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悍妒 > 第111章

悍妒 第111章

作者:为伊憔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2:13:15 来源:免费小说

  一会,双喜提着包袱回来,把包袱放在炕上,魏昭翻看了一眼包袱里的衣裳,都是冬衣,她身上穿的袄裙料子,是金葵带商队去江南捎回来的衣料,都是几百两银子一尺。

  府里发的水貂皮氅衣,她冬季氅衣最名贵的紫貂皮,凫靥裘、雀金裘样样不缺,对她来说也不是稀罕物。

  魏昭也没打开包袱,叫书香收起来了。

  这时,前院的婆子来回,“夫人,府门外有一位少年公子,说是夫人娘家人,要求见夫人。”

  徐玉嫣道:“二嫂,你娘家魏家来人了。”

  这倒是稀奇,她娘家魏府的人,“叫进来吧!”

  门外传来脚步声,书香走去堂屋里,打起大红猩猩毡门帘,魏泓走了进来。

  进屋后,魏泓行礼,“给四姐拜年。”来人是魏泓,她的庶弟,魏昭稍显意外。

  “泓哥,你一个人来的?”

  “是,四姐。”

  魏泓有些许不自然,姊弟间关系生疏、冷漠。

  “泓弟,难得你这么远来看四姐,住两日再回去。”

  魏泓面色有些为难,魏昭看出来,“泓弟,你还有别的事吗?”

  魏泓看看容氏跟徐玉嫣,魏昭淡淡地道:“说吧!她们也不是外人。”

  “父亲叫我来问四姐,当初四姐出嫁时,祖母给了四姐一万两银子,如今府里几房分家了,父亲俸禄朝廷还没发下来,父亲命我来跟四姐说,把祖母给的银子拿出一部分给家里用,等父亲手头宽裕再还给四姐。”

  魏泓平常跟自己不亲近,突然来了,除了家里过不下去了,又怎能想起她,舔脸朝她要陪嫁银子。

  她在离寒城不远的榆县住了十几年,父亲没派人来看过她一回,年节都没问她怎么过的,缺钱想起来找女儿要,真让人无语。

  魏泓怕她不给,按照临来时他姨娘教的话,“三房分家后,家用各房自己负担,原来公中出束脩费,现在元弟跟我念书,都是三房自己出钱,过年人情往来送礼,一大笔开销,父亲请同僚又是一笔开销,还有薛姨娘在尼姑庵住,也要交钱,三姐以后嫁人陪一笔嫁妆,七七八八的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有吗?”魏昭瞅着魏泓认真地问。

  魏泓想了想,“就这些了,以后还有什么额外使费,到时再跟四姐说。”

  魏昭爽快地道;“不就这些吗?行了,元哥生母走了,元哥的束脩费我掏,到时我派人送去,至于别的,你们自己想办法,我的嫁妆,属于我个人私有财产,任何人不能侵占,别说娘家人,夫家人都不能染指。”

  魏家落魄,难道连脸都不要了,唤书香,“拿二十两银子给泓哥。”

  魏泓脸孔涨红,很气愤,极力忍住,“四姐,二十两银子够干什么,差得远了。”

  “二十两银子够小户人家一年的花销。”

  “四姐,我们不是小户人家。”

  魏泓不满,二十两银子打发要饭的。

  “不要就算了,想过富贵日子,靠自己本事。”

  魏泓终究年纪小,忍无可忍,怨愤道:“难怪我姨娘说四姐薄情,六亲不认,一点不假,父亲还打着你能帮咱们魏家。”

  魏昭冷眼看着他,“泓弟,你说句心里话,你把我当你姐姐了吗?”

  魏泓语塞,他确实没把这个四姐当成亲人。

  “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娘家的事我管不了。”

  魏昭淡淡地说了句。

  “你不借钱,我回家禀明父亲。”

  魏泓说完,一甩门帘走了。

  第71章

  魏昭朝容氏和徐玉嫣道:“让你们见笑了。”

  容氏叹息一声,“谁家没个烦心事,谁笑话谁?”

  徐玉嫣安慰道:“二嫂,你娘家对你不好,你嫁人了,以后少来往,不值当跟他们生气。”

  魏昭看容氏神情低落,问:“四弟妹,你有什么心事吗?”

  容氏看魏昭不把她当外人,娘家的丑事也不背着她,自己娘家远在京城,心里委屈也没人可以诉说,遂也不再隐瞒,低头伤心地说;“我成亲洞房那日,四爷喝多了,行房时嘴里喊蕙儿,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也不好深问,之后他总找借口躲着我,婆母看出来了,这次叫我跟他一起来寒城,一路他还是在家时的样子,对我不理不睬。”

  “我四哥怎么能这样对四嫂,你们都成亲了,他心里还想着蕙姐姐。”

  徐玉嫣心软,同情容氏,她单纯,这一路也看出四哥夫妻间的冷淡。

  容氏正色道:“蕙姐姐,慕容蕙是吗?我猜得不错。”

  徐玉嫣不小心说走了嘴,此刻后悔得想扇自己嘴,“四嫂,其实我四哥跟蕙姐姐没什么,蕙姐姐原先喜欢我二哥来着。”

  魏昭瞪了她一眼,真不会说话,还把我扯进来。

  容氏诧异地看着她,“二嫂,蕙姑娘原来喜欢二哥?”

  魏昭无所谓地笑笑,“也许吧!”

  容氏试探着问:“二哥不喜欢蕙姑娘?”

  容氏挺聪明的,二哥二嫂感情好,二哥徐曜她猜不喜欢慕容蕙。

  魏昭就把从前的事简单说了一遍。

  容氏轻蔑地说:“蕙姑娘还真有心机。”

  魏昭抓住她的手,“我就是提醒你,提防点她,别吃亏。”

  阖府都知道,只瞒着容氏。

  容氏神情落寞,“明知吃亏,我还能怎么样。”

  魏昭暗想,像四爷徐询这样的别扭性子,撞南墙都不回头,心里装着慕容蕙,容氏又是个老实人,怕不是容氏能拉回来的,看容氏难过,安慰道;“你跟四弟相处一辈子,急不得,慢慢来。”

  四爷徐询不沾花惹草,没有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习性,人品不能说不好,只是对一个女人痴情,相对另一个女人薄情。

  今是人七日,北地民间男女老幼有戴“人胜”的习俗,书香拿着小银剪刀,坐在炕上剪彩花,剪了一堆红红绿绿花和小人,徐玉嫣拿了一朵簪在鬓边,容氏也挑了一朵戴上,魏昭隔着炕桌,对徐玉嫣说:“给我也捡一朵。”

  徐玉嫣拿了一朵红的递给魏昭,魏昭也戴在发髻上。

  地上站着的金橘、双喜几个围过来,叽叽喳喳,“我要金箔小人形状的。”“我要簪花。”

  书香剪彩为人形状,还有用金箔剪成的小人,萱草拿金箔贴在屏风上。

  晚膳,魏昭跟容氏、徐玉嫣在后院吃,四爷徐询跟侍卫们在前院吃酒。

  魏昭叫书香打开一坛子酒,亲自给容氏和徐玉嫣酒盅里倒酒,“这个酒是不醉人的,你二人尝尝。”

  书香在一旁笑着说:“夫人可别说不醉人,大年初一萱草喝了几大碗,晚间闹酒。”

  容氏酒量小,喝了三盅后,直摇手,“我是不能再喝了,再喝我就回不去了。”

  武将之家男女都有些酒量,徐玉嫣喝得面色粉红,“四嫂回不了屋,我们三人就都住二嫂屋里好了。”

  魏昭朝她使眼色,“你不能让你四哥一个人回房,一个人冷冷清清。”

  徐老夫人本意是小两口出门一趟,增进感情,拉了容氏不让回房。

  金橘端着一个兰花白瓷盆,一瓷盆热汤面,三个人空腹喝酒,光吃菜肴,没吃主食,书香盛了三小碗热汤面,魏昭对二人道;“今日是人七,每人要吃几口面。”

  吃了酒,喝一碗热面汤,胃里暖。

  一瓷盆热汤面,魏昭叫双喜几个丫鬟也一块吃面,萱草在地上放了一张矮桌,双喜等丫鬟各自盛了一碗面吃。

  魏昭从窗扇朝外望,看见四爷徐询穿过二进敞厅,朝后院走,沿着西厢房抄手回廊回屋去了。

  魏昭推推容氏,“四弟喝了酒,空腹半夜又该饿了,你给他端一碗热汤。”

  书香拿了一个大碗,盛了一碗面,容氏亲自端着剔红描金荷花托盘,上面摆着一碗面,放着一双乌木镶金箸,走出门,沿着西窗根往西厢房走去。

  魏昭看见桌上兰花白瓷醋壶,穿绣鞋下地,把醋壶和一套兰花白瓷盖盅,里面盛着捣碎的烂蒜,一起放在剔红描金缠枝莲纹托盘上,端着往外走。

  魏昭沿着西厢房回廊,走到徐询房间门口,刚要叩门,听见里面瓷器的碎裂声,响声很大,魏昭推门而入,就见地上白瓷碗碎裂了,里面汤面撒了一地,容氏呆呆地站在那里,徐询白净面发红,显然喝了酒。

  魏昭一看就明白了,把手上的托盘往桌上一放,板脸道;“四弟,你堂堂一个大男人,可真英雄,这是干什么,借酒装疯,四弟妹过门后,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吗?人做事凭良心,夫妻即便不能相亲相爱,也要相敬如宾,你凭什么这样对待弟妹,你憋屈,难道她就好受吗?这一切是她造成的吗?她嫁了你,该承受吗?她不是你出气筒,你也没权利把痛苦施加在无辜人身上。”

  魏昭招呼容氏,“走,不知好歹,理他作甚!”

  徐询的酒醒了点,大概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魏昭骂他,他受着没还嘴。

  魏昭扯着容氏走出西厢房,看见徐玉嫣站在门外,好像要哭了,魏昭拉了她一把,“你哭什么?”

  三人一起往上房走,徐玉嫣问:“四嫂,我四哥平常就这样对你吗?”

  容氏低声说;“平常不喝酒时,不同我说话,喝酒才乱发脾气。”

  三人走到上房门口,魏昭道;“你今晚同我跟玉嫣妹妹住,不回去了,冷着他。”

  当晚,魏昭留容氏住上房,三人睡在一铺炕上。

  次日一早,三个人起床,徐玉嫣趴在窗户往外望了望,“昨日下雪,今日天晴了,二嫂你带我们上街看看。”

  早膳摆在东间屋,魏昭对丫鬟双喜说;“把早膳送西厢房,问四爷我们今日要出门,他要不要跟去。”

  双喜把早膳送到四爷徐询屋里,回来时道;“四爷跟着一块上街。”

  容氏道;“来时婆母嘱咐他了,叫他我们走哪里他跟到哪里,不许丢下我们。”

  徐老夫人对这个四儿媳很满意,知书达理,性情温和。

  三人都穿着厚实棉衣,外面又披了件毛朝里斗篷,寒城偏北,气候寒冷。

  外面呼出口气都变成一团白雾,三个人一出门就看见徐询等在西厢房廊檐下,三人穿过庭院,他在身后跟上来,三人像商量好似的都不理他,徐询讪讪的,昨日被魏昭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魏昭也没给他留面子,他抱愧,怕魏昭,只闷头跟着。

  天道冷,街上节日气氛浓,男女老少穿着新衣,徐玉嫣看过往行人稀奇,有的穿着奇装异服,魏昭解释说;“寒城靠北,离胡族居住地近,民间胡汉通婚,还有异族人经商在此地,因此人口比较杂,各族人都有,不像内地单一民族。”

  街上民间表演踏高跷,三个人看热闹,有扮演媒婆、公子、道姑,还有船夫站在纸糊的船里,两手托着,一走一摇晃,边舞边唱,生动活泼,容氏初到北地,还没见过,看着有趣,徐询看人多,也怕嫂子、容氏和妹妹有闪失,跟在身后,寸步不离。

  突然,附近有人喊;“慕容姑娘。”

  “蕙儿。”

  徐询倏忽回过头,不由自主地朝喊声的地方走过去,那个人还在喊;“慕容姑娘。”

  另一个姑娘的声音喊:“蕙妹妹。”

  徐询挤过去,魏昭也跟着徐询过去,一看是一个中年妇人喊蕙儿,一个年轻姑娘喊蕙妹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