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 第413章 统管北境及治理草原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第413章 统管北境及治理草原

作者:何不言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3:03:24 来源:88小说

大军班师的途中,随着越往南走,气候对待人也越发的温和了起来,就连之前让众军卒苦不堪言的狂风,也悄悄的变得柔和,仿佛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微热,把一望无际的碧草吹拂出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像海浪一般美不胜收。

众军卒在这种环境下,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起来。

他们此番出征不仅活命而归,还能领到不少的奖赏,不免开始期待的思念几月未见的妻儿和高堂,又或者琢磨着给家里人买些什么东西回去,让家里人因为他的回去喜上加喜,好好的开心一番。

但朱棣和甄武等将却没有放松警惕。

主要是这次的俘获太多了。

这肯定会引得一些残兵溃卒和其余小部落的觊觎。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连统一了大半草原的鞑靼都被他们打没了,其他人蹦跶不出什么花样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朱棣只是布了一个陷阱,就把那些人全部引诱了出来,一战直接铁血的把那些人歼灭的干干净净。

自此战之后,草原上再也没有人敢对明军生出非分之想了,反而一些没被扫荡死的残军或者一些小部落,在心知熬不过今年冬天后,接踵跳出来降了大明。

七月间。

历经数月的北征大军,终于返回了北平。

众军将如何激动暂且不提。

朱棣在燕王府中针对之后的局势,认真考虑了两日后,把甄武叫了过来,爷俩坐在书房中,对着一张大明北境地图聊了起来。

“此战我们虽然打掉了鞑靼,但是难保几十年后,草原再出雄主,所以仍需仔细经营和应对草原才行,可你也知道京师是什么情况,满朝大臣除了你我这些曾久居边镇的武人外,有多少人重视这点,在他们眼里敌人离他们十万八千里,即便丢一两个城池又如何,总归打不到他们的头上。”

说到这里,朱棣愤愤的锤了一下桌子,站起身子目光如炬的看着地图,沉声道:“而且我更担心的是,若是我等故去之后,后辈子弟也变成了这般,那我大明江山又该会变成何等模样。”

“那陛下有何打算?”甄武问道。

但问归问,甄武心中清楚,朱棣这是打算把迁都提上日程了。

果然。

朱棣看着甄武,一字一句郑重说道:“我欲迁都北平,以绝此风。”

天子守国门来了啊。

甄武感叹,自古以来多是被逼迁都躲避战乱的朝代,像这种铁头娃似的逆流而上还是第一遭。

单这种对敌的态度,就足以让所有人都竖上大拇指。

朱棣这时看着甄武的样子,突然不爽道:“你好像不吃惊。”

额。

大意了。

甄武后知后觉的连忙摆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陛下,我吃惊,只不过是反应慢。”

朱棣捞起一个奏折就砸了过去:“你少给老子装模作样。”说完,朱棣还瞪了一眼甄武道:“说说吧,你怎么看这事。”

甄武冲着朱棣咧嘴笑了笑,说实话朱棣决定迁都的原因,绝不单单他刚才所说的那些,北平城自辽金元三朝的经营下,重要性早就凸显出来了,更何况随着辽东及奴儿干都司的发展,北平的位置更是犹为重要,而且随着运河疏通,海运发达,南北交流更加便捷,以及北地复归汉土时间还不长等等,朱棣打算迁都此地,必是有着各种考虑,甚至在朱棣心中说不定,还对龙兴之地有着更深的感情缘故。

但此刻甄武却也不想扯那么多来赞同朱棣的想法。

他只是简单思索了一下便开口道:“微臣觉得很好,南京毕竟身处繁华之地,而久处安全无忧之地,定会心生懒怠,一旦居安不能思危,则恐有疆域动荡之辱,所以若陛下想要迁都北京,实乃圣明。”

朱棣本还打算听甄武说些出人意料的话,没想到竟是这种车轱辘话,顿时有点不满,随后又瞧到甄武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不免让他又想起出征前,甄武便打算在此战之后颐养天年的想法,朱棣立时火气就爬上了眉头。

狗东西,现在就想着偷奸耍滑了。

朱棣眉头跳动了几下,冷哼了一声道:“既然你觉得很好,那我也不和你废话了,迁都一事牵扯太广,需慢慢的来,但草原却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在迁都之前,你留在北平给老子镇守。”

甄武有点懵了。

什么意思?

“薛禄之前干的好好的,为啥要换人?”甄武不解的问道。

朱棣道:“此次镇守与以往不同,鞑靼被打瘫后,不再是简单的守御那么简单,老子要你防患于未然,把草原各部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这种事薛禄玩不来,另外考虑到你的身份北平没有合适的职位,所以我打算改北平都司为行在五军都督府,你兼起行在都督府的大都督,这样的话,一来可以让顺天府区别与其他地方,为未来迁都做铺垫,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权利让你大胆施为。”

说着,朱棣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辽东和甘州:“自辽东至甘州,辽东的孟善,大同的郑亨,凉州宋成等等,在草原问题上你都有权让他们配合,我让你统管整个边境,全权处理草原各部的问题。”

什么?!

甄武不喜反而大惊,吓得整张脸顿变。

房间外恰有一阵风吹来,带着一股热浪,可是吹在甄武身上,却让甄武觉得凉飕飕的。

甄武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哭丧着脸道:“陛下,饶命啊。”

这是什么职位?!

统管北境!

这可是能要命的官。

甄武现在的权势就够扎眼了,尤其是小六嫁给定国公后,一门心思的想要减一减身上的权柄,可还没减下去多少,怎么还往上涨起来了。

朱棣眉头一皱:“怕功高震主?”

甄武没有说话。

朱棣鼻子孔里冒出两股热气,骂道:“你他娘的以为能震的动老子?就算你要造反,老子也能翻手平了你,瞧把你自己能的。”

甄武还是没有说话。

朱棣看着看着,最后叹了口气道:“行了,你起来,和我出去走走,咱爷俩说点推心置腹的话。”

说完,朱棣起身向着外面走去。

甄武连忙跟了上去。

燕王府一如以往,朱棣没有刻意选择方向,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却来到了朱玉英出阁前的住所,朱棣抬脚迈了进去,他看着熟悉的房间,突然想到了当年朱玉英小时候刚刚搬到这里时的情景。

那会儿小小的人,抱着他的大腿,哭闹着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到这里,只念叨着太害怕。

他心疼的当时就想再把女儿抱回去。

但王妃却横着眉目非要和哭闹的女儿较劲。

可她俩女的较劲就较劲吧。

最后偏让他抉择。

大得横眉不开心的看着他,小的眼泪汪汪的瞧着他,当时他左右为难的脑袋都差点炸开,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别有一番乐趣。

想着想着,朱棣又想到了他的几个儿子。

这几个玩意儿闹心啊。

朱棣的好心情一瞬间没了,这时他突然开口问甄武道:“对了,你觉得老大和老二,谁更适合当储君?”

我艹。

甄武顿时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地上。

他娘的。

怎么又是一道送命题。

这种事即便心里有倾向,可谁敢乱说话呀,甄武好好的国公,干嘛拿族谱去玩这个。

“父皇啊,我可是你的小婿啊。”甄武说道。

“我知道啊,但又不止你一个。”朱棣瞥了甄武一眼道。

甄武差点没被憋死,他哭丧着脸道:“您女婿是有好几个,可也没到死一两个不心疼的份上吧,您圣心独断的事,您就饶了我吧。”

朱棣突然笑了出来道:“行了,不逗你了,其实相比起我那几个儿子,我对你更为信任,这点你还别不信。”

这…

甄武真不相信,但是也不敢说不相信。

他看着朱棣。

朱棣接着说道:“说起这个,很早之前我就觉得你和老和尚很像,你们好像都一种属于你们的追求,老和尚追求的是一展所学,只要有条件能够让他纵横笔墨,他胜负都不在乎,更不用说权势之类的了,而你也一样…”

甄武苦着脸打断道:“陛下,我在乎权势的啊,您可不能削了我的爵位。”

朱棣嗤笑一声道:“一个爵位何曾能代表权势了?”

甄武一愣。

朱棣接着道:“大明王爵多少人,可有几人能有你现在的权势?”

这话把甄武问住了。

朱棣的声音再次响起:“其实我有点看不懂你的追求,你和世间所有人都不一样,你好像就是从圣贤书中走出来的一样,有着最正的家国之念,在你衣食无忧,地位尊崇后,你从不想着能把持多少兵马,拥有多少权势,反而只是想着让大明变得更好,你会从各处帮大明查漏补缺,提出你所认为更好的方策,却又不在乎功劳的归属,撅着屁股忙半天,啥好处没捞到,还屁颠屁颠的直乐。”

甄武脸色一黑,这就是他在朱棣心中的印象?

朱棣回想着甄武的所作所为:“张辅的治安南策,你忙活了得半年吧,哪怕到如今有了更好的建议,也会去信给张辅,张武的贵州归流之策,也是你忙活了许久才弄出来的吧,还有郑和,奴儿干都司的亦失哈也都曾受你提点之情,更别说火器改善,匠户改制等问题,话说你每次都豪不藏私的教这些主事人,有功你捞不到,没功说不定担责任,你有什么好乐呵的?”

朱棣没用甄武回答,自说自话道:“刚开始我也想不明白,后来懂了啊,达则兼济天下啊,你这种心性,若在乱世兴许会起兵重整天下,可大好盛世之下,你又怎会轻岂刀兵,让大明陷入战火之中?相比之下太子和汉王却不纯粹,心中不免怀有求帝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更信任你的缘故。”

说到这里,朱棣看向甄武,认真道:“而你既然有兼济天下之心,我亦有容才之德,你我不妨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从无猜忌的君臣美谈,好告诉后人,有君心胸如海,有臣忠民之事,所以你在我永乐朝大可放手施为,不必畏畏缩缩。”

甄武有些感动,他没想到朱棣为了安抚他,竟然能耐下心来和他长篇大论的说这么多,但是…

“我其实更担心…”甄武纠结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朱棣大方的点破道:“担心新君容不下你?”

甄武点了点头。

朱棣大笑道:“且不说以后,单以你现在的权势功劳,不管太子还是汉王为新君,他们都不可能动你的,这就好比我对徐家是一样的,皇家也需要脸面,更何况他们还没有我的威信,他们脑子坏了才会动你。”

“那您就不担心,您百年后,我有不臣之心?”甄武问道。

朱棣摇了摇头道:“我自认看人很准,你和玉英的心性我了解,更何况,你家老三和小七以后皆在南地,一般少能再临北地,甚至以后你的几个儿子也如此,你若是舍得,你就试试。”

嘶。

甄武吸了口气。

亏他娘的还感动的不行。

到底是帝王手段。

一下子把他拿捏的死死的。

朱棣这时横了甄武一眼道:“而且你也没选择,北平你说什么也得给老子守到,我迁都过来为止。”

得。

这还说什么。

甄武只得领命,同时心中感叹,看来以后他连媳妇和老娘都见不到多少次了,这官当的也真够可以的。

但愿朱棣能早一点迁都过来。

随后,甄武开始和朱棣商讨起针对草原的方阵。

一连几日,他们才商议的差不多。

……

而当商议妥当后,当天甄武叫来了猴子,他想让猴子去凉州寻宋成,配合宋成入草原做一些针对瓦剌的安排。

毕竟他要留在北平了,自然要尽兴尽力的把草原各部安排的明明白白。

说起来当年马哈木西迁,就曾受过他们的帮助,而瓦剌当中自然早有他们提前收降的人,这一次甄武就打算动用那些人,借助本雅失里的名头,在草原上再掀起一股风暴。

当天甄武一直叮嘱猴子到了半夜,这才让猴子下去准备。

等到第二天,甄武目送着猴子出发后,刚打算回去再琢磨琢磨,没想到朱高煦竟然在此时找了过来。

当两人相互坐下后。

甄武疑惑的看着朱高煦。

一直过了良久。

朱高煦这才结束脸上的纠结,坚定的说道:“姐夫,我听说老爷子对你的安排了,你明年是不是要打瓦剌?”

这个动作一旦起来后,瞒不住人。

所以甄武点头道:“不错,怎么了?”

朱高煦说道:“打瓦剌的话,我想挂帅,你帮我和老爷子说一说。”

这…

甄武皱起了眉头。

朱高煦看着甄武久久无语,脸色暗澹了下来,他突然低声道:“老三决定去云南了。”

嗯?

甄武抬头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接着说道:“我也不打算和老大争了,我给自己挑了个地方,甘州府,回头就打算让老爷子把我封到甘州去。”

甘州府?!

甄武一惊,后世甘肃张掖那一带,真正的边镇地带。

“为什么去甘州,那地方可…”甄武问道。

“苦是不是,不过也没什么,我们兄弟俩一南一北替老大守卫大明没什么不好的。”朱高煦低着头,仿佛不愿意让甄武看到他眼眶中已经升腾起了水雾,他尽量让自己平稳的说道:“小时候老大身体不好,那时候我还曾想过替老大率兵御敌呢,就像老爷子一样,替朝廷守卫边镇,那个时候最大的志向就是能做一个纵横驰骋的统帅,可随着老爷子入主京师后,不知道怎么就开始不甘心了,可…可我有时候就是想不明白凭什么就得甘心啊。”

说着说着,朱高煦还是哽咽出声。

甄武心中感叹,默默的看着。

良久后。

朱高煦才再次平复下心境,他说道:“我想去甘州,就是为了有仗打,草原上现在已经没什么能打的了,南边我也瞧不上,以前听姐夫说过西域有不少国家,也有一些厉害的,而且还说什么资源很多,所以若是让我不和老大争,那我就去甘州,去一个将来能打出偌大威名的地方。”

说到这里,朱高煦又暗澹道:“以后有姐夫镇守大明,想必也不用担心我军功过盛。”

朱高煦一边说着,一边侧头避过了甄武的目光,仿佛被甄武目光注视下,他的眼泪就会再忍不住的倾泻而下。

他不需要可怜。

甄武一直没说话。

朱高煦等了一会儿后,有点不耐的催促道:“瓦剌现在还可堪一打,你就说帮不帮我吧。”

片刻后。

甄武的声音响了起来:“不是我帮你,是你本身就值得做征讨瓦剌的统帅。”

这声音仿佛有种魔力,终是让朱高煦的眼泪流了下来。

堂堂一个汉子,哭起来后,竟如山洪终破堤坝一般,好似带着与他渐行渐远的繁华京师,一起泄进了心中的无底深渊里。

甄武感触的望向了窗外。

这样未尝不好。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又不是只有皇帝才算是个人,郑和以太监之身,不也一样让后人尊敬有加吗。

……

时光匆匆。

当朱棣回了京师后,甄武就开始忙了起来。

针对草原最好的办法,就是建城,甄武按照与朱棣商议的,开始督建城池,打算如一柄利刃一般,由边境之地,一点一点的扎进草原,增加对草场的管控能力。

而有些小部落,见到大明的这个动作,前来归附投降的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转眼间,又是一年二月份。

草原上一则消息,如旋风一样吹到了各个角落,黄金家族的大汗本雅失里在瓦剌竟然被杀了,而他的妻儿在备受凌辱下,逃到了大明,把大汗的宝座赠送给了大明皇帝,用黄金家族的名义承认了大明才是承元之正统。

大明则追封本雅失里为王,且以王爵之尊善待本雅失里的妻儿,并且昭告天下,决意出兵为本雅失里复仇。

三月,汉王朱高煦挂帅,宋成,郑亨为副将,从凉州,大同分两路进逼瓦剌。

这一战,并没有什么意外。

朱高煦纵马草原,仿佛年轻时候的朱棣,摧枯拉朽的便大破瓦剌,不仅缴获牛羊辎重无数,还把马哈木也先等人活捉回了京师。

一战功成!

此后,大明传召草原各个部落。

凡各部首领,皆需七月间至宣府接受大明册封,旦有不至者,草原各部合力讨之。

一时间草原上彻底热闹了起来。

如今大明威势冲天,一入草原便如狼入羊群一般无人可挡,他们但凡不想逃离这片草原,就不得不考虑大明的太多,若是他们违背大明势必很难在草原上游牧。

那些常在大明边疆附近游牧的几个部落,最先向着宣府而去,而其他的一些部落,有的开始西迁,向着更远的地方迁徙,而有的在考虑过后,也开始向着宣府而去。

当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向宣府走去后,那些考虑纠结的也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发自心底的害怕将来被所有部落讨伐。

大明也许觉得他们不值得一讨,可草原上其他的部落,为了草场和水源,却没有人会和他们客气。

于是,几乎大部分的部落在七月都到了宣府。

这个时候,身在宣府的甄武,放出了他建城之外的第二把火。

既受大明册封,大明就有责维护草原安定,同时为防止各个部落相互征伐,大明将与各部共同商议草场划分,各部以后必须在各部草场放牧,不得随意牧马他人草场。

这件事对各部都不算坏事,除了强大的几个部落有些犹豫外,大多都直接同意了,但这点对大明来说却意义非同,草原各部游来游去才是威胁,一旦定居,有了看重的东西,那么他们之后的所作所为就必须要考虑到他们所看重的东西。

然而甄武接下来的操作,让各部首领都忍不住的骂娘起来。

各部将要划分的草场大小,则以各部牧民牛羊所定,各部需据实上报,若有隐瞒后果自负。

各部首领顿时闹起了意见来。

这无异于摸他们的老底啊。

可这对甄武来说,也不是什么破不了的事。

甄武之后便一直周旋在各个部落之中,用承诺帮困难部落过冬以及互市的利益诱惑,分化打压,一直到十月,这件事也算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当各部落首领返回草原时,甄武轻松的松了一口气。

当然甄武知道此刻还有很多部落在耍滑头。

但没关系。

以后总会挑两个出头的,让各部联合征讨一下子,等各部吃到甜头后,自然会顺从大明的权威。

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可只要草原各部开始接受了这个制度,那么迟早就会习惯,等到那个时候甄武有的是办法帮他们调换草场,让有仇的互相征伐,以及深度捆绑一些部落,让草原上不再出现统一的声音。

至于之后,由藏传教,善化,汉化等手段一一会招呼上去,就比如甄武会大力支持喇嘛的地位,绝对会把喇嘛的地位捧的,高到足够让每一个牧民都放下手中的马鞭,恨不得去当衣食无忧的喇嘛。

这样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草原上的人会越来越少,血性也会越来越澹。

而配合这些手段的,那就是城寨会逐步深入到草原,皇家牧场会变成维护秩序的一把刀,恩威并重下,才能保证草原各部的自律。

等到十一月份,甄武再次回到了北平城,这时他才看到来自家里的传书,一共七八封,里面从小七成婚,到小七媳妇怀了身孕,再到来自巨港宣慰使的女儿施二姐,趁朝贡时机,寻到了家里,借口住到了家里,还有三月又闯出了什么祸事,久慧伊伊呀呀的会叫人了,以及其他几个儿子的一些近况,总之是好不热闹。

甄武看着这些,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

他独身在外又如何,看到家中一切安康,那么一切都变得值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