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掀宋 > 第62章 清流支持

掀宋 第62章 清流支持

作者:云行千里不留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13:35 来源:88小说

第283章 清流支持

李清臣当然懂赵挺之。

“在那种环境下,多说、少说都是罪,遑论说错。朝中鱼龙混杂、就是皇帝都深陷其中,根本分不清谁是黑,谁是白。等到变法的热情消停了,大家的人品也都浮上来水面,是非忠奸大家终于看明白了,却只能在坟前诉说。”

“满朝文武皆耳聪目明,有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时局不能明说罢了。”

“当初身在局中而不知啊!”

“少师如今荣登相位,举贤任能,实在是忠臣所为,义举一出见英明。若不是我如今年迈,身体不复当初,真想重来一回,鼎力支持少师,再为大宋尽一份心力。”

李清臣如实道。

二人都深深地望向彼此,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元佑年间的争闹,王安石、苏辙、苏轼、章惇、黄履……

最终都是化作尘土。

似乎穿越了遥远的时空而回,二人几乎要面对面痛哭流涕。

可是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因为赵挺之在某个人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短短的一线生机,更是光明灿烂的未来。

“今日得李相公一席话,正夫便也无愧于圣贤书、无愧于我宋。这几十年来的恩怨情仇,是非功过,到底是成了后人评说。”

“算算日子,如今我大宋已经走了约有上百个年头了,期间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到了今岁,积攒的弊端之多、弊端之深,李相公也都看见了。你我可和当今这些孩子们不一样,那是早年寒窗苦读,穿着一双草鞋奔赴千里赶来汴京考试,随后又遇到贵人指点,这才一步步慢慢走上这条道路的。”

“若是你我都是那种只为权力名贵的人,今日大可不顾数万万吏民百姓的生死,关起门来醉生梦死便是。可是这么多年来,你我都没有闭目塞耳,天下百姓的声音你我都听在耳里,天下百姓的辛酸你我也看在眼里。”

“可是过往变法数十年,最后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并没有变好。老夫扪心自问,为政数十年不如小儿入朝数年之功,如今细细想来,此子胸怀天下,未来可图大事。”

“抵抗西夏,意图废除澶渊之盟;以工代赈,安抚黎民百姓;面对世俗,也从来没有想过就此低头。我知道他日后走的路怕是还有千难万险,可是我看他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李清臣听到这番话,还是有些吃惊的。

外人眼中,赵挺之很不喜欢他这个小儿子,看起来父子二人隔阂很深。

甚至有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赵挺之对赵明诚评价非常低,认为他是不入流的行径。

可是没想到在赵挺之心目中,赵明诚居然是这样的形象。

李清臣都将近八十了,听到这番话顿时心潮澎湃的,眼中含着热泪。

赵挺之继续道,“如今身居工部侍郎,未来必定还有大事可谋。所以我今日是代国家天下、代天下百姓,为我儿明诚向李相公求亲。希望李相公相助促成此次婚事,此举为的不是什么二人的婚事,更是为了帮助他日后在朝中站稳脚跟。”

“实不相瞒,我以为我儿纳李清照为侧夫人为名,让我儿可以得到像李相公您这样的清流之党的支持,未来他可以凭借此在朝中站稳脚跟。如此天下可安,万民可拯于水火之中。”

“只要吾儿得到李相公的首肯,朝中那些清流都会愿意归附于他,如此便不至于让我儿在朝中落个势单力薄的下场。”

李清臣手底下,都是清流,他们虽然斗不过奸臣,可是却都在外地做知府、知州、总管之类。这是对赵明诚最有利的力量。

赵挺之深知赵明诚秉性清正,日后不会和刑恕他们同流合污,一旦自己失去势力,那些投机派还有奸臣一定会弃他如敝履。而清流不一样,只要有人在上面,他们就愿意把生死置之度外,把自己挡在百姓前面。

若是遇到家国大事,他们会不自觉地都拧成一股绳儿。

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绝对纯洁的信仰,这种信仰支撑着他们度过一切苦难,忍受一切痛苦,见证他们踏过一片片的荆棘、陪伴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孤独寂寞的寒冬,最终指引他们来到同一片屋檐下。

李清臣闻言,不由得为之精神一振,他虽然早就不怎过问朝事了,可是听到赵挺之这样评价他的儿子,又对他说这样的话,他对赵明诚有了极大的好感。

几乎没有犹豫,李清臣道,“若是为儿女私情,这事我不会开口,可既是为了这件事,我要亲自走一趟。清照虽小女儿家,可通晓家国大义,闻其中利害,她必定答应此事。”

赵挺之闻言自然感激,当即站起拜谢,“我赵挺之为明诚提前谢过李相公。”

远处,赵家院子里跟出来的老仆见了纷纷凝视观看,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家老爷此时和李相公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见赵挺之面上一脸严肃,都已为人父的他们心中都有着同一个答案。

赵挺之与李清臣二人执手,面对这个十分坚韧的后辈,李清臣多是欣赏。

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的本心。

二人这就将此事暗暗将此事定下,却没有对外人提及。

直到三日后,李清臣亲自驾临李格非府邸。

面对老师的突然造访,李格非自然是受宠若惊。

李清臣年迈甚矣,虽然看上去相貌十分精神,可是已经不常外出走动了。

他前些日子还嚷嚷着,说是今年就要去见神宗、哲宗了。

“老师怎么过来了?若是有什么事,有什么话要吩咐,叫学生过去听就是了。”

李清臣在花园中走着,望见后院高楼,指着问,“那就是你女儿的闺阁?”

“正是。”

“是个奇女子。”

李格非只是摇摇头,额前黑发中夹杂的白发异常显眼,“嗐——我倒是希望当初我不要教她诗文,只让她做个不识字的女子,如今的路倒也好走。”

李清臣捋须笑笑,白色的胡须在太阳下闪着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可以见见你的爱女吗?”

李格非抬头,额间三条横纹生出,“她近日随着他的从兄出去游玩了。”

李清臣闻言,倒也不失落,“那我就在这里等她回来吧。”

李格非忙道,“我去叫人让她赶回来。”

“不必。不必催她回来,我有话要单独对你说。”李清臣说话间,已经坐在了亭中上座。

这里是李格非平日里听女儿弹琴的地方。

李格非赶忙坐过去。

李清臣抬眼望了一眼周围的人,李格非立刻下令让他们都下去,又附耳叫家中仆从赶快驱车去把小姐找回来。

这一天,汴京的太阳显得异常苍白无力,高高的蓝天之上,只有几朵白云。

天气异常凉爽,微风连连,吹皱了汴河支流下平静的水道。

在李府小小的凉亭里,李清臣板着面孔,不过开口才说了几句,却见李格非不住地摇头,一个儒雅的中年男人这个时候竟然气的大声嘶吼起来。

只有园中鹦鹉听到李格非不断地重复道,“此事必将引起天下震动。”

“小女名声这些年越发高,都已经传到了詹州。而赵明诚本就是少年名臣,这二人若是结合,势必让天下人都知晓。”

“而且小女为侧夫人,那赵侍郎成什么了,难道他以为他是天子不成?已经娶了章相嫡孙女为妻,如今又来抢我李格非的女儿,莫不是欺负我官位低下。”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

“这摆明是欺负我女儿。”

“要是这样,我宁可让他不嫁。”

李清臣抚摸着脑门,有气无力地道,“你先听我说完。”

“师父,旁的什么事我都可以答应,唯独这件事万万不行。我不愿意让我的女儿掺和其中,若是外人再欺负我的女儿,那我就辞官回家。我养我女儿一辈子。”

李格非忽地表现得像个逆子一样,目光里满是刀子。

“此事是少师让我向你提的……”

“就是官家亲自来说,我李格非也还是这句话。我不会让我的女儿受委屈!”

李格非在席子上来回地走,不住地跺脚。

他是个乖学生,平日里知书达理,谦谦君子一般的人物,要不然前朝的丞相也不会把孙女嫁给他。

现在倒好,整个人像是被人踩了七寸的蛇一样,疯了一般。

李清臣缓缓道,“此事于国于朝廷有利。”

“且不说赵明诚赵侍郎在大宋素来是两面评价,光是他曾经千金买女的事情,我就一辈子记着,当时就觉得这小子轻慢好色,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只是他竟然欺负到了我的头上。”

话说着,李格非忽然意识到自己很无力,他伏在李清臣跟前,“老师,为什么你也跟着他们一起要剜掉我的心头肉啊。”

“大男人,哭哭啼啼的,什么样子。”

“坐起来!”

李清臣往地面上掼出两句话,李清臣慢慢回过神来。

李清臣肃容道,“这件事,是我思虑过了的。让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做侧夫人,一是抬高赵明诚的身价,二是……为你们这些清流后生有依靠。”

李格非眼中慢慢亮了起来。

“依靠?”

李清臣肃容,“这不是下嫁,这是联姻。我决定助少师一臂之力,让你们这些清流日后能够有大树依靠。而赵明诚就是这棵未来的大树,未来他将成为像王文公、肃忠公那般中流砥柱的人物。只要这棵树不倒,大宋就不会亡。外面的流民会有家住,会有饭吃,会有衣服穿。”

“所以你的女儿,是代表整个大宋清流文士集团,去和当今的少师之子赵明诚结亲。等到这桩婚事定下被公之于众的日子,那就代表着当今少师大权独揽、稳定朝纲;也代表着赵明诚这颗明星将和你们这些清流互相拱照,互相支持。”

“只要少师和工部侍郎这二人得势,朝中奸佞小人就会望风而退,从此之后朝中政治将渐渐得以清明。”

李清臣说罢,脸上露出痛苦而又无奈的神情。

“我老了,能为大宋做的最后一点事,只有这个了。”

李格非左思右想,“这不就是押宝吗?”

“是啊,是押宝。而赌的是国运,如果我们赢了,大宋重获新生。”

“可要是输了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李格非鼻子上挂着两条鼻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皆然。对你等而言,这或许根本无关紧要,可是对千万百姓而言,那将是无数人家破人亡,无数人背井离乡,无数人捐尸于道。”

李清臣说着,脑海里浮现出幼年时家乡出现灾荒,家人带着他逃荒,沿路遍地饿殍的残忍景象。

而所有的这些,在史书上只有寥寥一笔。

某年某月某地饥荒。

因为懂,所以痛苦。

李格非道,“师父,您还不清楚学生的为人吗?若不是为了这一方百姓,我根本不愿意在御史台,整日和一帮小人打交道。如果是为了黎民百姓,我愿意做出任何牺牲。”

“可是把宝全部都压在赵明诚身上……”

李格非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宝贝女儿要去给人家当小妾的提议。

李清臣却问,“你觉得你比先帝聪明?”

“不敢。”李格非连忙低首。

“你觉得你比当今圣上更有远见?”

“不敢。”

“那你觉得你比肃忠公更有胆识?”

李格非声音越来越低沉,“文叔才能微薄,怎么能和师父提的这些人相比呢?”

“那不就结了。”李清臣拍着座椅扶手。“不是我选择了他,是眼下局势选择了他。他是少师的儿子,位高权重,才能卓越,怎么会配不上你的女儿呢。而且看得出来,他日后必定大有作为,甚至会超越王文公和肃忠公。”

“可是他连最基本的礼贤下士都不知道。”李格非嘴硬。

虽然他确实挺能干的,可是这个人眼睛往天上长,平日里不爱搭理他们。

这里面,有赵挺之的原因。因为过去赵挺之和清流并不是一个党派的,他们是对立的。赵挺之经常受到对方的弹劾。

所以一直以来,赵明诚这个最大的清流却被整个大宋清流党派孤立了。

所以当他蒙难的时候,为他出面的人是太学生们而不是他们这些清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