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回到民国开百货 > 日货反击

回到民国开百货 日货反击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9 19:38:15 来源:免费小说

  时间进入十月。

  过去两个月里, 时迈的生意一度好到“热昏”,让本来以为今年是个不太平年头的罗夏至都大吃一惊。

  去年先是秋粮欠收,又下了一个冬天的雪, 弄得江淮一带民不聊生。

  大量灾民涌入城市, 尤其是华界的几个区,让治安一度紧张到不行。

  谁曾想, 今年春天开始,新建的各类工厂, 尤其是外国人的工厂在苏州河沿岸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 一家接一家开张。

  从码头到火车站,到处都是打着招工牌子的“拿摩温(工头)”。外乡人一下船,还没来得及看两眼大上海的繁华街景, 就被工头拉着去厂子里报道了。

  乃至后来有些工厂还没有开工,就先急着去码头抢人,竟是怕万一秋冬季节来上海闯码头的人少了,会找不到工人, 现在就“先下手为强”。很多只有十几岁的孩子,都被拉去工厂做了童工,包身工。

  原来是欧战结束后一年多内,全世界都在恢复生产, 而中国因为原料丰富, 关税低廉, 人工价格便宜的缘故,又引得原来暂时退出的欧洲列强们转过身来投资建厂。

  前年他们就开始在上海各地抢地皮, 今年厂房建设好了, 终于开始正式生产了。

  除了欧洲人, 美国人, 工厂开的最多的那绝对是日本人了。

  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在欧洲一役中占尽了好处,吃完德国吃中国。又因为贩卖商品给当时参战,无暇发展经济的欧洲诸国,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若说欧战之前,日本人到上海来投资,那还不算大鸣大放,犹带着几分谦虚的味道。那今年涌来的日本人,那趾高气扬的模样,简直把欧洲人的气焰都压下去三分。

  其实上海本没有所谓的“日本租界”。虹口区那片被上海人叫做“日租界”的地方,是日本人靠着从清末开始的不断移民,一点点硬占出来的地盘。到最后已然造成了既定的“日侨定居点之实”,让英美想管也不好出手。

  如今德国人被逼着拱手交出了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席位,日本人翻身上来,直接把原来日本人的定居点从虹口区一路划拉到了杨浦区沿岸,眼看就要划到宝山区,再下去可就是苏州的太仓了。

  日本人投资的各式工厂一水儿在黄浦江边排开。什么棉纺厂、丝绸厂、电灯厂、染色厂、被服厂,乃至饼干食品厂,甚至制铁厂!

  而日本人也毫不客气地在上海北部地区,开设了日本巡捕房,专门“保护日侨”,以及日商物资、工厂。俨然有把整个华界都划入自家势力范围的架势。

  这种举国之力的经济入侵,岂是罗夏至以一家之力可以抵抗的。莫说他的时迈百货做不到,连那前几年还红红火火的“中华-国货推进会”的会员们,在日本工厂的夹击下,很多小工厂都纷纷倒闭,战斗力大不如前。

  另一边,战后经济逐渐复苏,外来投资滚滚而来,这个城市比以往更加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怀揣着“上海梦”的江浙、两广、安徽乃至山东的移民们,纷纷叩开上海的大门。以工人、职员、手工者的“城市身份”,加入到了这个梦幻花都中来。

  于是,谁也不能想到,今年的夏季,大马路上三大百货的生意竟是打破了往年的记录,连不温不火多年的樱花百货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靠着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樱花百货很是收割了一批急于在新居定居下来,购买各种日用品的新移民的钱包。毕竟新来的人对于“王八蛋百货”的历史并不清楚,他们只需要便宜的商品来满足生活需要。

  至于时迈和摩登百货,凭谁也想不到他们今年生意最好的部门,竟然是两家楼上的天台乐园。

  便宜的门票,新奇的小吃和五光十色的装饰,加上精彩的戏曲杂技魔术表演。只要花几毛钱就能最直接地体验“大上海”的喧嚣热闹,享受一览无遗的浦江两岸的美景。

  在新移民的眼里,这里简直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乐园。

  推出了几年的“百货公司”天台乐园,居然在多年之后迎来了又一波热潮。

  几乎整个夏季,只要不下雨,这两家的天台上,从早到晚始终是人潮滚滚,络绎不绝,甚至需要派专人限制人流,才能保证安全。

  而下雨天时,时迈百货的小剧场和七重天饭店里的电影院又成了好去处。还有附近几条商业街的茶楼、戏曲社、歌舞厅也是终日人满为患。

  在此期间,罗夏至脑袋一拍,让时迈国旅临时搞了一个“上海一日游”项目,拉着一匹扎眼的欧洲大马车去码头,发海报,做宣传。

  结果效果居然很不错,吸引了很多第一次来上海的游客们。

  当时也不存在什么小巴车、大巴车。罗夏至就让人赶着刷了漆的普通马车,一次拉上四五人游人,去城隍庙、大境阁、沉香阁和霞飞路、外滩、跑马厅兜一圈——反正这些景点都不要门票钱。

  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抱着包袱,瞪大眼睛张大嘴,看着这花花都市,街上往来的外国人,还有鳞次栉比的各式商店、教堂、庙宇简直说不出话来。

  最后,车把式把人拉到大马路中间的时迈百货门口,这群懵懵懂懂的人,又被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新世界”……

  总之,这群城市“新鲜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很快以“消费”这种方式,融入到了上海这个“销金库”、“夜巴黎”中来。

  “椿樱子请了一个好军师啊。”

  周末的一大清早,正在翻看报章杂志的罗夏至,看着报纸上最新刊登的文章,咬着牙齿啧啧不已。

  坐在他身边的,是虽然休息在家,但依然批阅公文不止的顾翰林。

  顾翰林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在今年开学后不久,从“顾副局长”熬成了“顾局长”,不过也越发忙碌了起来。

  这不,这段时间里都在和日侨扯皮,他们要建造的“ 虹口日本人学校”的事务呢。

  放下手里的文件,顾翰林拿过报纸,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乃木宏。

  然后眉头一皱。

  “这人我见过。”

  “怎么?”

  “前几天来和我周旋谈判,要求教育局给与日本人学校优惠政策的人,就是他。”

  “他们自买地皮自筹学校,让日本人自己上学就算了。干嘛和我们扯一块去?”

  罗夏至不满地说道。

  顾翰林冷笑,“之前不是跟你提到的的日本文部省搞的‘自然科学研究所’么?如今已经俨然快要竣工了,这位可是所里的高官。”

  “一个研究所搞教育的,和大椿商社搞到一起,还为椿樱子张目,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罗夏至冷笑一声,将报纸扔到一边。

  这是今天发行的《商务报》,第二版就刊登了这位乃木宏先生的“鸿篇大论”,标题是——《何为日货?为何要抵制?》

  这位乃木先生,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然后做出了一个小节。

  第一,并非在日本本岛国土生产,而是在台湾、琉球、朝鲜等地生产出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二,在中国之青岛、满洲等“日占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三,在上海江浙等地,由日本人投资建厂,但是所使用的之原料和所聘请之工人都为中国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这些问题,他一个都没有回答,只是最后总结到——

  近年来日本人在华投资的工厂,仅招募的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十万之众。这些工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中国人,日本工厂为他们提供薪酬,培训他们技能。

  大量的日本工厂和商社为中国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这些都是举目可见的事实。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是背后的主旨和目的却是昭然若揭——这是要给持续多年的“抵制日货”活动在舆论上踩上刹车,好让日本货品再一次受欢迎起来呢。

  “说了那么多,搞得他们日本人来我们中国是做慈善似得。难道不是因为看中了我们的市场,又要剥削我们的劳工的劳动力么?”

  罗夏至轻蔑地摇了摇头,“这种文章,也就蛊惑一些无知的人而已。”

  像我这种马哲考试九十分,把剩余价值公式背得烂熟于心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他们资本家,而且是带着枪炮的帝国资本家的虚伪!

  “你能看穿这一点,普通老板姓可看不穿。”

  顾翰林摇了摇头,轻叹道,“就看这两个月樱花百货吧,生意好到仿佛要把前几年亏本的钞票全部都赚回来一样。椿樱子甚至打算在霞飞路上开一家分公司了。”

  “我现在有点后悔让他们狗咬狗,把罗沐泽给干掉了。”

  罗夏至无不惋惜地说道。

  “我二哥虽然烦得很,但是在做生意上着实没有太大的天赋,还吃里扒外,日以继夜地掏空他们大椿商社。我都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潜伏在樱花百货里的卧底了……现在好了,他死了之后,樱花百货没了这些‘硕鼠’、‘蛀虫’,业务反而更上一层楼了。”

  说到这里,罗夏至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椿樱子现在对付起我们来,更加肆无忌惮。这段时间,时迈百货好多员工都被挖角。摩登那边更惨,居然有三个楼层经理被挖走了。昨天李兆业同我一起喝酒,说起来那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有人跳槽,你不阻止?”

  顾翰林隐约还记得,当初摩登百货刚开张,引得时迈百货的经理和下属们“集体辞职”的那次,罗夏至可是被打击的挺厉害。

  “想走就走,我这里从不强留人。而且日本人从他们嘴里套不到什么。”

  早就不是“吴下阿蒙”的罗夏至轻松地摆摆手。

  这些被椿樱子挖走的人都是初级员工和底层经理。他们走了,自然有新的一波可以提拔上来,而且因为是经过了“考验”的,一定会更加忠心耿耿。

  谈完了糟心的公事,顾翰林拉着罗夏至到门口的小花园兜了一圈。

  他如今侍弄花草的本事见长,一院子的草木很是幽静致远,带着浓浓的文人气息。比起罗公馆和夏宫那些完全由匠人打造出来的欧式庭院,这个小别墅后面的小花园可是风雅极了。

  “前年特意从‘梅园’移植过来的两株腊梅,还有一株红梅,今年冬天保准开花。”

  顾翰林捏着罗夏至的手,走到一株月桂树旁,虽然才是初秋,但是已经能够闻到淡淡的桂子香气了。

  “等中秋前后开了花,让李婶和巧娣过来摇桂花,做你最爱吃的糖桂花渍。”

  “那我可要等着了。”

  罗夏至也是兴致勃勃,“说到吃的,我打算中秋节前后在天台上搞一个‘中华名小吃荟萃’,趁天气凉下来之前,好好地再赚个一笔!”

  对于他这种“三句话不离生意经”的做派,顾翰林早就习以为常了。

  “我听说,你妈可喜欢你新认的那个‘干妹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让她去罗公馆吃饭?”

  他试探性地问道。

  罗夏至听出他话里的“醋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要是想,也能每个周末来我家吃饭。我妈巴不得家里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再说了,文飞既然被我妈认了做‘义女’,那算起来,也是你的‘干妹妹’。你又是她表姐的同学,算起来简直就是‘亲上加亲’……”

  “胡说八道!不要乱用成语!”

  听他越说越不像话,顾翰林干脆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罗夏至眨巴两下眼睛,伸出舌头舔了一下他的掌心。

  顾翰林顿时瞳孔地震。

  这可是在后花园!

  不远处的后门还能听到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声音呢。

  他暗骂一声,然后一把拉过罗夏至的胳膊,把嘻嘻哈哈,笑的没个正形的小爱人给拉进了门。

  这“老夫老夫”在一起也八、九年了了,非但没有什么“七年之痒”的危机,感情还越发如胶似漆。

  尤其是罗夏至,作为百年后的现代人,一旦开放起来,时常让顾翰林这个“老古董”目瞪口呆。

  对了,罗夏至那位新上任的秘书,舒文飞小姐,已经正式被白凤凰认作了“干女儿”。

  知道罗夏至不喜欢自己这个类型,舒小姐也没多做纠缠。人家本来就是金陵大户人家出身的,又上了西式学堂,是新时代的新女性,拿得起放得下。

  倒是白凤凰和笑笑喜欢她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笑笑。她如今最崇拜的人,从罗夏至数下来,可能就是舒文飞了。

  她甚至都直接打算好了,等放了寒假到舒文飞南京的家里去玩玩。据说她家还有个妹妹正在上高中,年纪和笑笑差不多,正在金陵女中读书呢。

  舒小姐也是不负众望,几个月的秘书做下来,比起刚毕业的那会儿的青涩幼稚,现在是来的越发的老练沉稳了。

  她一手组建的那个“时迈小百货女子生产部”,简直是用最小的投资就生产出了最大的利益。不但飞速上马,而且在九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批量产出了。

  生产部的车间就设在慈善女童学校空置的教室里,都不用另买厂房。

  去年年底的那场选美大赛,女童学校出身的选手们“痛说身世”,引得整个上海滩都为她们流泪的结果就是——比赛结束后,慈善女童学校收到了翻往年几倍的慈善捐助。

  学校的校舍、宿舍不但被彻底翻新了一遍,而且规模还扩大了,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寝室楼。

  舒文飞小姐毫不客气地让罗夏至播了一层楼的教室给她,分别作为仓库、生产车间、质监部门和女工休息室——当然,付房租的。

  生产部不提供食宿,但是中午会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前提是女工们必须在下班后轮流到慈善学校做义工,为学校食堂劈柴烧水,洒扫庭院,喂养动物。

  部分带着孩子来上班的女工,可以把孩子交给临时保育处,保育处的“临时保姆”也是由不当班的女工们轮流负责担任的。

  在花了半个月招工,又花了半个月培训后,女子生产部正式开始量产。所有的产品都是按件计费,只有通过质检的合格产品才会被计入工资,而且多劳多得。很多女工们带着干粮,一直干到学校宣布熄灯了,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些贴着“时迈”商标的手工品一进入百货公司的柜台,就受到了客人的喜爱。因为他们不但物美价廉,还经常“翻花头”,款式几乎是一个月一换。

  舒文飞和一帮时迈的女售货员,还有杂志部时尚版的责任编辑姐姐们,都是站在上海最尖端的“弄潮儿”,三天两头就会调整设计,根据最新的潮流样式让女工们翻着花样生产。

  如今“时迈牌”的各种衣服,编制类产品,已经成为上海滩女士们的爱宠。走进时迈百货,不买一两件“时迈牌”商品,那就是“out”啦!

  漂亮的报表被呈上了董事会的会议桌,董事们纷纷对舒文飞的能力表示了赞同,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将“时迈小百货女子生产部”,扩大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小工厂。

  因为舒文飞已经接手了大部分原来秘书处的工作,秘书郑杰森也放心地去广州的橡胶加工产“半扎根”了。

  黎叶和梁少龙早就返回了上海。

  经过考察,他们大马的橡胶种植园长势良好,种出的橡胶已经具有了经济价值,可以开始割胶。

  让人更惊喜的是,罗夏至后来买下的那几百亩橡胶园,因为靠近新加坡,而最近新加坡的李家开始大规模修路,导致本来还算乡下的地方,陡然人流车流剧增,居然成为了城乡结合部。

  于是不但生产出的橡胶更加容易出货,而且整块地皮的地价也翻了好几倍,简直就是“天降之喜”。

  广州那边,工厂也开始整修起来,罗夏至心心念念的橡胶业,很快就能发展起来了!

  “罗夏至,你还是人嘛!”

  “砰!”

  一记重重的巴掌拍到了罗夏至的办公桌上,震的放在桌面上的文具都抖了抖三抖。

  不过不但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罗夏至也好,刚抱着文件夹进来的舒秘书也好,乃至办公桌斜对面坐着的正在汇报工作的黎叶也好,都是一副无关痛痒的表情。

  “别理他,继续……”

  罗夏至挥了挥手,示意黎叶继续说下去。

  “新的贴片广告演员的候选人,经过讨论已经定下来了,是黑妹……咳咳,是喻美惠小姐。”

  黎叶有些尴尬地抿了抿嘴,

  天天跟着那帮丫头们“黑妹”“黑妹”地叫着,都快忘记喻小姐的本名了。

  “这是新的广告剧本——“假凤虚凰游时迈”,到时候喻小姐会女扮男装,协同两名女伴,在我们香港百货分公司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全方面展示我们商场吃、喝、玩、乐和购物的乐趣。”

  时光荏苒,距离梁少龙拍摄的上一则“我没有不住在‘七重天’的理由”的广告已经上映快一年,也是时候换新的广告了。

  要说不管是京剧的“男扮女装”,还是越剧的“女扮男装”,反正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就是很喜欢这个调调,具体什么原因罗夏至至今也没猜出来。

  虽然距离选美比赛结束已经十个月了,但是“黑妹”的人气还在节节攀升。据说她还想参加明年改在夏天举办的第二届“柜姐有你”大赛,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红到那个时候。

  “这个广告的预算已经下来了,经理侬下午就可以和侯导见面,讨论具体细节了。另外‘家和影业’的老总听说我们时迈想要投资拍摄电影,表示非常有兴趣和您就具体的细节问题讨论一下。所以下午的会议邵总也会出席。”

  舒秘书在旁边补充道。

  “很好,让喻美惠下午不要上班了,准备准备打扮一下,跟我一起去电影公司开会。”

  罗夏至激动得摩拳擦掌——就你日本人会打软广告,搞文化攻势?

  哼!我也会!

  保证在你们的电影拍出来之前,我的电影就先上映。

  “喂!有谁看到我嘛?”

  梁少龙气的又开始狂拍桌子。

  “干嘛呀,我们都在工作呢。”

  罗夏至实在受不了他的呱噪,端起桌上的咖啡一边喝一边瞪了他一眼。

  “新的广告凭什么不让我当男主演?我不是时迈的首席男模么?”

  梁少龙气的哇哇叫,“还有——你什么时候打算投资拍电影的,这么好玩的事情为什么都不叫上我?罗夏至,你还有没有一点人性!你还算是人嘛!”

  舒秘书和黎秘书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低头继续整理资料。

  “‘飞龙’啊……”

  放下咖啡杯,罗夏至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故意叫起了他的“艺名”,“娱乐圈是很残酷的……”

  “什么意思?”

  梁少龙眉头一皱。

  “你老了,不红了……没有一个专业的‘投资人’会用不红的男明星的。”

  他很是认真地说道,“接受现实吧。现在我时迈公司最红的‘首席模特’已经不是你了。你——过气了!”

  你老了,老了……老……

  过气了,过气……气……

  直到办公室里的三个人全部出门忙活去了,受到了从所未有刺-激的梁少龙,都没有从这两句话里走出来……

  ※※※※※※※※※※※※※※※※※※※※

  根据资料,在上世纪20-30年代,实际上日本公司在上海一带雇佣的纺织工人,已经达到了20万人之众。我这已经是往少里写了……当时大量的江浙移民因为工作岗位的增加涌入上海,成为现在的”上海人“

  沪剧《星星之火》里的小珍子,她的母亲就是日本人纱厂里的包身工,童工小珍子最后被日本女人毒打至死。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会继续努力的!预告一下下章《拍摄电影》

  感谢在2020-11-18 21:16:13~2020-11-19 21:3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团 91瓶;唐尼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