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奇幻 > 守护者——破碎之镜 > 第三百七十章 沈暮谋生作品节选(三)

二次大战之创新变革(一)——苍鹰搏兔

……综上所述,东南欧战区地域狭小,且为百战之地,坚城要塞星罗棋布;乌拉尔山脉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直布罗陀更是深入敌境的海外飞地,与加纳利群岛一样只要开战必遭围攻。所以,若以上次大战的眼光来看,在海军分出高下前明帝国唯有在北美大平原上有机会取得相对容易的突破。

但传闻中,明帝国拥有“国师密室”中无数超越时代的科技和理念,每每自身在科技和战术上的优势被追平,就一定会玩出点新花样。

此时,面对欧盟经营已久的“贝尔格莱德-多瑙河防线”,大陆军丝毫没有一头扎进泥潭跟他们拼消耗的意思,开战后只做了若干试探性攻击就直接撤到安全距离上屯兵对峙,而后调动空军和炮兵对欧盟防线进行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

期间,双方的空军和炮兵在几百万地面部队的观摩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激烈交锋。

但大明的真正破局手段并不在此。这一个多月,除了调动力量做足准备,也是在等待合适的天气条件。

567年9月10日,气象部门预测连续的好天气已经到来。大陆军航空兵立即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攻势,甚至地中海舰队的海军航空兵也赶来支援——“海东青”行动正式开始了。

超过五千架各类战机大举出动,在短短一天中对欧盟防御阵地发动了上万架次的轰炸,并用损失近四百架战斗机、两百架各类轰炸机的代价击落了超过一千两百架欧盟战机,从而彻底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和信息优先权。

明帝国是最早开始发展飞机并最先运用于军事的国家,二战爆发时一线部队已经完全淘汰了老式的双翼飞机。而据战后披露的文件显示,甚至有不少于一个中队的新式喷气战斗机——歼三甲“灰背隼”,在此期间首次投入实战。这批秘密武器虽取得了令人咋舌的交换比,但由于数量不多,在大规模空战中并未引起欧盟方面的警觉。

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天还是照旧。嚣张至极的大明战机一来就是遮天蔽日,在大批护航战斗机保护下大摇大摆地俯冲投弹甚至低空扫射,三天就往欧洲人头上砸了一万三千多吨航空炸弹。

地面部队被炸得叫苦不迭,求援的电报电话一天几千遍地往后方打,加上防线前的百万大陆军也频繁调动,似乎总攻在即。欧盟方面只得被迫放弃集结力量争夺制空权的打算,而是将可用的航空队尽可能快地投入战场……

于是一个星期后,虽然帝国空中力量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因为握紧拳头的强力一击取得了先期优势,面对添油战术时足以取得胜利。短时间内,东南欧地区已经没有还能成建制升空作战的欧盟战机了。大规模轰炸开始向纵深延伸,欧盟方面的补给线、地面防空火力和信息传递渠道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9月17日,完全失去制空权的欧洲人只能躲在掩体里骂骂咧咧,根本没有意识到明帝国真正的杀招这才一一展开。

轰炸逐步向更纵深的工业基地、交通要道、兵力集结点和物资集散地延伸。同时,第一波次近千架运输机和滑翔机越过贝尔格莱德-多瑙河防线,两个帝国空降师神兵天降——八个空降团一万多人,还包括近400门火炮,80辆专为伞兵设计的轻型坦克。只用了不到半天,欧盟大后方的四个重要机场被迅速攻占。

紧接着,从伊斯坦布尔周边的20个机场先后起飞的运输机装载大批大陆军直接在新占领的机场降落,并立即展开向预定目标发起迅猛攻击……

随着更多大大小小的机场落入明帝国的控制,兵力投送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至海东青行动结束前,大陆军共出动各型运输机近7000架次,滑翔机3200余架次,向敌纵深投送了七个陆军师近十一万大军!

9月25日,大陆军攻占了防御空虚的布达佩斯,匈牙利国王仓皇出逃维也纳,奥匈帝国面临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以布达佩斯为支撑点,明军沿交通线继续展开攻势,很快掌控了整个匈牙利大平原(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大”字实在是名不符实),掐住了贝尔格莱德-多瑙河防线驻扎的两百多万欧盟联军的脖子。

但相对来说,这部分神兵天降的明军也同时陷入了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境地——很快,从奥匈帝国西部、巴尔干半岛、乃至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增援部队就会蜂拥而来。

好在匈牙利大平原四面环山,军队要进来总共就那么几条众所周知的路线。经过占领和抢修,周边地区的机场全部开始超负荷运转,伊斯坦布尔方面军可以说直接把航空司令部搬到了布达佩斯。不管敌人是从贝尔格莱德防线回援,还是从其他方向试图夺回失地,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行军队伍——无论是步行,坐车,铁路或是水运——只要暴露在帝国航空兵的视线之内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猛烈轰炸。

欧洲人的部队在赶往前线的途中被炸得灰头土脸举步维艰,同时,大陆军的援军和重装备却在不断通过空运进入匈牙利平原。此消彼长下,这支被包围的部队不但没有陷入苦战,还慢慢站稳了脚跟。

甚至,立下头功的空降兵在大陆军大量运抵后腾出手来,在希腊人翻山越岭向北增援时直接一个回手掏偷掉了雅典,还把希腊高层一锅端全俘虏了!

没过多久,随着希腊宣布投降,以及大陆军在黑海西岸和俄罗斯的其他战役先后取得进展(行动代号分别为“扬子鳄”和“猛犸”,详细内容请转至【链接】阅读),欧盟惊恐地意识到“贝尔格莱德-多瑙河”防线上囤积的两百多万联军部队已经被包围——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包围圈自此形成。

原本利用固若金汤的永固工事,强大的火力,充足的给养和百万大军狠狠消耗大明有生力量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大陆军一顿操作猛如虎,局势反转成了葫芦娃救爷爷——两百多万大军困在永备工事群里进退两难,东欧中欧的部队辛辛苦苦赶来被围点打援,来得少了肉包子打狗,来得多了人家一个蛙跳又被抄后路……

中欧两方在这片地区拉锯了数百年,“海东青”是大陆军取得过的最辉煌胜利。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其效果可谓是惊为天人。行动期间,大陆军及红衣军先后参战的四个空降师全部被授予了荣誉称谓、专属番号和“皇家”称号的“大满贯”战功,帝国空降兵这一辉煌的“开门红”有多红,由此可见一斑。

此役不仅体现了空降兵运用得当时的可怕效果,更凸显了制空权这一在新时代左右战役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掌握了制空权,才能在现代战争中保障己方诸军种、兵种的调动部署、重要目标和作战行动的空中安全;掌握了制空权,才能施展空降部队的跳跃式攻击,才能避敌锋芒、攻敌不备,以较小的代价取得重大突破和战果;掌握了制空权,才能将现代化空中力量的恐怖破坏力和威慑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典型的例子除了空降兵,就数爆二乙“巨嘴鸦”俯冲轰炸机了。这种曾经也是出自“国师密室”的单发俯冲轰炸机早已不算什么秘密,其飞行速度不快,机动比较差,自卫火力也不强,可实战效果却出奇地好。

由于在起落架上安装了蜂鸣器,在大角度俯冲时,“巨嘴鸦”会发出极其渗人的刺耳“呜呜”声从天而降,以极高的准确度用所携带的重磅炸弹抹平战壕、碉堡、防空阵地和装甲车辆,将死亡带给所有在地面上瑟瑟发抖的敌方单位。

所以,欧盟士兵称其为“报丧鸟”。明帝国地面部队普遍反映,被“巨嘴鸦”轰炸过的阵地往往更容易攻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