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 第230章 燕王带头,群王起哄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第230章 燕王带头,群王起哄

作者:何不言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3:03:24 来源:88小说

大宁,宁王府。

朱权自入藩大宁后,大宁早已不是以往动荡的模样,蒙古诸部不是往北远遁,便是降了了大明,构建成一道属于蒙古人的防线,而这些降的蒙古部落,虽说在与大明边军的战斗中曾战败过,但是在得到大明的一些支持后,战力迅速再次爬上一等,尤其是朵颜三卫之精骑。

加上大宁外部东有辽王朱植,西有燕王朱棣,朱权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美。

除了需要经常调集兵将配合朱棣,日常去北方草原扫扫黑,打击打击那些头铁的蒙古部落,朱权在大宁的生活,可以说想干嘛就干嘛。

在他看来,他只要守住边境,盯死蒙古人,他这辈子在他的封地中就能安然的逍遥度过,而警惕蒙古人这点工作,先不说他本就是皇室子弟,有这个责任,便是对比一下之前在皇宫的日子,这点工作也不值一提。

入藩大宁,不亚于鱼跃大海。

可是当朱元璋的死讯传了过来后,这个往日都是笑颜,兴趣爱好颇为广泛的年轻王爷,一时间也没了笑意,没有了玩心。

甚至一连数日后,还影响着整个宁王府都变的气氛沉沉的。

不过,当他接到朱棣带兵直奔应天府的消息后,宁王府终于传出了朱权的笑声,笑声中带着畅快,还带着一道夸赞。

“四哥好勇!”

这句话把一直陪在朱权身边的亲侍惊了一下,他偷偷的看了一下朱权的神色。

可没想到朱权笑过后,整张脸再次变的阴沉了下去,一双眼中闪烁着明灭不定的光芒,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朱权今年二十一岁,与朱允炆同龄,以往不是没有羡慕过朱允炆的身份和待遇,可他晓得,他的生母分量轻,加上他在诸兄弟中年幼,所以羡慕归羡慕,但是从没有妄想过,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可朱元璋是他的父亲,在父亲死后,不能奔丧也就罢了,最多郁郁不甘,但是朱元璋还被匆匆下葬了事,这如何不让为人子的气恼。

朱允炆就那么迫不及待的登基为帝吗父皇生前对他那么宽容和喜爱,他这么做难道就不觉得愧疚和心痛吗

真他娘的孙子。

朱权觉得若不是他还有着几分理智,知道他自己没有什么分量,定当也要带着兵马去应天府走上一遭,好去问问他那个大侄子,往日仁义和善难不成都是装出来的吗父皇把天下都给了他,他就不舍得给父皇大肆操办一下丧事吗

他父皇可是洪武大帝。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王朝的一代雄主啊。

即便是普通人家的老人离世,后人也还想着风光大葬,热热闹闹的把老人送走,更何况皇家帝王。

朱权越想越气,最后眼光一定,沉声对着身边的近侍吩咐道:“你去给我传出声去,给我好好闹上一闹,就说那狗贼齐泰篡改遗诏,假借矫诏罔顾人伦,阻我众兄弟入京奔丧。”

近侍大惊。

“殿下可否三思,这可不是小事。”

朱权横了亲侍一眼,轻轻摇头坚定道:“你不懂,为人子者,我也只能帮父皇鸣一下不妥不公和…不值!更何况…”

朱权一顿,再次沉声道:“兄弟之间,不管谁去应天府讨说法,我朱权总应该帮帮场子,更别说那是咱挚爱的四哥。”

……

一时间,整个大明朝热闹了起来,朱元璋分封出去的诸王,开封的周王,青州的齐王,兖州的鲁王,辽东的辽王,宁夏的庆王,甘州的肃王…都开始吵闹了起来。

朱棣带头,群王起哄。

一个个都在骂着齐泰老贼,篡改遗诏,离间骨肉亲,其中有真的为不能奔丧而感到伤感的,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更多的是遗诏也损坏了他们的利益,令他们封地军民听从朝廷的节制,少了很多的特权。

天下目光顿时集中在了朝廷上,朝廷的目光却看向已经奔赴淮安的齐泰身上。

齐泰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在淮安城拦住了朱棣。

朱棣外衣披着白麻丧衣,腰间一条白绫随风飘荡,他一张脸阴沉的看着前方拦路的齐泰,横鞭怒斥:“齐泰,你敢拦本王的路!”

“不是我要拦燕王之路。”

齐泰面无惧意,淡然的从怀中取出遗诏:“是先帝在拦燕王之路,不过臣倒要替先帝问问燕王,不好好待在自己封地,何故出现在淮安。”

朱棣一下子被气的上头了,大怒道:“狗贼,胆敢用我父皇之名欺我,以为本王的刀不利乎”

可齐泰还是一脸风轻云淡,好似身具遗诏,如镀金身,他仰头大笑道:“燕王刀利,天下皆知,我齐泰又岂能不知,皇上又岂能不知,如今燕王携刀而来,即便杀了我齐泰,我齐泰也问一句,燕王此番何故,莫不是想要造反吗”

“燕王可否给我齐泰,给皇上,亦给天下人一个解释,燕王莫以为天下没有忠义之士,更不要以为天下忠义之士的刀不利。”齐泰朗声仰头说着,像极了即便身死也要无愧于天下,也要求得忠义之名的倔强士子。

这让甄武看的都有些惊讶,这家伙有点东西啊,听说还是朱允炆的核心班底,怪不得能得到朱允炆的信重,真实能力暂且不提,这股假模假样风骨倒是真的能忽悠人,而且这嘴皮子,忽悠朱允炆估计还真不成问题。

朱棣就问一句刀利吗齐泰不仅回很利,还补一句天下忠义之士的刀更利,直接说明了,朱棣若是敢无视遗诏乱来,便会被定为乱臣贼子,到时候天下群起而攻之,朱棣刀即便再利也没用,把朱棣怼的哑口无言。

朱高煦的小暴脾气噌的就起来了,骂骂咧咧道:“直娘贼的,小爷懒的和你多废话,赶紧小爷滚开,要不然小爷直接带人冲了你个狗日的。”

齐泰眼睛不屑的横了一眼朱高煦,直接把朱高煦点炸了,朱高煦脸上发狠,刚想直接冲过去,就被一边的朱高炽紧紧的拉住了。

朱高炽冲着朱高煦摇了摇头,眼光示意朱高煦听从朱棣的。

朱高煦愤愤的压下气,暴躁的冲着朱棣道:“父王,和他废什么话,敢拦路直接砍了了事。”

朱棣没有理会朱高煦,却觉得朱高煦说的很有道理,眼睛带着狠厉的看向齐泰,阴沉道:“本王再问你一句,你让不让路。”

齐泰摇头,道:“我也劝燕王莫要自误。”

自误

误你娘。

朱棣近些年常在军营,更是连连带兵出击,什么时候有闲心耍这个嘴皮子,当即噌的一声就抽出了腰刀。

甄武等人一直看着朱棣,在朱棣抽出腰刀的下一刻,所有人皆是心神一收,腰刀也全都应声出鞘,然后凶狠的看向齐泰,蓄势待发。

边军善战,那是真正在战场打出来的,不敢说每个人都杀了几十上百人,但是至少人人手上有着人命。

当他们蓄势待发时,就像平静的海面瞬间卷起了滔天大浪,整个气势狂躁的,带着无畏无惧的气势压向齐泰。

齐泰身下的马匹,被吓的鸣叫,忍不住慌乱的向后退去,连带着齐泰也有些狼狈,不过很快齐泰便稳住了马匹。

但稳住归稳住,齐泰却仍然能够直面感受到对面传来的滔天杀意,细细闻下,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齐泰还感受到了血腥之气。

他仿佛能够看到,下一刻被这千军万马踏成肉泥。

齐泰赶紧在心中默念起‘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可默念着,齐泰仿佛孔夫子有些不够用,连忙又把遗诏冲着朱棣展开了。

“燕王,你就算是杀了我,你便以为你能到得了南京城吗”

朱棣冷笑一声:“到不到得了,杀了你再说。”

他的话音一落,就要下令冲击,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破天荒随朱棣快马而来的道衍,拦住了朱棣。

道衍冲着朱棣摇了摇头:“殿下,心要静,莫要冲动。”

气头上的朱棣平静不下来。

道衍在其身边低声喝道:“殿下难道真要不顾一切要担那反贼之名即便殿下无惧,可殿下有没有想过,若是一着不慎,燕王府数百之人,护卫军数万之众又会怎样王妃会如何,王孙会如何大郡主如今也还怀着孩子,殿下难道还想看她一尸两命吗”

这一连串又急又沉的话,直接把朱棣的怒火砸了下来,朱棣想到徐妙云,想到朱瞻基,想到朱玉英,想到燕王府那么多人,仿佛被浇了盆凉水一样,迅速的冷静了下来,他扭头看向身边的军士,随着一个个脸面略过,最后把目光停在了甄武脸上。

此刻,甄武脸上毫无惧意,就好似朱棣一声令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可是朱棣不知道,甄武心中已经快要着急死了,他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记载此事,但是他这么多年从军,晓得若是此刻真要冲击应天府,只能是有死无生。

八千人深入敌区,没有补给,若是第一时间攻不进皇宫,斩了朱允炆,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死翘翘,问题是这点人怎么攻进皇宫京营那么多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啊。

就算攻了进去,这点人也稳不住局面。

但是这种情况,甄武也不能拦朱棣,他在朱棣身边不是谋臣,此刻也不是在商议军情,他若是拦了不仅显不出来他多有本事,也讨不到好处,反而还显得他贪生怕死一样。

毕竟就这点事,只要是上过战场,千户以上职位的,谁看不出来,那些人还不是一个个都和甄武一样,抽出刀,等着朱棣下令。

这些人精估计都在等着道衍和尚出手呢。

护卫军都知道,这老和尚以前可不随朱棣出征,这次一把年纪了还硬挺着快马过来,要说不起点作用,谁也不相信。

只不过这老和尚心态是真滴好,不到千钧一发不出手,甄武差点就打算豁出去和京营拼命了。

朱棣冷静下来后,他看着甄武的神色,心里很是欣慰,想着到底是一家人没有二心,即便他打算带众人赴死,这女婿也没有一点退意,没白把女儿嫁给他。

只不过,回头得好好批评批评,媳妇怀着孕呢,也不稳重一点,多少为媳妇想一想啊。

这时候,道衍在朱棣身边依旧劝道:“殿下,如今新皇继位,大义之下,天下人都看着我们,我们一无名义,二无理由,在有人拦路,明言新皇意思下,时机不利于我等,不如回北平去。”

“可我此来就是为了给我父皇讨个说法,怎能灰溜溜回去。”朱棣声音突然拔高,一脸悲愤道。

道衍和尚看了一眼朱高炽,退了下去,接下来就不是他的事了,他知道朱棣此刻已经冷静了下来,那么朱棣足以做出明确的判断。

朱高炽知意的上前劝道:“父王,儿子也想为皇祖父讨个说法,可现在新皇不许咱们过去,咱们又有何法,总不能枉顾新皇之命,您看要不咱们先回北平,与诸位叔叔商议后给新皇上奏询问说法。”

朱棣脸色越发悲愤起来。

一旁的甄武也有点看明白了,他与朱棣这么多年,多少也晓得朱棣性子和作风,此刻在甄武看来朱棣显然退意已生。

现在朱棣这幅样子,应该是要开始演了。

果不其然。

就见朱棣悲愤着,悲愤着,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仿佛伤心欲绝一般,几番抽搐才对着老天喊道:“父皇啊,儿臣无能,无法替您前去讨要说法,您莫要怪儿臣,怪就怪那君命难违。”

朱棣哭丧着,又一转头看向齐泰,悲愤道:“齐泰贼子,你不忠改我父皇遗诏,离间我家骨肉亲情,可俺朱棣却不是那不忠不义之人,如今我侄儿做了皇位,他既然不想俺去京师,俺这便回北平去了,可你齐泰,俺朱棣定不与你罢休。”

说罢,朱棣还不甘心,又哭了几声,眼泪横流道:“你回去替我,给我大侄子问个话,问问他,为何听信小人之言,匆匆葬了我父皇,我等兄弟念他继位之初,时局动荡,也愿固守封地替他稳定朝局,可他为何不愿多留我父皇几月,也好等朝局稳定后,让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可入京见我父皇最后一面。”

“如今天人永隔,我竟连我父皇他老人家最后一面也没有得见,我枉为人子,更愧对他多年教养之恩,我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个世上。”

朱棣声音悲切,演技高超,不仅护卫军中将士都深为触动,即便是齐泰带来的些许军士也有些动容。

所有人都理解,为人子,若无法得见父亲最后一面,定然是人生一大憾事。

甄武等高级将领见状,一个个怒吼道:“殿下,我等不回去,我等帮殿下冲过去,问问新皇到底何意,为何不让殿下见先帝最后一面,这世上哪有这个道理。”

一个个情绪激动,仿佛他们受到了侮辱一样。

甄武在其中,除了台词说着,还驱马让马头高高扬起,这表演一下子脱颖而出,超过了别人。

朱棣看见后,直接训斥甄武:“胡闹,你想害我不忠不义吗我大侄子既然不想让我过去,那我就回北平,你再敢生事,我定罚不饶。”

甄武老实的低下头,弱弱的连连保证。

观童等护卫指挥,以及谭渊等千户看着到这一幕,一个个先是大惊,然后倒吸一口冷气,忍不住开始在心里暗骂起甄武。

真他娘的贼,大伙都在飚台词,你他娘的加动作是什么意思。

这样显得我们都很呆。

……

随着一众人吵吵闹闹下,所有人最终还是在朱棣带领下,掉头向着北平而去。

路上,甄武抽空回头看了看应天府的方向。

要削藩了啊。

只是不知道这一趟,他们放了放狠话,是不是也催动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

------题外话------

感谢‘书友3995’的打赏,感谢老板。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