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聊斋:书生当拔剑 > 第175章 守株待兔

聊斋:书生当拔剑 第175章 守株待兔

作者:蜀三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1:03 来源:88小说

第二天,周羽如约前来拜访宋志。

当然,拜访是假,前来寻找线索才是真的。

县衙里的人都知道,周羽虽然只是个小小秀才,但这次救灾帮了不少难民,所以深得大人器重并不奇怪。

转了一圈,周羽终于发现了根源……

原来,宋志的父亲去年过世了,他身为朝廷命官,总不可能一直呆在老家守孝吧?

于是便将父亲的牌位带了回来,专门腾一间屋子供奉着,每日里上香磕拜。

结果,周羽发现有人在供桌上动了手动。

这样的行径,差不多就相当于是破坏人祖坟的风水,用心歹毒。

得知原因之后,宋志既惊怕又气愤。

毕竟,对方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害他一个人,连他的子孙后代也得遭殃。

“宋大人,据我观察,对方的手法并不高明,应该只是略懂毛皮。

而且,这个布置并非永久性的,有时候打扫卫生难免会挪动一些东西,那就得重新摆布一次……”

宋志也不傻,一听此话便猜到了周羽的言下之意。

“你的意思是说,那个人就在衙门里的人,有机会经常进入这里?”

周羽点了点头:“没错!如果对方真的是个高人,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再说了,有那样的本事,想要潜入县衙轻而易举。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个人一直就在大人身边……”

“咝……”

宋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条看不见的毒蛇天天都在盯着他,随时都有可能咬他一口。

“那……那怎么办?”

此时,宋志对周羽可以说得上是心服口服,不再有一丝猜疑。

“想揪出这个人其实也不难,大人可以假意派下人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对方一定会找机会潜进去重新布置……”

一听此话,宋志眼神一亮:“明白了,多谢多谢!”

“不客气……”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怀疑,宋志倒也没有急着派人打扫。

过了两天,他假意在上香时“不小心”将桌上的香炉打翻,这才吩咐下人打扫。

第二天上午时分,一个小厮打扮的男子在后院中转了一圈,不久后,悄然溜进了供奉灵牌的那间屋子里。

进去之后将门掩上,随之匆匆走到供桌边摆弄了一番。

摆弄完,走到门口,先在门缝里看了看,确认外面没人,这才开门走了出来……

哪知,刚一出门便有一张绳网当头罩了下来。

“你们做什么呀?快放开我……”

那家伙吓得大声叫了起来。

“没想到是你小子!”

县衙里的赵捕头一脸冷色怒喝。

这家伙,乃是厨房里打杂的伙计阿柱,平日里老实巴交,给人的印象就是个老好人。

要不是抓了个现行,恐怕谁也不会怀疑到他头上。

“赵捕头,你在说什么啊?你们怎么抓我?”

“为什么抓你?你心里没数?”

“王八蛋,还敢装?”

另一个衙役一怒之下,上前照准阿柱拳打脚踢。

“好了,省点力气,先绑起来,一会留着让大人来审。”

“我去禀报大人……”

不久后,周羽也来到了县衙,与宋志一起审问阿柱。

一开始这家伙还拼命地狡辩,说什么他是进去给老太爷上香的。

宋志心里本来就憋着一团滔天怒火,一听这家伙居然鬼扯,说什么去上香?

“来人,用刑!”

“是!”

几个衙役如虎似狼,拖着阿柱开始轮番上刑。

没想到,那小子嘴硬,熬了三轮刑居然还在一个劲地叫屈。

这时,周羽终于出面了。

他没动手,只是虚空在阿柱身上点了一下,接下来便见那家伙像发羊癫疯一样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口吐白沫,直翻白眼。

其实,周羽想要这家伙开口太容易了,根本用不着用刑,只需要一点小小手段便能让这家伙说真话。

只是,这种人,得多受点罪才行。

“我招……我招……”

阿柱终于承受不住了,大声嚷嚷起来。

“说,再敢狡辩,本官定让你生不如死!”

“是是是,我招,我招……”

阿柱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一五一十交代起来。

没想到,这一交代,竟然扯上了宋志之前断过的一桩轰动一时的奇案。

那天一大早便有百姓跑到县衙报案,说是智华庵的两个尼姑都被人杀了。

智华庵位于东里镇附近,距离县城大约三十余里,规模很小,只有一师一徒两个尼姑。

师父法号妙净,弟子法号明空。

按理说,出家之人与世无争,是谁如此丧心病狂杀害了她们?

宋志带着一众手下来到智华庵一查现场,方才发现情况远比想像的还要复杂。

不仅仅是师徒二人被杀害,另外还有两个在此留宿的香客也被人杀了。

四个死者明显被人玷污过,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不见了,庵里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看完现场,宋志初步分析这是一桩劫财又劫色的案子,凶手可能不止一个人,多半是流匪所干。

如果是流匪的话,这案子怕是就得成为一桩无头案。

为此,宋志很是伤脑筋,毕竟四条人命,而且其中还有两个是出家人,此案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关注,乃至于上级的关注。

果然不出所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引起了一片轰动。

不仅仅是钱塘县,就连周邻的几个县也在传这桩案子。

很快,另外两个死者的身份也查明了,一个叫卓氏,乃是东里镇一大户人家的夫人,另一个是卓氏的丫鬟。

卓氏的丈夫名叫常文山,举人功名,其父亲当年官至四品。

总之,常家的家世不简单,乃名门望族,一方乡绅,这就更加令得宋志压力山大。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破此案,常文山必定不会罢休,搞不好到时候上级也会追责。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寻找一切线索破获此案。

宋志多次亲自前往智华庵寻找线索,结果却一无所获。

直到有一天,他再次带人在庵里寻找一切蛛丝蚂迹时,一个外地行商来到庵里,一见有衙门里的人在,不由脸色一惊,匆匆忙忙转身离开。

衙差眼见此人神色慌张,便将之拦了下来,并去禀报宋志。

结果,那人一听说庵里发生了凶杀案,吓得一头冷汗,一个劲地叫屈,说自己只是路过。

宋志可不管这么多,先将人押回县衙慢慢审问。

那个行商吓到了,生怕将杀人的罪行栽到他头上,便如实交代了他为何到庵里的原因。

听完此人的交代,宋志不由一脸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小小的智华庵竟然还藏着这么大的隐密。

原来,妙净、明空师徒二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出家人。

表面上是出家人,暗地里却干着一些不可描述之事。

只不过,师徒二人做的相当隐密,本地百姓根本不知她们暗地里的勾当。

这个外地行商便是师徒二人的一个老相好,每次到钱塘县来都会到庵里一趟,有时候还要在那里过夜。

当然,可不是白吃白喝,银子还是要花的。

听到行商的一番交代,宋志终于解开了心里的一个疑惑。

当初在搜寻房间时,手下从师徒二人的房内搜出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小衣。

只不过,宋志当时也没有在意,认为对方虽然是尼姑,但终究也是女人,爱美之心嘛。

现在忆起来,方知没那么简单。

经再三审问,宋志确认那个行商的确只是偶然到来,与凶杀案无关。

只不过,他并没有立即放人,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突破点。

于是,宋志派手下秘密盯着智华庵,凡有人进去就带回衙门问审。

毕竟本地百姓都知道了这案子,不可能去,去的很可能就是以前那些个老主顾。

别说,这守株待兔的法子还真是管用,没几天又逮到了两个,果然还是外地人。

一审问,二人的回答与之前那个行商差不多,那就更加坐实了妙净师徒二人的勾当。

而且这一次还另有收获。

其中一个人交代说,他上次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庵里有一个年轻妇人,衣着华贵,冰肌玉骨,风姿卓越,令人一眼难忘。

心痒之际,便去找妙净打听那少妇的底细。

结果妙净却笑着说,劝他不要打主意,说那是别人的盘中餐。

宋志细细询问了一番,最终确认那个年轻妇人正是卓氏。

案情,终于开始有点眉目了。

于是,宋志唤来师爷一起商议。

“大人可是找到线索了?”

宋志微笑着点了点头:“有些进展了……”

接下来先将那二人交代的情况讲了讲,最后道:“根据那人所说的话,本官大胆推测,妙净所说的别人的盘中餐,那个别人应该指的不是常文山。”

一听此话,师爷不由心里一惊:“不会吧?咱们的人打听过,说卓氏一向守规矩的。”

卓氏当年嫁给常文山的时候,曾让常文山的一众同窗好友艳羡不已,都羡慕他能娶到如此美貌的妻子。

的确,卓氏不仅貌美,身段与气韵也少有女人能及,眼馋她的男人可不少。

只不过,常家高门大院,而且卓氏与丈夫一向恩恩爱爱,从没听说过她有什么逾礼的传闻。

也因此,师爷有些不太敢相信。

宋志叹了一声道:“休说你,本官也不信。只不过,世上有些事是很难说的。

比如妙净师徒,要不是我们无意中找到线索,又怎敢去猜想她师徒二人的勾当?”

师爷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目前,我们没有其它的线索,也只能做出一些大胆的假设,再顺着这个假设去查,总好过束手无策。”

师爷赶紧道:“是是是,大人言之有理。”

“不过切记,这件事不能外传。毕竟这只是本官的假设,万一传出去了,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小的明白。”

师爷赶紧点头。

“这样,为了保密起见,本官就不派其他人了,你想办法打听一下卓氏死前的行踪,以及与什么人接触过……

记住,一定要低调,小心,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在查卓氏。”

师爷连连点头:“嗯嗯,小的一定会小心的。”

为了不辜负大人的厚望,师爷尽心尽力,乔装打扮在东里镇呆了四五天,终于打听到了一些线索。

回去后,便向宋志禀报。

“大人,经过小的打探,关于卓氏的情况倒没有什么特别的。

一来,她难得上街一次,二来,就算上街也是随身跟着丫鬟,从不单独与男人接触。

不过,小的还打听到了一些疑点……”

宋志精神一振:“哦?快讲!”

“据小的打听,卓氏喜欢礼佛,基本每个月都要去一趟智华庵上香,或是捐点香油钱什么的。

但,以前从来没有在庵里过夜。

大约从半年前开始,她却时不时的在庵里过夜,有时候还要呆上两天,说是在庵里戒斋。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疑的,戒斋也算是一件正常的事,不少礼佛之人都有这样的举止。

只不过,小人又无意中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说是常文山一个远在关中的表弟前来江南游学,在常家呆过几天。

他的表弟名叫齐川,据说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刚一来便引得镇里不少姑娘芳心暗动,甚至还有媒婆前去做媒。

齐川呆了几天之后便离开了。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疑的,毕竟远亲来访也是一件正常之事。

但是小的左思右想,这前后的时间一对照……未免有点巧合。

所以大人,你觉得这二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听完这通话,宋志仔细品味了一番,不由抬手拍了拍师爷的肩,一脸欣慰道:“不错,你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很重要,说不定就是破解此案的关键。”

师爷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声道:“小的也是跟大人学了一点皮毛罢了。”

“哈哈哈,不用谦虚了,按你刚才所说的情况,齐川离开之后,卓氏多年的习惯便有了变化,如果不是巧合,那就一定是关键的线索。

虽然死者为大,本官也不想怀疑卓氏,但事关重大,涉及到四条人命,本官也只能追查到底。

如果最终卓氏是清白的,本官一定给她上香,赔罪认错。”

师爷赶紧一脸讨好地说:“大人言重了,大人这么做也是想抓到凶手,替无辜受害的人报仇,给百姓一个交代。”

宋志满意地点了点头:“呵呵,没错,就是这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