国的争霸中,其它五霸主过于强盛,卫国一直都是二流的诸侯国,没有入列一等强国之中

在昭公时期,三晋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成为赵国的附属,到了成侯时期,因为国势不如诸侯,于是贬号为侯,到了嗣君时期,卫国只剩下濮阳,而卫侯贬号为君,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登基后贬卫君角为庶民。

但世人罕有人知道,这个卫君角不过是卫国的名义君主,没有任何权限,而真正卫国王族后裔早在百年前隐居在汾河一带,休养生息,准备有朝一日复国兴卫。

一支商队沿着汾河逆水而上无,在湍急的汾水上游河滩登岸。

“兰姐姐,就要抵达管涔山脉了吗?那里是不是就能见到卫公子的水帘地宫了?”一个娇美清丽的青衣女子下了穿艘,转向身旁面带遮纱的绝美女子好奇问道。

这被叫做‘兰姐姐’的女子,正是有[南兰]之称的四大名姬之一兰玉蝶,不过这只是她为遮掩身份而已,她的真正芳名叫墨兰,墨家内宗嫡传弟子,墨子的后裔子孙。

墨兰仰望着远处的连绵山脉和浪花澎湃的汾水河,轻叹道:“不知卫公子的剑术有没有再次突破,他的天资横溢,对天下大势及古来兴衰都有独到的见解,胸有经天纬地之才略,韬光养晦已久,是该出山的时候了。”

月姬又道:“兰姐姐,卫候拥有不少潜在实力,宁武城就是他的主城,附近郡县和渔村都是卫国后裔的百姓,加起来不下二十万户,精兵接近十万,加上咱们墨门内外宗弟子,为何不早嬴政统一六国的时候就出手,偏偏等到了现在呢,要不是有那个汉王作乱,天下太平,卫国人岂不是还有等上一百年?”

墨兰幽幽道:“这就是时机问题,虽然墨家先祖墨子曾与卫国第三十七代国君卫慎公有约定,助卫后裔王孙复兴卫国,但卫国自己不争气,内讧逐渐衰微,乃是天命,没有明君贤主出现,即使墨家倾注全力也无法改变败局,直到墨家先祖预言的卫国贤主出现,墨家才能真正出手全力协助,这只不是交情,而是大势,因为卫公子很可能就是秦灭后大争之世,拥有大气运的人,统一中原,北抗戎狄胡人,或许由他来完成大业。”

韩月如似懂非懂道:“还要统一啊,统一之后会不会又是另一个暴秦!”

墨兰摇头道:“如今世人只知道暴秦,却不知秦国的贡献是何等的伟大,中原的历史以及后世的发展都会因秦国的丰功伟绩而改变,如果任由诸侯混战下去,中原永无宁日,百姓便不能专心从事农商以及学术研究,社会便倒退了,而且给西北戎狄、匈奴、东胡壮大的机会,到时整个中原都要遭到灭顶之灾,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励精图治,实行变法,使西秦屹立起来,最终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厚积薄发,终于在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之下,灭掉了六国,实现民族统一,阻抗了外族蛮人,使中原的文明得以延续。”

“秦国致力于破解人身依附、取缔封地旧制、决通川防、修筑道路、消除边患、建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统一田畴等等天下生计作为。再加上秦国君臣上下同心,政风清廉,遵奉法度,乃泱泱大国所在!就连当时墨家几代锯子都严禁墨子干涉秦**政,因为秦王的雄才伟略恰恰实现了墨家一直追求的“兼爱”国度,只要天下统一了,战争就消除了,各国的百姓都是平等的,再没有纷争和战乱,只可惜,秦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嬴政最后的预想,瞬间的倒塌,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但秦国的功绩或许在几千年后,仍会被后世人记载传颂!”

韩月姬以及其它墨徒想不到大小姐对秦国如此推崇敬佩。

春秋战国时代,世风刚健质朴,不尚空谈,求真务实,对国家大政的评判既直截了当,又坦荡非常,当时普遍现象是:国有昏君暴政,则人才立即出走,民众立即反抗,或纷纷逃亡。这种刚健坦荡精神,既包括了对昏聩政治的毫不容让,也包括了对不同政见者的广阔包容,因之酿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政治奇观。

秦始皇乃中华历史千古一帝,其功绩不可磨灭,尽管后期繁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奢侈靡烂的私欲,以及求长生不老药的空想,但他仍是千古一帝,古来多少圣明君王在晚期都会犯下错误,大多最后清醒过来及时改正,或者择贤君而立,故其弊端被后世继承者校正,而秦始皇既来不及自我校正,又来不及清醒善后,骤然撒手而去,留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巨大的颠覆性恶变。

如果扶苏登基称帝,大秦或许不会灭亡!

如果子婴能及时铲除赵高和胡亥,登基为帝,大秦或许也不会灭亡!

一切太多的偶然聚集在一起,导致国力强盛的大秦倒塌了,只留下[暴秦]的蔑视称谓,它的功绩却鲜被当世人提及。

墨兰一番感慨过后,随着车队向汾河上游的管涔山脉行去。

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黄河。”

汾河是晋地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沿途不少渔村和乡里见到行人,都好奇望来,充满戒备的样子,墨兰让几个墨徒到前面通报,她知道,这些渔村里潜伏着不少卫国的精锐士卒,平时打渔为生,实则卫国卸甲战士。

不一会,有一队骑兵随着几位墨徒赶回来,迎接墨宗人的到来。

众人进入了山脉之中,顺着溪水沿岸奔行数里,里面岔道奇多,却不见任何出谷之口,若是无人领路,还真不知从何处出去,骑兵带路绕走山道,又行出数里,来到一处峡谷口。

此处两边山峰壁立,仰望碧天,惟余一线之遥,溪水深过丈许,湍急汇流淌入谷中,山青水秀,深谷极尽清幽郁色,这时墨家的人便听到里面哗啦啦的瀑布声,以及千军万马的训练声,深山幽谷居然别有洞天。

穿过峡谷屏蔽,前面豁然开朗,宽阔的校场,方圆数百丈,校场上站满不少方阵,在训练着刀枪剑戟,搏击之法、射术等,足有一两万多人。服侍统一,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校场四周山脉围拢,悬崖峭壁,瀑布飞泻,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与适才峭壁嶙峋自是天壤之别,在悬崖之上,有各种名哨暗岗,防御森严,方圆的百姓全部是卫国后裔子民,不是的都神秘消失了。

此时正值晌午,阳光映射谷中,映得草嫩花艳,清香扑来,怡然神奕。

“卫国精兵在此训练也算世外宝地了。”韩月如惊叹道,她还是第一次来到管涔山谷内。

墨兰轻轻一叹,想到那水帘地宫的寒玉床,还有高峰上的天池水,芳心激起淡淡的涟漪,卫公子的音容笑貌,渐渐在她的脑海清晰起来,当世豪杰,又有谁能及他?

就在这时,从山峰上传来飘渺的歌声:“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众人听到男子歌声一知半解,而墨兰面纱里的脸颊却浮上淡淡的红晕。

顷刻,一男一女走下山麓,来到墨家跟前,二人提剑朝着墨兰拱手道:“恭迎墨家锯子,卫公子正在天池之上,公子交待,请兰小姐过去一叙,其它墨家门徒请随我二人到地宫内歇息。”传话的一男一女,正是卫公子手下四大剑客中的残剑、飞雪,另外齐名的两人则是长空、无名,个个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墨兰点了点头,转向月姬等人说道:“你们且去,我上天池去与卫公子交谈起兵之事。”

诸人毕恭毕敬,韩月如却一脸古怪的神色,心想不是谈事情那么简单吧?

墨兰生性恬淡,不多言语,转身向着山麓幽径走去,这条山道不是第一次走了,也储藏着她曾经一段清纯美好的回忆,阳光洒落,娇美的倩影在竹林内步步生莲,更显得飘逸超凡。

这管涔山是汾河的发源地,天地湖群,高山环绕,树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块“晶莹碧绿的宝石镶嵌于高山之巅”。在这些湖泊中,最大的是天池,古称祁莲池

据记载,天池水“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亭如鉴”。传说,每遇树叶杂草飘落湖面,便有灵鸟飞临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鉴。天池风光秀丽,池中盛产鲤鱼。炎夏鲤鱼腾跃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被称为“天池锦鳞”一景。

墨兰走上天池,在湖畔边负手而立着一位英俊男子,三十左右的年纪,玄衣一袭,丰神如玉,一束乌莹莹的长发,未带发冠,只松松地用一条浅紫色的丝带系了,整个人犹如一朵不濯纤尘地墨莲莹然水上,在他的周围似乎有一股淡淡的雾气萦绕,显然是身体毛孔窍穴无时不刻在吸收周围空气后,提取了其中精纯元气再吐出驳杂气息,此男子正是卫国王族后裔的公子卫晓峰!

——————

ps:大势力逐渐浮出水面,不一样的楚汉之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