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君临战国 > 第443章 如此荒谬

君临战国 第443章 如此荒谬

作者:龙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6:50 来源:88小说

辰凌一番话开场,众士子们听的很清楚,想不到燕王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今日主题,丝毫不绕弯子,一些想在燕国大干一番的青年,有些暗自激动。

这时一位青衣士子起身拱手问道:“在下鲁国士子孟歌,请问燕王,我等前来燕者,所学各异,可谓诸子百家,都有研习者,燕国又把我等按照不同学术单独区分阁院,在下斗胆问一句,燕国即将推行的变法,究竟要用哪一家是儒、是道、是法流派分支众多,另外其它阴阳、纵横、墨家、名家、医家所学者,可有任官机会”

辰凌听过后,微微一笑道:“问的好,我燕国变法,不同于以往楚魏韩变法,与现在赵国的胡服骑射也不相同,而是完全符合燕国的一种法令,目前简单概括为十论,就是先从这十点为突破口,以点扩面,逐渐推进,方才这位士子提出的疑问,在官制论中就可以解答。”

“除了朝廷保留九卿制外,中央新设枢密院、政事堂、三司,各设枢密院指挥使、政事堂丞相、三司使,主职有正副之分,这三种新职能部门分别掌调兵权、政事、财务户籍,另设立了御史台、刑部狱司、学士院、科研院等,根据诸子百家精修的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职能部门。”

“比如儒家修学术,讲仁礼,可以入御史台、学士院、政事堂;法家擅闯经法律令,可以入典客卿、刑部狱司等;墨家以及能工巧匠,精通各种巧技,燕国同样大力褒扬,可以入科研院、军械局、船舶局任职;精通财政算术者可入三司;名家、纵横家可入外交方面;医家士子入医药局。”

“如果有人淡泊名利,如道家者、阴阳术者,不愿意做官者,可获得爵位,享受俸禄,在燕京学府任教,这是燕国即将建立的学府,里面会容纳诸子百家,传授学术,为国家培育人才。”

众士子们都听懵了,什么枢密院、政事堂、三司根本没听过,还有那些御史台、刑部狱司、学士院、科研院等等,也一概不知,这个燕国,还真有些意思。

不过也有几位士子,站起身来,冷笑道:“燕国变法,巧立这么多名堂,实在可笑,亘古未有,变法不会行得通,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去赵国、齐国碰碰运气。”

“就是,听说七国会盟之后,各国准备要讨伐小国,需要谋士、策士,正好去建功立业,不必困在这贫弱燕国”

先前几人起哄,跟着有十多人都起身,嚷嚷着要走。

辰凌平淡一笑,不以为然道:“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感谢诸位这些日子在燕国受苦,每日五十两黄金,作为盘缠费,资往它国。”

其实辰凌也没打算都留下,因为这样的求贤令,涌入这些士子,什么样都有,不乏滥竽充数者,还有一些吃不了苦,留下了也是累赘、窝囊废,还不如早早打发掉。

有侍卫端出几盘黄金站在门口,但凡离席要走的人,都可以拿到黄金。

“走就走,还担心去别国没有高爵位吗”十多人挎着行囊,走到门口,拿了一份辛苦费,出门扬长而去。

门口那些侍卫冷艳看着这群乌合士子们,满眼鄙视之色。

这时有一位蓝衣士子站起来问道:“请问燕王,古往今来,士农工商,以外皆为贱民,不知燕国新法如何规定百姓的等级,刚才听燕王口中,淫工巧匠似乎都能任官职,均拿俸禄,敢问燕王,将我这些士子与那些低微身份平等视之,是何用意难道要违背周礼祖训”

辰凌答道:“各国都在为大一统的目标努力有谁还真正在乎周礼燕国会重新建立新礼制,不会再有贱民等级,更不会按照士农工商来排列,但凡在燕国入户籍的百姓,遵守燕国律法,享受平等权利与义务,有耕地权、养老权、教育权、医疗权、住房权等,按人口分发土地,家庭承包,不允许买卖,五年后收回,再重新按家中人口分配,让更多的人自食其力,过上富足生活。”

“取消贱民籍”这次在很多士子中引发轩然大波,都认为不可理喻,他们身为士子,哪把土地、工商放在眼里认为那是最卑微的行业,更别提那些旁门左道、奴婢优伶了。

“什么,把我们与那些贱民籍平等视之,简直不可理喻。”

“就是,贱民就是贱民,士子知书懂礼,出入王侯将相府内,怎么能与那些奸商、技匠、佃农平等呢”

“这燕国,变法匪夷所思,必然失败,咱们不要在这受其害了,去五雄战国”

“走,去战国五雄,辅佐诸侯争霸。”

这次呼啦啦,站起了几十位士子,面带不忿、嘲笑,觉得燕国思维,不可救药,不知从哪弄出这么些道道儿来,废除奴隶制也就算了,还要平等百姓,那士子们岂不是没有优越性了

辰凌冷淡看着,一躬身道:“诸位士子,一路走好”

等这一批数十人走后,场内还有两百四十多位,仍继续留在席位上,有的在犹豫,有的在兴奋,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观望,神色各异。

这时范雎站了起来,拱手问了一句:“请问燕王,燕国变法之后,如何选拔人才,任免官职”

辰凌看着他提问,心忖难道他感兴趣了如果他能接受这些想法,固然是好,实在接受不了,即便在历史上鼎鼎有名,也不能留在这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矛盾。

燕王回道:“这是变法中科考论涉及的内容,纵观战国,要出任要职,获得爵位,无非军功、宗族世袭、靠贤名推荐,再就毛遂自荐,没有背景的寒士,一直无缘进入参政行列,在燕国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将会实行科考制度,由于变法前期,学府刚刚成立,人才培育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才能形成大体系,因此前期只能从各地士子儒生中招揽,举办科考制,分有文学、外交、律法、医科等各方面,统一出卷,由士子们答卷,几轮之后,分出名次,从高到低逐次挑选录用,依靠自己胸中才学入职参政,不再需要氏族背景、贤人推荐”

范雎微微点头,又问道:“敢问燕王,真的认为士子,与农工商平等吗”

辰凌平静答道:“不错,士子知书达理,修身齐家治天下,可以为官,治理一方,出入官府朝廷,一旦做官,肯定会根据官位大小,爵位高低,获得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不同。”

“农、工、商,各有它的重要性,农为本,国之基也;而工匠依靠发明革新,能让社会技术进步,改变生活模式,功不可没;商者可使市场流通,为国家纳税,当然这三者之间,也有很大区别,虽说平等,是指享受律法保护的权利,法律前平等,并不是指的爵位、待遇、俸禄等相同,具体细节还要等推行之后见分晓。”

范雎微笑着坐下后,心中忽然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留在燕国,施展胸中才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