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掀宋 > 第20章 工匠

掀宋 第20章 工匠

作者:云行千里不留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13:35 来源:88小说

第241章 工匠 (求打赏月票!)

陆林不理解,赵明诚尚且不懂何为人情世故,如何能得两位皇帝的喜欢。

正月里,那可是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汴京城中热闹极了,走南闯北的商旅都回家过年了,樊楼的生意十分火爆。

章纤云在家做掌柜算账,对着赵明诚感慨。

“夫君可知,如今物价越发的高了。我们莫不是应该多备些粮米,免得日后出了别的事情。”

赵明诚心道,涨价是好事,使劲涨,让老百姓都揭竿起义才是好事。

“那就买,多买些。”

章纤云其实想回章府看看,当初赵明诚还是跑章府很勤快的,三不五时回家。心中倒好,一年都不见得上章府一次。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出不了口。

赵明诚休假,也不在家享受所谓天伦之乐,和妻子儿女在一起,反而跑去军器监。

前几日,军器监又传出了机器轰鸣的声音,一股子黑烟从金属密闭管道里排出来,这个金属车头又开始动了。

赵明诚因为专搞发明技术,渐渐地赢得了工匠们的喜爱。他在西北一带很有名声,如今回到了汴京身在军器监,手底下都是汴京数一数二的工匠。

虽然是个芝麻大的官儿,没什么职权,可是手底下那帮工匠却是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工匠。

纵使手艺再高,见了赵明诚都是服服帖帖的,把他当大爷伺候。

没办法,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养成的风气。官本位体制,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在民间士农工商群体之中那也是相当受人尊重的。

赵明诚本事确实不大,有那么点运气在身上,做了这个军器监监事。每天只看着大家做这一件事。因为制造的又不是杀伤力大的武器,花费的经费虽然拨的少,可是赵明诚不贪不挪,把兄弟们照顾的妥妥的。

很快就赢得了工匠群体的喜爱。

自从有人定下了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等级,工匠们的日子可就惨了,本来有些手艺活是看家的本事。可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世人的偏见。工匠既不如士人上得了台面,又不如商人来的体面。

久而久之,工匠的利益无人在意。

除非他们是为统治阶层服务,依附于某个权力群体,否则日子很难过;还有一类便是如李邦彦的父亲那般,李邦彦父亲是个银匠,开个铺子,半工半商,经营得好便也可小富一方。

总而言之,天底下大部分工匠,乃至于大宋因为鼓励发展工商业而豢养出来的大批量的手工业生产者,从事者都因为政策、环境,一直在社会上过着飘荡的日子。

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中,大宋的工人其实是根本毫无地位可言的。

赵明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想要搞个大作坊,他想要抓住社会转型的机会。

而他要成功,首先就得把这个动力机器做出来,不如此,没有人能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就是过节的日子,赵明诚也回作坊,轮班值守的禁卫见了都感动,何况那些工匠呢。当然,这期间也有几个深受赵明诚思想启发的工匠,他们认为赵明诚描述的东西,有可行性。

尤其是他说过的反推力,这些工匠们平日里就是和数字、器械打交道,如今听到这种东西,有些好奇心强大的人就会想试试。

早在北宋初年,就有人想要上天,于是做了一个火箭想要把自己炸上天。虽然人死了,可是他这种精神世人并不理解,反而把他当做笑话看待。

如今赵明诚又在做这样听起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可想而知外人对他的非议有多大。

赵明诚进了工坊,见三个年轻人穿着棉袄,围在火盆旁边趴在手绘图纸。

他们只用一根铅却把机器构造图画的有模有样,不用直尺却把直线画的直挺挺。

赵明诚在旁驻足观望,见他们这么认真,也不敢打扰,生怕自己随便打断他们,就让他们从此错失一个灵感和点子。

赵明诚想了想,他想要从西方引入一些几何学、数学、物理学之类的知识,帮助大宋的年轻人完成这个历史课题。

赵明诚悄悄退了出去,又派人去樊楼买了好酒好菜招待这三人。

士为知己者死,得知赵明诚这么对待他们,他们自然感动,做事更加卖力。

赵明诚也是领着全子承在樊楼喝酒的时候,听旁人闲聊才听到赵佶被赵似开涮这件事。

“端王实在是不自量力。他一个庶出皇子,好好的闲饭不吃,一天到晚想着结交大臣,你们说他想干嘛啊他?”

一个世家子弟酒后喝高了,一不小心吐露真言。

众人在旁吃肉的吃肉,喝酒的喝酒,看似自己桌在吃自己的,实际上两只耳朵竖地高高的,都在听故事。

赵明诚听了这样的消息,不免为赵佶感到可惜。他希望赵佶不要放弃争夺储君的机会,毕竟其他皇子都不行,你不行谁行。

他二话不说,给赵佶送了一副棋盘。正是那副白玉棋盘。

送之前家人还想阻止他,你现在和他都是被众人谤议的人物,还是少接触的好。

赵明诚却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赵明诚一而再再而三如此,赵佶对赵明诚的感情自然是非常复杂的。赵明诚本人在赵佶看来就是个非常复杂人物,他是寒门子弟,又是朝廷新贵;他是章惇的孙女婿,却又想要逃避党争,远离变法斗争;想要远离变法斗争,却又在寻求其他的新的方法去寻求解决之道。

背弃王安石,却又在成为下一个王安石。

这就是赵明诚。

赵佶接过他的礼物,小心翼翼地打开摩挲。这就是知音。

这些日子,经历这场大病,他也渐渐地缓过神来了,看待事情和问题的态度也已经转变了。

赵似对他越是打击,赵佶反而觉得自己很优秀所以才会这样。

“不遭人忌是庸才,能受天磨真铁汉。”

赵佶正这么想着,忽地在棋盘边上看到这样一行小字,一颗心顿时像是春雪融入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