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掀宋 > 第九十九章 边庭祸乱之源

掀宋 第九十九章 边庭祸乱之源

作者:云行千里不留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13:35 来源:88小说

第220章 边庭祸乱之源(求打赏月票!)

徐长明觉得赵明诚有些魔怔了。

李邦彦则觉得异常尴尬,甚至有些脸都丢尽了的感觉。

只有徐长明之女,徐小娘坐在一边,用胖乎乎的小手一阵拍打。

“好!中国必强!”

这奶声奶气的,在座几个大男人听了,都觉得可爱。

“知道你小子读的史书多。懂得越多越痛苦,但是你未免想的太多了。只不过是一辆车,怎么能让中国强矣。”

徐长明根本不知道这个机器的发明意味着什么,自然无法理解赵明诚为何说出这样的话。而且他非但没有露出高兴的表情,反而一脸凝重,似是在筹谋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

赵明诚作个揖,“徐兄,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此物前所未有,若是问世,也不知道会引起什么乱子来,所以请徐兄不要对外言说此事。”

“这个好说。”

“这只是其一。其二,此物既然在军器监被发明,必然要上报官家。只是徐兄既然发明此物,当居首功。可明诚不才,也想忝列其中,还请徐兄给个薄面。”

徐长明连忙作揖,“哪里话。这本就是你的主意,你才是首功。图纸也是你给我的,当初你顶着众人的压力和嘲笑,如今只是借助了军器监的力量才成功做出此物。我们军器监的人心里都有数,谁做出图纸,谁就是首功。”

“那劳烦徐兄上表官家,届时提德甫一句。德甫想要因此事面见官家。”

徐长明捋捋须,他知道少师赵挺之刚刚被贬,而赵明诚却在这个时候返回京城。赵明诚急着帮父亲一把,所以想要复宠,这么着急提此事理所应当。

只有赵明诚自己知道,他这么着急是想控制整个工业革命的进程。

“好。我回去就上表官家。只是不知道官家日理万机,是否理会此事。”

提到这,赵明诚想起过往一桩尴尬事情。他第一次写了个奏疏,皇帝还没看到,首先就在政院里传开了。

“可否面奏此事?”赵明诚拱手相问,“毕竟此事我之前曾经闹过风波,朝中上下也都有耳闻,若是当面陈述,也可免得其他人知晓此事。且太子生病,官家日夜守护,就是接见朝臣,太子都在身边。”

徐长明受过赵家恩惠,如今理所应当报答。既然赵明诚担心此事会被其他人做文章,那他自然要听赵明诚的意思。

“好。”

“多谢徐兄。话说陆兄何时回来?”

“年底前肯定能赶回来。陆林此人,前途不可限量。”

“怎么说?”

“官家赏识他,听说此次办差回来,他就要被调回皇城司了。”说着,徐长明诡异一笑,“这一次,他将要成为官家的贴身护卫。他将要成为殿前司马军都指挥使。殊荣无上啊。”

赵明诚听到这个消息,却有些不好的预感。

上次他就与陆林提到过宫中那些“斧声烛影”的事情,正值太子重病。而且赵明诚知道,历史上这个陆林是没有什么名气的,陆家出名的是陆游和陆游他爹陆宰。

可是赵明诚和陆林接触下来,这个人有勇有谋,不乏远见,比王禀还要厉害的人,但是历史上居然没有留名。

见这次赵明诚回来不甚喜悦,徐长明只以为他担心父亲,可是又见他思虑如此之重,整个人眼圈都在发青,不由得拍拍他的肩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劳徐兄记挂了。”

徐长明摆摆手,“你我之间,不说这些。来喝酒!”

二人在樊楼边上对酌,窗外刮着寒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曾经在汴京街头讨饭的小孩,如今都已经长成了大人。而那些家破人亡的人家,又有幼儿幼女流落街头。

赵明诚和徐长明在闲谈中得知,“延安经略史种建中,也不知道他因为何事得罪了官家,被贬去了庐州。”

“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在半年前。种师中此人素来有名声,作为将门之后,他通晓军事,好过文官坐镇。有他在西北坐镇,大家本来都放心。也不知道是谁进谗言,竟然闹的西北又不安宁。”

李邦彦听着他们谈论军国大事,仿佛自己的身价莫名也跟着提高了。赵明诚却使了个眼色,让李邦彦带着徐家小娘出去玩。

徐长明这才告诉赵明诚,“现在大家都在传,之所以西北边境又有战乱。就是因为边境时常换将换防。好巧不巧,种相公一退,折相公回京,边疆立刻动乱。”

“折相公回京了?”

“之前被掉回来过,如今西北又丢了十几座城池,官家勃然大怒,又派了折家将前去。”

“难怪。若是折相公在京,折彦质应该会来找我才是。”

不过,大宋始终重文轻武,如此折腾,难怪边境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不过,赵明诚忽地察觉到什么,每次他不在汴京时,仿佛求和派都占上风。

而且这赵家的皇帝,未免有太多心理阴影了。怕武将,怕无子……

“你说折彦质?”

“是啊。我与他少年结识,这小子欠我好几顿饭。”

徐长明听了,忍不住揶揄,“难怪啊。”

“他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折彦质,倒是和你气质颇为相似。折家受朝廷器重,折相公得官家信任。有一日官家去折府,遇到折彦质在使枪,拍手称好,将他调去禁军。可是你猜怎么着?”

“这个少年人不一般啊,他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先是撂倒了军都指挥使,后来又因为禁军弟兄们粮饷不够,去为兄弟们讨要,这一回竟然惹出事端来,他带着禁军在皇城司闹事,如今被罚在家闭门思过呢。”

赵明诚却感到惊讶,“这不像是他的作为。”不过赵似,对年轻人真的好宽容,总是罚闭门思过。

“我也是听人说罢了。”

“此事怕是里头有猫腻吧。折家上下都是忠烈之辈,但是家风淳厚,我曾与折家诸公都见过,虽说有勇,但是不至于无谋。他虽然一心报国,可是不是不懂变通之辈,他怎么会去做那等没头脑的事情呢。触怒军都指挥使,我实在想象不出他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折彦质,字仲古,崇宁进士,折从阮七世孙,折可适次子,北宋将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